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目前对p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 影响因素与p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5月13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经以外科干预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的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跳跃转移、淋巴结转移 站数、手术类型、病理分型、辅助治疗等.应用SPSS 16.0软件统计生存率.结果 133例pIIIa/N2期入组患者总的5年 生存率为32.33%,单站淋巴结转移亚组与多站淋巴结转移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2%和27.50%;临床N0-1分期 (cN0-1)亚组与临床N2分期(cN2)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7.78%和20.93%.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站数 (P=0.013, OR=0.490, 95%CI: 0.427-0.781)及cN0-1(P=0.009, OR=0.607, 95%CI: 0.372-0.992)与N2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cN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目与pIIIa/N2期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在严格入组条件下,可以对 选择性pIIIa/N2患者进行以外科治疗为主、联合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并可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纵隔淋巴结受累程度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及转移的范围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预后的关系及Ⅲ期NSCLC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 1988年~ 1998年间 ,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pN2 )的 13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的淋巴结分期、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及转移的范围分组。Kaplan Meier计算生存率 ,绘出生存曲线、用Log 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生存差别。结果 :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中 ,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最大。淋巴结结外转移组的五年生存率低于结内转移组 ,分别为 9.8%和 18.8%。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淋巴结结外转移的N2 患者预后不良。对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活检冰冻病理证实转移灶局限在淋巴结内者 ,可采取根治性切除 ;对于淋巴结转移已突破外膜者 ,手术应该以姑息切除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0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确定淋巴结转移率最佳截断值,依此截断值分为高淋巴结转移率组和低淋巴结转移率组。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淋巴结转移率组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情况。结果淋巴结转移率最佳截断值为0.2。高淋巴结转移率(>0.2)组180例,低淋巴结转移率(≤0.2)组170例。高淋巴结转移率组腺癌、最高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均高于低淋巴结转移率组[72.2%(130/180)比52.9%(90/170),52.8%(95/180)比29.4%(50/170),均P<0.05]。高淋巴结转移率组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单站转移和最高组N2淋巴结单站转移患者比例均低于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1.1%(92/180)比71.8%(122/170),25.0%(45/180)比44.1%(75/170),38.9%(70/180)比75.3%(128/175),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腺癌、多站N2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01,95%CI 1.444~3.355;HR=2.971,95%CI 1.950~4.529;HR=3.543,95%CI 1.874~6.699;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69,95%CI 1.941~6.938,P<0.05)。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OS率(64.00%)高于高淋巴结转移率组(36.58%)(χ2=11.422,P=0.001),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PFS率(45.00%)高于高淋巴结转移率组(18.32%)(χ2=13.624,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能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7)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Ⅲ期N2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序贯化放疗的79例Ⅲ期N2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反应、总体生存率以及各种临床和生化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79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84个月,3年生存率为16.0%,其中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分级、贫血和血清癌胚抗原(CEA)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针对Ⅲ期N2以上不能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需要参考ECOG分级、贫血和血清CEA等数据来制订治疗方案,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1,742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4日-2008年12月25日1,742例IV期NSCLC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型、临床TN分期、转移器官数目、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re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别,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4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9.5个月-10.5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2%、13%、9%、6%。单器官发生转移与多器官转移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vs7个月(P<0.001)。不同器官发生转移后生存期不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肺12个月(11.0个月-12.9个月),骨9个月(8.3个月-9.6个月),脑8个月(6.8个月-9.1个月),肝、肾上腺、远处淋巴结转移均为5个月(3.8个月-6.1个月),皮下3个月(1.7个月-4.3个月)。腺癌患者1,086例(62%),鳞癌305例(17.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vs8个月(P<0.001)。化疗与最佳支持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vs6个月(P<0.001)。放疗与否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vs9个月(P=0.017)。