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晶艳 《医学文选》2003,22(5):762-763
急性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皮肤损伤 ,传统治疗方法创面恢复较为缓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采用金因肽加雷弗奴尔、庆大霉素治疗急性 度放射性皮炎 3 2例 ,并与同期用传统方法治疗 1 3例进行比较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 2例均为住院放疗病人 ,其中男 3例 ,女 2 4例 ,年龄 2 6~ 6 2岁 ,平均 44岁 ,其中乳腺癌 2 1例 ,鼻咽癌 5例 ,颈淋巴结转移性癌 3例 ,臀脊索瘤 1例 ,肺癌 2例 ,病人皮肤损伤程度均为 ~ 度 ,其中 度 2 7例 , 度 5例 ,照射损伤最大创面 8cm…  相似文献   

2.
He-Ne激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采用 He- Ne激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 4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0例均为我科门诊或住院进行放射治疗 (放疗 )的患者 ,其中鼻咽癌放疗中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 30例 ,乳腺癌术后放疗中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 7例 ,皮肤癌放疗中出现皮肤损伤 3例。急性放射性湿性皮炎 37例 ,放射性皮肤溃疡 3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2 4~ 73岁 ,中位年龄 48.5岁。1.2 治疗方法 :采用低功率 He- Ne激光机 (KL - 2 80型和JM- 型 ) ,激光输出功率为 1.5~ 3m W进行治疗。按外科常规处理病灶 ,先用 0 …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往往影响放疗的进程及疗效.本科2001年3月至2003年1月使用复方二黄油中药制剂治疗鼻咽癌、乳腺癌根治术后、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2%汞溴红治疗Ⅲ度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毅  徐灵莉  汪志美 《重庆医学》2003,32(8):1110-1111
根据WHO审定的放射性皮炎损伤条例标准 ,Ⅲ度放射性皮炎包括湿性脱皮及溃疡[1 ] 。临床上惯称湿性皮炎。该类皮炎是临床放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反应。本科自 1 994年以来 ,引进法国对此类皮炎的治疗方法 (2 %汞溴红涂擦皮炎局部 ) ,疗效十分显著。特别是早期用药 ,可避免皮炎的扩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 994年 1月~ 2 0 0 3年 6月 ,在本院放疗病人中 ,发生Ⅲ度放射性皮炎用 2 %汞溴红治疗的患者 5 1例。其中鼻咽癌 1 5例 ,乳腺癌 1 0例 ,宫颈癌 1 5例 ,喉癌 6例 ,直肠癌 5例。湿性脱皮累计 4 1例 ,溃疡 1 0例。发生部位分…  相似文献   

5.
目前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也是乳腺癌和其他癌肿手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 ,常会发生放射性湿性皮炎和放射性急性粘膜反应。我科利用 KL- 2 80型氦 -氖激光器外照射治疗湿性皮炎 40例 ,收到满意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男 2 0例 ,女 40例 ,年龄 2 3~5 9岁 ,平均 41岁。患者中鼻咽癌 35例 ,乳腺癌根治术后 2 5例。将接受激光治疗者纳入治疗组 ,共 40例 ;采用对症治疗者纳入对照组 ,共 2 0例。发生放射性湿性皮炎和放射性急性粘膜反应的部位在颈部皮肤 2…  相似文献   

6.
邓卓霞  周富玲 《微创医学》2006,25(4):773-774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急性放射性皮炎是鼻咽癌放疗中最常见的皮肤放射损伤.皮肤放射损伤不但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和精神负担,而且会影响肿瘤放疗的继续进行[1],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对38例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金因肽)治疗因放疗引起的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及同期常规用药治疗的38例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胸壁皮肤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胸壁皮肤出现放射性损伤极为常见 ,损伤形成后不仅影响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而且经久不愈 ,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们应用金因肽喷射和涂抹湿润烧伤膏暴露疗法预防和治疗 8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损伤患者 ,并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 ,效果显著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2例均为我科住院并接受X线、电子线照射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其中男 2例 ,女 80例。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4岁。1 2 照射方法与剂量 乳腺癌作乳腺单纯切除术后或根治术后作放疗时需作胸…  相似文献   

