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旭锐  李长秦  宋健  孙守才  周滢 《中国药房》2012,(43):4045-404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肝脏血小板衍生因子-BB(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姜黄素(200mg·kg-1)和复方鳖甲软肝片(625mg·kg-1)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PDGF-BB、CT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肝组织PDGF-BB、CTGF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肝组织PDGF-BB、CTGF的生成,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固本泄浊饮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钾组与中药(固本泄浊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后4、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同时给药后8周分别通过HE染色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残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肾组织转化生子因子-β1(transfonn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氯沙坦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8周血清Scr、24 h尿蛋白、TGF-β1、CTGF、PDGF-BB表达均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8周血清Scr、24 h尿蛋白、TGF-β1、CTGF、PDGF-BB表达降低,且中药高、中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氯沙坦钾组(P<0.05).光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正常,肾间质基本无纤维化;模型组大部分肾小球体积减小,肾间质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化;氯沙坦钾组及中药组治疗8周后显示肾小球硬化程度、肾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固本泄浊饮能有效延缓5/6肾切除大鼠CRF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cr和24 h尿蛋白,抑制肾脏TGF-β1、CTGF、PDGF-BB等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朱佑民  杨明炜  苏全武 《中国药师》2006,9(12):1101-1104
目的:观察抗肝纤饮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 SD 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肝纤饮及秋水仙碱组,采用 ih40% CCl_4花生油溶液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抗肝纤饮、秋水仙碱及0.9%氯化钠溶液治疗。于11周末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水平,检测肝组织 TGF-β_1阳性面积及 TGF-β_1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肝纤饮组血清 HA、CⅣ及 TGF-β_1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 P<0.05),肝组织内 TGF-β_1阳性面积及 TGF-β_1 mRNA 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 P<0.05)。结论:抗肝纤饮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及肝组织内 TGF-β_1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只、肝纤维化模型组(H)20只、川芎嗪治疗组(TM P)2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它两组均给予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0.3m l/100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6周。川芎嗪组于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后给予盐酸川芎嗪(TM P)60m g/kg经口灌胃,1次/d,连续治疗60天;其余两组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60天后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川芎嗪治疗组TGF-β1表达的平均阳性面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TM P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TGF-β1水平的表达,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呈高表达,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根皮苷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腹部贴片法感染昆明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第6周末,肝纤维化模型建立;用吡喹酮杀虫两天后,用低、中、高剂量根皮苷(10、20、40 mg·kg-1·d-1)治疗,同时设病理模型组、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INF-γ)组;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和PDGF-BB的表达,做HE染色测量血吸虫的虫卵结节.结果 TGF-β1和PDGF-BB含量在用药第4周到第8周呈降低趋势,且高剂量根皮苷组的各项指标最接近空白组,抑制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明显;HE染色显示高剂量根皮苷组的肝脏变性坏死减轻明显,小叶结构完整;高剂量根皮苷组的TGF-β1和PDGF-BB含量与模型组、吡喹酮组、低剂量根皮苷组和中剂量根皮苷组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IFN-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皮苷各剂量组和IFN-γ组的计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根皮苷低、中量组的计分与IFN-γ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皮苷各剂量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根皮苷剂量呈量效增强关系.结论 根皮苷能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TGF-β1和PDGF-BB的表达,使血吸虫虫卵结节减小,使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发酵虫草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假手术组、造模组及造模灌胃组),每组10只.运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UO)制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于第5周处死大鼠,切片做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CTGF的蛋白质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周时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升高(P<0.01);肾组织内TGF-β1、CTGF的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虫草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均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 虫草可通过抑制TGF-β1和CTGF的过度表达,从而改善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杠板归总黄酮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拮抗作用。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杠板归总黄酮高、中、低剂量(0.15、0.1、0.5 g·kg-1)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均ip0.5%DMN溶液2.0 m L·kg-1,隔天注射1次,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均ig给药,qd,连续8周,正常组与模型组ig等量生理盐水。