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瘘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肇汉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0):659-660
肠瘘有肠外瘘(enterocutaneous fistula)及肠内瘘之分,临床上讨论肠瘘的治疗着重是针对小肠的肠外瘘而言。肠瘘的病因很多,其中属腹部手术并发症的肠瘘占半数以上,甚至有报道高达75%~85%。外科医师对此要有足够认识,应该重视手术技巧的训练,操作力求娴熟精细,以尽量避免这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可引起严重感染和营养不良,病死率高,手术后肠瘘占所有肠瘘的75%-85%左右,是腹部外科中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也很困难。我院外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明确诊断为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外瘘的治疗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Li J  Ren J  Yin L  H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00-103
目的 探讨当前肠外瘘治疗的成功点与今后需要改进之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1971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1169例肠外瘘的治疗结果。结果 1168例患者的治愈率为93.0%,其中37.1%经非手术治疗后愈合。病死率为5.5%,主要死于感染(60/65)。659例接受手术治疗,647例获得成功(98.25)。第二阶段(1985年1月-2000年12月)的治愈率、病死率与手术成功率(94.2%、4.4%、99.7%)均较第一阶段(1971年1月-1984年12月)的结果(90.4%、8.2%、95.5%)为佳(P<0.05)。结论 本组病例取得治疗成功的基点是改变了治疗策略,将手术治疗作为最后的措施。改进了控制感染的方法;重视营养支持与生命器官的监测。为了进一步取得肠外瘘治疗的效果,缩短治疗疗程与减少费用,今后应研究促进管状瘘自愈的方法,改进特殊病因肠瘘的治疗以及早期施行肠瘘的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肠外瘘6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黎介寿  韩建明 《普外临床》1994,9(3):171-174,162
1971-1992年共治疗661例肠外瘘,其中509例(77%)为手术引起,其余为外伤,炎性肠道疾病,放射性损伤与肿瘤所致。经治疗后,205例(31.0%)的瘘口自愈,386例(58.4%)手术治愈,手术成功率为98.46%,全组死亡率为8.62%,作者认为当前改善肠外瘘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控制感染,强调在早期进行有产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肠外瘘治疗中可互补其不足。肠  相似文献   

5.
1971~1992年共治疗661例肠外瘘,其中509例(77%)为手术引起,其余为外伤、炎性肠道疾病、放射性损伤与肿瘤所致。经治疗后,205例(31.0%)的瘘口自愈,386例(58.4%)手术治愈,手术成功率为98.46%,全组死亡率为8.62%。作者认为当前改善肠外瘘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控制感染,强调在早期进行有效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肠外瘘治疗中可互补其不足。肠部分切除吻合与肠浆肌层片修补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了21例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生高位肠瘘8例,低位肠瘘13例;高流量肠瘘9例,低流量肠瘘12 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4例;手术17例 ,治愈14例,死亡3例。结果提示采用控制感染、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肠外瘘患者的病死率,手术是治疗非手术疗法不能治愈肠外瘘的最后选择,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沈晓军 《腹部外科》2000,13(4):237-238
目的 多发性肠外瘘有多个内瘘口 ,瘘量大 ,肠液不易引流 ,常造成严重的感染 ,有较高的死亡率 ,彻底引流腹腔是治疗多发性肠外瘘的关键。方法 针对多发性肠外瘘瘘口多、瘘量大、不易充分引流的特点 ,应选择一种合适的引流方法 ,来使患者渡过肠瘘急性期。结果 本文收集了 3例多发性肠外瘘患者的资料 ,在治疗中均采用腹腔多处置管 ,并持续冲洗引流 ,使肠液不能在腹腔内任何地方残留 ,从而能有效的控制感染 ,促进肠瘘的愈合 ,3例患者均在 3月内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多处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引流方法 ,能促进瘘口的闭合 ,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40例肠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1993年10月-2003年10月40例肠瘘患者的治疗经验,尤其是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40例肠瘘患者,均与腹部手术有关,其中高位肠瘘17例:共手术4例(23%),2例痊愈(50%),2例失败(50%);非手术治疗13例,成功12例(92%),死亡1例。低位肠瘘23例:其中4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获愈,19例保守治疗18例成功。1例死亡。总的非手术成功率为75%。结论合理的TPN支持前提下,大多数肠外瘘可非手术治疗痊愈。个别早期高流量瘘或有弥漫性腹膜炎者需及时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9.
肠外瘘早中期确定性外科处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外瘘早中期确定性处理方法。方法对31例肠外瘘病人的治疗经验进行分析。在重视综合措施的前提下,对无法确定可否自愈的28例病人,应经过必要准备后,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并根据术中发现的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另3例瘘口较小者采用非手术症法。结果3例非手术治疗者均自愈。可28例手术治疗者中,治愈26例(936%),死亡2例(645%)。平均住院日期3622d。结论在大多数肠瘘病人,采取早期手术治疗肠外瘘,可取得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总结近十年来收治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27例,经治疗后16例瘘口自愈,2例手术术后治愈。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8.52%。认为提高肠外瘘治疗效果,应去除原发病灶,控制感染源。强调早期进行有效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于瘘口不能自愈,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早期应用“控制性手术”(control surgery,CS)理念治疗复杂性肠外瘘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早期CS和全程完全保守措施的不同治疗方法对35例肠外瘘病例资料分组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别。结果CS组第4周体重增加率、瘘口自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84.2%与31.3%、89.5%与37.5%);第4周肝功能损害率、瘘口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后者比较亦下降显著(P〈0.01);两组间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败血症、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肠外瘘早期实施积极的CS策略是肠外瘘外科治疗观念的重要转变,有利于肠外瘘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早期应用“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治疗复杂性肠外瘘的临床意义及疗效。方法依据早期“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与全程完全保守措施的不同治疗方法,对24例肠外瘘病例资料分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差别。结果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组瘘口治愈率明显高于完全保守治疗组(87.50%VS37.50%);第4周肝功能损害率、瘘口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后者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肺部感染、败血症、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再人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肠外瘘早期实施积极的“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治疗是肠外瘘外科治疗观念的重要转变,有利于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吉润  崔国平 《普外临床》1997,12(3):171-173
为提高手术后肠瘘的治愈率,作者总结了1989年12月至1996年10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肠瘘24例,包括十二指肠瘘6例,高位小肠瘘3例,低位小肠瘘7例,结肠瘘8例,16例行保守治疗,治愈率75%(12/16),8例行手术治疗,治愈率87.5%(7/8),全组死亡率20.8%(5/24),作者认为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诊断;(2)结合生长抑素的应用加强营养支持治疗;(3)控制感染;(4)针对  相似文献   

