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及新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对冰冻血小板新亚群的产生和其新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冰冻保存前后的单采血小板进行回收率、黏附率、聚集强度和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不同保存条件下单采血小板膜表面功能分子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冰冻保存后的回收率(%)为70.94±15.48,黏附率(%)为34.03±10.07,聚集强度(%)为53.82±12.73,PF3活性为(17.81±1.68)s。冰冻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为51.8±7.7,根据表达和再表达CD62p能力不同可分为三个亚群,新鲜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为98.4±0.6。结论冰冻保存后的单采血小板仍具有良好的功能活性,且血小板通过冰冻保存后产生了新亚群。新亚群膜表面功能分子的变化可能与即刻止血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功能及止血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冰冻保存3个月之内、3~6个月之间、6~9个月之间的冰冻血小板样品于42℃解冻后进行相关实验,比较不同保存时期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及回收率;分血液病组和非血液病组观察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24h后出血症状的控制及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结果:冻存3个月内、3~6个月的两组冰冻血小板的黏附功能、聚集功能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冻存6~9个月的冰冻血小板的黏附功能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相比则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3组冰冻血小板的第Ⅲ因子活性测定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均在正常范围,平均回收率为85.2%。两组患者在输注冰冻血小板24h后能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比率平均为93.3%;而CCI值≥10000/μL的比率,非血液病组显著高于血液病组。结论:5%二甲基亚砜-80℃冰冻保存半年以内的机采浓缩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方法]在单采血小板中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为5%,-120℃保存。观察冰冻一周,一个月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回收率的改变、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回复率的变化。[结果]冻存一周,一个月后单采血小板仍具有较高的回收率,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低渗休克反应回复率有一定下降。[结论]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疗效。贮存期可以延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单独采集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两种血小板的CD62 p和CD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在保存 0 ,1 ,3和 5天时 ,单采血小板的CD62 p阳性率和CD41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1 8 91± 6 2 5) % ,(1 9 48± 8 2 7) % ,(2 2 82± 6 0 6) % ,(56 71± 1 1 79) %及 (8 0 9±2 38) % ,(8 1 3± 2 45) % ,(8 44± 2 51 ) % ,(1 9 87± 6 1 3) % ,而浓缩血小板的分别为 (30 65± 1 2 33) % ,(31 46± 1 1 86) % ,(32 51± 1 3 0 5) % ,(63 55± 1 3 2 7) %及 (1 0 33± 4 37) % ,(1 1 0 9± 6 61 ) % ,(1 3 46± 9 69) % ,(2 4 41± 1 0 1 5) %。二项指标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上升。对这两种血小板的计数和 pH值测定显示 ,二者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下降。在保存 0 - 3天内两种血小板的计数 ,pH值 ,CD62 p和CD41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第 5天血小板计数和pH值出现显著下降 (P <0 0 0 1 ) ;而CD62p和CD41表达量出现显著上升 (P <0 0 0 1 )。结论 :单采血小板优于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5.
吴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82-2883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功能及止血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冰冻保存3个月之内、3~6个月之间、6~9个月之间的冰冻血小板样品于42℃解冻后进行相关实验,比较不同保存时期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及回收率;分血液病组和非血液病组观察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24h后出血症状的控制及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结果:冻存3个月内、3~6个月的两组冰冻血小板的黏附功能、聚集功能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冻存6~9个月的冰冻血小板的黏附功能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相比则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3组冰冻血小板的第Ⅲ因子活性测定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均在正常范围,平均回收率为85.2%。两组患者在输注冰冻血小板24h后能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比率平均为93、3%;而CCI值≥10000/μL的比率,非血液病组显著高于血液病组。