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安县的卫生状况及需求,为下一步高效、有序地开展卫生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9个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全部调查,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44万散居人口中抽取687户共2200人进行调杳.调查内容包括饮用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计划免疫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疾病监测等.运用SPSS 16.0分析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集中安置点中90.9%(60/66)居住方式为帐篷,活动板房仪占7.6%(5/66),分散户中93.3%(621/666)居住在帐篷中,其中71.9%(446/621)属于自建帐篷;集中安置点和分散户的饮用水消毒的比率分别达97.1%(66/68)和94.6%(650/687);分散户中12.8%食品供应来源中曾有霉变或过期;50%(34/68)集中安置点养有动物;43.6%(17/39)医疗点末开展疫苗接种医疗服务;66.7%(10/15)的安置点缺乏充足的消毒设施;症状和(或)传染病的登记率为50.0%(33/66)、上报率为56.1%(37/66).结论 安县仍存在一定的传染病(肠道和媒介生物传播疾病为主)传播风险,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定期开展卫生状况调查和需求评估工作,为不同阶段的工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任俊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08-1509
汶川大地震在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给灾区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初中生处于心理学意义上人生发展的过渡期,可塑性强,既有发展的重要契机,又面临地震的重大伤害,会形成诸如创伤后应激障碍[1-2]、应付能力降低[3]、灾后综合征[4]等不良后果.应付是人们如何应对压力,减轻不良情绪对身心负面影响的重要心理活动,是近20 a来心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应付方式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5],在压力和心理疾病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6],有研究揭示了消极应付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7].应付的各种研究模式中,"现象学——相互作用"理论认为应对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它既承认应对的个体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又承认情境的变化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格功能论和情境论的缺陷.本研究采用这一基本的研究取向对重建期灾区初中生的应付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系统研究,力图对震后灾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指导提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理县城区居民震后卫生防病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地震灾区防病工作中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地震后10—20天之间,在四川省理县城区临时居住点采取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灾区居民生活设施受地震破坏严重,环境卫生状况恶化,蚊蝇大量孳生,易造成食源性传染病流行;地震发生在夏季,日照强,气温高,易使救援人员在露天作业时中暑;有78%的调查对象曾经收到过不同途径转发的传播材料,应急制作的宣传单、横幅、宣传画和折页小册子等救灾防病传播材料的总分发比例为58%。结论可在多种传播材料配合下,针对震后灾区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开展特色人际传播活动,提高灾区居民的防病意识,促进其行为改变,切实达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疾病预防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驻湘某部新兵集训的677名新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团体心理咨询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干预后采用埃森克个性量表(EPQ)进行评定和对照分析。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后,观察组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阳性项目数等得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在部队常规干预方式后抑郁因子评分比干预前有所升高(P〈0.01)其余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的各因子分比较,观察组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阳性项目数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团体心理咨询后EPQ的E、L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新兵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重塑,有利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市震后20天疾病防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各乡镇灾民聚居点卫生现状,评估抗震救灾防病工作队前期工作成效,为下一步调整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市区及19个乡镇饮用水水源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加强对全市27家医疗机构的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督导和传染病疫情监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市范围内现有灾民聚居点的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共调查到18个乡镇的107个灾民聚居点.结果 调查的聚居点的卫生工作现状总体较好,临时住所多以帐篷(75.70%,81/107)和白搭棚(19.63%,21/107)为主,69.16%(74/107)使用自来水,94.39%(101/107)消毒杀虫工作有专人负责,据目测法观察到的厕所和垃圾堆的平均蝇密度为2只/视野;聚居点的居民对基本卫生防病知识掌握情况良好,卫生知识知晓率、采取正确行为和态度的比例均在90%以上;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网及灾区手机疫情直报系统监测,结果显示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发病增高的趋势.结论 灾后20d来,灾区卫生防病形势总体上趋于稳定,聚居点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没有出现肠道、呼吸道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6.
