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江西口岸2005年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从而了解江西出入境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做好口岸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度江西口岸5737名出入境人员采取静脉血,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并结合对梅毒感染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年从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35例,梅毒感染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性别分布中,男性相对女性感染率高,男性感染率为0.73%;在年龄分布中,20~50岁的年龄段的感染者较多,占感染者总数的97.14%;在人群分布中,劳务人员中感染者最多,占感染者总数的71.43%。〔结论〕出入境人群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群,国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梅毒的监测,对防治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感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治工作。〔方法〕对2000年度18313名经大连口岸出入境的人员进行了梅毒感染监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索试验(RPR)进行初筛;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结果〕在18313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5%。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11%;女性检出率为0.23%,2者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05,P<0.05)。从感染者的年龄上看,20~3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0.38%。〔结论〕出入境人员中的梅毒感染者大多为隐性感染者,是造成梅毒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温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的发生情况及其在该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 2000.11-2004.10从温州口岸出入境的89 103名人员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阳性者血清采用梅毒螺旋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从89103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132名,感染率为0.148%。结论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对该人群的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性传播疾病(STD)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梅毒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感染情况,掌握其流行特点,为传染病监测和积极作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实验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对阳性结果进行复检并测定滴度;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HA)进行确认。〔结果〕21183名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表明,检出梅毒抗体阳性81例,阳性率0.38%,其中男性42例,女性39例,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2,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20 ̄49岁年龄段,占感染总人数的86.42%,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感染总人数的55.56%,其次为港澳台胞人员,占感染总人数的16.05%。〔结论〕切实加强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是控制梅毒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卫生检疫执法和卫生保健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梅毒在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梅毒在口岸地区的流行趋势,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采用①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②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进行初筛,对阳性结果使用①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②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同时使用TRUST或RPR法进行滴度测定。〔结果〕共对44892名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进行了梅毒检测,检出梅毒抗体阳性88例,阳性率0.20%,其中男性59例,女性29例,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χ=2.12,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31~50岁年龄段,占总感染人数的67.05%;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商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感染人数的80.68%,其次为外出务工人员,占总感染人数的13.64%。〔结论〕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梅毒等性病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达到从源头上切断梅毒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感染状况,掌握本地区梅毒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为口岸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P-ELISA试验初筛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HA)确认,对2003 ̄2005年17 696名经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梅毒感染者48例,总检出率为0.27%。梅毒感染者中,以劳务人员和旅游探亲人员为主,男女之比为3.8:1,年龄分布在30 ̄60岁之间,以30 ̄49岁为主,占77.08%,感染途径以婚外性接触感染为主。〔结论〕在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过程中,应加强更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监测水平,尽早控制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7.
温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温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传染病的感染情况及在该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监测。〔方法〕对9980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一般健康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对发现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7925例,感染率为7.94%;梅毒螺旋体阳性161例,感染率为0.16%;HIV抗体阳性6例,感染率为0.006%。〔结论〕加强对出入境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对该人群的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性传播疾病(STD)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福州口岸出入境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及趋势,我们对2 0 0 1~2 0 0 3年福州口岸出入境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被检者血清进行梅毒筛查,并用梅毒螺旋体微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0 0 1~2 0 0 3年福州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率为4 .99‰,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3.2 3,P >0 .0 5 )。介于2 1~5 0岁之间的感染者占总感染者的80 .5 6 %。有婚外性史的感染者约占总感染者的4 7.81%。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感染者无自觉症状。〔结论〕 为了防止梅毒的传播和扩散,必须加强对出入境人群的梅毒监测。除此之外,在人群中开展梅毒筛查工作将有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流行情况,为今后该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连云港口岸2000~2001年12226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劳务输出人员最多,占体检总人数的77.64%。检出传染性疾病334例,总患病率为2.73%。传染病患者其中HB_sAg阳性300例;梅毒17例;活动性肺结核15例;疟疾2例。