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青海省乌兰县两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乌兰县系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组成部分,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人间鼠疫时有发生。现将两起鼠疫疫情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63年玉树地区首次从鼠疫患者尸体中检出鼠疫菌,同期开展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支持该地区被判定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每年4-lO月均有流行;藏系绵羊自然感染鼠疫导致的人间疫情从10月至翌年1月。  相似文献   

3.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陆续进行了鼠疫流行地区的疫源地调查工作,包括东北地区的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ricus)疫源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疫源地以及新疆天山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疫源地等。经过数十年的疫源地调查,初步查清了动物鼠疫的分布范围和侵袭人类的主要途径,确诊了人间鼠疫的感染是来自于不同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状况。方法对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反间接向血凝试验(R 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8份,分离鼠疫菌10株,细菌培养检测活体喜马拉雅57份,分离菌株2株;IHA检测旱獭血清56份、阳性1份,牧犬血清24份、阳性2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18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结论从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9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鼠疫菌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湟中总寨,811602)王丽,祁芝珍,李敏,师献卿,戴瑞霞,席亚芳青藏高原山地喜马拉雅旱獭(以下简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首次证实于1954年,在其后的40年间,广大鼠防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7-2010年德格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相关标本的检测结果,为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鼠疫常规监测中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鼠疫间接血凝实验(IHA)和鼠疫反向血凝实验(RIHA)。结果 2007-2008年,细菌培养活体喜马拉雅旱獭223份,分离鼠疫菌2株,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汉89份,分离鼠疫菌27株;IHA检测喜马拉雅旱獭血清229份,阳性血清4份I,HA检测牧犬血清105份,阳性血清7份I,HA监测藏系绵羊血清117份,阳性血清0份;RIHA检测喜马拉雅旱獭脏器悬液89份,阳性32份,阳性率36.00%。结论 2007-2010年每年都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活跃期,应加强人间鼠疫监测,防止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7.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以下简称旱獭)是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贮存宿主,故既往把灭獭作为控制鼠疫动物病流行甚至是灭源的主要手段。彻底灭蚤能消灭鼠疫自然疫源性,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可。美国Barnes氏等将2%卡百尔(carbafyl)萘酚N-氨基甲酯粉喷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的种类与分布。方法整理收藏动物标本,查阅资料,采用鼠夹法调查。结果在三江源地区有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4目11科27属51种。结论三江源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根田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猫、犬、赤狐、沙狐、狼、艾鼬等广泛分布,其中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10.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yana,简称旱獭)是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动物。为掌握其体外寄生蚤的种属组成、数量及季节消长情况,为灭獭及控制或消灭媒介蚤类提供依据,作者于1966~1985年,在青海省海南州海拔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藏高原鼠疫菌297株,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菌基因组型有9种,分别为1、5、6、7、8、10、11、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8和10型为主,3种基因组型合计所占比例为80.6%(204/253),而且不同地区鼠疫菌基因组型的分布也不一致.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型全部为14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根据基因组型的分布状况推测出了鼠疫菌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07-2009年四川省旱獭鼠疫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7-2009年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态势,为四川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2007-2009年调查发现:每个年度均发生喜马拉雅旱獭动物鼠疫流行;发现染疫动物3种,包括喜马拉雅旱獭、牧犬和藏系绵羊;分离鼠疫菌25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9份、旱獭血清最高滴度1∶10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28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600;发现蚤类4科10属11种,主要传播媒介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结论喜马拉雅旱獭动物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012年四川理塘县人间鼠疫疫情综合处置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积累经验。方法依据《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和《四川省鼠疫应急预案》,对鼠疫患者与接触者进行隔离管理,并对隔离区和现场进行相关卫生学处置,鼠疫细菌培养、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和鼠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按照卫生部行业标准-《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执行。