结论:5%二甲基亚砜-80℃冰冻保存半年以内的机采浓缩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冰冻单采血小板制备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认真选择献血员,单采血小板,并对40袋新鲜血小板进行计数等质控,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冰冻保护剂,-80℃深低温保存1年内,解冻后观察外观,分别进行计数、计算回收率、测定PH值、粘附率、无菌试验,并且与新鲜血小板进行比较.[结果]-80℃保存冰冻单采血小板1年内血小板计数、pH值、粘附率与冻前新鲜血小板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冰冻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保存1年内平均回收率为90.49% , 无菌实验无细菌生长.[结论]-80℃深低温保存冰冻血小板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冰冻保存血小板新亚群及其新特性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血小板新亚群的产生和其获得新特性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条件下比较分析新鲜血小板和冰冻保存血小板膜表面功能分子表达变化差异。结果 根据表达和再表达CD6 2p能力不同可将冰冻血小板分为三个亚群 ,CD6 2 p再表达率为 5 1 .7%± 7.8% ;新鲜血小板只有一个明显的亚群 ,CD6 2 p再表达率为 98.3%± 0 .6 %。结合磷脂酰丝氨酸 (PS)、CD6 2 p和CD4 2b分子变化可将冰冻血小板分出新的亚群 ,其显著特征包括PS阳性和CD4 2b分子密度显著降低 ;而CD6 2p阴性亚群对钙离子的激活更为敏感。结论 血小板通过冰冻保存后 ,产生了新亚群。新亚群膜表面功能分子的变化及其表达能力改变可能与其体内存活率减低而即刻止血功能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添加海藻糖的血小板添加液替代70%血浆冷藏的血小板进行动物体内输注效果评价。方法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将浓缩血小板分3组保存。血浆常温组:添加100%血浆,22℃保存;添加液低温组:添加70%PAS-ⅢM/30%血浆,10℃保存;冰冻保存组:添加100%血浆,-85℃保存。以新鲜血小板为对照,常温血浆保存组在d 3,添加液低温保存组在d 3、7、9,冰冻保存组在d 20复苏后分别检测血小板缺乏兔模型的血小板24 h回收率和生存率。结果除保存9 d的添加液低温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低于新鲜血小板存活率(P<0.05)外,血浆常温组、添加液低温组以及新鲜血小板的24 h回收率和存活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保存组血小板24 h回收率和存活率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改良的PAS-ⅢM能够替代血浆在低温条件下用于血小板的保存,能维持血小板的体内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浓缩血小板悬液(platelet concentrate suspend,PCs)在冰冻保存前后的一些细胞因子及血小板体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5份浓缩血小板样品(40ml/份),将每份样品再等分为4份,其中2份白细胞过滤(过滤组),另2份不过滤(未过滤组);将过滤组和未过滤组的分别常规保存和冰冻保存。常规保存0、1、3d和冰冻保存3个月解冻后0、1、3d的所有样品均采用ELISA法测定IL-2、IL-6、INFγ-、TNF-α、IL-10的含量;对冰冻保存复溶后当天的样品和新鲜样品分别作血小板聚集功能、粘附功能及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未过滤组PCs冰冻保存后复溶0d与常规保存0d的PCs细胞因子的水平无明显升高,两种条件保存后1、3d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过滤组PCs在冰冻保存和常规保存时细胞因子均无显著变化。过滤组和未过滤组PCs经冰冻保存后的血小板体外功能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PCs中的细胞因子在常规保存及冰冻保存复溶后随时间延长呈显著性增加趋势,白细胞过滤可明显减轻这种效应。白细胞过滤对冰冻保存的血小板体外功能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生物化学稳定法——小分子糖稳定法冻干的血小板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验证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的质量。方法采用小分子糖负载的方法对血小板进行预处理保护后冻干;通过细胞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回收率、诱导聚集试验测定血小板冻干制剂的聚集活性、血小板Ⅲ因子有效性试验检测冻干血小板的Ⅲ因子活性;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小分子糖稳定法冻干的血小板是否具有缩短实验动物的静脉出血时间的作用。结果小分子糖稳定法冻干的血小板细胞回收率为70%;ADP诱导的聚集活性可达新鲜血小板的50%以上;THR诱导的聚集活性99.9%;缩短实验小鼠的尾静脉出血时间。结论生物化学稳定法冻干的血小板保留了初期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4℃冷藏保存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为添加剂的血小板冷藏保存方法。方法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PCs),在悬液中添加5g/L的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UDP-Gal),于37℃孵育2h后,放4℃冰箱储存10d。而后观察血小板(PLT)数量、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功能(PagF)、血小板促凝活性(APCT)和血小板膜AnnexinV结合率的变化;将添加UDP-Gal冷藏保存的兔血小板输入兔血小板减少症模型体内,检测输注后1h和24h兔耳出血时间和血小板回收率(PPR)。结果添加UDP-Gal冷藏保存10d的PCs中PLT数量、MPV、PDW、APCT与新鲜PCs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血小板凋亡率与新鲜PCs相比有所增高,但显著低于冷藏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诱聚剂为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减低,但仍能保持在新鲜血小板的50%以上;而冷藏对照PCs的PLT数量显著减少,MPV、PDW显著增大,且血小板促凝血活性减低,血小板PagF丧失。UDP-Gal冷藏保存的兔血小板可明显缩短兔耳出血时间(P<0.01),而冷藏对照PCs输注前后兔耳出血时间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新鲜血小板组、UDP-Gal+冷藏血小板组、冷藏血小板对照组输入兔血小板减少症模型体内1h和24h的PPR分别是66.1%±0.5%、47.8%±0.6%,60.9%±0.3%、41.6%±0.4%、47.7%±0.5%、9.4%±0.5%,UDP-Gal+冷藏兔血小板组与新鲜兔血小板相比,其PPR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UDP-Gal+冷藏兔血小板组和新鲜兔血小板组的PPR均显著高于冷藏血小板组(P<0.01)。