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健康公告栏     
《健康》2003,(7)
据报道,在老鼠身上进行的最新实验表明,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方式能决定它们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程度,因为母亲的爱抚能永久改变小鼠的基因活动。这一结果是在一个研究成人疾病的胎儿和婴儿起因的会议上提出的。研究人员发现,和没怎么受到母鼠关爱的小鼠相比,经常受到母鼠爱抚的小鼠长大后没有那么焦虑和胆小,分泌的紧张激素也较低。 科学家发现,母鼠的爱舔能刺激小鼠大脑产生一种在受到压力时安慰身体的基因。虽然对人类的一些研究已经发现母亲的关怀和子女日后心理健康的联系,但由  相似文献   

2.
《大众健康》2010,(12):13-13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永久性删除记忆的方法,或将带给创伤后精神失调人群“永恒的阳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移除了实验老鼠大脑中控制痛苦回忆的一种蛋白质,之后老鼠将对响亮的声音不产生恐惧感。这种方法与科幻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中的故事情节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3.
健康新知     
乳酸盐含量可反映大脑老化程度瑞典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利用磁共振检测大脑中的乳酸盐含量,可以了解人类大脑的老化程度。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及早诊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人员通过对早熟老鼠和正常老化老鼠的观察发现,老鼠大脑中线粒体受到的损伤会随着大脑的老化逐渐增加,其大脑中负责制造乳酸的基因也随之发生变化,乳酸盐水平上升早于其他老化症状的出现,而乳酸盐水平可以通过磁共振来检测。  相似文献   

4.
据最新一期美国《儿科心理学》杂志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孩子出生前有过吸毒史的母亲,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心理压力一般很大,这种压力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且脾气古怪。同时,来自罗得岛州布莱利医院的辛可夫和他的同事,在对984名幼儿(其中有394名幼儿的母亲吸食过毒品,并且目前仍被生母抚养)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母亲在抚育孩子时,经常处在压力非常大的状态下,在婴儿出生后到4个月大时,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及脾气。并将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来自西班牙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每周吃3个相当大份量的鱼可能在未来几年受益于儿童的大脑。研究人员随访近2000对母子,自孕初期随访至孩子的第5个生日,发现其母孕期吃鱼最多者,孩子脑功能改善最显著(与母亲吃鱼最少的孩子相比)。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新生儿大脑对母亲的声音反应更敏感,因为这有助于启动新生儿大脑中主管语言学习的部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学术刊物《大脑皮层》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将电极连接在16名新生儿的头部,观察他们出生24小时内的大脑活动。在此期间,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健康》2006,(2):5-5
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日本东北大学松居靖久教授和同事的研究结果。他们通过老鼠实验发现。一种蛋白质在来成熟生殖细胞向精子和卵子变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或缺。减数分裂是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中必经的细胞分裂。松居靖久等人培育一种特殊的雌雄老鼠,这些老鼠缺乏产生名为“霉菌”的蛋白质的基因。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老鼠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在初期阶段就停止了,无法产生精子和卵子。因而也就没有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英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对实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研究显示,以基因工程技术培植的农作物可能有损于人类的健康。普斯台博士去年对老鼠做了实验,发现喂老鼠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后,肝胃等器官确实受损,而受损的原因与食物里所含的“外来基因”有关。有基因专家说,如研究报告被证实无误,会对基因改造食物的相关行业造成重大打击。摘自《科学时报英国科学家公布实验报告——“基因食物”危害人类  相似文献   

9.
《药物与人》2011,(11):5-5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称盐会像香烟和海洛因一样使人上瘾。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中,对一组老鼠给予低盐,另一组老鼠给予较多的盐,然后对两者的大脑活动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盐对大脑的刺激与香烟和海洛因类似,动物对它的渴望在物质本身被消化殆尽之前,就已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生产后及性 高潮之后,脑部会产生一种称为泌乳激素 (prolactin)的激素。这种激素似乎能够加强 亲子或伴侣之间的感情。 研究人员表示,在怀孕初期和生产后初 期的母老鼠身上发现它们的脑部嗅觉细胞会 突然增加,经追踪之后才发现是这种泌乳激 素所造成。由于哺乳动物的母亲在生产之 后,以嗅觉辨认自己的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因 …  相似文献   

