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rwalk和Norwalk-like病毒胃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 NV)和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viruses, NLVs)是引起人类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即无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既往由于缺乏检测手段及NV不能在组织中培养,限制了其临床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成功地用重组杆状病毒系统表达NV结构蛋白,这种纯化的结构蛋白在体外形成的病毒颗粒与天然病毒的抗原性极为相似,使对NV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已证实NV在婴幼儿及大龄儿童中均有很高的感染率。本文就NV概况、流行病学特点、免疫学、分子…  相似文献   

2.
儿童星状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状病毒 (astrovirus)首次于 1975年由Appleton和Higgins用电镜检测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时发现。由于电镜下病毒颗粒呈星形 ,因此被Madeley和Cosgrove命名为星状病毒[1 ] 。世界各地均已有星状病毒感染的报道 ,既可散发也可引起暴发流行 ,它已被证实为是小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缺陷病人发生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是婴幼儿病毒性胃肠炎的第二位病因 ,仅次于轮状病毒[2 ] 。本综述对星状病毒的病毒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及所致疾病特点等作一总结。一、病毒特点星状病毒属于一个新的病毒家族即星状病毒科…  相似文献   

3.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但其中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和Norwalk样病毒。前者是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后者则是大龄儿童和成人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Norwalk样病毒的一个重要流行病学特点是常引起爆发性流行,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和人-人传播。在临床上表现为中度腹泻。诊断主要依靠用免疫方法测定粪便中的病毒颗粒及检测血清抗体。防止水源和食物被粪便污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及腹泻的极为重要致病原,并日趋受到医学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目前认为,腺病毒不仅与婴幼儿胃肠炎直接有关,甚至与腹泻暴发流行亦相关。本文特综述了肠道腺病毒的形态与分类、免疫特性、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常用诊断方法有:病毒分离、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免疫电镜等,其操作均较复杂,且设备昂贵。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进展,检测方法在不断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亦称婴儿急性胃肠炎、中毒性消化不良,发生在秋冬寒冷月份则称秋季腹泻。关于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一直是儿科注意研究的问题,因为在第三世界中婴幼儿腹泻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印度,腹泻是婴儿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约占死亡总数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es,HuCV)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轮状病毒(RV)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与食源性和水源性胃肠炎的暴发和散发关系密切,虽然其毒性较弱且发病过程具有自限性,但传染性很强,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随着检测手段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介绍HuCV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对HuCV流行病学特征以及HuCV疫苗研究现状和趋势作简要介绍。1HuCV的分类及基因结构杯状病毒科分为四个属[1]:(1)Lagovirus,以兔出血病病毒为代表;(2)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越来越多.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腹泻中,半数以上为病毒所致.(?)前在急性胃肠炎中,已发现有轮状病毒(Rotavirus)、腺病  相似文献   