8.
金因肽治疗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卓霞  周富玲 《医学文选》2006,25(4):773-774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急性放射性皮炎是鼻咽癌放疗中最常见的皮肤放射损伤。皮肤放射损伤不但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和精神负担,而且会影响肿瘤放疗的继续进行,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对38例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金因肽)治疗因放疗引起的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及同期常规用药治疗的38例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源  彭海花  喻芳  周同冲 《吉林医学》2014,(23):5218-5218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在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为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放疗,两组原发灶总放疗剂量在70~76 Gy,两组颈部治疗量TD:60~66 GY/6~7周预防照射区TD:50Gy/5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Ⅱ~Ⅲ度和Ⅳ度口咽黏膜反应发生率为88.37%和97.67%,0%和2.33%;1级~2级和3级~4级张口受限发生率6.98%和11.62%,0%和2.33%。放射性脊髓炎发生率为0%和2.33%;Ⅱ~Ⅲ度和Ⅳ度急性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发生率46.51%和83.72%,0%和4.66%。结论:调强放疗后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较常规放疗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采取大分割放疗,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对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地转移率、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1~2级放射性损伤)有16例,声嘶10例,放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等血液毒性反应4例,超过半年以上的晚期损伤,包括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皮肤溃疡形成、臂丛损伤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仅有5例患者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炎症性改变较前增多,两组急性和晚期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分割放射治疗的短期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相当,两者放疗后毒副作用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考虑替代常规分割放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185-1187
目的 观察医用射线防护剂奥克喷局部外用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于放疗前及临睡前对照射区皮肤采用奥克喷外喷;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未采用特殊保护措施.以胸壁出现的放疗反应及用药后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克喷局部应用能推迟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提高皮肤辐射的耐受性,有效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放疗引起的皮肤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放疗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肿瘤行放射治疗 ,引起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或出血等放射性损伤的表现 ,称为放射性肠炎或放射性肠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5 %~ 17% [1 ] 。本文报告 33例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结果。1 临床资料 我院 1980年 7月至 1998年 7月 ,共收治直肠癌放疗并发小肠梗阻 33例 ,男 2 4例 ,女 9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49岁。放疗情况 :手术前后联合放疗 9例 ,总剂量分别为 6 0Gy,单纯术后放疗 2 4例 ,平均剂量 40~ 6 0 Gy。放疗结束后平均 6个月 (4~ 11个月 )相继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腹部 X线拍片诊断低位小…  相似文献   

