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往 ,在重症SARS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 ,医务人员的感染率较高[1] 。我院ICU自 2 0 0 3年 5月~ 2 0 0 3年 6月收治SARS患者以来 ,已先后为 5例传染性极强的重症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 ,均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现将我们在气管插管操作中采用的防护措施和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例重症患者中男 4例、女 1例 ;年龄 3 0~ 79岁 ,平均47岁。其中抢救插管 2例 ,由无创改为有创机械通气 3例。2 插管前的准备工作(1 )进入工作区防护衣物的穿戴 :①由清洁区进入工作区之前脱下自己的衣物 ,换上外科刷手衣 ;②戴上第一层乳胶手套和N 95口罩及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抢救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气管插管中49例为一次插管成功,12例为2次以上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8s~18 min,平均78 s.1例插管失败.50例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2例现场心肺复苏患者中,气管插管后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结论 院前急救的重心应前移至出诊前设备的检查及准备、路途中电话了解患者病史特点及气道评估,及现场处理时注意环境的选择,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全麻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 ,作者成功的为 10 0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了护理 ,认为要协助医生完成气管插管 ,必须做好插管前的准备 (包括用物准备和患者的准备 )、插管时、插管后、拔管时的配合这 4方面。1 插管前的准备工作1 1 用物的准备 :患者入手术室前 ,协助医生准备性能良好的常规监测仪器、麻醉机、吸引器装置、喉镜、氧气 ,再次检查插管用具如气管导管、牙垫、喷雾器、气管插管钳、街接管是否配套、套囊有无漏气 ,另外备宽 1 5~ 2 0cm ,长 30cm左右的 2条胶布。1 2 患者的准备 :患者入手术室后 ,再次与麻醉医生核对科别、姓名、…  相似文献   

4.
紧急气管插管12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窒息、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性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否迅速成功地插管并在短时间内恢复通气与供氧 ,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将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10月紧急气管插管 12 0例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为急诊或住院、有气管插管指征并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 ,共 12 0例。其中经口插管 97例 ,男 6 3例 ,女 34例 ;年龄 8~ 85岁 ,平均 (47 6 3± 10 15 )岁 ;心脏骤停 2 4例 ,脑血管意外2 9例 ,颅脑外伤 12例 ,肺心病呼衰 5例 ,重症哮喘 4例 ,各种原因所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光导管芯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的成功率 ,两种方法对循环系统和口腔内损伤的影响 ,评价光导管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2 4 0例ASAI~II级拟行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光导管芯气管插管组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 ,分别按Mallampati试验分为I~IV级。每例病人插管次数限定 3次 ,超过 3次记为失败 ;同时记录第一次插管前 1min、插管中、插管后 1min 3个时相两组患者SP、DP、MAP、HR及SpO2 变化。结果 :光导管芯插管成功率为 92 .5 % ,其中 3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 75 .8%、11.7%、5 .0 % ,失败率为 7.5 % ;普通喉镜插管成功率为96.7% ,其中 3次插管成功率分别 89.2 %、4 .2 %、3 .3 % ,失败率为 3 .3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光导管芯插管时SP、DP、MAP、HR在插管前 1min、插管中、插管后 1min差民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普通喉镜插管时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1)。MallampatiI、II级两组患者无明显的口腔内损伤 ,而III、IV级患者光导管芯插管比普通喉镜插管口腔内损伤及患者不适感明显较轻。结论 :光导管芯气管插管对循环影响小 ,它是一种损伤轻、安全、有效的盲探气管插管器械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时通常需要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 ,而且气管内插管还涉及到气道梗阻、呼吸困难的治疗及复苏处理。据统计 ,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约为 2 %~ 3 % [1 ] 。我院自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2月 ,为 86例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 (简称纤支镜 )引导下行气管内插管 ,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临床资料  86例患者中男 5 4例 ,女 3 2例 ,年龄 1 4~ 73岁。气管内插管困难的原因 :颈部肿块 (如巨大甲状腺肿瘤 )压迫致气管狭窄或移位 1 6例 ;张口受限 (张口度 <2指 ,如颞颌关节强直 ,上、下颌骨肿瘤或颈部口  相似文献   

