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胃痞病是以上腹部满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往往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临床上胃痞病病机明确,多认为是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而成,故治疗角度以脾胃为主;但荣辉教授认为胃痞病虽病位在脾,但与肝、大肠关系密切,并强调情绪对胃痞病的影响,主张从调肝和中的角度治疗胃痞病,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杨廉方系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现将其自拟安胃煎治疗胃痛验案介绍如下。1病历资料杨某,女,38岁,2014年11月16日初诊。2011年春节因饮食不当出现上腹部饱胀,不欲进食,给予奥美拉唑、胃康灵口服后症状缓解,此后上腹部饱胀反复出现,病初胀痛与进食有关,其后胀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多次至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提示慢性非萎缩  相似文献   

3.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常缠绵难愈。本文介绍黄穗平教授治疗胃痞病的临床经验:辨治胃痞,首分虚实;治疗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同时注重调肝、辨证和辨病结合;并重视饮食调护。  相似文献   

4.
胃痞的临床表现看似简单,但其病理性质往往纷繁复杂,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气血同病每每出现,使得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因此谢晶日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胃痞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辨明虚实、寒热、气血对于此病的辨证施治尤为重要。谢教授治病求本,明辨病因病机,治疗上擅用对药,巧用健脾疏肝和胃法,同时注重情志饮食生活的综合调护。现将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痞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胃痞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李永成教授认为,胃痞病病位在脾、胃,与脾、胃、心、肝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心气郁、肝气结、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引发胃痞病。李永成教授应用“开心气,泻肝气”法治疗胃痞病肝郁气滞证,开心气之郁,散肝气之结,以平调脾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牛腊红 《河南中医》2007,27(3):27-28
王灿晖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中医学理论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对疑难病证的诊治颇多独到之处。现撷临床验案数例介绍于下。1胃炎王教授认为,慢性胃炎除按传统认识进行辨证论治,分为脾胃虚寒、肝胃不和、中焦湿热、气滞血瘀等外,临床上着重强调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胃气升降失常的辨析。病机多为寒热虚实错杂,痞结胃脘,治疗上多用辛开苦降,酌配活血理气之品。例1:周某,男,40岁,2006年4月22日初诊。因胃脘胀痛半年,加重2 d求诊。患者半年前饮冰啤酒过量后出现胃脘部胀痛,服奥克、达喜后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胃痞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胃痞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柴术消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两组用药均为4周,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统计主症、次症积分,研究"柴术消痞汤"临床疗效。结果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的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2.88%)(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和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便溏、便秘、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胸闷、喜太息、胁肋胀痛及小便短黄等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主证组中,肝胃不和证治疗组在缓解胃脘胀满、嗳气、反酸、嘈杂、食少纳呆及胁肋胀痛症状上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P<0.05~0.01);脾虚气滞证组在治疗胃脘疼痛及嗳气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1);脾胃虚弱证组患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显著缓解胃脘疼痛及便溏症状(P<0.05~0.01)。结论柴术消痞汤是治疗胃痞病的有效经验方,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改善胃脘胀满、嗳气、食少纳呆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吴素玲 《河南中医》2002,22(4):54-55
临床胃脘疼痛、痞胀 (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溃疡等 )的患者 ,兼有胁痛 (胆囊炎、胆石症等 )者甚多。根据笔者近几年所诊治的病例不完全统计 ,以胃病为主者 ,经B超诊断兼有胆病者占 35 %;以胆病为主者 ,经纤维内镜或X线钡餐检查兼有慢性胃炎、溃疡病者占 40 %。由此可见 ,胆胃同病临床多见 ,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特征胆胃同病的主症是上腹部胀、痛。部位多在上腹心窝、上脘 ,及于右胁下 ,有的引及右背、肩部。疼痛性质一般为隐痛、触痛、胀痛 ,发作明显时可出现剧痛、绞痛。疼痛一般无规律性 ,有表现为空腹时痛者 ,进食适量可缓…  相似文献   

