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 应用拇指挠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17例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皮瓣的血供、皮肤质地及弹性、外观均良好。两点辨别觉:拇指挠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平均为7.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0mm。结论 对于拇指软组织缺损,应首选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拇指挠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2.
梁明  黄赤艳 《广西医学》2011,33(4):494-496
目的 总结拇指尺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拇指尺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 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0.5~2.0年,拇指外观满意,掌指关节活动度好.结论 加强术前和术后进行心理护理,适宜的病房环境,加强疼痛护理,认真实施抗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方法:对15例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并伴骨外露者,采用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该皮瓣的设计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体表投影线为轴心线,距甲皱襞2.3 cm处为旋转点,皮瓣面积可达3.0 cm×2.5 cm。结果:术后15例皮瓣成活良好,3例皮瓣远端肿胀,经蒂部拆线减张后缓解。术后随访2~6个月,拇指外形满意,指腹2点分辨觉为5~10 mm。掌指关节屈曲0°~90°,指间关节屈曲0°~80°。结论:该术式的最佳适应证为拇指远端或背侧皮肤、甲床缺损骨外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以及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两种手外科修复拇指皮肤缺损术在临床的实际疗效。方法:选取手外科就诊的97例拇指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48例患者采用了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术(设为示指组),而另50例患者采用了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术(设为拇指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修复术后,拇指感觉恢复情况、皮瓣成活率、术后痛觉触觉以及综合质地感觉。结果:示指组患者在行修复术后,皮瓣成活率为100%,拇指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迹象,积极的换药后皮瓣最终成活,成活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示指组患者两点辨别觉为4~7 mm,而拇指组患者的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拇指组的术后痛觉、触觉以及综合质地感觉均优于示指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论是示指背侧还是拇指尺背侧的岛状皮瓣修复术均能保证术后皮瓣的高存活率,但是术后患者两点辨别觉还是以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2009年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15例拇指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骨与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逆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选择本科2006年12月至2009年11月,应用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24例,该皮瓣的设计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体表投影线为轴心线,距甲沟2.3cm处纵轴线向背侧动脉穿支为旋转点,皮瓣面积为1.0cm ×2.5cm3.0cm×2.5cm.结果 术后24例皮瓣完全成活,均获1-6个月随访,指间关节活动度良好;拇指外形满意,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 ~ 10 mm.结论 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皮瓣修复是手外科修复拇指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治疗、护理较为容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及比较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瓣与带神经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末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和广东省电白县医院收治的114例拇指末端缺损的患者,根据患指的受伤情况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法修复,采用示指背侧蒂岛状瓣55例,采用带神经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瓣59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2组患者术后屈伸功能、耐寒性、皮瓣的两点辨别觉、皮瓣感觉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瓣和带神经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瓣均是修复拇指末端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方法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伤情对120例拇指指腹缺损分别采用带蒂皮瓣、掌侧推进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大鱼际穿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及趾腹皮瓣游离移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120例皮瓣中,119例成活,1例失败.术后随访0.5~2 年,平均10个月.所有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带蒂皮瓣平均为15.1±3.6 mm,掌侧推进皮瓣平均为5.3±2.0 mm,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平均为8.3±3.2 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2±2.6 mm,拇指桡侧大鱼际穿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0±2.1 mm,拇指尺背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平均为8.1±3.3 mm,趾腹皮瓣平均为5.6±2.0 mm.结论 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首选趾腹皮瓣,其次为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5种不同的术式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腹部任意皮瓣、邻指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瓣及趾腹皮瓣等5种不同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27例皮瓣,26例成活,1例拇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瓣失败,改邻指皮瓣后成活.术后随访2个月~3年,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各不相同,带感觉神经皮瓣明显优于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结论 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要根据情况而定:年轻患者或有高要求者,首选趾腹皮瓣,其次为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或拇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等相对精致皮瓣修复;老年人及体弱不耐受长期卧床者,选择邻指皮瓣、腹部任意皮瓣等简单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移位至拇指近节近端尺侧,屈曲示指末节贴紧拇指近节尺侧固定,吻合拇指尺背侧皮神经与示指桡侧指固有神经,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两点辨别觉6.4 ̄9.6mm,11例感觉恢复至S3,4例至S4,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术后效果良好,是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波  刘运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36-3836
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较常见,且多数不宜行游离皮片移植,需行皮瓣修复。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我们采用拇指尺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拇指尺、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4例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皮瓣1.0cm×2.0cm~2.5cm×3.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12个月拇指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术式简单,供区损伤小,能满足拇指指端缺损修复需要,可在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拇指指腹缺损皮瓣修复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拇指指腹缺损4种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采用环指桡侧方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局部神经血管岛状皮瓣4种方法修复拇指指腹缺损49例,创面面积(0.8~2.5)cm×(1.8~4.3)cm。结果49例拇指指腹缺损修复的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皮瓣的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结论手部皮瓣皮肤结构与拇指相近,是拇指指腹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修复的效果好,应根据各种类型的拇指指腹缺损,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以满足修复后拇指指腹外观和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拇指掌侧和背侧皮肤缺损6例。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色泽及外形良好,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王晓峰  汪志炯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594-594,605
目的 探讨拇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拇指指根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30例。结果 30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观满意,拇指功能良好。结论 拇指岛状皮瓣血管皮支恒定.血供可靠,转位修复成活率高,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08年,共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71例。分别应用交腹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背侧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游离趾腹皮瓣修复缺损,并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应用13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桡侧,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大4.1cm×2.8cm,最小2.2cm×1.5cm,10例行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术后10d开始功能锻炼。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指的色泽、外形、质地、出汗情况及综合感觉,拇指指腹痛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及运动功能等。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以最后一次复查为准,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的皮肤色泽、外形、质地、出汗及综合质地感觉均优于交腹皮瓣及食指背侧皮瓣,与拇指桡背侧皮瓣、趾腹游离皮瓣优良率相似。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能恢复感觉,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拇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利用示指背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病例。结果 3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对拇指外形满意。结论利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谭桢  程建文 《广西医学》2012,34(10):1421+1423
目的 总结示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体会.方法 采用示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拇指末节二度缺损14例,末节指腹缺损6例,末节及近节尺侧缺损2例.结果 22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功能满意.结论 示指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芳  刘子琦  韩冬 《当代医学》2009,15(25):103-103
拇指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多见,往往伴有肌腱和骨组织的外露,通常采用邻指皮瓣或交指皮瓣覆盖创面,这种技术游离皮瓣手术难度较大,成活率不高,因此我们在2006年7月-2008年12月开展了应用拇指挠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手指背侧岛状皮瓣这种技术来进行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全都成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