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8月~2008年8月收治新生儿惊厥患者46例,男30例,女16例,男女比例1.88:1;早产儿11例,足月儿33例;低出生体重儿13例,正常体重儿31例;日龄3天以内31例,4~7天10例,7天以上5例;Apgar评分0~3分4例,4—7分36例,评分不详6例;来自本院产科17例,县级及乡镇医院29例。  相似文献   

2.
极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自生后第1天开始对静脉营养(PN)的耐受性。方法:37例极低体重儿分成即刻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即刻组自生后第1天起用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自生后第3~4天开始用TPN,病情好转(生后3~5d)后开始经口微量喂养,渐停静脉营养。结果:即刻组存活18例,16例生后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4~10d每天增重28~42g,平均增重(35.18±6.91)g,平均住院(21.7±11.6)d;对照组存活13例,6例生后第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5~11d每天增重15~30g,平均增重(23.15±7.68)g,平均住院(31.9±15.8)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早期可耐受少量TPN,及早经口微量喂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住院新生儿中极低出生体重儿越来越多 ,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 ,各器官发育不成熟 ,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死亡率极高。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自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11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 73例。出生体重均在 15 0 0 g以下 ,其中 3例体重仅为 6 5 0 g。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11月在新生儿监护中心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即出生体重≤ 15 0 0 g者共73例。男 4 3例 ,女 30例。入院年龄 0 .5h~ 15d ,胎龄 2 6~38周。体重 6 5 0~ 15 0 0g ,其中小于胎…  相似文献   

4.
<正> 对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而需胃肠道外营养(TPN)的危重新生儿、早产儿,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提高足够的营养至关重要,这可帮助高危儿度过难关,减少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我科1996年1月~1999年6月应用的6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定华 《广东医学》1995,16(9):607-608
31例极低体重儿存活与死亡临床对比分析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529000)李定华体重1.5kg及以下的新生儿为极低体重儿,其成活率低,死亡率高,为新生儿科长期以来的棘手问题。1991年1月~1994年6月在我院共分娩极低体重儿对例,占同期在院活产数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管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体温管理、呼吸管理、维持营养和热量、预防感染、脑白质损害及脑室周围出血的防治、预防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等综合管理。结果:住院存活34例,死亡6例,住院存活率为85%;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实际存活率为77.5%。存活患儿生后10天日平均体重增长(37.8±11.2)g,随访6个月身长及体重生长达修正月龄正常标准,有3例发生脑瘫。结论:注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可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近3年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情况。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对1999年6月~2002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的并发症及临床治疗加以分析。结果 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并发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其次为低血糖、吸人性肺炎、新生儿出血症。体重越小,孕周越低,并发症越多。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达15.4%。结论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先天和母亲高危因素的影响,生命脆弱,抵抗力低下,各脏器生理功能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本组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呼吸暂停最多,其次为低血糖、吸人性肺炎、新生儿出血症。体重越小,孕周越低,并发症越多。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主要原应之一。颅内出血以脑室出血最为常见。早产儿侧脑室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基膜一直处于发育阶段,仅有小连续的基膜样物质,无完整的基膜,毛细血管的伸展性差,在寒冷损伤、循环不良、缺氧、酸中毒等影响下,易致脑血流量、血流速度、静脉压的改变,致使颅内出血。早期严密监护,对观察病情尤为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早治疗。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他们的生存能力比较差,生后尽早开始合理喂养能提高生存质量。早产儿以吃母乳最好。母乳中抗感染因子IgA、溶菌酶,巨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对防治早产儿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双歧因子可以促进双歧乳杆菌在婴儿肠道繁殖,有助于排挤致病菌的繁殖。脂肪酸可以破坏某些病毒的外膜并消灭病毒,所以不管是早产儿还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都应强调母乳喂养。对消化功能有障碍需禁食者,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患者用静脉营养供给氨基酸、脂肪酸及较充足的热卡,使疾病状态下的新生儿体重仍有所增长,避免了以往禁食时给予葡萄糖、血制品等,患儿因无法获得必需的营养及热卡而体重下降。脂肪乳剂为非蛋白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供给日需热卡的40%~50%,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TPN利于胃肠道休息,止血或粘膜修复。治疗中还需进行血糖、血气、电解质监测。对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促进各脏器及生理功能成热,必须是建立在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严密监护,合理喂养及营养供给,并发症处理,均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实验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 ,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 ,细菌感染后局限能力低下 ,易引起全身播散 ,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为 0 .1%~1% ,极低体重儿高达 6 % ,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更高达 11%~ 2 5 % 〔1〕。败血症新生儿死亡率因致病菌毒力、宿主免疫活性状态及伴随的并发症不同差异很大。有报道极低体重儿晚发性G-杆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 4 0 % 〔2〕。新生儿的高细菌易感性 ,以及败血症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多样性 ,使得早期诊治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临床上感染高危儿外周血象检查已成为诊疗常规。白细胞总数 <5×10 9/L或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救治的经验教训,提高早产儿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自2003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204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3例,孕周28W~34^+4W,体重1100~1500g之间,入院后给予保暖、监护、抗感染、改善呼吸、静脉营养、改善循环、营养脑心肌、维持血压血糖正常等治疗。结果:治愈2例,住院天数17~43天;好转5例,住院天数4~5天,放弃2例,住院1天;死亡4例,住院为1~2天,主要死因分别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本资料VLBWI死亡率较高,医护人员需提高诊治认识,应加强对VLBWI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刘晨 《中国厂矿医学》1996,9(2):134-135
将1870例新生儿分为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偏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组。对头发中的锌、铜、铁、钙浓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锌的浓度巨大儿和极低体重儿较正常新生儿低,铜和钙的浓度巨大儿和低体重儿较正常新生儿低,铁的浓度在所分组中无统计学差异。本文提出在出生后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对于了解他们的营养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79例极低体重儿死因,结果提示胎龄<31周,体重<1200g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胎龄>31周,体重>1200g的死亡率强调降低极低体重儿病的死率应从围产期抓起,加强产前,产时监测;转院时应做好保暖工作;为预防败血症,应做好机械通气治疗各个环节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问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区,共7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出生体重分为500—1000g、1001—1500g两组,对照组30例为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3~7天测定血甲状腺激素FT3、FT4、TSH水平,异常者7~10d后复查,记录典型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发生率。对连续2次FT3、FT4低下者予以小剂量口服左甲状腺素。结果:体重500—1000g组、1001—1500g组的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体重越低者FT3、FT4水平越低。3组间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素水平异常波动比例达65/75(86.7%),但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单纯FT3降低、FT3和FT4均降低、单纯嘎降低为3种主要表现类型。64.6%(42/65)异常者2次复查恢复正常水平,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者仅32.3%(21/6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出现暂时性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异常者需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外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附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 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采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 44例危重新生儿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44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 2组 ,一组 2 0例用全静脉营养 (TPN)治疗 ,另一组 2 4例用部分静脉营养 (PPN)治疗。TPN组男 1 2例 ,女 8例 ,胎龄最小 3 1周 ,极低出生体重 2例 ,体重最小 1 1 0 0g。疾病 :早产儿 6例 ,重症肺炎 1例 ,硬肿 3例 ,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2例 ,重症窒息或胎粪吸入综合征 3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 ,败血症 3例。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 ,经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1…  相似文献   