〔结论〕HBsAg阳性是连云港口岸影响出入境人员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劳务人员、交通员工、口岸饮食服务人员及归国人员是重点监测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瑞丽口岸2005年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瑞丽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为今后口岸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瑞丽口岸2005年出入境人员先采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试剂筛查,阳性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复核,最后送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迹法(WB)检测。〔结果〕从2042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HIV感染者177名,总感染率高达8.67%。感染人群职业分布以缅甸籍驾驶员最多;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缅甸籍感染者最多;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对重点人群要实施重点监测,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湛江口岸人群中梅毒的流行动态。〔方法〕湛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从1998年~2001年4月,对11 571名出入境人员和口岸饮服从业人员进行了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50例(男性44例;女性6例),感染率为0.43%。不同职业人员感染率为:交通员工0.34%;劳务人员1.13%;口岸饮服从业人员0.30%;其他人员0.08%。〔结论〕劳务人员、交通员工应作为梅毒感染监测的重点人群;对口岸涉外宾馆的饮服从业人员应结合年度体检工作,加强性病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提高入境人员中梅毒患者检出率的同时,科学地处置入境人员中的梅毒患者。〔方法〕通过对1例入境外籍梅毒患者的检验及处置,分析现行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现行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监管工作中存在2方面的问题:(1)对入境人员单一使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易造成梅毒阳性漏检;(2)对梅毒患者不科学地分期,一律拒绝入境,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结论〕对入境人员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应同时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同时结合入境人员的体征对该梅毒血清学试验做出科学的判断;入境人员中的梅毒患者可根据传染期和非传染期区别处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的发生情况及其在该人群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0年经珠海口岸出入境的23024名出入境人员的健康体检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23024份血清样本中检出梅毒感染者60例,占受检人数的0.26%。[结论]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梅毒感染情况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对该人群的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传染病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接受传染病监测体检人员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梅毒、丙型肝炎、HIV抗体检测;对监测人员进行X射线检查。〔结果〕在8300名进行了传染病监测体检的出入境人员中,共计发现各种传染病535例,总检出率为6.45%。其中HBsAg阳性检出率为6.00%;梅毒阳性检出率为0.12%;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2%;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06%;肺结核检出率0.25%。〔结论〕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群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达到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2003—2009年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的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哨点监测方法,于2003—2009年在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采集监测对象的血清标本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HCV)抗体检测,采用SPSS13.0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03—2009年,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乙肝表面抗原和丙肝抗体的总感染率分别为0.01%、0.18%、5.31%和0.18%。不同类别的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等传染病流行仍较严重,应继续加强监测,最大程度地降低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阳性率,减少性病传染病向境内传播。  相似文献   

16.
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了解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HBV)携带情况,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及旅行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092名出入境人员在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时采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92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者1254例,阳性率15.5%,其中“小三阳”738例,“大三阳”390例,其他组合126例。〔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的监测与防治,并向国际旅行者提供相应的旅行卫生保健措施与知识,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舟山口岸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HIV和梅毒感染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此类疾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上半年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的HIV和梅毒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境和入境远洋船员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出境和入境船员间HI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从年龄和婚姻构成分析,已婚的青壮年人群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对近几年的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根据出入境人员的梅毒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实施行为干预措施,从而遏制性传播疾病在口岸的进一步蔓延,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此类疾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疟疾的流行特征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法对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疟疾抗体检测。〔结果〕从487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疟疾抗体阳性者5名,阳性率10.27/万。〔结论〕东莞口岸仍然存在疟疾传入和再度流行的危险,东莞出入境人群中仍需加强疟疾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日照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日照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传染病监测工作,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经日照口岸出入境的16994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共监测体检人员16994名,检出各种传染病281例,总检出率为1.65%,位居前4位的传染病为乙型肝炎(HBsAg)阳性235例,检出率为1.38%;抗HCV阳性22例,检出率为0.13%;开放性肺结核16例,检出率为0.09%;梅毒8例,检出率为0.05%;阳性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是日照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针对此类人群制定传染病监测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咨询策略,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药物依赖人群中梅毒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性病监测,减少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进行梅毒初筛;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PA)进行确认试验。〔结果〕90例药物依赖者中检出梅毒阳性者6例,感染率为6.67%,明显高于正常体检人群。〔结论〕性病高感染率与药物依赖有明显关系,在出入境人群中应加强对药物依赖者的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