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邹世昌 《四川中医》2010,(5):123-125
为提高中医临床辨证用方的准确性和治愈率,需掌握和深入研究方剂配伍的规律,其重点在于以气味配伍理论来指导临床如何运用多味中药组成复方,并达到配方与病证相对应而产生应有的疗效。因此要加强方剂气味配伍的理论研究,用气味配伍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颖 《江苏中医药》2003,24(4):9-11
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而复方的主要内容是药物间的配伍。方剂的配伍是方剂学理论的核心,探求及开展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不仅可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方剂的配伍方法,揭示复方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还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的研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结合现代最新的的科学技术成果,揭示并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实质,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复方配伍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关键。明确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内容,理清研究思路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认识自然与人的生命活动的核心理论,药食气味及其功能归属,对维持调整人的生命状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方剂的组成始于气味配伍,气味配伍是中医方剂调整机体阴阳、脏腑气化失常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组分配伍遵循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以临床有效的名优中药二次开发为切入点,在方剂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基本明确的基础上,以组效关系为基础,优化设计,针对临床适应病证,筛选有效的中药处方。文章主要探讨中药组分配伍与方剂配伍的特性及相关性。通过对中药组分配伍研究模式的分析,阐述方剂配伍与组分配伍的衔接,并着重分析两种配伍方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应以物质基础为核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研创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国家自然基金将中药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尚在探索之中。本文就此问题与同道探讨。1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国内外现状11 理论研究“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由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配伍理论。《神农本草经·序列…  相似文献   

6.
论叶天士方剂气味配伍规律有实践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昭寰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2,43(3):165-167
从方剂气味配伍的内涵、规律、具体运用3个方面探讨了叶天土方剂气味配伍的规律有实践价值。认为在研究主剂配伍理论或规律时,应当高度重视气味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辨病理用药是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水生  叶苓  林渊  刘蔚雯  林求诚 《中医杂志》2004,45(11):813-814
在分析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病理用药"的概念及新的方剂配伍原则.新的原则既能体现君臣佐使的思想,又符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对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剂配伍理论历史发展与研究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阶  衷敬柏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1,42(8):497-500
中医方剂据有关记载达10余万首,临床有效并被广泛应用的也有数百首。这些有效方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阐释和发展方剂配伍理论,指导创新复方中药的研制,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使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是中医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拟通过对方剂配伍理论的发展历史、方剂配伍理论现状的考察来探讨方剂配伍理论研究的相  相似文献   

9.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式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方剂配伍理论及模式是中医复方研究的关键 ,本文以方剂配伍理论方法的梳理及方剂配伍思想的研究为基础 ,就新近研究中的组分配伍进行归纳 ,通过复方组分配比优化方法研究 ,提出可将组分配伍作为中药复方配伍的新模式。中药复方配伍新模式的研究及形成 ,对新药研究及临床疗效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性组合及其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药性或两类药性(气、味)的研究,难以全面反映基于中药药性的用药规律。为此,本文提出气、味、归经药性组合与功效关系的研究,通过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及其功效数据的统计,得到235种药性组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性组合与功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明确了每种药性组合的主要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药性组合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中药的作用规律,丰富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方剂配伍中之"反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佐”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在阐明“反佐”涵义的基础上,举例论述了寒热互佐、补泻互佐、散收互佐、润燥互佐、行止互佐及以升佐降等配伍方法。旨在为临床中正确运用“反佐”配伍法及谴药组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药功效-药性组合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功效--中药药性组合的关联性问题,采用单味药作为研究载体,在明确单味药所发挥功效的基础上,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单味药药性与功效的数据记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算法,从单味药层面,得到各功效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获得相同功效的药味在药性组合层面的共性规律.基于已知的经验知识,对上述共性规律进行分析验证.此研究以"功效-药性组合"为主线开展中药药性、功效系统性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对解析中药方剂的药性组合配伍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current official quality control approaches meet the challenges from the complexity of herbal medicines.In fact,any herbal medicines containing numerous unknown components,its curative effect usually depends on the whole of herbal medicines,so it is impossible and unnecessary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study every component.By investigating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quality control approaches for herbal medicines and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in the chemical substantial style as well as quality control pattern of herbal medicines,a new quality control approach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should be explored and designed.The combination approach of chemical analysis with bioassay is promising to be developed and employ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相似文献   

15.
中药方剂配伍讲究性味归经和气机沉降,根据多种配伍原则和多味药的性味配合进行配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核心原理,但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方法指出如何基于药性进行配伍。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二分图和贪婪算法的方剂配伍设计方法,通过以四味鹿茸丸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出新方为例,证明该方法可为方剂配伍提供快速选药的思路,并讨论了此方法用于替代珍惜濒危药材和禁用药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临床应用大方的思路和方法。从辨证的模糊性、疾病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小方在临证应用中的困惑与不足等方面探讨临床应用大方的必要性,从合方而用、专方及体质辨证基础方等方面论述大方药势的处方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药性科学内涵与性效规律研究,本文提出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具有某类传统功用的中药为研究对象,以药性组合为切入点,通过药性组合间的研究结果对比,在整体层次上发现传统功用与药性组合的客观规律,在单味药层次上明确药性的药效特点与代谢特征,在分子水平层次上揭示药性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其效应的组织分布,从而建立中药“证候-功效-药性”系统网络,阐释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可斌  张琳 《西部中医药》2010,23(10):29-30
目的:观察"输液式"关节冲洗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冲洗配合内服仙灵骨葆及外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结果:32例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3%。结论:"输液式"关节冲洗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药性组合与脏腑关系的复杂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性组合是性味归经具体内容的特定组合,可以简洁地表达药性理论在药物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本文基于藏象思维模型,建立药性组合与脏腑精、神、元气、气、血、阴、阳关系的复杂系统模型,揭示药性组合的作用特征。该模型的构建有助于中药药性理论与藏象学说的整体关联研究,为药性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熏蒸、灯盏花注射、腰椎牵引、对症处理、支持等治疗。[结果]治疗50例,治愈30例,好转18例,未愈2例。[结论]综合疗法对不同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