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尹小菲  谭晓华  罗燕  杨磊 《健康研究》2012,32(3):229-23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 -1)是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病原体.HIV感染使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减少,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并发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宿主的一些抗艾滋病免疫基因如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调节活化蛋白等在抑制HIV感染和延缓感染者疾病进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综述人体内抗HIV病毒的部分免疫基因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对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对6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采用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3个月以上,根据治疗前CD4+T细胞值分组(分组一CD4+T细胞在0~100间,分组二CD4+T细胞在100~200间,分组三CD4+T细胞在200~350间),在治疗后规定时间内采集3mL抗凝全血进行CD4+T细胞检测,统计不同治疗组CD4+T细胞变化,分析不同HAART开始时机对免疫功能重建即CD4+T细胞增长率的影响。结果 HAART不同开始时机CD4+T细胞增长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组二、分组三CD4+T细胞增长率明显且高于分组一。结论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开始时机对免疫功能重建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在T淋巴细胞分类中,CD4代表T辅助细胞,而CD8代表T抑制细胞和T杀伤细胞。CD4+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而其本身又是免疫反应的中心细胞;CD8+T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正常人的CD4+T淋巴细胞约占总的T淋巴细胞的65%,CD8+T淋巴细胞约占35%。人体感染了HIV后,涉及的主要病理过程就是免疫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的丢失,绝对数量的减少;同时CD8+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CD4和CD8的比例失调。因此CD4+、CD4+T淋巴细胞记数作为直接测定免疫功能的方法,是提供HIV感染病人免疫系统损害状况最明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病毒有所不同,艾滋病病毒(HIV)侵袭的是人体的免疫细胞,结果机体的免疫能力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不断受到损害,最终崩溃,其中,CD8+T细胞在急性HIV感染和慢性HIV感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CD8+T细胞对HIV的应答又是如何逐步降低?HIV怎样逃脱了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直是HIV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对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病毒有所不同,艾滋病病毒(HIV)侵袭的是人体的免疫细胞,结果机体的免疫能力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不断受到损害,最终崩溃,其中,CD8+T细胞在急性HIV感染和慢性HIV感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CD8+T细胞对HIV的应答又是如何逐步降低?HIV怎样逃脱了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直是HIV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对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在HIV感染和疾病进展的过程中,CD4+T细胞是表达CD4分子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它既是发挥抗HIV病毒免疫作用的主要细胞,也是HIV病毒攻击的靶细胞,因此对于CD4+T细胞的检测是进行HIV感染和AIDS的分期和判断疗效的主要指标。最新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19标准中,将CD4+T细胞检测分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两类。CD4+T淋巴细胞计数,即每立方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HCV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的影响,为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指导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对单纯感染HIV病毒长期不进展、HIV和HCV共感染、单纯感染HIV病毒正常进展和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分4组,进行2年的CD_4~+、CD_8~+T淋巴细胞检测和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HCV有促进CD_4~+T细胞下降和CD_8~+T细胞增加的趋势,而长期不进展者CD_4~+T、CD_8~+T细胞和病毒载量2年来基本稳定,单纯感染HIV病毒正常进展组CD_4~+T细胞略有下降,CD_8~+T细胞基本不变,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组,CD_4~+T细胞低下≤200个/mm~3,但CD_8~+T细胞≥800个/mm~3,病毒载量水平变化不大。结论 HCV的感染对HIV感染者影响复杂,HCV感染可能加速了病人免疫机能的破坏可能,但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组,10例中有8例为HCV共感染,提示我们HCV是否促进这些感染者体内出现高水平的CD_8~+T细胞。  相似文献   

8.
三亚市HIV感染者/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三亚市可追踪到的HIV感染者/病人进行首次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等的测定,来了解并估计其免疫水平及疾病的进展情况,并为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四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对131例HIV感染者/病人进行首次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等的检测,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统计分析其测定值,并估计HIV感染者/病人进入艾滋病期的比例。结果 131例HIV感染者/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47.73±208.70)个/μl,CD4+/CD8+比值平均为(0.34±0.2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22.1%,201~350个/μl的占29.8%,351~500个/μl的占25.2%,﹥500个/μl的占22.9%,CD4+/CD8+比值﹤1的占98.5%;不同性别、感染途径的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我国发布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第2版)中的治疗标准,三亚市可追踪到的HIV感染者/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已有51.9%的HIV感染者进入了发病期,应进一步加强我市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14周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R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孕妇母婴阻断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HIV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HARRT治疗,观察组于孕14周开始用药,对照组于孕28周开始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T0)、预产期前1个月(T1)、产后3个月(T2)时CD4+T淋巴细胞、HIV病毒载量、分娩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比较均有差异,观察组在T1、T2时点CD4+T淋巴细胞升高程度>30%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IV病毒载量<50拷贝数/ml的患者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剖宫产、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无差异,婴儿HIV阳性率无差异(均P>0.05)。结论:孕14周应用HARRT可更好促进HIV感染的孕妇免疫功能重建,未见不良结局增加。建议临床应尽早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10.