结论添加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的兔血小板冷藏保存后的体内外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集后6小时与72小时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制品的多项质量参数,为冰冻单采血小板的制备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为冰冻血小板制品,1周后复苏留样,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MPV,PCT,PDW)、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P选择蛋白、PF3A、PF4、pH值、血块收缩试验(血浆法)。结果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单采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条件下,PF3A均保持了良好的PF3活性,单采血小板在常规或冰冻保存条件下,PF4及P选择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单采血小板在常规保存3d内,粘附功能和血块收缩试验没有明显变化,而冰冻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这两项指标呈明显减退现象,血小板的活力下降明显。结论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制品,两者的体外指标分析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且都能有效的改善和控制急性大出血患者的出血倾向,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疗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贮存温度波动与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交  夏传友  贾璋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24-1225,1227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波动与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情况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2008年共1842袋冰冻血小板在保存期间不同温度波动范围与融化后发生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分别在-80-60℃和-80-50℃范围波动,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分别为6.39%和31.21%,保存温度在-80-70℃范围波动的对照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为2.25%,前两种保存温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存温度在-80-50℃范围波动,手采和单采两种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单采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发生率为72.97%,手采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为18.33%,二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1);保存温度在-80-60℃范围波动,单采与手采两种冰冻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结论当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分别在-80-60℃和-80-50℃波动时,融化复苏后血小板不可逆聚集有较高的发生率,在-80-70℃范围波动时,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较低-80-70℃的温度范围可以作为目前采供血机构保存冰冻血小板选择温度条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良的外周血干细胞深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考察改良的外周血干细胞深低温冷冻保存方法。方法 采用两步离心法获得患者自体贫血小板血浆 ,在冷冻保护液中用自体贫血小板血浆代替药品人血清白蛋白。解冻后预防性地向袋中注入袋内体积 2 0 %的ACD A。结果  17例患者 2 5次采集并深低温冷冻保存 ,解冻后活细胞回收率为 90 2 8%± 5 38% ;集落的回收率90 5 8%± 9 76 %。快速输入患者体内后无任何不良反应 ,全部较快地获得造血重建。结论 改良的外周血干细胞深低温冷冻保存方法能有效地保存干细胞 ,降低了冷冻经费 ,使输注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以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Gal)为添加剂的血小板冷藏保存方法。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PC),在悬液中添加UDP-Gal,放4℃冰箱储存10天。尔后观察血小板(Plt)数量?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血小板促凝活性实验(PF3aT和APCT)和血小板凋亡(apoptosis)的变化。将冷藏兔血小板用Cr51标记后,检测输入兔体内后的血小板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加入UDP-Gal冷藏保存10天后的PC的Plt、MPV、PDW、血小板促凝血活性与新鲜PC相比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冷藏对照PC的Plt明显减少,MPV、PDW显著增大,血小板促凝血活性减低,与新鲜P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UDP-Gal的PC冷藏保存10天后的血小板凋亡率与新鲜PC相比有所增高(P(0.05),但明显低于冷藏对照组(P(0.01),其血小板聚集率(诱聚剂为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减低,但仍能保持在新鲜血小板的50%以上。添加UDP-Gal时冷藏保存10天的血小板与新鲜的血小板在体内的生存时间相近(P(0.05),输注兔体内72小时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在新鲜对照组、UDP-Gal冷藏保存组和冷藏对照组分别为57.5%±7.2%、50.3%±6.3%和0.1%±0.5%。结论尿苷二磷酸半乳糖对冷藏保存的兔血小板有保护作用,并能延长冷藏兔血小板在体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单采血小板聚集原因,避免聚集的发生。方法: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按冰冻单采血小板操作规程制备冰冻血小板。回顾分析冰冻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制备冰冻血小板518袋。