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兔耳软骨细胞与聚羟基丁酯-聚丙交酯复合物(PHB-PLA)的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以PHB-PLA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分离、培养的兔耳软骨细胞,接种于PHB-PLA浸泡液及膜片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指数及计算毒级,并在体外培养后组织染色(Masson)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设立空白对照组。结果兔耳软骨细胞在PHB-PLA浸泡培养基中生长良好。24、487、2 h MTT法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性分级为0。组织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兔耳软骨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黏附牢固。结论兔耳软骨细胞与PHB-PLA的相容性良好,无毒性,可以用于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为载体,以氢化泼尼松(prednisolone,PNS)为模型药制备PNS-PHBV纳米粒(NP)。方法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NS-PNBV纳米粒,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NP的粒径及其分布以及粒子表面的Zeta电位。结果NP的粒径为50~250 nm。随着药/载比增加,NP的载药量也增大,但包封率与Zeta电位却明显下降;体外释药曲线表现出明显两相释药特征,伴随着不同程度突释效应,粒径越小突释效应越大,体外释药最长达32 h。结论PNS-PNBV纳米粒制备工艺稳定,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左炔诺孕酮-聚3-羟基丁酸酯缓释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正容  陆彬  杨红 《药学学报》1999,34(1):54-57
目的:优化制备工艺,用可生物降解的成球材料制备缓释并有优良抗生育效果的左炔诺孕酮-聚3-羟基丁酸酯微球。方法:以均匀设计优化微球的液中干燥法制备工艺,用DTA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对微球的外观、粒径、载药量、体外释药、稳定性及小鼠体内抗生育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64 μm,(28.7~85.8) μm的微球占总数90%以上,微球中氯仿残留量低于0.001%,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T1/2比原药延长约1.8倍,4,25及40℃(RH 75%)放置3个月稳定。对小鼠具有抗生育效果。结论:微球的制备工艺满意,与原药相比,微球对小鼠有明显的缓释、延长抗生育时间和降低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聚β-羟基丁酸酯微球体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液中干燥法优化制得到的胰岛素聚β-羟基丁酸酯微球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微球的体外相关性质。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用固定漏斗法测定微球的流动性;通过重量法考察微球的吸湿性;在冷藏和室温条件下,考察微球的初步稳定性;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微球中药物体外释放特点。结果:微球表面光滑,外观呈球形,流动性良好,临界相对湿度为95.09%,在考察条件下,微球的外观及微球的载药量没有显著变化;与原药胰岛素相比,微球中药物体外释放t1/2延长6倍多,表现出一级动力学规律,释药后微球形态改变。结论:微球的缓释作用明显,微球释放药物后,发生了明显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王正容  陆彬 《中国药师》2004,7(7):491-493
目的: 考察左炔诺孕酮聚β-羟基丁酸酯微球(LNG-PHB-MS)的抗生育持续时间.方法: 通过小鼠抗生育实验,采用随机分组,不同剂量给药,对小鼠阴栓检出时间、生育时间、产仔数、生育率、死亡率等进行评价.结果: 给药剂量为120,60,30,10 mg·kg-1的微球组其避孕时间分别为96, 69.3, 50.4, 27.2 d,各剂量组的避孕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剂量为120 mg·kg-1和60 mg·kg-1的原药组死亡率高于70%,剂量为30 mg·kg-1和10 mg·kg-1的原药组仅能维持34.4 d和11.9 d的避孕效果.结论: LNG-PHB-MS不仅能显著延长避孕时间,而且能明显地降低毒副作用和给药剂量.PHB材料对小鼠的性行为和生殖机能无干扰.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新型聚羟基烷酸酯类组织工程多孔生物材料制备及其喉支架形态塑形技术,体外观察其与软骨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探寻适宜喉支架形态软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提供实验依据,以聚羟基烷酸酯类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HBHH)为原料,氯化钠盐粒为致孔剂,采用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技术制备喉支架形态多孔PHBHH塑形物,以乙醇置换法测定其孔隙率,负载软骨细胞后体外共同培养。通过大体形态、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模压成形效果、材料孔隙连续性及其与软骨细胞粘附、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模压成形的喉形态材料塑形物类似喉支架形态,滤沥除盐后整体结构呈多孔海绵状,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孔隙率达92±2%,孔隙彼此间连续性好,软骨细胞与材料粘附、生长及孔隙内分布状况良好,基质分泌旺盛。结论:以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技术可制备出支撑度和孔隙率适宜的喉支架形态PHBHH组织工程多孔材料,材料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PHBHOx)载阿奇霉素微球的制备技术、体外性能及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HBHOx载阿奇霉素微球,运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以pH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为释放介质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通过尾静脉将微球注入小鼠体内,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微球制备的最适条件为:PH-BHOx的浓度为6.47%,阿奇霉素与PHBHOx质量比为1∶2.7,静电电压为12kV。在扫描电镜下,微球呈圆球形,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在3~30μm;包封率达60%以上;体外释放45d累计释药率达80%,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与阿奇霉素溶液相比,小鼠尾静脉注射PHBHOx载阿奇霉素微球后,药物的达峰浓度显著降低,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结论 PHBHOx载阿奇霉素微球的制备技术可行,重现性好,有望构建一个新的长效缓释给药系统,并为进一步开展靶向PHBHOx载药缓释微球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型可降解塑料聚-β-羟基丁酸(PHB)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HB的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及提取工艺,重点评述了PHB的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PHB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庞伟  杨红  陆彬 《中国药师》2008,11(6):613-617
