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软肝中药方剂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通过四氯化碳诱发小鼠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观察软肝中药方剂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结果软肝中药方剂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主要是肝细胞得到较好的保护,减轻CCl4造成的肝细胞损伤,终止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并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结论软肝中药方剂具有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asson染色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分为重度肝纤维化组20例、中度肝纤维化组36例、轻度肝纤维化组44例,3组均进行血浆D-D水平检测,比较3组D-D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结果重度肝纤维化组血浆D-D水平高于中度肝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肝纤维化组D-D阳性检出率高于中度肝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浆D-D水平差异较大,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则血浆D-D水平越高,D-D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生》2010,(14):54-54
竞赛目的:让大众了解肝纤维化,关注肝纤维化,了解肝纤维化的诊治方法。通过学习,发动全民抗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和APRI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49例,分为肝纤维化组和无肝纤维化组;所有患者进行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小板的检测并计算后两者的比率指数,分析各指标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纤维化组与无肝纤维化组的APRI、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关系(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79.00%,特异度为92.10%,AUC为0.909,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和APRI能够较准确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情况,对了解肝功能状态和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估临床符合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AMPK""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等关键词对Pubmed、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阐述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的不同阶段的重要性,总结分析AMPK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研发靶向AMPK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文献综述发现,AMPK与肝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发生的肝损伤、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分泌等不同阶段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高脂饮食诱导、胆道阻塞、四氯甲烷(CCl_4)诱导等多种肝纤维化类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多种药物或化合物可通过AMPK改善肝纤维化进程。因此,AMPK在肝纤维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肝纤维化防治的重要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不同肝损害的最后转归,并且是可以逆转的。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显示肝细胞和星状细胞的凋亡对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cl-2、Bax表达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抗肝纤维化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1.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途经,但是在这一阶段肝脏仍能逆转恢复,因此肝纤维化成为近几年肝病研究的热点。 1.1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 肝纤维化形成与发展非常复杂,主要是由于肝细胞与胞外基质不平衡以及胞外基质异常代谢所致。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8.
重视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Hepatic Fibfosis)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内纤维结组织增生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肝纤维化,通过纤维化的发展走向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导致的病理状态过程,是发展为肝硬化形成的基础和必要阶段。现已证实肝纤维化的第一步是炎症反应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张平  刘娅  盛会萍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0):1428-1429
乙型肝炎(乙肝)导致肝纤维化,而进展性肝纤维化又可导致肝硬化。γ-干扰素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苦参素亦可干预肝纤维化发展。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对防治肝硬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本院近年来应用γ-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乙型肝炎转为慢性后,向肝硬化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它不像肝硬化那样不可恢复,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医疗手段使纤维化程度减轻以至恢复。因此,对肝纤维化状况的判断,是对慢性肝炎患者及时对症医治以及判断疗效的一个重要依据。 判断肝纤维化状况有三种方法:肝穿刺提取肝脏活组织检验、B超探测、肝纤维化四项检验。肝纤维化四项检验既可避免肝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万一的风险,又较B超更能够定量地判断肝纤维化状况,它虽不如肝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指肝脏细胞外基质弥漫性的过度沉积,是机体对于肝实质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及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步骤。迄今为止,临床尚缺乏特异性有效逆转或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的药物,尽早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标志物及影像学手段。肝活检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但由于肝活检的风险和局限性,无创肝纤维化评价模式的建立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检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肝纤维化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B超测定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脾脏的长径及厚径。结果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分期密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严重者,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程度轻者,脾脏长径及厚径明显大于肝纤维程度轻者。结论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密切,随着肝纤维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脾脏长径及厚径也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B超测定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脾脏的长径及厚径。结果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分期密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严重者,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程度轻者,脾脏长径及厚径明显大于肝纤维程度轻者。结论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密切,随着肝纤维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脾脏长径及厚径也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RTE)与瞬时弹性成像(FS)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250例为肝炎组,8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肝炎组均经穿刺活检明确肝纤维化程度。所有研究对象均行RTE以及FS检查,比较对照组以及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肝纤维化指数以及肝脏硬度值,并分析肝纤维化指数以及肝脏硬度值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指数中MEAN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应变值标准差(SD)、解析区蓝色面积百分比(%AREA)、蓝色区域复杂度(COMP)、偏度(SKEW)、对比度(CONT)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实时组织RTE检测与肝纤维化指数中MEAN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833,P0.001),SD、%AREA、COMP、SKEW、CON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脏硬度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LSM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ρ=0.566,P=0.016)。结论实时组织RTE与FS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两种方法均具有无创、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rrjk》2014,(13)
<正>肝纤维化不是一种单独的病,是很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性特征。因为肝脏在长期受到病毒的摧残时造成了极大损伤,致使肝组织在进行肝脏修复时出现过度或失控的现象,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则称为肝硬化。所以,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奏或者早期阶段,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后果。肝纤维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肝纤维化早期阶段,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分子水平检测中药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 CCl4 复合因素对SD大鼠复制肝纤维化模型 ,用中药灌胃预防 ,检测其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病理情况以及肝组织中 HGF m RNA表达量。结果 肝纤维化组及中药预防组的 AL T、AST、A/ G均较空白组恶化 (P <0 .0 1) ,但中药预防组的 AL T、AST、A/ G的恶化程度低于肝纤维化组 (P <0 .0 1)。 HA(透明质酸 )、PC ( 型血清前胶原 )、L N (层粘蛋白 )、PL D(羟脯氨酸 )四项血清学指标的结果显示 :肝纤维化组及中药预防组均高于空白组 (P <0 .0 1) ,但中药预防组的升高幅度低于肝纤维化组 (P<0 .0 1) ,此四项指标的降低与病理组织切片反应肝纤维化的程度相一致。中药预防组与肝纤维化组肝组织 HGFm RNA的相对表达量比空白组高 (P <0 .0 1) ,中药预防组肝组织 HGF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肝纤维化组高 (P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生化、肝纤维化指标可提高肝纤维化早期诊断 ;肝纤维化时肝组织 HG...  相似文献   

17.
整合素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素是一类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受体家族分子,在肝脏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整合素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更加深入地了解肝纤维化的机制,改进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整合素和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整合素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整合素是一类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受体家族分子,在肝脏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整合素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更加深入地了解肝纤维化的机制、改进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整合素和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的诊断明确后,患者伴随而来的常常是对疾病的恐慌和迷茫。在此大家要明确,肝纤维化不等于肝硬化;肝纤维化阶段在组织学上是可以逆转的,而肝硬化阶段发生逆转则非常困难。找准导致肝纤维化的病因,正确认识疾病发展规律,尽早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策略,才是应对肝纤维化、使健康长期获益的关键。目前针对肝纤维化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重视病因的治疗、抗炎抗纤维化的治疗以及病情的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的持续感染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肝纤维化阶段是个可逆的病理过程,早期及时诊断处理肝纤维化是防止肝硬化形成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和HBVDNA的定量检测,明确慢性乙型肝炎中HBV复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了解肝纤维化的成因。1资料与方法84例病毒性肝炎均系我院2003年4-12月住院病人,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