结论性别、年龄、大体分型、病理类型、临床T分期、N分期、转移器官数目、吸烟史、治疗方法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4日-2008年12月25日1,742例IV期NSCLC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型、临床TN分期、转移器官数目、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re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别,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4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9.5个月-10.5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2%、13%、9%、6%。单器官发生转移与多器官转移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vs7个月(P<0.001)。不同器官发生转移后生存期不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肺12个月(11.0个月-12.9个月),骨9个月(8.3个月-9.6个月),脑8个月(6.8个月-9.1个月),肝、肾上腺、远处淋巴结转移均为5个月(3.8个月-6.1个月),皮下3个月(1.7个月-4.3个月)。腺癌患者1,086例(62%... 相似文献
8.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9)
目的探讨70岁以上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体能状态、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合并症、治疗方式等6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能状态、分期、治疗方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别、病理类型、有无合并症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0.013)和治疗方式(P=0.016)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有关,积极的放化疗较支持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最常见于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其有效的常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以姑息止痛和减轻症状为目的,方法差异较大,对肺癌脑转移预后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以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6年10月在我科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各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Cox回归分析获得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组成预后模型。结果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全组患者诊断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0.8%、23.7%和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射治疗前KPS评分、肺原发肿瘤控制情况、确诊肺癌到脑转移间隔时间、脑转移灶数目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预后指数将82例患者分成预后好、中和差三组,其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KPS评分、确诊肺癌到脑转移间隔时间、肺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脑转移灶数目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0.
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1996年手术治疗的266例Ⅲ期N2 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同期手术的N0、N1患者做比较,用Cox模型分析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手术方式、T状态、手术性质等对N2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66例Ⅲ期N2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3%,明显低于同期N0、N1患者的5年生存率(51.4%和30.4%),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T状态、手术性质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对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且估计能完全切除的Ⅲ期N2(特别是T1)NSCLC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N1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1的临床意义及与NO和N2的异同。方法 以1982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138例行根治性手术N1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将N1分为叶内N1与叶外N2两亚组,与同期NO期307例、N2期176例行根治性手术NSCLC患者作比较,分析术后五年生存率。结果 138例N1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率为30.4%,叶内N1与叶外N2两亚组五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别(50.3%比26.5%,P=0.001),且叶内N1亚组与NO组五年生存率相似(51.4%比50.3%),而叶外N1亚组与单一区域N2期五年生存率相似(26.5%比23.5%)。结论 N1分为二亚组,叶内1亚组与NO期特性相似,叶外N1亚组与单一区域N2期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12.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2淋巴结跳跃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N2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特点还不十分清楚,N2跳跃转移者和非跳跃转移者的生存率是否存在差异仍有争议.本研究探讨N2跳跃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布规律,并分析跳跃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92例行肺肿瘤切除加系统性胸内淋巴结廓清术的ⅢA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跳跃转移组和非跳跃转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跳跃转移N2分布方式及其生存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ⅢA期NSCLC中,N2跳跃转移的发生率为15.8%,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2)跳跃转移时,肿瘤部位与阳性N2淋巴结组的关系:右上肺叶,85.7%N2位于3、4组;右中肺叶,75.0%N2位于第7组;右下肺叶,81.0%N2位于3、7组;左上肺叶,80.0%N2位于5、6组;左下肺叶,65.0%N2位于第7组.(3)跳跃转移组3年生存率为45.4%,非跳跃转移组为29.5%.生存分析显示,除N2淋巴结跳跃转移外,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辅助化、放疗都是影响ⅢA期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ⅢA期NSCLC中,不同肺叶肿瘤有相应的好发跳跃转移的N2淋巴结组:N2跳跃转移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跳跃转移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外科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ⅢA-N2期NSCLC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状况,计算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ⅢA-N2期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31.