9.
2001-2004年兰州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HuCV)腹泻的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1年12月—2004年6月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ELISA阴性粪便标本进行HuCV检测。结果251份轮状病毒阴性标本中共检出HuCV感染25例,总阳性率9,96%,其中133份2001—2002年的标本中检出HuCV感染12份,阳性率为9,02%,未进行分型;118份2003-2004年的标本中检出HuCV感染13份,阳性率为11、02%,其中诺瓦克样病毒GⅡ型11例,未检出诺瓦克样病毒GⅠ型,札棍样病毒2例,其中有1例合并星状病毒感染。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呈散发流行,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结论HuCV是引起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件腹泻的丰萼病原之一.其丰要流行型可能为诺瓦青样病毒GⅡ型。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诊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1],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往往较重.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1.
星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状病毒(AstV)是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缺陷病人急性病毒性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其致病性及流行病学意义日益受到重视。该病毒现已体外培养成功,属无衣壳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全长6.8kb,有三个开放阅读框架,即ORF1a、ORF1b和ORF2和8个血清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逐步认识到AstV是上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仅次于轮状病毒的主要病原之一,可散发或暴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各血清型流行情况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各有差异,以1型多见,临床经过1-3天的潜伏期后表现有水样便伴呕吐、腹痛及发热等症,一般不发生脱水等严重并发症,对其感染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仍采取补流,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目前可从粪便中分离出Ast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进行检测及分型,尚无疫苗研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是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婴幼儿接种疫苗可望控制控制轮状病毒胃肠炎,并降低其病死率。在人轮状病毒核酸11个基因片段中,保留编码VP7的第9片段,其余10个片段由动物轮状病毒基因替代重排后,复制出新型重组病毒株,制成单价或四价重组恒河猴-人轮状病毒疫苗(RRV-S1RRV-TV),现场实验显示具有较强保护力,并显著降低嗣后轮状病毒胃肠炎,为现阶段最有希望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13.
对210例不同季节婴幼儿胃肠炎患儿的粪便,进行直接电镜、(DE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细菌培养和生化方法检查,并结合临床分析首次发现:昆明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发生,病程可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全都排稀水便,25.4%伴有粘液便,部分病程迁延或伴粘液便者与混合感染有关。各季节婴儿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临床表现无差异(P>0.05);同时也发现不同电泳型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临床表现不同,提示不电泳型轮状病毒的毒性不同。尚指出了病毒与细菌、病毒之间混合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星状病毒(AstV)是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缺陷病人急性病毒性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其致病性及流行病学意义日益受到重视。该病毒现已体外培养成功,属无衣壳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全长6.8kb,有三个开放阅读框架,即 ORF1a、ORF1b和ORF2和8个血清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逐步认识到AstV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仅次于轮状病毒的主要病原之一,可散发或暴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各血清型流行情况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各有差异,以1型多见。临床经过1~3天的潜汰期后表现有水样便伴呕吐、腹痛及发热等症,一般不发生脱水等严重并发症。对其感染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仍采取补液、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目前可从粪便中分离出Ast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进行检测及分型,尚无疫苗研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世界各地皆有暴发流行,在温带每年冬季发生,大约持续3个月。RSV不仅限于婴幼儿,而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重复感染在年长儿和成人常见。灭活的或活的疫苗作免疫至今未获成功,近年已可使用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抗RSV的化疗药物已进行了长时间的多种研究。在试管中有几种药物对RSV有效,其中包括脒、吡唑呋喃菌素和3—去氮鸟嘌呤。然而只有一种可用于人类。三氮唑核苷是一种合成的嘌呤核苷,其抗病毒范围广,除RSV外,对流感病毒,副粘液病毒,沙粒病毒,尤其对Lassa热,布尼亚病毒,某些疱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治疗作用。该药有几种不同的抗病毒机制:三氮唑核苷在细胞内被代谢成单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次报告由C组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在学龄儿童及其教师中大规模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疫苗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小儿生感染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婴幼儿接种疫苗可望控制控制轮关病毒胃肠炎,并降低其病死率。在人轮状病毒核酸11个基因片段中,保留编码VP7的第9片段,其余10个片段由动物轮状病毒基因替代重排后,复制出新型重组病毒株,制成单价或四价重组恒河猴-人轮状病毒疫苗(RRV-SPRRV-TV),现场实验显示具有较强保护力,并显著降低嗣后状病毒胃肠炎,为现阶段最有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18.
��ͯ�����Ը�к�ٴ��ص㼰�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水样或蛋花样泻、发热为特点,可伴有不同程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现已证实人类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es,HuC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和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提高,由病毒感  相似文献   

19.
肠道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新分离的肠道病毒68~71型等。肠道病毒感染(enterovirus infection,EI)在温带地区夏季和秋季发生率较高[1],在热带地区全年均会流行。EI最常见于婴幼儿,具有传染性。新生儿EI的危害主要在于其易引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情复杂高危,难预见、难控制,可发展为新生儿败血症、急性重型肝炎、心肌炎等,进而威胁患儿生命。如何预防新生儿医院EI及其暴发流行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生儿病房EI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EI发生,降低病死率,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并经业内专家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本专家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肠道病毒71型致重症手足口病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在短期内易引起暴发流行,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引起HFMD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1].EV71较凶险,易并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2].本院2008年5-8月收治EV71致重症HFMD患儿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