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刘志贵 《华夏医学》2001,14(4):500-502
嗜铬细胞瘤虽为良性肿瘤 ,但临床表现极为险恶 ,手术与麻醉风险极大 [1 ] 。我院自 1992~ 2 0 0 0年对 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施行了肿瘤切除术无 1例死亡 ,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5~ 6 8岁。肿瘤发生在肾上腺 7例 ,高血压 7例 ;心电图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 6例 ,其中 2例合并左室肥大并劳损 ,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 ;血糖、尿糖增高 4例。本组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2 术前准备 术前均用酚苄明 2 0 mg,3次 /d,2周以上 ,视血压、脉搏调整剂量 ,血压或心率控制不好者加用心…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00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5~70岁,平均36岁。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22.6~29.2/15.9~23.9/kPa),头痛,头晕伴大汗、恶心、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 ,对其预后起着很大作用。嗜铬细胞瘤患者 ,多以头疼、心悸、高血压而求治。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前准备 ,麻醉及术中应急处理又是麻醉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我院 1968~ 1998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 (其中 9例为无症状性 ) 34例 ,将 30年间此种手术进展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男 14例 ,女 2 0例 ,年龄 10~ 5 4岁 ,病史最长 15a ,最短 6mo ,发生在肾上腺 32例 ,肾上腺外 2例 ,均无家族史。所有病例 ,尿VMA测定均高于正常值。高血压发作时regitine试验呈阳性。麻醉方…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63年8月~1984年9月共施行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20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例中,男7例,女13例,年龄为11~64岁,其中20~46岁14例。阵发性高血压200~300/100~130mmHg者14例,持续高血压6例,术前伴心肌劳损11例,喉癌术后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切除肿瘤部位:肾上腺左侧8例、右侧6例,肾门周围3例,盆腔1例,腹膜后2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其在高血压患者中国内报告占 1% ,国外报告占 0 .1% 〔1〕,其中 99%为良性。笔者对 1985年~ 1999年经病理证实的 2 5例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 ,主要讨论膀胱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心肌病诊断及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2例。年龄 12~ 6 4岁 ,发病年龄多见于 30~ 5 0岁者。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14年。1.2 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 :肿瘤位于肾上腺共 2 2例 (88.0 % ) ,其中左侧 16例 ,右侧 6例 ;腹主动脉旁 1例 ;膀胱 2例。 2例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 ,2 3例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先明 《中国医刊》2001,36(5):15-16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的少见的肿瘤 ,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较少见 ,大约 50 0 0 0个足月妊娠中有 1例发生嗜铬细胞瘤[1] 。目前文献报道只有数百例。且易误诊或漏诊 ,也是引起血压升高的较少见的内分泌原因。若在产前未能做出诊断 ,则对母儿均有严重威胁。 60年代以前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 ,母亲死亡率高达 4 8% ,到 80年代母亲死亡率下降到 1 1 % ,近年来仍在继续下降 ,甚至有报道认为死亡率已下降到接近于 0的水平[2 ] 。其预后的好坏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严格的处理。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 ,嗜…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复杂,手术过程中麻醉处理比较困难。尽管近年来由于药物学的进展以及对此病的病理生理改变认识的提高,手术麻醉的危险性已大为降低,但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仍然是比较困难的病种之一、我院1976~1996年共行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摘除术6例,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1~34岁。均诉阵发性头昏、头痛、心慌、恶心、呕吐、高血压而入院。入院后经腹膜后充气造影,B超、CT等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其中4例位于右侧肾上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其余6例较平稳,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麻醉选择和必要的有创监测可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水平。方法总结10例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男4例,女6例,年龄28~67岁,平均43岁。肾上腺内8例,肾上腺外2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整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血压正常。良性巨大嗜铬细胞瘤9例,恶性巨大嗜铬细胞瘤1例。结论充分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巨大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2 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 2 3例 (95 .8% ) ,尿VMA检查 2 4例 ,阳性 2 3例 (95 .8% ) ,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10 0 %及 10 0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 2 0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陆雄伟  高振起 《现代医学》1989,17(3):182-182
嗜铬细胞瘤常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儿茶酚胺心肌病。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本病的根治方法。近年来我们实施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9例,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男4例,女5例,年龄15~55岁。持续性高血压5例,阵发性3例。心电图检查5例有心肌缺血。肿瘤位于肾上腺5例,其它部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阮林  黄冰  黎阳  黄宇 《微创医学》2008,3(1):26-2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与管理.方法 对10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病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选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中给予严密监测,注意CO2气腹对病人的影响,及时有效的处理高血压和低血压.结果 全组病人安全度过麻醉和手术,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合理的麻醉与管理可保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的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刘军  周颖  李永瑾 《微创医学》2003,22(4):487-489
嗜铬细胞瘤是从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麻醉处理难度较大.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2年月12月成功进行了2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现将麻醉处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我院1992年~1997年共完成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我院资料完整的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 5 5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在麻醉过程中发生高血压甚为多见。收缩压(SBP) >33.3k Pa(2 5 0 m m Hg)超过 1分钟者 ,即称为高血压危象 (Hypertensive crisis,简称 HC)。一旦发生 ,情况危急 ,可导致左心衰竭、脑血管意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38例。年龄 14~ 70岁 ,平均 42 .6岁。病程 1月~ 10年 ,平均 2 4.6月。术前血压改变 :呈阵发性高血压者 SBP2 6 .6 6 k Pa 8例 ,阵发上升 2 8例 ,持续升高 19例。EKG改变 :心肌损害 12例 ,窦性心动过速 2 6例 ,窦性心律不齐 8例…  相似文献   

16.
1992年3月—2002年5月,我院共实施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16例。现将麻醉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11例,年龄15~69岁,以20~45岁多见。肿瘤部位:左肾上腺6例、右肾上腺8例、腹腔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本人在进修学习期间 ,分析了 136例嗜铬细胞瘤病历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6例 ,男 71例 ,女 6 5例 ,临床高血压 131例 ,其中阵发性高血压 5 9例 ,持续性高血压 72例 ,无高血压症状 5例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外 14例 ,其中 2例位于膀胱 ,其余位于肾上腺内 ,13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2 诊断依据 定性诊断 :136例全部行尿儿茶酚胺测定 ;定位诊断 :136例全部行超声、CT、MRI、131I-MIBG检查 ,36例行血管造影检查。1.3 术前准备 使用α -受体阻滞剂 ,起始用量酚苄明 10mgq8h或…  相似文献   

18.
1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  杨天德  陶军  吴刚明 《重庆医学》2002,31(8):740-740
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机体嗜铬组织、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一种肿瘤 ,好发于肾上腺髓质、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依其种类不同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症状 ,切除嗜铬细胞瘤是该病唯一根治方法。本例嗜铬细胞瘤患者 2年前就发现血压高 ,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但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及时手术治疗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多脏器功能 ,导致了心、肝、肾功能不全 ,使本例麻醉处理和手术的危险性明显增大。现将其麻醉处理经过报道如下。患者 ,女 ,2 6岁 ,持续性血压增高 ,收缩压大于 2 6 6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收治的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伴有继发性高血压.在DSA引导下通过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从而控制血压.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6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患者血压恢复不明显,但无恶化.随访3~12个月,7例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水平,另1例患者血压改善不理想.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可尝试作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约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他部位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多见于交感神经节、肠系膜下静脉、膀胱等部位.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使临床出现陈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晕、出汗、心悸等症状.肿瘤切除后儿茶酚胺含量骤减等可使血压显著降低,甚至可引起死亡.麻醉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1].现将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围术期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