7.
翁其彪  王宏隽  陈玲珍 《广东医学》2001,22(11):1056-1056
气管切开者多伴有昏迷及呼吸功能障碍 ,为了尽早拔除气管内插管 ,我们于1986~ 2 0 0 0年对 113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行高压氧治疗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3例 ,男 82例 ,女 3 1例 ;10岁以下 11例 ,~ 2 0岁 3 2例 ,~ 5 0岁 4 1例 ,5 0岁以上 2 9例。1 2 病因 颅脑外伤 3 2例 ,脑血管病 5 5例 ,自缢 3例 ,溺水 2例 ,脑炎 15例 ,中毒性脑病 3例 ,重症肌无力 3例。1 3 气管切开后的临床征象 ①昏迷 :全部患者均为昏迷患者。②呼吸道感染 :全部均有呼吸道感染 ,感染严重者有75例。③发热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相似文献   

8.
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 2 ,>30为肥胖。在一般的麻醉诱导时 ,插管困难发生率为 1 %~ 4%,而肥胖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发生率为 1 3 2 %。我院在近年来 ,成功地对 2 1例肥胖患者诱导插管成功 ,无一例失败 ,未见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为年龄 1 4~ 65岁、一般情况好的肥胖患者共 2 1例 ,其中男 9例 ,女 1 2例。身高 1 2 0cm~1 78cm ,体重 68Kg~ 1 0 2Kg ,BMI均超过 30。插管操作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 ,另备一名高年资医师作助手 ,以接替术者托下颌等体力操作。准备以下物品 :口咽通气道、高声门喉镜、…  相似文献   

9.
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插管后如果护理不当 ,观察不细 ,将会造成阻塞而危及生命。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我科发生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 3例 ,病情危急 ,但由于发现及时 ,抢救措施正确 ,患者无一例死亡 ,均康复出院。气管插管堵塞临床少见 ,后果严重。为此 ,我们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2 2~ 42岁 ,其中脑出血手术 2例 ,大面积烧伤 1例 ,插管时间为 41~ 6 3 h,平均49 h。 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症状 :如呼吸困难 …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急救措施之一,急诊科的每一位医生和护士都应该熟练地掌握气管插管术,以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下一步的救治打下基础.本文总结1997~2001年在急诊出诊现场为11例患者实施紧急气管插管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占乐云  覃兆军  周文  刘婷婷 《广东医学》2016,(15):2284-2286
目的:评价一次性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国家专利)用于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0~65岁,体质指数21.2~28.6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Cormack&Lehane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C组和D组。 C组采用普通管芯引导气管插管;D组采用气管插管引导用管芯(专利产品)引导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后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T1)、3 min(T2)及5 min(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计算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气管插管总成功率。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增快(P<0.05);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减慢(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气管插管时间减少、插管次数减少、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总成功率均增加(P<0.05),患者口咽黏膜出血及气管导管拔出后24 h内咽喉痛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一次性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可提高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我院急救中心自 2 0 0 0 - 0 3~ 12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进行心肺复苏 ,并与插入普通气管导管 (ETT)比较 ,结果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入直接顺利 ,为病人实施有效通气时间比普通气管插管至少提前 30s,为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成功赢得了时机。1 资料与方法急救中心 2 0 0 0 - 0 3~ 12应用气管插管实行心肺复苏共计89例 ,其中女性 36例 ,男性 5 3例 ,年龄 2 6~ 84岁 ,随机分 2组 :A组 ,经口盲探置入ETC5 7例 ;B组 ,明视法置入ETT32例。表 1  89例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情况例数置入导管时间插管成功率通气效果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病人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4~ 2 0 0 3年 6 2例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 ,经口气管内插管 2 1例 ,经鼻气管内插管 4 1例。静吸复合方式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带管回ICU进行呼吸治疗。结果 :2 1例经口气管内插管于术后 4~ 6h拔管 ,5例因肌无力危象反复发作须再次气管插管 ,4 1例经鼻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延长到 6h至 5天后拔管 ,无一例再度行气管内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组与经口气管插管组相比 ,再插管例数明显少于经口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气管切开和死亡例数两组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的麻醉中 ,经鼻气管内插管有利于术后延长机械通气治疗 ,有效预防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 ;充分术前准备 ,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加强呼吸道管理是围术期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李娟  戴国兰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6):559-559,561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常需用呼吸机治疗 ,治疗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我科自 1 998年 5月~ 2 0 0 3年 3月用呼吸机治疗 2 0例病人 ,在施行各种人工气道中 ,体会到经鼻气管插管较符合患者生理功能 ,且创伤小 ,而常规的徒手经鼻气管插管难度很大 ,一次插入成功率低 ,所以临床上应用较少。通过采用纤支镜介导经鼻气管插管 ,一次插入的成功率达 96%。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 3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年龄 45岁 ;女 7例 ,年龄 42~ 68岁 ,平均年龄 5 5岁。肺癌所致呼吸衰竭 4例 ,肺心病所致 2例 ,结核性脑膜炎所致 4例。2…  相似文献   