HIV与T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机体消除或抑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所必需,其中又以CD4+T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为主,同时两者又是HIV感染的主要受害者。观察发现,CD4+T细胞的凋亡数量远远超过了被感染细胞,这与HIV蛋白、激活介导细胞死亡(AICD)、细胞因子生成紊乱密切相关。本文从以上三方面综述了HIV感染者体内CD4+T细胞衰竭机制,并从Th细胞与CTL相互作用的角度,总结了Th细胞减少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HIV感染的免疫反应与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特征是免疫缺陷。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有效地抑制多数HIV感染者的病毒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停药后仍可出现病毒反跳,免疫反应特别是HIV特异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可以控制病毒调定点和疾病进程,因而免疫重建和免疫治疗将成为人们寻求抑制HIV感染的又一突破口。本文就HIV感染的免疫反应、抗HIV感染的免疫缺陷、HAART时代HIV感染的免疫问题及基于免疫的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某县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河南省某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及CD4+T淋巴细胞数、病毒载量、机会性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383名既往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获得基线数据,1年后随访,分别进行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及机会性感染检查。结果 383名HIV感染者中合并HCV者273人,占71.3%;2007年基线调查机会性感染率高的依次是肺部感染(27.2%)、发热(23.4%)、带状疱疹(13.7%)、腹泻(9.6%),2008年随访调查机会性感染率高的依次是肺部感染(21.9%)、发热(16.0%)、腹泻(14.9%)和带状疱疹(9.7%);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酶转肽酶(GGT)在基线和随访调查中的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结论既往供血HIV感染人群中合并HCV的人较多;CD4+T细胞水平越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越高,不同HIV病毒载量水平下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锦州市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后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4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现住址在锦州市自愿接受HAART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资料。依据研究对象在不同治疗时间段CD4+T细胞计数情况和增长情况,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两水平生长模型,拟合T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7例研究对象,CD4+T细胞均值为(243.64±204.33)个/mm~3,治疗12个月和超过2年的患者分别上升到(495.18±262.93)和(591.84±238.40)个/mm~3。两水平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入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基线CD4+T细胞计数、基线HIV病毒载量、感染途径、WHO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时间的三次项系数(σ2μ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锦州市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治疗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明显,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低病毒载量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为HIV低病毒载量人群在临床治疗和病毒学失败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7—2020年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且HIV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所有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HIV病毒载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数;对不同的CD4+T淋巴细胞数分组,用Spearman分析HIV低病毒载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低病毒载量组与免疫重建之间的组间差异。结果 2017—2020年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的HIV/AIDS患者共741例,按照治疗完成后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3组:免疫无应答(INRS)(<200个/μl)79例,免疫应答不足(IIRS)(200~500个/μl)289例和免疫应答(IRS)(>500个/μl)373例。统计分析发现,HIV低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存在负相关性(r=-0.484,P&l...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对CD 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泉州市疾控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满1年以上的HIV/AIDS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CD 4+T淋巴细胞、HIV病毒载量以及因服药引起的副反应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基线比较,患者CD 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治疗3、6、9、12、15、18个月后均有增长,以6个月内增速较快,7~15个月增长趋于平缓,到第15个月平均增加了133个/μL,第18个月平均增加183个/μL;多数患者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艾滋病病人免疫状况,CD 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明显,重建病人免疫系统,延缓艾滋病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清远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以下简称"艾滋病病例")细胞免疫状况,为该人群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对364例HIV/AIDS人群外周血进行CD4+T、CD8+T细胞绝对值检测及计算CD4+T/CD8+T,比较不同感染途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364例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中位数为277.50(177.00~1 446.00)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5.16%(128/364),201~350个/μl的占29.67%(108/364),351~500个/μl的占22.80%(83/364),500个/μL的12.36%(45/364);CD8+T细胞中位数899.00(44~4 547)个/μl,其中500个/μl的占65.22%(240/368),≥500个/μl的占12.23%(45/368)。结论清远市目前的艾滋病病例主要是由性途径感染引起,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普遍偏低,大部分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中、晚期。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从艾滋病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出人疱疹病毒6型(HHV-6)以来,人们一直努力探讨这种病毒在人类疾病中可能的免疫致病作用,特别是在HIV感染进展中它成为一种重要辅助因素的可能性。这一假设基于以下证据:可以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出HHV-6,而且这种病毒和HIV都主要对CD4 T细胞具有亲嗜性,能反式激活HIV调节因子,可增加HIV复制,并协同HIV在共同感染的细胞中发生细胞致病效应。检测艾滋病患  相似文献   

18.
HIV病毒库的长期存在是HIV患者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目前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为核心的治疗手段还难以将病毒库彻底清除.研究证实HIV病毒库存在于多种类型的CD4+T细胞内,包括中心记忆CD4+T细胞、CCR4+CCR6+和CXCR3+CCR6+CD4+T细胞、干细胞样记忆CD4+T细胞、Vγ9Vδ2 T细胞及近期证实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等,而且有研究发现巨噬细胞、B细胞中也可能存在病毒库.当前HIV病毒库清除的策略主要有CCR5基因缺陷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及激活然后杀死等,但这些方法仍然不能有效清除HIV病毒库.最新研究发现HIV潜伏的CD4+T细胞表面CD32a分子特异性高表达,这为病毒库的清除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旨在综述可能存在HIV病毒库的免疫细胞及HIV病毒库清除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百色市艾滋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后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后全血病毒载量的变化.方法 对20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服药3个月以上,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管3毫升全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将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对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78例在某院住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通过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法)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同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结果在278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60例,感染率为21.58%,其中75%的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主要存在于CD4+T淋巴细胞低于50/μl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低于HIV单一感染者,而病毒载量则呈相反趋势,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在监测CD4+T淋巴细胞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巨细胞病毒的混合感染,并可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服药,降低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