亳州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亳州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亳州市主城区18岁~居民952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33.4%的亳州市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亳州市居民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P<0.01);老年、经济贫困和教育程度低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结论 亳州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经济水平等对居民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有显著相关;生活事件对PTSD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显著,解释了PTSD总分变异的16%,再体验变异的12%,逃避及麻木变异的11%,过度警觉变异的14%。结论生活事件会影响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梁明辉  张黎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631-2633
目的 掌握农村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为构建农村干部队伍的心理服务支持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吉林省646名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村干部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分低于中国成人常模(P< 0.05);35岁以上村干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附加项目因子分高于35岁以下村干部(P<0.05);书记主任兼职者强迫、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目等因子高于专职和其他职位村干部(P<0.05).结论 吉林省农村干部心理状况整体良好;35岁以上村干部和主任书记兼职者心理状况需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风湿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家庭状况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5例风湿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与50例对照组儿童家长进行比较.结果 风湿病患儿的生活环境、家庭抚养方式、家长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家族类似疾病史方面与对照组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风湿病患儿家长SAS、SDS和SCL-90量表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风湿病患儿家长EPQ量表中P(精神质)和N(情绪稳定性)量表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而E(性格内外向)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风湿病患儿家长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可影响风湿病患儿的身心康复,应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是重大应激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感,直接或间接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引发焦虑、紧张、恐惧等一系列应激反应[1].有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为普通人群的2倍[2-3].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现有心理问题者占14.67%,严重者甚至一直有自杀倾向[4].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呈上升趋势[5].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受到重视,本文对地震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为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中学生震后心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汶川大地震后3个月重灾区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方法 选取汶川大地震重灾区3所中学共38个班级的1966名学生,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筛查PTSD阳性,同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判断领悟社会支持程度.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958份.PTSD筛查总阳性率为78.29%(1533/1958).女生PTSD阳性率为82.30%(851/1034),高于男生[73.92%(683/924),χ~2=20.22,P<0.01];少数民族学生PTSD阳性率为80.27%(1375/1713),高于汉族学生[64.98%(154/237),χ~2=28.75,P<0.01];农村学生FISD阳性率为83.52%(872/1044),高于城镇学生[72.43%(662/914),χ~2=35.37,P<0.01];地震中受伤者PTSD阳性率为90.38%(94/104),高于未受伤者[77.66%(1439/1853),χ~2=9.40,P<0.01].研究对象领悟家庭内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总体程度较高,得分中位数分别为21分和60分,领悟家庭外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中位数为39分.研究对象PTSD严重程度与总体领悟社会支持、领悟家庭内支持、领悟家庭外支持的得分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1、-0.130、-0.190,P值均<0.01).结论 重灾区中学生灾后PTSD阳性率高,且不同特征学生症状与严重程度不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减少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震后灾区居民心理卫生状况及健康需求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震后灾区居民心理卫生状况与需求,为开展地震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救援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相结合形式,对673名四川省绵阳市5个临时安置点的灾区居民进行定量/定性调查。以Epi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以SAS7.0完成分析。结果灾区居民心理卫生状况处于“轻、中、重“三类的比例分别是22.79%、37.88%和39.33%。80%以上灾区居民希望“政府部门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大众媒体及时报道“和“尽快与亲友取得联系“。40%左右灾区居民希望“收到关于心理方面的宣传材料“、“听到媒体对心理方面的宣传“。在专业心理帮助中,倾向于选择“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处于“轻、中、重“不同程度者的选择倾向明显(P〈0.01)。灾区居民希望获得的心理方面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常见心理反应及如何缓解的技能;首选以聊天为主的人际传播途径,主要倾向于选择“家人、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作为传播者;希望获得的宣传材料主要是书、录像带/光盘和小册子/传单。结论在灾后危机心理干预中,除了针对不同心理卫生状况人群提供不同形式专业性心理帮助之外,根据不同类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内容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14.