15.
(经口)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外拔管是无拔管指征的患者人工气管意外脱出 ,是气管拔管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几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这种潜在危及生命的事件的发生率为所有插管患者的 3%~ 16 % [1] 。本文通过对我院 1999年 9月~2 0 0 2年 9月气管插管意外脱出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结并完善了护理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在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7例中 ,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18岁~ 6 8岁 ,均经口气管插管 ,导管内径为 6 .5mm ,并采用常规固定。平均通气时间为 10 .2d ,5例意外拔管后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心律失常 ;2例鼻管通气过度。因处理及时得当 ,无 1例死亡。2 护理…  相似文献   

16.
王维强  夏克枢 《四川医学》2009,30(7):1043-1045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后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道处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8例术前评估为插管困难手术患者,需减少插管过程中颈部活动,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后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观察诱导插管过程中有无气道并发症(如窒息、咳嗽和喉痉挛),术后随访患者有无知晓。比较16例一次性插入气管导管患者,诱导和插管前后MAP、HR、BIS值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一次性顺利经鼻插管成功。另有2例插管不顺利,二次经鼻插管成功。术后回访,18例患者对诱导插管过程均无记忆。BIS值在T1~T4于诱导前T0(P〈0.05);诱导后(T1、T2)HR和MAP较诱导前T0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min(T3)时点HR较诱导前升高,(P〈0.05),而MAP升高无统计学意义;HR和MAP在插管后1min(T3)均高于插管前B(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后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道的处理,效果良好,有临床实用性,但不能完全避免插管反应。插管成功的关键还有赖于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操作、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小儿心脏直视手术120例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 ,呼吸功能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 ,是临床上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管理 ,尤其是气管插管的护理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现对本院 1 998年 6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 1 2 0例小儿心脏直视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 0例 ,男 74例 ,女 46例 ,年龄 1~ 8岁 ,平均 5 .3岁。全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心脏直视手术 ,其中经鼻气管插管 2例。带管时间最短 3h ,最长 56h ,平均 8.5h。按计划拔管 1 1 7例 ,非计划性拔管 3例。2 护理及体会2 .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患…  相似文献   

18.
气管插管及其它原因并发杓状软骨脱位五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杓状软骨脱位是气管插管及留置过程中造成喉部损伤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可发生于困难气管插管 ,也可发生于气管插管顺利的患者[1] ,故值得重视。1 临床资料本院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实施气管插管5 6 0 0例 ,并发杓状软骨脱位 5例 (见附表 ) ,发生率为0 .0 87%。表中第一例为连硬外麻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 ,导致其杓状软骨脱位的原因为插胃管。第二例气管导管难插 ,并使用了管芯 ,费时近 1h。其余 3例均插管顺利 ,明视插管 ,未用管芯。 4例全麻均采用了静脉麻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方法。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  相似文献   

19.
刘兵  李辉 《华夏医学》2001,14(4):537-538
气管插管术在急重患者的抢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患者正常的呼吸道防御粘膜被破坏 ,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现就我院 1999~ 2 0 0 0年气管插管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9~ 2 0 0 0年本院危重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共计 5 3例 ,其中男 31例 ,女 2 2例。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 1994年卫生部《医院感染培训教材》[1 ]。1.3 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标准 参照 1992年卫生部《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见》[2 ]。1.4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分组资料比较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查 ,对气管插管、抗…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及复苏 ,但有些患者会遇到插管困难的情况。我院麻醉科 1999年 10月—2 0 0 1年 12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行困难气管插管 8例 ,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 ,男 5例 ,女 3例。年龄 2 2~ 6 3岁。肥胖并颈短 3例 ,舌体肥大 2例 ,颈椎骨折 2例 ,气管畸形 1例。1.2 方法 采用OLYMPUS纤维支气管镜 ,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心电监护 ,血氧饱和度监测。先吸入纯氧 10min ,咽喉部用 2 %利多卡因喷雾 ,环甲膜穿刺注入 2 %利多卡因 2ml,将气管导管套在纤维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