目的以生物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为载体材料制备胰岛素微球.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并通过均匀设计法和星点设计法来优化其制备工艺,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进行物相验证.结果微球的DSC图谱中仅有PHB的峰,而胰岛素的特征峰消失.结论证明形成了胰岛素聚β-羟基丁酸酯微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机体软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消化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猪耳廓软骨细胞,并观察其在纳米材料支架复合MSCs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软骨细胞在PH值为7.0,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可传代10代,细胞数目扩增为原来的400-500倍;软骨细胞在纳米材料支架复合MSCs支架上生长良好,分泌基质旺盛。结论改良消化组织块方法培养软骨细胞是一种可以大量扩增软骨细胞数目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纳米材料支架复合MSCs支架上是软骨细胞良好的生长支架。  相似文献   

11.
欧阳彬  范卫民  马益民  刘锋 《江苏医药》2007,33(9):904-906,F0003
目的 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壳聚糖、Ⅱ型胶原、聚羟基乙酸(PGA)三种细胞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探讨更适合构建工程软骨的细胞支架材料.方法 多聚赖氨酸包埋壳聚糖、Ⅱ型胶原和PGA三种多孔海绵支架.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种植于三种支架上.体外培养4周,对组织工程软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和HE染色,检测软骨内DNA含量、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GAG)的分泌量.结果 软骨细胞在壳聚糖支架内生长良好,培养4周后仍能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其分泌Ⅱ型胶原和GAG的能力较其他两种支架好(P<0.01).结论 壳聚糖支架更适合软骨细胞的贴附生长,有利于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是较好的软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非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HAC)和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体外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细胞基质载体材料。方法将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与上述三种载体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对材料上复合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NHAC和CHA两种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和生长。细胞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未受到材料的影响;而HAC不利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使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论NHAC和CHA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骨替代材料;HAC不适合做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材料包埋的PGA支架对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晋客  刘锋  范卫民 《江苏医药》2006,32(7):642-644,i0004
目的 比较不同材料包埋的聚羟基乙酸(PGA)作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 采用卵磷脂、多聚赖氨酸及纤维粘连蛋白分别包埋PGA支架,并与软骨细胞一起体外培养,观察其亲水性的变化、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结果 以纤维粘连蛋白包埋的PGA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改善细胞生物学行为,并显著增强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论 以纤维粘连蛋白包埋的PGA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支架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彭智  张一  李波 《贵州医药》2011,35(11):966-967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对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从兔肩、膝关节获取软骨细胞,将bFGF微球加入软骨细胞培养液中,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同时检测各组DNA总量及糖胺多糖总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2d后,bFGF组的G2/M+S期百分数最高,4、8d后,bFGF微球组G2/M+S期百分数最高。DNA总量对照组、bFGF组和bFGF微球组分别为(2.82±0.24)、(4.80±0.32)、(6.85±0.35)μg;糖胺多糖总量对照组、bFGF和bFGF微球组分别为(14.21±0.92)、(26.44±1.22)、(34.25±1.84)μg。结论bFGF促进了软骨细胞增殖,bFGF微球通过较长时间持续释放活性bFGF,明显促进了软骨细胞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PLA、PGA、PLGA三种支架再生兔关节软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哲峰  范卫民  刘峰 《江苏医药》2005,31(8):599-601,i0006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在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PGA),以及两者的共聚物PL—GA三种三维支架上的贴附和生长情况,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培养工程化关节软骨。方法多聚赖氨酸包埋PLA,PGA,PLGA三维细胞支架。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后种植到三种支架中。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一支架复合物,4周终止培养,进行HE、Masson组织学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体外培养发现,软骨细胞在PLGA支架材料内贴附生长良好,长期培养仍保持软骨细胞特性,其贴附生长能力,分泌Ⅱ型胶原能力较PGA,PLA支架组强。(2)支架经过多聚赖氨酸包埋后,软骨细胞的贴附生长及分泌Ⅱ型胶原能力均较对照组好。结论多聚赖氨酸处理的PLGA三维支架适合软骨细胞贴附生长和分泌Ⅱ型胶原,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细胞浓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范卫民  陈哲峰 《江苏医药》2005,31(10):762-764