于8周末取血和肝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HF)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杠板归总黄酮各剂量均可有效降低HF大鼠血清中HA、LN、PCⅢ和TGF-B1的水平;杠板归总黄酮可明显降低HF大鼠肝脏中TGF-β1的表达。结论杠板归总黄酮对DMN诱导的大鼠HF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可能通过抗肝损伤和降低TGF-β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活性维生素D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2只。造模后活性维生素D3组给予罗盖全(骨化三醇)灌胃(3ng/100g),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大鼠于给药后第14天,28d分批(n=6)处死,留取造模侧肾脏。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α-SMA在各组大鼠造模侧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UUO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TGF-β1及α-SMA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中,TGF-β1及的α-SMA表达低于UUO模型组(P<0.05),肾脏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性维生素D3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能有效抑制UUO大鼠肾间质中TGF-β1及α-SMA的表达,从而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赵凌杰  张静  牟慧  常文静  赵智明  蔡辉 《安徽医药》2013,17(7):1104-1107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化模型,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和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每组8只。术后4 w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 w。8 w后观察各组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HE染色法观察左室心肌病理学、Masson染色法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形态,图像分析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ELISA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左室心肌TGF-β1和CTGF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Captopril组则均显著降低(P0.01)。(2)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CVF、PVCA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Captopril组则均显著降低(P0.01)。(3)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CTGF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Captopril组则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卡托普利具有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CT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发酵虫草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假手术组、造模组及造模灌胃组),每组10只。运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UO)制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于第5周处死大鼠,切片做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CTGF的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周时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升高(P<0.01);肾组织内TGF-β1、CTGF的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虫草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均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虫草可通过抑制TGF-β1和CTGF的过度表达,从而改善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TGF-β/Smad信号通路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氯化碳和二甲基亚硝胺致的两种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为基础,用软肝抗纤方治疗肝纤维化,研究模型组和给药组与信号转导系统有关的信号转导分子(TGF-β1、Smad3、Smad7和SARA等)在肝纤维化的变化特点和功能作用。结果中药预防组与中药治疗组较之两组模型组,在肝脏羟脯氨酸含量,TGF-β1、Smad3、Smad7和SARA蛋白的表达,TGF-β1、Smad3、Smad7 mRNA含量等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中药预防组与中药治疗组较之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软肝抗纤方在动物模型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作用,可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佳  杨櫹  孟青  钟渝 《贵州医药》2007,31(4):298-301
目的 通过不同血糖浓度大鼠模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初步探讨大鼠血糖浓度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高热量喂养大鼠、正常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分布,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高热量组、糖尿病组的血糖浓度分别为6.19±1.85、10.54±3.86、16.17±6.86;肝组织TGF-β1免疫组化评分结果相应为9.5、36.0、41.6;Western-blotting结果也显示三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的条带灰度强度相应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大鼠血糖浓度可能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脂联素(ADN)及ADN受体2(AND-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用四氯化碳(CCl4)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药物组于造模开始每只大鼠缬沙坦灌胃(30 mg·kg-1·d-1),8周末处死。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肝纤维化分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AD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ADNm RNA(ADN-R2)m 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ADN、ADN-R2、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结果 (1)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药物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2)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TNF-α、TGF-β1水平增高(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ADN增高(P<0.01)、TNF-α和TGF-β1水平下降(P<0.01或<0.05);(3)肝脏ADN和ADN-R2m RNA水平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增高(P<0.05);(4)模型组较对照组ADN、ADN-R2蛋白表达减少,Ⅰ型胶原蛋白增高(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ADN蛋白表达增高(P<0.01),ADNR2蛋白表达增高(P<0.05),Ⅰ型胶原蛋白下降(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能通过增高大鼠ADN、ADN-R2的表达,减少TNF-α、TGF-β1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苦参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GF-β1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苦参素(OM)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实验的第12周末采血,检测ALT、AST、Ⅰ型胶原和TGF-β1。