14.
克罗恩病合并肠瘘的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瘘是克罗恩病(CD)的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肠内瘘、肠外瘘和肛瘘。肠瘘可由穿孔演变而来,亦可在手术后即刻发生。还有的病例在病变切除若干年后,在原肠吻合口处复发而出现瘘。发生肠瘘是CD加重或复发的表现,病人常同时合并严重的营养不良及不同形式的腹腔感染,处理起来相当棘手。近来CD已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科医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CD合并肠瘘的诊断与治疗难题。作者据近年来诊治CD合并肠瘘的体会,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有关经验与教训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腹部术后肠瘘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手术后肠瘘占所有肠瘘的75%~85%,也可由先天性畸形、创伤、炎症、肿瘤等引起。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其病死率为40%~60%。近来由于TPN、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的使用以及恰当时机的手术干预,肠外瘘的治愈率不断提高,病死率降至15%左右。  相似文献   

16.
肠外瘘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肠外瘘(enterocutaneous fistula)是肠管与腹腔或腹壁之间的非正常通道,究其病因除极少数先天畸形因素外,多继发于手术、感染、创伤、肿瘤等因素,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肠外瘘的综合治疗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手术后肠瘘的治愈率,作者总结了1989年12月至1996年10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肠瘘24例,包括十二指肠瘘6例,高位小肠瘘3例,低位小肠瘘7例,结肠瘘8例。16例行保守治疗,治愈率75%(12/16);8例行手术治疗,治愈率87.5%(7/8)。全组死亡率20.8%(5/24)。作者认为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诊断;(2)结合生长抑素的应用加强营养支持治疗;(3)控制感染;(4)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时机;(5)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疾病,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  相似文献   

18.
�������Ƶ���״����չ����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5  
肠外瘘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治疗方法。在2 0世纪 70年代以前病死率高达 5 0 %~ 6 0 % ,至今仍在15 %~ 2 0 %。我科于 70年代专门设立肠外瘘治疗专业组 ,形成了全国肠外瘘治疗中心。于 197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 116 8例肠外瘘病人 ,治愈率达 93%。1 肠外瘘治疗的现状在 1970年以前 ,肠外瘘发生后的首选治疗是紧急手术修补肠瘘。但由于腹腔内感染严重 ,肠袢组织不健康而愈合不良 ,早期手术失败率高达 80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与腹腔感染。同时发现肠外瘘瘘口局部有随炎症、感染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再随感染、炎症…  相似文献   

19.
毛平力 《腹部外科》2000,13(5):319-319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及危重症。笔者在过去 16年中对 12例肠外瘘患者采取早期手术治疗 ,均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2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13~ 67岁 ,平均 34岁。 12例肠瘘共有瘘口 14个。复杂瘘 1例 ,十二指肠瘘 1例 ,小肠瘘 9例 ,结肠瘘 2例。致瘘因素 :十二指肠残端瘘 1例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术后横结肠梗阻近端瘘 1例 ,出血坏死性肠炎术后小肠、结肠复杂瘘 1例 ,小肠外伤、梗阻肠切除吻合口瘘 3例 ,阑尾残端瘘 2例 ,肠伤寒穿孔修补术后瘘 2例 ,妇产科刮宫术后小肠瘘 1例 ,女性结扎术后小肠瘘 1例…  相似文献   

20.
肠外瘘是普通外科的严重疾病之一,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死亡率达5.3%~11.3%;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rephalopathy),病死率可达50%[2].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肠外瘘患者45例中并发韦尼克脑病者4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例,为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0 ~60岁,平均(35±5.6)岁.入院前均经消化道造影明确肠外瘘诊断,多发高位小肠瘘2例,低位小肠瘘并升结肠瘘1例,单发高位小肠瘘1例,均有长时间禁食、静脉营养史,发病前均无神经精神异常病史,其中1例已经部分行肠内营养.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精神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定向力和注意力障碍,易激惹、情感淡漠等,双侧眼外直肌麻痹伴复视2例,躯干性共济失调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