13.
德莫林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32-833
目的:观察德莫林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乳腺癌术后需要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3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给予德莫林涂抹为用药组,45例只做常规放疗宣传教育为对照组。结果: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和用药组分别为93.8%、30.4%。轻度放射反应(1+2级)对照组为66.7%(32/48),用药组为28.6%(16/56)。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对照组41例(91.1%)出现于照射40Gy以前,用药组仅有5例(38.5%)。结论:德莫林能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能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贝优芬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贝优芬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Ⅲ~Ⅳ期初治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放疗开始使用贝优芬保护,对照组30例出现皮肤瘙痒时给予冰片滑石粉保护,两组病例均在放疗前常规做好皮肤自我保护的健康教育,根据RTOG关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Ⅱ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时间,比较分析照射剂量对皮肤损伤的程度。结果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0.0%(6/30),对照组86.7%(26/30),X^2=26.8,P〈0.01;在照射剂量40Gy以下I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时间实验组迟于对照组:实验组30.0%(9/30),对照组90.0%(27/30),X^2=22.5,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优芬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收治的55例保乳治疗后行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50.9%)行调强放疗,27例(49.1%)行常规放疗,两组照射剂量均为全乳腺照射50Gy/25次,瘤床补量10Gy/5次,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疗效及美容效果。结果调强放疗组中发生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26例,2级2例,而常规放疗组中分别为19例、8例,调强放疗组较常规放疗组,降低了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7.1%VS29.6%,P〈0.05),两组均未发现3、4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及乳腺纤维化,两组3年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调强放疗组美容评分均在3分以上,优良率100%,常规放疗组中1例患者出现双侧乳腺对称性差,评分2分,其余26例评分在3分以上,两组患者随访至今未发现明显的放射性心脏、肺毒性。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降低了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3年随访,肿瘤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与常规放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毒副反应轻,美容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放疗反应和近期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方法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根据2008年NCCN乳腺癌指南需辅助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分割放射治疗组(HFRT组)和常规放射治疗组(CRT组),HFRT组单次分割剂量3.2Gy/次,每周3次,共13次,总量DT41.6Gy;CRT组单次分割剂量2Gy/次,每周5次,共25次,总量DT50Gy.结果随访1年,HFRT组成功随访31人、CRT组组成功随访30人,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7%(P>o.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照射野内复发;HFRT组和CRT组皮肤早期2级放射性损伤分别为3例和2例,未见3级放射性损伤;皮肤、皮下组织晚期2-3级放射性损伤分别为3例和5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结论采用3.20y/次,每周3次,共13次大分割放疗模式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正常组织早晚期反应较常规模式无增加,局部控制率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晚期乳腺癌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85例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 87例行简化根治术或根治性乳腺切除术配合放疗和化疗 ,98例仅行放疗和化疗 ,并将 2组的 5年生存率加以比较。结果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是 4 3.6 8%、15 .30 % ,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0 .0 1)。结论 晚期乳腺癌行简化根治术或根治术后配合放疗和化疗可提高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肋骨损伤的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X-ray tomography,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放射总剂量:50 Gy)患者,就其放疗后第1、2、3、4、5年随访期间放射性肋骨损伤的CT表现进行分类,并采用非参数χ~2检验分别比较各随访年组放射性肋骨损伤不同类型的构成比,其中,总发生率的比较采用线性相关χ~2检验。结果:随访2、3、4、5年组放射性肋骨损伤不同类型的构成比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1),其中随访2、3年组放射性骨坏死发病率最高,分别约为4.76%、9.52%;随访4、5年组放射损伤后骨质增生/陈旧性骨折发病率最高,分别约为8.33%、16.67%。5年随访期内乳腺癌术后放疗后肋骨损伤随时间延长其发生率增加(线性相关χ~2=29.33,P=0.001)。结论:放射性骨质疏松、放射性骨坏死、放射性病理骨折、放射损伤后骨质增生以及陈旧性骨折是放射性骨损伤的重要CT征象。放射性肋骨损伤是乳腺癌术后放疗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药双草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改枝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80-4381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副反应之一,轻者局部皮肤暗红色,有烧灼和刺痒感、皮肤紧绷感或出现水疱,重者局部皮肤溃疡、糜烂、有渗出液、感染,甚者影响继续放疗。近年来我科使用自制“双草油”治疗鼻咽癌放疗引起的颈部放射性皮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治疗病例41例,均为鼻咽癌性放疗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31岁~62岁,Ⅰ级皮炎(以WHO审定的放射性皮炎损伤程度条例为标准)35例,Ⅱ级皮炎4例,Ⅲ级皮炎2例。2治疗方法2.1药物主要成分甘草、紫草、冰片等。2.2制作把甘草、紫草各200g研粉过80~100目筛,冰片75…  相似文献   

20.
放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口腔黏膜炎为头颈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多在放疗后 2~ 3周出现。口腔黏膜的充血、红斑、糜烂、溃疡出血 ,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影响进食进饮 ,严重者滴水不进 ,从而导致电解质紊乱 ,甚至中断治疗 ,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 ,作者采用自制含漱液加表皮生长因子 ,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30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 0例放射治疗后的病人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2 5~76岁 ,中位年龄 4 9岁。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例 ,其中鼻咽癌 2 5例 ,喉癌 2例 ,原发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