地震灾后四川江油市卫生防疫需求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四川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救援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5月14日至6月16日广州市卫生防疫工作队赴四川江油市救灾相关调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卫生学评估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对地震灾区卫生防疫救援现场的消毒杀虫、饮水监测、疾病监测、计划免疫、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存在问题整理归纳,探讨应对策略.结果灾后江油市的疾病监测系统不同程度受损,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比地震前下降12%,比去年同期减少45%;生活用水安全存在较多隐患, 大部分居民饮用水游离余氯低于0.1mg/L;消杀工作已开展,但不规范;强化免疫接种冷链条件不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22.1%的灾民出现焦虑症状.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可控制灾后疫情发生. 结论 卫生防疫救援队深入现场后应迅速开展灾区卫生学评估工作;科学开展消毒杀虫工作,加强居民饮水监测及计划免疫,尽快恢复疾病监测体系,及时排查可疑传染病;心理健康教育为一项长期灾后卫生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汶川地震1个月后灾民安置点居民的焦虑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省江油市4个乡镇13个安置点居住于帐篷18岁及以上居民402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结果地震灾后约1个月安置点居民的焦虑现患率为22.1%(89/402,95%CI:18.2%~26.6%).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40岁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初中以下文化、生活不便、慢性病史、帐篷人均居住面积较小、政府提供物资不够以及性行为受影响均可增加焦虑状况.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OR=2.921)、生活不便(OR=2.475)、慢性病史(OR=3.997)和人均居住面积较小(OR=2.982)为影响因素.结论安置点居民焦虑率高于一般人群.建议今后在设安置点时,除了保障安置点居民水、电、厕所、沐浴、物质供应、居住面积外,还应考虑提供一定的私人空间;针对高危人群及早进行灾后心理干预,减轻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灾害多发地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四川省什邡市、泸县和越西县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600人,健康知识方面,呼吸道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4%,消化道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16.2%,急救电话知晓率为66.6%;地震室外安全做法知晓率为91.9%,地震室内安全做法知晓率为57. 6%,洪水逃生技巧知晓率为43.6%。健康行为方面,55.1%的居民从不会喝生水,54.9%的居民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86.4%的居民会在做菜时将生熟分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民族(OR=0.240, 95% CI=0.146~0.396)、文化程度(OR=1.179, 95% CI=1.049~1.326)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地区(OR=1.266, 95% CI=1.020~1.570)、民族(OR=0.244, 95% CI=0.148~0.401)、文化程度(OR=1.388, 95% CI=1.243~1.551)、家庭总收入(OR=1.172, 95% CI=1.034~1.329)相关。结论 四川省居民自然灾害健康知识认知和健康行为形成存在问题,应广泛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和防灾减灾意识,减少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地震后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ASD结构式访谈问卷对四川地震灾区891名群众进行ASD症状(包括:一般症状群、分离性症状群、再体验症状群、焦虑.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和回避症状)评估,并记录一般人口学资料.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ASD诊断,最后完成评估诊断和干预共874名.结果 ASD的发生率为12.59%(110/874),其中男性为9.52%(38/399)、女性为15.16%(72/475).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x2=6.2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方程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性别(β=0.58,P=0.01,OR=1.79)、亲属伤亡(β=0.60,P=0.01,OR=1.82)和重度财产损失(β=1.02,P=0.01,OR=2.76),女性、有亲属伤亡、存在重度财产损失的个体ASD危险性高.结论地震对灾区群众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灾后减少伤亡、降低灾区群众财产损失有助于降低ASD的发生率.灾害后心理行为反应的性别差异的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卫生系统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为将来的突发公共事件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地震灾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所辖区域内的有关机构收集2008--2011年受灾地区组织开展灾区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大众心理康复宣传和健康教育、重点群体心理疏导和咨询治疗、心理援助信息报告和督查评估等工作相关信息,填写统一的表格,逐级汇总上报。结果在受灾地区的72家精神专科医院和38家综合医院及其他医院设置心理门诊,在有条件的27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71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受灾地区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心理服务医务人员39131人,接收对口支援精神科医护人员1015人次、心理援助志愿者25464人,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受益人群累计2122496人次,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辅导142113人次、心理咨询和治疗55959人次,诊断治疗精神疾病患者42186例。结论汶JiI地震灾区的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队伍建设、对口支援、大众心理康复宣传和健康教育、重点群体心理疏导和咨询治疗、心理援助信息、报告和监督评估工作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19.
地震后跨省跨地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导致了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成为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广东省卫生厅于第一时间派出医疗和卫生防疫队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在灾情最为严重的平武县南坝镇,广东省卫生防疫队在当地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快速评估,确定了灾区面临的主要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威胁,提出公共卫生需求和计划优先的现场干预措施,明确了3个重点场所:灾民集中安置区、救援人员集中生活区、可能掩埋人或动物的废墟,以及6个关键环节:生活饮用水供水点、集中供餐点、垃圾堆放点、临时厕所点、人畜尸体掩埋点、家畜动物圈养点,按照"把握重点,控制关键环节"的工作策略,开展了环境卫生控制、饮用水卫生控制、饮食卫生控制、人畜粪便处理、人畜尸体处理、病媒控制、疾病监测、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当地医疗机构(点)的卫生防疫工作指导、入村入户开展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的控制工作,使灾区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病媒孳生地得到控制,病媒密度显著下降,未发现食物中毒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