14.
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持坚 《华夏医学》2001,14(6):897-898
早产儿、低体重儿肠外营养支持作为临床一种治疗手段已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喂养困难致热量不足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 BWI)常常需要全肠外营养 (TPN ) ,但 TPN并不是毫无危害 ,如不及时发现处理生化代谢异常 ,继发感染、胆汁郁积等 ,亦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我科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11月对 32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部分胃肠道营养(PPN)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我科新生儿室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早产儿、低体重儿 32例 ,平均出生体重 15 77.5 g(80 0~ 2 45 0 g) ;男2 5例 ,女 7例 ,其中 <10 0 0 g3例、 1…  相似文献   

15.
肠道外营养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肠道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在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将采用TPN方案的26例极低体重儿作为治疗组,与采用一般治疗的16例极低体重儿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体重增长迅速(P<0.01),并发症少(P<0.05),死亡率低,而经皮测胆红素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PN能使早产极低体重儿的营养素得到全面补充,增强其抗病能力,可更好地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我院新生儿病房从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2 0例 ,治愈 15例 ,死亡4例 ,放弃治疗 1例。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及护理 ,我们体会到持续的床边监护及严把喂养、保温、呼吸、感染、黄疸 5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男 12例 ,女8例。胎龄 2 6周 2例 ,2 8周 3例 ,2 9~ 35周 15例。出生体重 90 0 g 1例 ,10 0 0~ 110 0 g9例 ,12 0 0~15 0 0g 10例。1 2 疾病情况  2 0例患儿均有频繁呼吸暂停 ,其中3例有肺透明膜病 ;1例有肺出血。 2 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硬肿 ,其中 5例…  相似文献   

17.
汪健 《苏州医学》2003,26(2):64-66
自1968年美国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经中心静脉营养治疗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获得成功后,在过去的20年,最大的发展之一是经静脉提供完全营养需要的能力。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或TPN)的影响在新生儿尤其突出,它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腹裂和十二指肠闭锁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由于产伤、缺氧及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脑血管畸形引起,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窒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1临床资料1996年元月~1998年10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1分钟部一gar评分最低为1分,经吸痰、吸氧抢救后,5分钟评分,最低为6分。年龄为30分钟1例,12~24小时3例,2~3天3例,8~11天3例。入院时体重1.7~4.3xg不等。疗程1~15天。10例患儿均经颅脑CT确诊。经止血、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结果痊愈6例,好转2例,死亡2例。2典型病例患儿男,系双…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治疗护理十分困难,随着监护手段、检测、治疗仪器的不断完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防治护理水平亦不断提高.现将本院自2007年~ 2009年间的18例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及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其发生率为1%~1.2%。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与治疗环境的不断完善,VLBWI的存活率逐年提高。我科新生儿监护室从1996年10月~2002年12月共收治VLBWI12例,在其喂养及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