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在胆肠吻合术中应用舌形肠瓣的抗返流作用。方法:建立胆肠吻合术实验动物模型,在空肠吻合口处设计一舌形肠瓣,对实验动物行空肠残端引流液接袋观察24h,并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以记录吻合口以上钡剂返流高度,通过统计学分析,判定其抗返流效果。结果:空肠残端引流液接袋观察24h,对照组阳性6例,阴性4例,阳性率60%;实验组阳性1例,阴性9例,阳性率10%。对照组出现食物残渣的阳性率高于实验组(P<0.05)。钡剂返流高度对照组为48±5.0cm,实验组为25.2±6.3cm,对照组造影剂的返流高度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舌形肠瓣在胆肠吻合术中有一定的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胆肠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JICD)术后肠胆返流问题。方法 在JICD术的基础上,采用十二指肠纵切+人工全层乳头+顺蠕动人工肠套叠的联合返流装置治疗量管结石并狭窄30例。结果 术后随访25例,平均3.5年,未发现肠胆返流问题。结论 联合抗返流装置能有效地起到抗肠胆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肠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JICD) 术后肠胆返流问题。方法 在JICD 术的基础上,采用十二指肠纵切+ 人工全层乳头+ 顺蠕动人工肠套叠的联合抗返流装置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30 例。结果 术后随访25 例,平均3 .5 年,未发现肠胆返流问题。结论 联合抗返流装置能有效地起到抗肠胆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证实间置空肠远端悬垂确实具有优良的降胆肠返流功能。方法:行间置空肠远端悬垂胆肠内引流术,作术中及术后胆道测压并抽取胆汁作为化验对比,术后作胃肠钡餐观察有否胆肠返流。同时作临床随访有否残余或结石复发等。结果:术后胆道压力下降,钡餐无胆肠反流现象,临床随访无胆石复发征象。结论:间置空肠远端悬垂胆肠内引流术具有优良的防胆肠返流作用,较现存的术式有较多优点。 相似文献
7.
防止胆汗返流的术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 ,传统外科治疗以胃大部切除为主 ,该术式虽然疗效较好 ,但是 ,并发症较多 ,高选迷切常常因迷切不完全或支配胃的神经切断后 ,导致胃运动功能障碍 ,使溃疡复发率增高 ,为此我们设计了高选迷切加半胃切除 ,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为了解该术式对胃功能的影响 ,我们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观察术后胃运动功能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择 1988~ 1997年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5 0例 ,其中男性 42例 ,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38 6岁。 2 0例行高选迷切 (HSV) ,30例行高选迷切加半胃切除 (HSV +H… 相似文献
8.
9.
10.
陶文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9,23(3):227-230
临床上因各种原因行胆肠内引流术后,由于肠内容物的返流致胆道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为22.6%~45.5%。对这一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因此,防返流措施一直成为外科医生探索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昭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66,(1)
本文从270侧例甲状腺切除术中,观察了喉返神经与甲状腺的关系。指出,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易被损伤的部位有三,即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喉返神经沿气管食管间沟上升及其穿入咽下缩肌处。前一部位为众所周知,后两部位尚无人着重指出其重要性。在作者的统计中,仅仅暴露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部者,在20例中有3例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院在近6年中收治新生儿肠扭转5例,內2例系继发于肠旋转失常。本病尚有如下特征可作为诊断依据:(1)突然发生的肠梗阻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全身情况重笃。肠扭转的病婴生后常有胎粪排出或肛检有正常胎粪,可与肠闭锁相鑑別。(2)消化道出血。本组有3例便血,便血的量和性状与绞窄肠段的部位、严 相似文献
15.
本院外科在1960年6月~1963年12月共诊治先无性巨结肠25例,本文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重讨论诊断与手术治疗问題。一、临床资料:25例中,男20,女5,年龄6个月以內15例,6月~1岁2例,1~2岁3例,4~5岁3例,5~6岁1例,7~8岁一例。病史症状:(1)生后无胎粪排出,灌肠后有大便,后又复发计13例。(2)生后有少许胎粪排出,但于一周或几个月后始便秘,出现巨结肠典型症状6例。(3)生后无胎粪,灌肠解出后大便正常,量少,至4~6个月混合喂养后发生习惯性便秘,表现巨结肠症状计3例。(4)个別有巨结肠症状突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用~(131)Ⅰ—RB~*扫描测定肠—胃胆汁返流共45例,正常人8例,胃肠道疾病伴有胆汁返流患者37例,全部经胃镜检查证实。45例~(131)Ⅰ—RB 扫描结果经判断矩阵分析方法处理,灵敏度达94.6%,特异性87.5%,准确率93.3%。同时部分正常与受检者在扫描结束后抽胃液测放射性计数,结果表明有胃内胆汁返流者,其胃液之放射性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认为~(131)Ⅰ—RB 扫描测定肠—胃胆汁返流是一种有一定准确性既方便又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86年4月~1990年4月对38例肝内或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远端及肝内胆管狭窄者,施行肝外或肝门胆管广泛切开、短桥袢胆肠Roux-Y吻合附加抗返流装置成形术,随访1~5年,效果良好,无消化性溃疡发生.本术式可达到清除病灶、解除狭窄、畅通引流、阻止肠液返流的目的,认为肝内胆管狭窄是胆道感染复发的根本原因.并对桥袢最佳长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耳蜗血管纹实验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huknecht称,耳蜗血管纹萎缩是代谢型聋的原因。所谓代谢型聋,即血管纹萎缩可能导致内淋巴缺陷而蜗管其它部分正常所发生的耳聋。因此氏设想,如果利用有一定范围血管纹萎缩的实验动物作实验,找出内淋巴缺陷,就可以实验研究“替换疗法”。但氏未找到这样实验动物品种。我们发现本院培育的豚鼠符合氏的要求。因此,我们依照氏的设想作耳蜗血管纹实验研究。阶段性成果如下: 首先,我们借戊二醛固定铺片相差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