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人兽共患病的最小DNA病毒,全球分布,引发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相关性肝癌,对人类健康威胁大。目前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或S基因序列异质性≥4%将HBV分为8种基因型A~H,并根据全基因序列异质性≥4%而≤8%将HBV同1种基因型再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基因型、亚型的HBV各具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发现可能与HBV感染途径、疾病谱、病程进展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反应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PCR-微流芯片法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或S基因序列异质性≥4%,可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文献报道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分布,并可能与感染途径、感染谱、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采用PCR-微流芯片法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并与病毒指标、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病学与临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HBV是最小的人类D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仅为3200个碱基,以部分环状双链存在。其中负链为完整的环链,包括4个相互重叠的读框:前C/C基因、P基因、S基因和X基因。1988年,Okamaoto等比较了18株HBV全基因序列,将它们分为4组,并命名为A~D,并指出,依据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可将HBV毒株分成不同的基因型,这个分型标准延用至今。进一步研究HBV全基因序列以及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发现了另外4个基因型:E、F、G和H。以下结合我们在HBV基因型研究方面的工作,介绍有关研究进展和初步共识。  相似文献   

4.
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差异≥4%,可将HBV分为A、B、C、D、E、F、G、H 8个基因型。目前已有报道,不同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本研究对128例山东地区HBeAg阳性CHB患者HBV基因型、亚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HBV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异质性≥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将HBV分为A-H 8种基因型[1].除了这些已知的基因型外,还有一些新基因型未被列入其中,包括HBV-Ⅰ和HBV-J[2-3].HB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HBV基因型不仅能反映核苷酸变异程度和病毒种系的发生关系,还可能与感染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疗效有一定的关系.现报道在贵州发现的1例HBV病毒株可能为新的基因型HBV-Ⅰ.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D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差异≥8%,现已将HBV分为A~G8个基因型。HBV DNA的基因型别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不同的基因型与HBV感染途经、致病性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我国约有90%原发性肝癌(HCC)合并HBV感染,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迄今为止对HBV感染后的确切致癌机制还不甚清楚,有关HBV基因型与HCC关系的研究甚少。应用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3例HBV DNA阳性HCC患者进行了基因分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CC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依据S区基因序列异质性大于或等于4%,将乙型肝炎病毒(HBV)分为A~H八种基因型[1,2],基因型反映HBV自然感染发生变异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BV基因型可能与病毒感染途径、基因突变、疾病进程和抗病毒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3-5],且不同地区分布不一致.我们对江苏省21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分析江苏省基因型分布规律,并结合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王杰  李杰  庄辉 《肝脏》2007,12(6):498-500
1988年Okamoto等[1]通过对18株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全序列分析,将HBV分为A、B、C、D四种基因型。目前,根据HB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差异≥4%,将HBV分为8个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H。每种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如A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A1(Aa)、A2(Ae)、A3(Ac)亚型;B基因型分为B1(Bj)、B2(Ba)、B3、B4和B5亚型;C基因型分为C1(Cs)、C2(Ce)、C3、C4和C5亚型;D基因型分为D1、D2、D3和D4亚型;F基因型分为F1和F2亚型等[2-6]。一、HBV基因型的地域和种族分布HB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种族和…  相似文献   

9.
李雅娟  庄辉 《传染病信息》2005,18(4):163-164,176
近年来,各国学者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其亚型的研究十分关注。HBV基因型不仅能反映核酸变异程度和病毒种系发生关系,而且与感染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疗效有关。目前,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4%,将HBV分为A、B、C、D、E、F、G、H等8个基因型,但基因型H是否是独立于F的一个新基因型,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各基因型之间还存在混合感染,如B与C、C与D混合感染等∞。有人认为,混合感染可能与重叠感染或基因型之间的同源重组或部分转换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除研究HBV基因型外,对HBV基因亚型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A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Aa和Ae亚型0;B型可分为B1(Bi)、B2(Ba)、B3和B4亚型N;C型可分为c1、c2、c3和c4亚型;D型可分为D1、D2、D3和D4亚型,F型可分为F1和F2亚型等(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差异≥4%,将HBV分为A~I 9个基因型[1-2].HBV基因型呈明显的地域分布,甚至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基因型分布也有差异;不同HBV基因型在病毒生物学特性方面有各自的特点,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显著相关,并且与IFNα抗病毒疗效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为此,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应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分析了德阳地区60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乙肝的临床转归关系.方法 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1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了解在各临床类型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阐明HBV基因型与HBeAg的关系;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的关系;HBV基因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16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有78例占46.4396,C基因型有90例占53.57%.在肝硬化与肝癌病人中C基因型(73.17%)明显多于B基因型(26.83%),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90例C基因型病人HBeAg阳性62例,HBeAg阴性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高年龄组病人中以C基因型为主.结论 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有密切关系,C基因型是导致HBeAg持续阳性,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参照序列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中国HBV B、C基因型参照序列.方法 从GenBank中获得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HBV全基因序列.通过基因分型和序列比对,以相同位置频率最高碱基作为参照碱基建立序列;将这些参照序列与国内外的参照序列进行比较,了解其中的不同点,对不同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对B,C基因型HBV的碱基替代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1762、1764、1896位点采用χ~2检验,1858位点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获得了中国HBV B,C基因型参照序列.Bc与Ba、Bj基因型HBV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2%,95.52%,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1%、98.68%; Cc与C、Caus基因型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4%、93.97%,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7%、95.01%.与Bj型相比.Bc和Ba型同源性更高;与Caus型相比,Cc和C型同源性更高.不同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也有差异;两种基因型在1762、1764、1858位点的碱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建立的HBV B、C基因型参照序列可以作为中国HBV参照序列,为设计引物和分析碱基或(和)氨基酸变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88年首次报道HBV基因型以来,基因型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HBV不同基因型与HBV变异等可能具有某些相关性。我们检测了8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基因亚型,分析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HBV基因型分型及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西藏地区HBsAg阳性的藏族HBV感染者60例.采用S基因序列分析法检测HBV基因型,并分析相应的前C/C区基因序列特点.结果 60例HBV样本基因型中,59例为Dc混合型,1例为Dbc混合型,其前C/C基因与B、C基因型均发生重组.结论 本次调查HBV基因型为Dc混合型和Dbc混合型,无纯D型及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自然病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玫 《肝脏》2007,(Z1)
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一)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约长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目前可将其分为A—H8种基因型【1、2】,HB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学特点:美国及北欧以A型为主;亚洲和远东地区以B型、C型多见;D型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E型仅见于非洲;F型则分布在中美洲;而G和H型的分布尚不明确【1】。(二)慢性乙型肝炎的定义为:HBsAg阳性,HBVDNA定量>105拷贝/ml,有持续或间断的ALT升高>6个月,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4。(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分…  相似文献   