9.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邱明义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善用经方,在疑难杂病的诊治尤其是脾胃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侍诊左右,在学习过程中见到较多胃痞病案例,邱教授辨证论治,疗效较好,现特选取邱教授治疗胃痞病验案数例,浅析邱教授遣方用药之妙,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1.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它是以胃排空迟缓为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PGS属于中医学胃痞、呕吐病、痰饮病、胃脘痛、腹胀等范畴。例1女,58岁。主诉:胃癌根治术后13 d,恶心、呕吐3 d。现病史:患者2012年11月15日在全麻下  相似文献   

13.
胃痞易反复发作而难愈,许鑫梅教授认为,肝胃郁热、肝胆失疏、寒热错杂、胃阴亏虚、脾胃虚弱、气虚血瘀是胃痞的主要病机,中医辨治应重视调畅气机,立足顾护脾胃,辅以清肝泄胃、调畅肝胆、清温并用、顾护胃阴、升阳益胃及健脾活血之法,同时注重心理疗法、腹部按摩、饮食调护、服药方法及生活起居指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胃痞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以胃脘部满闷不适为主要症状表现,可累及胸膈。胃痞起病较缓,病程周期长,无压痛感。患者常常伴随缺乏食欲、消化不良等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生胃痞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报道,胃痞发病多与胃肠运动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高敏感性、基因、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胃痞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的疗效一般,且长期用药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原因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廷荃教授临证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对胃痞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肝胃不和是许多脾胃病常见的证型,临床实践表明从肝论治胃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廷荃教授运用六君子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痞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胃痞为临床常见之脾胃病症,谢晶日教授指出胃痞的基本病机是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宜,故治疗以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为基本法则。谢师临证治疗胃痞的经验主要可概括为:疏肝健脾,详辨虚实;注重升降,调畅气机;利胆和胃,以散结气;湿邪为患,善用风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正邱明义,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邱教授多年致力于伤寒研究,临证40余载,颇擅用经方治疗脾胃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先生,现将其经方治疗胃痞病经验介绍如下。胃痞病又称痞满,其以症状学命名,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脾胃系病证。它是指以心下(指胃脘)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发病较缓慢,症状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且病情漫长。中医胃痞病范畴包含西医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胃痞病是指心下、胸膈堵塞满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的一种疾病。田元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胃痞病的病因为外邪入里、饮食劳倦、情志不节,病机为三焦气机不畅,病性属虚实夹杂,日久可痰瘀并见。田师认为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根据三焦之特性,治疗上主张降上、平中、和下,以理气为主,兼化痰瘀,顺势消痞。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傅志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傅志泉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当属中医"吐酸""嘈杂""反胃"的范畴。诊治上,强调寒热错杂、肝郁气滞、肝火犯胃、脾胃虚弱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以消痞调胃为治,理气和胃为要,清肝护胃取效,补气益胃建功等治法;选方用药上,惯用药对配伍,别有独到,效如桴鼓;并阐述了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调护之经验,附验案分析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9,14(3):14-15
十四、胃脘膨胀隐隐痛法当滋柔缓缓通胃院胀痛系临床常见之症,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皆可发生胃院膨胀。其轻则胃痛隐隐,食后炮胀;重则腹胀膨膨,胃痛暴作,饮食难下、是病仲景《伤寒论》称之为“痞”,指出其总病机为气机痞塞所致,“按之自儒,但气痞耳”。并将其分为实热痞(大黄黄连泻心场证、大柴胡场证)、虚寒痞(枝枝人参汤证、旋覆代猪场证)、邪实正虚痞(附子泻心汤证及半夏、生姜、甘草泻心场证)、痰食阻滞之痞(瓜蒂散证)、水蓄气滞痞(五等散证)等,用药多主刚煤,少用阴柔。…  相似文献   

20.
陈旭  李应存  王斑  程佳莉 《光明中医》2022,(16):2919-292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程迁延,症状复杂,由CAG导致的胃癌在中国特别是甘肃省范围内的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第二位,病死率居于第—位。王道坤教授长期致力于CAG的治疗研究,认为此病归为中医学“胃痞病”范畴,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痰瘀为标;治疗上强调健脾和胃,行气化瘀,方予自拟化瘀消痞汤。此文将总结王道坤教授从瘀阻胃络治疗CAG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