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寻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疲排斥反应的31例,从角膜盲原因、植床新生血管程度、合并症、移植片直径、联合手术等5大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等应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疲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眼压高、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 尽量减轻角膜血管化,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强调病人的及时复诊和治疗,术后坚持局部使用免疲抑制剂半年,排斥发生时及时足量地全身及局部使用激素和免疲抑制剂,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免疲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吴西西  赵耀  邹柳红 《广西医学》2003,25(8):1366-1367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60例(6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角膜植片透明54例(90.00%),视力≤0.0422例(36.67%).0.05~0.227例(45.00%),≥0.311例(18.33%).主要并发症: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7例(28.33%),继发性青光眼2例(3.33%).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使角膜盲患复明,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3.
研究兔全厚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变化及免疫状态的改变,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对实验组兔单眼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排斥反应积分小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的炎症反应和排斥反应较轻,第12周时角膜基本正常,各层间愈合良好。该手术安全、可靠、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4.
李鸿  赵敏  徐智勇 《四川医学》2005,26(1):33-35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163例(163眼)角膜病患者行PKP手术,分别于术后1~7d、半月、1月、3月、6月、12月、15月、18月、24月、36月角膜病专科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163例(163眼)PKP手术后有47眼发生了排斥反应,其中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化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而圆锥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植床情况、手术设计与操作、术后预防及治疗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X-62 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的分布.结果 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排斥反应发生率100%.正常角膜组织中未见OX-62 树突状细胞分布,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阳性细胞表达.脾脏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OX-62 树突状细胞出现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角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角膜移植后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角膜移植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最有效手段。角膜由于缺乏血管和淋巴管 ,因此具有相对的免疫赦免性 ,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较其他器官移植高。 2 0世纪 50年代初 ,Maumernee等通过实验证实供体角膜移植后会发生排斥反应[1 ] 。目前 ,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做好观察与护理 ,对于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或减轻其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现将我科于 1 999年 8月 - 2 0 0 0年 1 2月施行的 1 0 7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病人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角膜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7例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之中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DCD来源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以自体健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6月进行随访,双眼均做系统检查:裂隙灯下角膜、前房深度、虹膜等前节检查并行患者主观感觉问卷、双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检查。使用SPSS将结果作统计学t检验分析。结果 (1)当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6个月内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低于健眼(P<0.05),但患者无明显眼部干眼等症状;泪河高度值在6个月内比较健眼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当排斥发生时,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为0;术眼泪河高度明显高于健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6个月内,术眼的泪膜稳定性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发生排斥反应时稳定性急剧下降,在术后随访中依据病情使用角膜营养、抗排斥、神经营养药物等提前预防干眼症、角膜排斥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对8l例患者(83眼)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记录所有手术眼角膜移植术前、后视力并观察角膜移植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8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P〈0.01)。随访期内83眼手术中79眼角膜植片透明。术后17眼出现移植排斥反应,8眼复发感染,4眼继发性青光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主要方法,其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9.
青藤碱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建兵  陆晓和 《广东医学》2005,26(12):1646-1648
目的观察青藤碱滴眼液对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期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SD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受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0.5%SIN(B组),1%SIN(C组),2%SIN(D组),术后连续观察,并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和排斥反应指数进行评分比较,评价药效。结果术后各组角膜移植排斥指数及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A组与B组,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IN滴眼液可以有效的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1%SIN滴眼液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双盲监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分子量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并通过双盲法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监测筛选结果。结果 质荷比0-2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58个蛋白峰,其中6个蛋白质峰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双盲法监测结果:血清中出现这6个蛋白质峰的大鼠角膜全部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蛋白芯片技术能够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好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情的治疗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郝念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74-1077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致盲患者复明的终末治疗手段,但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高危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多次角膜移植及活动性炎症)免疫排斥反应高达50%以上。因此,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是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对目前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盲目的有效手段,其有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术两种方式。为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的视力要预防和治疗术后排斥反应。我科1990年7月~2004年7月共对16例患者施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进行筛选,通过相应软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质荷比0~2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58个蛋白峰,其中6个蛋白质峰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与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大鼠血清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存在明显差异.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情的治疗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一直是影响角膜移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眼科角膜病专业研究的重点。目前许多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已逐步应用到临床,这对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回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分析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中药,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β1治疗免疫性角膜病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TGF-β1局部应用治疗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等免疫性角膜病的临床效果,为免疫性角膜病的预防和治疗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方法 局部应用TGF-β1治疗免疫性角膜病患者35例(35眼).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12例,蚕蚀性角膜溃疡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晚期病变15例.全部患者均局部应用TGF-β1滴眼液,3次/日.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组,12例植片全部透明.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均在正常范围;蚕蚀性角膜溃疡8例全部治愈;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晚期病变15例全部治愈,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TGF-β1具有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延长角膜植片存活的作用;能够阻止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破坏过程,改善角膜表面的愈合和再上皮化;可明显提高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晚期病变的治愈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张永强  陆晓和 《广东医学》2006,27(9):1413-1415
角膜移植是组织或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手术,是目前治疗角膜盲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引起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尤其高危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基因治疗技术将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转入角膜防治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成为很有希望的新手段。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基因治疗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主要策略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兔角膜新生血管(Com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C组: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D组:新生血管化角膜穿透性移植组.术后对CNV生长情况进行评分;记录植片存活时间;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ejection index,RI);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的含量.结果:CNV生长达中央平均为16.4±1.8d;排斥组植片平均存活12.4±1.3d,其他组角膜植片长期存活;正常房水和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少量的sICAM-1,它们的浓度分别为16.55±3.63pg/ml,95.15±6.26pg/ml;术后早期D组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即升高,至排斥反应前达最高水平分别为53.87±19.25pg/ml,378.78±30.58pg/ml,在观察期内维持高水平;排斥反应发生时,炎性细胞布满全层,基质结构紊乱,有大量新生血管,部分内皮消失.结论:ICAM-1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术后监测ICAM-1浓度变化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和早期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光学性及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分别用新鲜角膜和甘油保存角膜做穿透性角膜移植的180例(180眼)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用新鲜角膜行光学性角膜移植76例,植片透明者65例,占85.53%;用甘油保存角膜行治疗性角膜移植104例,植片全部浑浊.术后主要并发症:免疫排斥反应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组8例(10.53%),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组48例(46.15%);继发性青光眼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组3例(3.95%),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组20例(19.23%).结论 光学性穿透移植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但防治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治疗性穿透移植可有效去除病灶,控制原发病,为二期光学性角膜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预防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鸿  赵敏 《重庆医学》2003,32(7):930-932
近年来 ,随着现代手术显微镜的进展及供体来源增多 ,角膜移植手术已普遍开展 ,不少因角膜病盲的患者重获光明。但也有一些病人在角膜移植术后发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 ,使治疗终归失败。自 194 8年Paufique、Sourdille及Offret首次报道了排斥反应以来 ,历经半个多世纪 ,直到今天 ,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角膜病医生最为关心、同时又最感棘手的问题 ,本文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入手 ,按发生的机理、排斥反应预防的原则 ,以及药物治疗排斥反应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对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2例(42眼)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实验组23例23眼,应用1%CsA和0.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每日各2~3次,交替用药,术后6个月后地塞米松浓度改为0.05%,每日各2次,交替用药,直至术后1年;Ⅱ组为对照组19例19眼在术后3月改为单纯1%CsA滴眼,每日3次,直至术后1年.所有病例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42眼PKP术后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1眼(26.19%),其中I组4眼(17.39%),Ⅱ组7眼(36.8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长期应用1%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高危PKP术后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