肝脏病理学检测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改变,Masson胶原纤维染色,每组样本随机观察8个视野的肝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苦参素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Ⅰ型胶原和TGF-β1水平,同时病理组织学显示苦参素能明显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结构和肝纤维化;TGF-β1基因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苦参素可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胶原沉积,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对血糖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3,每组12只;模型组1、2、3,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STZ(链脲佐菌素)诱导并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DM大鼠随机抽样分成以下3个组:模型组1、2、3,对组1、2、3分别干预处理8周、12周、16周,放射免疫测定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IV型胶原,测定空腹、餐后2h血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增高,以模型组3为主;模型组空腹和餐后血糖波动明显,肝脏TGF-β1表达显著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模型组3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对血糖有显著影响,且随病变加重而明显,其影响可能与TGF-β1在肝组织的表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前列地尔防治大鼠马兜铃酸肾病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马兜铃酸肾病(AAN)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n=5)予灌服饮用水10mL·kg-1·d-1,模型组及治疗组(均n=10)均予关木通水煎剂20g·kg-1·d-1,共计12wk。治疗组8wk后同时予尾静脉注射前列地尔4μg·kg-1·d-1,共2wk。12wk时观察各组大鼠尿素氮(BUN)和肌酐(Cr)、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连蛋白(FN)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BUN,Cr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中TGF-β1,CTGF和FN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大鼠肾脏病理显示肾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前列地尔能使AAN大鼠肾组织TGF-β1,CTGF和FN表达下降,减轻马兜铃酸肾病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el给药组(2、4、8 mg.kg-1)和秋水仙碱组(Col,0.1 mg.kg-1)。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含量;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前胶原(CIV)、TGF-β1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和TGF-β1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中胶原沉积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el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升高的TGF-β1、ALT、AST、HA、LN、PCIII含量,降低肝组织中升高的HYP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酶活性,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α-SMA、Col I和TGF-β1的表达,改善其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少肝脏中胶原沉积。结论 Cel对肝纤维化大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el的抗氧化作用,降低TGF-β1的表达,抑制HSC活化,抑制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赵永忠  肖绪华  漆志平  刘  韦铮武  徐庆 《河北医药》2010,32(10):1194-1196
目的 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在胆总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飞蓟素(SIL)组、TFL大剂量组(200 mg·kg^-1·d^-1)和TFL小剂量组(100 mg·kg^-1·d^-1).采用胆总管结扎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4周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TGF 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SIL和TFL大剂量治疗后大鼠血清中HA、LN和PCⅢ的水平显著降低(P〈 0.01);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降低,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TFL大剂量给药组和SIL组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组大鼠肝组织CTGF及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TFL能有效地减轻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CTGF 和TGF-β1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酒精对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在肝损伤早期酒精和HBV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20只HBV转基因小鼠和20只普通小鼠随机分为4组:转基因小鼠酒精组(alcohol-fed Tg mice)和普通小鼠酒精组(alcohol-fed Wt mice),以白酒灌胃;转基因小鼠对照组(control Tg mice)和普通小鼠对照组(control Wtmice),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处理10wk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mad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水平及TGF-β1、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酒精可升高转基因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诱发其肝脏病理损伤,但纤维化不明显;肝组织TGF-β1、Smad3、Smad7、CTGF mRNA及TGF-β1、CTGF、α-SM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酒精和HBV对肝损伤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3、CTGF、α-SMA表达增加以及TGF-β1/Smads通路信号分子表达比例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探讨牡蛎肽(OP)改善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iNOS信号通路。将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0.5 g/kg) OP组、中剂量(1.0 g/kg) OP组、高剂量(2.0 g/kg) OP组,每组10只。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6周。结果发现,OP治疗组中,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GF-β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OP可以下调大鼠的肝组织NF-κB和iNOS的表达,可能是通过介导NF-κB/iNOS信号通路改善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