16.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因此根据HBV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异源性≥8%,可将HBV分为8个基因型,即A、B、C、D、E、F、G和H型,多基因型是HBV高度变异进化选择的结果。不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地域分布;基因型A和D几乎呈全球分布;B和C则主要分布于亚洲及远东地区;E通常局限于非洲西部;F则仅在新大陆和太平洋存在;G主要见于美国和法国;H主要分布于尼加拉瓜、墨西哥和美国。HBV的人群感染相当普遍,且同一个体可同时或先后感染2种或2种以上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新疆汉族人群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新疆汉族人群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新疆HBV感染者的血清226份,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新疆汉族人群HBV基因型以B、C混合型为主,占43.8%(99/226),B型31.46%(71/226),C型24.34%(55/226),未分型1例(0.44%),未见有A、D、E、F型分布.随机选取的4株HBV株经S基因序列的测定证实与本检测结果一致.C型HBV感染者的平均ALT、AST、γ-GT、AKP水平及HBV DNA浓度均高于B型、B+C型者(P>0.05),C、B+C型TBIL平均水平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感染者TP平均水平低于B、B+C型患者(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C型所占百分比逐渐高于B、B+C型,在LC、HCC中分别为36.4%,27.3%,C型感染者抗HBe阳性率逐渐增高,在HCC中B、C、B+C混合型者中抗HBe阳性率分别为26.7%、42.9%和32.6%(P>0.05).结论新疆汉族人群HBV患者存在B、C与B+C基因型,以B、C混合型为主,基因型的分布与国内其它地方汉族人群相比有自身特点,且与临床病情有关,除TBIL外,各型在临床生化指标方面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认为C型可能与较严重肝病有关,B+C型与HBV感染后病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或S基因序列异质性≥4%为界,将其分为A~G 7种基因型。过去将HBV分为不同的基因组,目前认为基因型比基因组更具应用性,它能更好地区分毒株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HBV基因型的研究较多,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 HBV基因组是一个小环形(3.2kb)双链DNA,仅约3200个碱基对,双链的长度不对称,全长的一链因与病毒的RNA互补称为负链,较短的一链称为正链,正链的长度为负链的50%~100%,因此,正负链匹配,仅有部分长度为双链。负链核苷酸序列至少有4个开放读框(open readingframe,ORF)。即C、P、S和X,其中C、P和S基因分别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知,HBV被分为A~H 8种基因型,由于在同一基因型病毒株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依据全基因序列异质性>4%且<8%的原则,进一步将基因型分为不同亚型,如B型分为B1(Bj)、B2(Ba)、B3(Ba)、B4(Ba)等亚型,C型分为C1(Cs)、C2(Ce)、C3、C4、C5等亚型,在基因型亚型之间也存在着地域分布及临床差异[1-3].泉州地区HBV感染引起慢性重型肝炎的基因型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亦存在一定比例的B/C基因型混合感染[4].为进一步明确泉州地区重型肝炎HBV基因型、基因亚型的分布特点,我们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S基因测序,通过HBV S基因进化树图验证了HBV基因型、区分HBV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前依据S区基因的序列异质性≥4%,将HBV分为A~H 8种基因型[1-2],基因型反映了HBV自然感染发生变异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BV基因型可能与病毒感染途径,基因突变,疾病的进程,抗病毒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3-5],尤其HBV C基因型的患者,对单用IFN疗效较差.本研究自2006年4月-2008年11月选择HBV C基因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LAM)+干扰素(IFN)、阿德福韦(ADV)+ IFN、胸腺肽α1(Tα1)+IFN治疗,并与单用IFN相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