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Zhang等利用位点克隆技术成功地克隆了小鼠的肥胖(ob)基因及人类的同源序列,并阐明ob基因的蛋白产物一瘦素的分子结构及生理作用,并发现其在体脂及能量代谢等分子调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后很快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先将近年来瘦素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同源筛选的方法拼接并克隆人类多重剪接RNA结合蛋白2(RBPMS2)基因.方法 采用同源筛选策略,以人RBPMS2基因作为信息探针,在GeneBank数据库中进行分析,将获得的高度同源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用VECTOR NTI软件拼接成重叠群.通过UCSCGenome Blat Server分析,确定RBPMS2基因的染色体定位,SMART网上分析工具进行结构域预测,Unigene数据库进行表达谱分析.结果 电子克隆到人类RBPMS2新基因cDNA序列,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RBPMS2基因编码的多肽由20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2.5 KDa,等电点8.63.SMART分析显示RBPMS2蛋白包含1个RNA识别模体(RRM)结构域.RBPMS2基因位于第15号染色体,定位在15q22.31,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电子表达谱分析显示RBPMS2在卵细胞、受精卵、囊胚、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膀胱、肾脏等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分析并克隆到了一个新的人类RBPMS2基因.  相似文献   

3.
1Skp2的基因定位和结构特点 Skp2是由Zhang等1995年从人的成纤维细胞中首次克隆,荧光原位杂交证实Skp2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的5pl3区,全长31962bp。Skp2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Skp2蛋白由43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其分子质量为45kD,  相似文献   

4.
1994年,Zhang等成功克隆了肥胖基因(Ob)及人类的同源系列,并知其编码蛋白产物称为瘦素(leptin),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瘦素的作用不仅可调节体内的能量代谢和脂肪沉积,而且具有更为广泛的作用,其中瘦素与生殖和妊娠的关系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1瘦素概况及其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理瘦素是肥胖基因的蛋白产物,分泌到血液中的瘦素大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而被运输,只有游离的瘦素才表现生物活性。瘦素受体属Ⅰ类C因子受体家族,有ob-Ra,ob-Rb,ob-Re三种亚型。ob-Re与leptin有很强亲和力,ob-Rb可造成严重的瘦素抵…  相似文献   

5.
瘦素在妇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首次发现肥胖基因 (ob) ,瘦素 (leptin)是 ob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瘦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细胞合成分泌 ,在胎盘、胃上皮、乳腺及骨骼肌等中有表达。瘦素由 16 7个氨基酸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为 15 872 ,单链 ,高度亲水。瘦素通过多种组织及多种形式的受体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组织  相似文献   

6.
唐诗伟  高琳 《贵州医药》2003,27(12):1123-1125
传统观念认为 ,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的代偿作用 ,一旦失代偿 ,则出现高血糖状态 ,即糖尿病。但近期研究发现 ,高胰岛素血症先于胰岛素敏感性减退 ,因此 ,对于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诱发 2型糖尿病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近年研究发现 ,Leptin(瘦素 )与高胰岛素血症及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 Leptin与脂肪—胰岛素轴Leptin是 1994年通过定位克隆技术 (positionalcloingtechnigues)识别出ob(肥胖 )基因编码的 16 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定名为Leptin。人Leptin基因位于染色体 7q31.3.人体脂肪组织分两类 :白色脂肪和褐色脂肪。白色脂肪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查引起Waddles(Wdl)小鼠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突变基因。方法:采用成年2 ̄4个月的Wdl小鼠30只和同等数量同胎生的正常小鼠进行运动试验以确认动物模型。应用高通量温度梯度毛细管电泳技术,对Wdl小鼠第4号染色体Wdl基因位点进行PCR及RT-PCR扩增产物的筛查,并用基因测序和RT-PCR的方法来证实突变基因的存在。结果:Wdl小鼠的Car8基因中的第7个外显子扩增产物的分子质量比正常小鼠的扩增产物分子质量小。Wdl小鼠Car8基因的第7个外显子中有19个核苷酸缺失。结论:Wdl小鼠突变基因的发现为探查基因序列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刘玉芝 《天津药学》2008,20(1):71-73
1994年,Zhang等[1]成功克隆和测序了小鼠和人类的肥胖基因(obese gene,Ob),确定了其编码蛋白产物为瘦素(leptin).瘦素是分子量为16 000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细胞产生和分泌,在脂肪组织中表达最高,在胎盘,骨骼肌,胃,乳房和脑组织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9.
臧谋圣  徐胜前 《中国医药》2010,5(3):281-283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由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因子样蛋白质类激素,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6000,是1994年美国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首次通过ob/ob小鼠基因定位克隆发现的一种ob基因表达产物。它能限制食物热量的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控制机体的体质量,在炎症、免疫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caiA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E.coli MC4100菌株的染色体DNA中利用鸟枪法克隆含编码豆甜菜碱还原酶和L-肉碱脱水酶的caiAB基因片段,并经序列分析验证。由重组质粒pZJD-1480亚克隆得到pT7-A以及pT7-B重组表达质粒,后者转入E.coli BL21(DE3)菌株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上分子质量为40ku附近可见明显的表达蛋白带。  相似文献   