解冻后发生肉跟可见的血小板聚集10袋,其中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0.47%和0.35%;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7.27%。血小板聚集与冰冻保存时间关系不大。讨论: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进口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发生聚集率(0.47%和0.35%;)均低于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55.6%和27.27%);提示使用进口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可明显降低冰冻血小板聚集率。国产袋出现血小板聚集多的原因可能是:(1)由于血袋含有某些杂质,加入冰冻保护剂DMSO后溶解进入血小板悬液,引起血小板聚集;(2)血袋透气性较差。内壁不够光滑,使血小板的代谢消耗增加和机械磨擦刺激,而导致血小板损伤;(3)由于透气性较差,使速冻过程延长,而导致血小板冰冻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噻氯匹啶对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 ,为心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观察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 9例 ,口服噻氯匹啶 ,每次 2 5 0mg ,第 1、2天每天 2次 ,以后每天 1次 ,持续服药 6d。在服药前、服药 4、5、6d、停药后 3、4d收集患者标本 ,以 2 0 μmolADP为血小板激活剂 ,激活血小板 ,分析血小板微粒表达活化糖蛋白Ⅱb/Ⅲa和CD6 2p的变化。结果 服药前、服药 4、5、6d、停药后 4d ,CD6 2p+ PMP(血小板微粒 )的百分率分别为 84 3%± 3 6 %、81 4 %± 3 4 %、70 3%± 2 7%、70 6 %± 3 2 %、83 5 %± 2 8%、85 4 %± 2 1% ,PAC 1+PMP的百分率分别为 85 3%± 3 5 %、82 5 %± 2 2 %、72 3%± 3 5 %、72 4 %±3 3%、85 4± 3 4 %、86 0± 3 8%。服药第 4天CD6 2p+ PMP、PAC 1+ PMP的百分率有所降低 ,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服药第 5天显著降低 (P <0 0 0 1) ,停药后 3d基本恢复。同一时间点 ,CD6 2p+PMP、PAC 1+ PMP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服用噻氯匹啶后不同时相 ,血小板微粒膜上的CD6 2p、PAC 1表达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 ,检测血小板微粒膜蛋白有助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经不同方法保存后膜糖蛋白 (glycoproteins ,GP)的变化。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对 17例机采血小板经 2种方法保存后测定血小板膜GPCD4 1a、CD4 1b、CD4 2a、CD6 2p和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rinogenreceptor,PAC 1)。 结果  2 2°C保存后CD6 2 p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 (meanflu orescenceintension ,MFI)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 ,由采集时的 10 .96 %± 5 .5 4 %和 31.98± 16 .33至保存后的第 6天增高到 91.31%± 7.79%和 79.80± 19.6 8;与当日比较P <0 .0 0 1。 - 80℃保存 3个月后的CD6 2p的表达率除与 2 2℃保存 1d时相同外 (P >0 .0 5 ) ,均低于 2 2℃保存 2~ 6d(P <0 .0 0 1) ;PAC 1的表达率于保存后1d开始增高 ,到保存第 3天又逐渐下降。CD4 1a无论是表达率还是MFI保存后均高于采集当天 (P <0 .0 0 1)。CD4 1b和CD4 2a保存后变化范围不大。结论  (1)血小板膜GP的表达率和MFI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PAC 1保存到第 3天后又逐渐下降 ,以CD6 2 p、PAC 1及CD4 1a变化为大 ;(2 )血小板加保护剂于 - 80℃保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四种血小板制品滤除白细胞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过滤对血小板的影响,遴选适于过滤的血小板制品。方法对机采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和相应的两种冰冻血小板进行过滤,观察血小板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和血小板聚集率等多项血小板功能指标。结果机采血小板回收率为86.81%,手工浓缩血小板回收率仅为73.08%;两种冰冻血小板制品损失量达60%~70%;过滤后机采血小板达到去白细胞标准,而手工血小板未达到去白细胞标准;过滤对液态保存血小板制品的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手工浓缩血小板功能低于机采血小板。结论冰冻保存的血小板制品不适于去白细胞过滤;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备工艺尚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并研制与之相适应的去白细胞滤器;机采血小板质董拔好.国产滤器可达到去白细胞标准.是当前适于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制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相关分子变化与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凝血功能增强之间的可能联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新鲜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V因子结合能力、血小板膜表面GPIb—Ⅸ-V分子(CD42a)密度,用血凝仪测定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aPACT)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NIPV和PDW。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血小板比较,深低温保存后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缩短43.9%;结合V因子的荧光强度平均增加117%;结合膜表面GPIb—Ⅸ—V分子的荧光强度增加32%。结论: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可止凝血功能增强,可能与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分子表达增加或功能增强,促凝血功能明显增强,发挥快速止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