目的探讨兔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合适细胞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后以1,2,4,6,8,10×107/ml 6种不同浓度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4周终止培养,进行HE、Masson组织学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组织,与正常软骨组织有相似的组织学特性,形成软骨组织适宜细胞浓度为4×107/ml。结论体外形成兔软骨组织的适宜细胞接种浓度为4×107/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效体外构建高质量组织工程软骨的细胞种植技术.方法 将分离、培养的兔第1代软骨细胞分别通过纤维蛋白凝胶种植技术(实验组)及常规种植方法(对照组)接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体外培养3周后收获组织工程软骨,行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定量检测氨基糖胺聚糖(GAG)、DNA含量及Ⅱ型胶原染色面积.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体积更大、更有弹性和光泽;其Ⅱ型胶原染色面积、GAG、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种植方法比较,采用纤维蛋白凝胶种植技术能在体外形成更高质量的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18.
Large quantities of natural fibers are available in the plant biomass that can be utilized for various purposes including three 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and tissue engineering due to their biocompatibility, ecofriendly, easy availability and cost effective. Especially, leaf skeletons (venation architecture) have a complex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with novel properties. In this present invention describes about developing three dimensional scaffold from plant leaf skeletons for three 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Plant leaf skeleton is prepared by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which using sodium hydroxide pretreatment under pressurized condition at 120°C for 1 h. The prepared plant skeleton has microporous surface topography. Also, the plant leaf skeleton is mainly composed by hemicellulose, cellulose and lignin. The microscopic analysis clearly indicates tha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attached and proliferated on plant leaf skeleton. Interestingly, cell density of hMSCs is increased on plant leaf skeleton by incubation time-dependent manner. Our study confirmed that sodium hydroxide via surface modified Ficus religiosa leaf skeleton enhances the attachment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ecause of their biocompatibility and porous nature. The chemical nature and venation architecture of leaf skeleton has facilitated nutrient and oxygen absorption to promote cell-cell interaction, long term cell culture, and possible scope for induction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Thus, leaf venation architecture can be applied as three dimensional (3D) cell-culture platform for multi-layer cell culture, cell-based assay model, high-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 cell-replacement therapy, wound healing and substitute for skin. Moreover, this scaffold could also be well-suited to co-culture screening strategies and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for tissue engineering. Our present invention highlighted agro-wastes as precursor for novel scaffold materials to construct the 3D cell culture platform.  相似文献   

19.
采用负压吸引种植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效体外构建高质量组织工程骨的细胞种植技术。方法将分离、培养的兔成骨细胞分别通过负压吸引种植技术(A组)及常规种植方法(B组)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计算接种时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效率,种植后24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中细胞数量及分布情况。体外培养第3、7、10、14d,检测工程骨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ALP)活性。3周后,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工程骨Ⅰ型胶原的分泌情况。结果 A组细胞与支架材料平均复合率、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各时间点细胞数及ALP活性表达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种植方法比较,采用负压吸引种植技术能在体外形成更高质量的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