11.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咀嚼可防止老年痴呆。 新的短期记忆存储在与大脑有密切关系的、负责记忆的一种叫做“海马”的细胞区域里,随着人年龄的增加,海马细胞开始退化,从而导致短期记忆力降低。有些研究认为,牙齿脱落可能与“海马”细胞的退化有关系。 据《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由日本歧阜大学医学院教授小野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老鼠进行了实验,他们将这些老鼠的基因改变,使它们加速衰老,老鼠出现了白内障、脱发及失忆等现象。 然后,研究人员将部分老鼠的牙脱掉,让 它们只能吃东西而不能咀嚼东西。再 把所有的老鼠放入一个小水…  相似文献   

12.
医药前沿     
腹中胎儿也能“感光”美国科研人员近日利用“磁力脑照相技术”(MEG)首次捕捉到胎儿的大脑对母体外光线的反应活动,这一发现为今后胎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研究人员对10名28周到36周的胎儿进行了测试。胎儿的母亲面对扫描仪器而坐,背靠151只传感器,当一根光缆向这几位母亲的腹部外侧传送光信号时,扫描仪上显示有4个胎儿的大脑对此作出了反应。研究人员认为,其余的胎儿之所以没有反应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睡着了”。研究人员相信,随着MEG技术的不断完善,不久它还可以用于捕捉腹中胎儿对音乐、母亲的声音、外界…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从健康的角度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老鼠不但大脑供血量比不经常运动的老鼠大,而且还新生长出一些负责记忆的脑细胞。后来,科学家又对志愿者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让一组志愿者接受3个月的有氧锻炼,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撰文宣称,动物(老鼠)实验表明,定期采取“全天不吃饭”等措施来控制饮食有益健康,并给实验动物带来“长寿”和“抵抗压力能力加强”等多种好处。此前有消息说,人类和老鼠“共享99%的基因”,因此有专家认为,上述奇特的健康现象可能会在人体中出现。这一成果为治疗糖尿病和其它一些严重慢性病带来了喜讯。  相似文献   

15.
正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在《生物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孕妇在怀孕前后的压力可能会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研究人员对251名早产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母源性压力与胎儿大脑发育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产前经历更多压力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大脑中,白质纤维束(钩状束)的发育受到了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发现,运动可以帮助老鼠大脑“驱逐”一种有害分子,并吸引一种有益分子“搬进来”保护神经细胞。这项研究也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保持身体强健、思维活跃有助于人们抵抗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侵袭。此前研究发现,通过人工方法让老鼠患上类似人类阿尔茨海默氏症后,保持经常运动的老鼠能减缓心智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     
《大众健康》2014,(1):15-15
胆小会隔代遗传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近期一项研究发现,恐惧感会隔代遗传。 研究者让雄性小鼠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闻了苯乙酮,随后用较低的电压对其进行电击,使老鼠在这种气味中产生疼痛感并颤抖。虽然这些雄性老鼠的后代对这种气味毫无了解,但却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也会在闻到这种气味后颤抖不止。这种反应在第三代小鼠群中尤为明显。研究人员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对小鼠进行繁殖后也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研究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骨髓细胞被注入老鼠大脑后,能够在老鼠的大脑中游走,并帮助修复中风引起的一些损伤。这一发现可能为人类治疗中风、帕金林氏症、脊髓受伤指出一条新路。 据《神经学》杂志报道,美国亨利·福特医院的米歇尔·乔普负责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一些缺少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虽然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疫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畜,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运个限度,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会有害了。最近,美国神经科学家贾斯廷·罗德就在研究中发现,运动成瘾的老鼠的大脑反应比运动量正常的老鼠迟钝。该项报告发表在《神经科学》和《行为神经科学》杂志上。由此罗德指出,"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20.
人类身上的肌肉,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即肠、胃、膀胱等处的平滑肌、心肌和运动肌肉(又叫横纹肌或运动肌或随意肌,而平滑肌又叫不随意肌)。这三种肌肉,在正常情况下,与自身的总体重构成一定的比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培育出一种新型老鼠,它的肌肉比同类老鼠重1~2倍。他们在寻找帮助细胞生长相互联系的基因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以及这种基因对肌肉细胞的特殊作用。于是他们从一些小鼠胚胎中提取出这种基因,并让没有这种基因的小鼠胚胎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