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LVI)、N2阳性淋巴结数目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按年龄分层分析提示,上述预后危险因素的影响在年龄≥55岁者中尤为显著.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T3/T1)、LVI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3期、LVI阳性和N2多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T3期、LVI、N2阳性淋巴结站数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贫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41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前后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的关系,并探讨癌性贫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前(63.4%vs24.4%,P<0.01),贫血严重程度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加重。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是发生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PS评分、癌性贫血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因素,化疗前无贫血的患者较化疗前有贫血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明显延长,分别为4.2个月和2.6个月(P=0.005)。临床分期、癌性贫血也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化疗后并发癌性贫血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未发生癌性贫血者明显缩短,分别为15个月和26个月(P=0.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尤其是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无论化疗前发生的贫血还是化疗导致的贫血均严重影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诊断时的分期是NSCLC主要的预后因子,也是治疗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然而,完全性切除术后的I期的NSCLC仍有25%-30%的复发率。这部分复发的患者可能早期就存在局部和(或)远处的隐匿性转移。因此,很多研究开始对NSCLC患者进行微转移的检测,并评估其预后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并就NSCLC的淋巴结微转移、骨髓微转移、胸膜腔微转移及外周血微转移的预后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p15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3 8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 p15基因表达进行研究 ,同时以 2 3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 结果 肺癌 p15表达水平 (65 .66% )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 (89.43 % ) (P <0 .0 5 )。p15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与肺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而与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 (T) ,肿瘤部位 ,患者年龄及吸烟与否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p15高表达组 (>65 % )术后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 65 % ) (P <0 .0 5 )。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表明 p15 ,淋巴结转移状态 ,TNM分期是独立的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 MTS2 /p15基因可能参与人体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它也是一个较有价值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材料与方法 所有病人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为ⅢaN2期,手术治疗组为接受根治性手术及术后予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无术前放疗史者,共71例,术后放疗剂量中位值为59(50~70)Gy/31(24~38)次,46(33~63)天,无手术组86例,其中采用非常规放疗(超分割或加速超分割)56例,常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否可提高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生存率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将分析术后放疗的疗效、术后失败的方式及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IIIA(N2)NSCLC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失败模式在局部和(或)远处,分析术后放疗对其的疗效.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及不同原发部位与术后局部复发方式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P<0.001)、术后病理(P=0.038)、手术方式(P=0.013)及转移淋巴结组数(P=0.018)是独立的复发因素.袖状切除局部复发多出现在残端(P<0.001),而肺叶和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复发多(P=0.025);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的复发(P=0.023),腺癌易出现远处转移(P=0.001),T分期中T1与T2-3纵隔淋巴结区的复发率分别为36.4%、62.0%(P=0.009).原发郎位不同出现的局部复发部位不同.结论 IIIA(N2)期NSCLC术后病理、T分期、手术方式是独立的复发因素.术后复发部位与手术方式、肿瘤T分期、病理类型、原发郎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Ⅰ期患者尤其是Ib期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能否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备受争议.2009年第7版肺癌TNM分期发表.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新版TNM分期对Ⅰ期NSCLC患者的价值,以及评估术后辅助化疗是否能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研究纳入了上海市胸科医院1998年6月-2010年6月早期NSCLC完全切除术的433例患者,按照新的分期标准重新分期.把新分期的参数与其它已被证明与肺癌预后相关的因子结合起来,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纳入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炯史、病理类型、手术切除方式(叶切、双叶切、袖切和全切)、肿瘤大小(肿瘤最长径)、T分期、淋巴管血管癌栓和辅助化疗.结果 女性患者3年生存率优于男性(89.22%vs 77.53%,P=0.001,8).老年患者预后不佳,≥70岁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为70.64%,<70岁为85.85%,P=0.000,1).肿瘤最长径≤2 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优于>2 cm且 ≤3 cm患者(95.15%vs85.71%),肿瘤最长径>3 cm且≤5 cm及>5 cm且≤7 cm者3年生存率为74.80%vs 60.47%(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管癌栓、病理类型、胸膜侵犯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Ⅰ期NSCLC患者而言,肿瘤最长径及病理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优于其它病理类型.女性和非吸烟患者结局较好.Ib期患者可能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