结果细菌检测患者体材料15份、细菌阳性5份,确诊病例为腺型继发败血型鼠疫。自毙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IHA检测接触者人体血清23份、结果阴性;RIHA检测病人体材料15份、阳性7份,滴度1∶80~40960不等;鼠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抗原检测病人体材料15份、阳性7份;旱獭检材1份RIHA和GICA抗原检测均阳性。结论鼠疫疫情发生后,根据鼠疫传播特点,因地制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等效防措施,防止了鼠疫疫情扩散;同时证实理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汇总1975-2009年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背景资料,分析其地区、时间和人间分布及感染途径和传播的生态学因素,并对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14株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1975-2009年从青海省藏系绵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共14株。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10起,鼠疫病例25例,死亡13例。首发病例均有剥食鼠疫病死藏羊史,其次为接触鼠疫病例而感染;以腺鼠疫为首发病例,由腺鼠疫继发为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病例多且病死率高。藏系绵羊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几乎均发生于甘南生态区,与其独特的生态地理景观密切相关。藏羊动物鼠疫与藏羊引发的人间鼠疫几乎一致,其中11月(旱獭入蛰后)从藏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株数及藏羊作为传染源引发的人间鼠疫病例数最多,构成了青海高原藏羊鼠疫流行时间明显滞后于旱獭鼠疫的特点。分离的14株鼠疫菌均为青藏高原型,其毒力因子及毒力检测均显示为强毒菌。鼠疫菌基因型DFR分析显示,玉树、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2株菌分别为5型和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可感染鼠疫并作为传染源引发人间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并具有青海鼠疫流行演变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预防害鼠随青藏铁路出入西藏自治区(西藏),并造成对西藏和内地的危害,防止鼠疫等鼠传疾病随铁路流行,对青藏铁路沿线那曲段草场鼠类群落组成及密度进行调查。方法在青藏铁路沿线的那曲、安多县和附近的班戈、聂荣、比如及嘉黎县草场,安多县河川草地及那曲县香茂乡青藏铁路护坡和农舍采用夹日法调查。结果草场共收回有效夹1828夹,捕鼠145只,另53只鼠残体,捕获率为10.83%,其中捕获鼠2种,加上河川草地捕获鼠2种,及观察到鼠1种,草场以高原鼠兔为优势种,另有少量的长尾仓鼠、白尾松田鼠和喜马拉雅旱獭;铁路护坡捕获高原鼠兔1种,另有1只鼠残体;农舍布放有效夹286夹,捕鼠20只,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农舍以小家鼠和白尾松田鼠为主要害鼠。草场捕获率以7月那曲县为最高,达30.32%。结论青藏铁路那曲段草场以高原鼠兔为优势种,青藏铁路沿线的那曲县香茂乡农舍以小家鼠为优势种;未发现褐家鼠和黄胸鼠分布,但需要加强监控;鼠密度高的地方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全国2000—2020年人间鼠疫情况,掌握疫情的动态与趋势,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0—2020年中国19省、12种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人间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统计分析21年来不同的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特征。结果 2000—2020年中国8省4种鼠疫自然疫源地有人间病例508例。2000—2003年病例发生以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暴发为主,2004—2010年病例发生以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主,2010年后的病例发生为各地疫情散发状态。21年间,我国鼠疫病例数量整体逐年下降。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病例病死率(0.24%,1/420)低于另外三种鼠疫自然疫源地病例病死率(Fisher's exact P<0.001)。传播方式以接触染疫动物或被染疫跳蚤叮咬为主(86.42%,439/508),其次是病例间传播(6.89%,35/508)。鼠疫病例临床类型以腺鼠疫为主,发生腺鼠疫的病死率(19/448,4.24%)低于其他临床病型(Fisher's exact P<0.001)。结论 2000—2020年鼠疫人间病例发生数下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范围内人间鼠疫、鼠间鼠疫流行及宿主变化情况。方法搜集、整理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近60年人间鼠疫流行及2000—2010年鼠间鼠疫流行及宿主变化情况资料。结果1964—2010年,蒙古国感染鼠疫患者224例,大多发生在8、9月份,男性的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女性;1950—2010年,中国内蒙古感染鼠疫患者330例,主要发生在4~8月,感染人群主要是野外作业接触者;中国内蒙古地区的4型鼠疫疫源地在2000—2010年共检出鼠疫菌1256株,鼠间鼠疫的流行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长爪沙鼠疫源地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长爪沙鼠疫源地乌兰察布高原地区〉布氏田鼠疫源地锡林郭勒高原〉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察哈尔丘陵地区〉蒙古旱獭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松辽平原地区;蒙古国有多个省、县鼠间鼠疫流行,疫情严重的是戈壁阿尔泰省、前杭盖省和库苏古尔省;蒙古国、中国内蒙古长爪沙鼠的鼠密度明显在逐年增高。结论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鼠间鼠疫广泛存在,近年来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人间鼠疫的感染率、病死率及流行强度在整体降低;蒙古国的流行强度要远远高于中国内蒙古地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德格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对2008年在德格县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6份,分离鼠疫菌9株;IH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3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3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GIC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2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9份,藏系绵羊血清32份、阳性8份;GICA抗原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11份(旱獭10份、家猫1份)。结论从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8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