11.
刘福平  陈彬 《华夏医药》2007,2(6):470-475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对动物摄食、能量代谢、脂肪存储、免疫水平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瘦素功能与胰岛素存在复杂而深刻的联系,1994年底Friedman等成功克隆出肥胖基因(ob gene)及人的同源基因,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现将对瘦素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胰岛素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PTEN/ MMACl/ TEPl基因是 1997年 3月以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抑制基因 ,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它与肿瘤的形成 ,尤其是肿瘤的进展晚期有关。该基因先后被国际上三个科研小组分别克隆 ,因而有不同命名。由于该基因定位于第 10号染色体上 ,其编码的蛋白与磷酸酶和细胞质张力蛋白同源 ,并在许多肿瘤中伴有第 10号染色体的同源性丢失 ,故命名为第 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基因 (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 ology deleted onchromosome ten,Pten) [1 ] 。Steck等 [2 ] 发现在许多进展晚期的肿瘤有该基因的突变 ,故而命名为多发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Rac亚家族由Rac1、Rac2、Rac3及Rac1b(Rac1的剪切突变体)组成,Rac1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Rac2局限分布于血液细胞,Rac3则主要表达于神经元。Rac1是细胞内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 Rac1的结构与功能人类Rac1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p22,全长29kb,共包含7个外显子,其转录产物有两种,一种为2.5kb大小,另一种为1.2kb大小。Rac1的基本生物学功能是结合并水解鸟苷酸,具有两种结合状态,一种是结合GTP的激活状态,另一种是结合GDP的  相似文献   

14.
瘦素及瘦素抵抗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瘦素是由肥胖(ob)基因编码、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控,在啮齿类ob基因突变导致肥胖,而人类肥胖可能主要与瘦素抵抗有关。血清瘦素还与胰岛素水平有关,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具有潜在作用。本文就对瘦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人体内瘦素抵抗现象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沈裕康 《上海医药》1998,19(12):27-29
什么是基因?基因的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是指细胞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该序列由4个碱基对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每个基因平均有1000个左右核苷酸组成,一个DNA分子可包含多个基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杜克博士说:“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生命的真缔。”动、植物的生命,各种遗传信息和各项生理功能,都与基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武晓泓  孙娟  刘超 《江苏医药》2001,27(9):688-689
瘦素于 1994年首先被美国学者发现 ,通过与瘦素受体结合 ,影响食欲及能量代谢[1] 。近年的研究显示 ,瘦素由脂肪组织分泌入血后 ,与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组成闭合系统 ,作用于下丘脑、胰腺、肾上腺及性腺等组织 ,对这些器官的功能发挥调节作用[2 ] 。不仅如此 ,瘦素还与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之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 ,并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瘦素的功能及调节1994年 ,Friedman等人采用定位基因克隆技术克隆出小鼠肥胖基因 (ob基因 ) ,发现其仅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表达。o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朱永进  薛永权  潘金兰  吴亚芳  王勇  沈娟 《江苏医药》2006,32(9):809-811,F0003
目的运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阐明1例与NUP98基因相关的急性杂合性白血病的临床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3号和11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用地高辛标记的跨越NUP98基因的BACRP11-120E20探针进行间期和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R显带分析显示47,XX,t(3;11)(q13;p15),+21;染色体涂抹证实3号和11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间期和中期FISH均显示该染色体异常累及NUP98基因。结论识别一种累及NUP98基因的新的染色体易位,为下一步研究NUP98基因新的对手基因及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 部分恶性肿瘤的恶化与C—myc癌基因有密切联系。在人类肿瘤中,首先发现C—myc癌基因是在Burkitt淋巴瘤,C—myc基因由8号染色体中的正常位点转移到靠近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上。尔后在人的多种神经内分泌的肿瘤细胞系、小细胞肺癌、结肠癌等也发现有C—myc基因的扩增;并且观察到携带扩增的C—myc基因的小细胞肺癌具有形态的改变和更加恶化的迹象。此时,扩增的C—myc基因一般定位于染色体的均染区或双微粒染色体上。为证明C—myc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人们利用动物模型系统的工作来限定性地论证人的恶性肿瘤发展中的C—myc基因。最先是Leder等进行这项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B位点的等位基因,位于人的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是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1]。HLA-B27分子含有2条多肽链,一条是α链或重链,另一条是β链或轻链,相对分子质量约56000。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的最后几个月,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小组公布了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3.6Mb碱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完整DNA序列,现已确定了224个基因座,这使得MHC成为人类基因组中基因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中128个基因座有蛋白表达产物,而且有51种表达产物直接参与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