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 男.46岁.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左上肢桡动脉-头静脉内瘘(Artefio-venous fistulas,AVF).两天前透析时发现内瘘供血不足,经超声检查发现前臂头静脉远心端管壁不均回声附着并致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4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2年前因外周血管耗竭开始以长期置管为透析通路,先后因"右颈内静脉长期管cuff脱出、左侧颈内静脉导管功能不良"予拔出导管,外院曾再次行双侧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穿刺置管未成功,右股静脉临时导管置入,因流量不佳拔除.入院后行造影检查后提示右侧颈内静脉闭塞,右侧锁骨下静脉中重度狭窄,左头臂静脉闭塞,右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下段狭窄,右侧颈外静脉通畅.次日查双上肢血管彩超,提示双上肢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于超声引导下行经右侧颈外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导管类型为美国Tyco公司Permcath血液透析导管,长度45cm,置管过程顺利,术后胸片提示导管末端位于腋静脉.因此在X线引导下行调管手术,经导管动脉端注入造影剂12ml,可见造影剂经导管末端流入腋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入右头臂静脉处轻度狭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中重度狭窄.将导管末端回撤至颈外静脉内,沿导管静脉端送入0.035"超滑导丝,调整导丝"J端"置入下腔静脉,沿导丝将导管末端置入右心房,拔除导丝,5ml注射器回抽动静脉端均通畅.透析泵控血流量300ml/min.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6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及中心静脉插管手术,1年前在我科行左前臂贵要静脉一桡动脉J型转位术,术后2月拔除股静脉长期导管应用内瘘透析。入院前3日,发现患者内瘘闭塞,患者拒绝取栓治疗,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入院。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0岁,因“右前臂动静脉内瘘破裂出血3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糖尿病病史10余年,血压、血糖控制差。患者于2007年2月在外院确诊“尿毒症”,行右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开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距内瘘瘘口2~8cm区域性反复穿刺,静脉侧距吻合口上方2cm处逐渐形成3.0×2.5cm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方法 记录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自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不同血管通路的选择概况,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使用和长期导管插管手术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血液透析患者共1102例.其中新入血液透析患者667例(60.5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5例(39.47%),94.94%患者每周透析3次.667 例新入透析患者分别选择临时导管81.26%、长期导管4.20%、AVF14.54%.435例维持透析患者分别选择临时导管1.84%、长期导管13.56%、AVF83.91%、人造血管0.69%.中心共施行AVF手术504例次、长期导管74例次和临时导管301例次:AVF手术中71.83%患者首选左前臂;选择右颈内静脉在长期导管和临时导管中分别为48.65%和87.04%.内瘘选择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75.40%,肱动脉- 正中静脉16.87%,肱动脉-贵要静脉2.98%,桡动脉-贵要静脉2.38%,肱动脉-头静脉2.38%.瘘管吻合方式主要为端端吻合52.60%,端侧吻合36.44%,侧侧吻合10.96%.收治患者AVF发生并发症 173例,占总透析人数的15.7%,血栓125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2.25%,其余依次为缺血14.45%,狭窄 8.67%,肿胀手4.62%.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07次/1000导管日.结论 新入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导管比例较大,说明国内患者大多数仍然不能提前准备瘘管.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则绝大多数选择AVF,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PTFE)人造血管相对偏少,留置长期导管后许多患者由于方便性不愿进一步手术.减少内瘘并发症依然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输尿管导管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西南医院肾科尿毒症患者行AVF术中使用输尿管导管的病例资料。其中女性43例,男性35例,年龄16~79岁,平均(48.2±13.5)岁,透析龄0~120月,平均(30.3±11.8)月;初次AVF手术47例,重建术31例。术前患者前臂触诊静脉较为纤细或走行区有可疑节段狭窄,彩超证实静脉直径1.5 mm,节段狭窄直径1 mm。可扪及动脉搏动良好,彩超证实动脉直径1.5 mm,流速20 cm/s。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根据静脉内径选用F5或F6型号(直径分别约为1.5或1.9 mm)输尿管导管探查;术中动静脉吻合后不通畅再次运用了输尿管导管探查动脉。结果全组78例患者在AVF血管吻合前均使用了输尿管导管进行静脉探查及束臂液压扩张,56例(71.8%)扩张后无静脉近心端明显狭窄,一次AVF术吻合成功;20例(25.6%)扩张后仍有静脉近心端狭窄,前臂静脉狭窄者跨过狭窄段在近心端行了第二个切口也成功吻合,上臂静脉狭窄者在原切口动静脉吻合后并切除上臂狭窄段再行原静脉的端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的端端吻合后通畅。全组患者中共有3例因血管吻合后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有动脉或吻合口血栓从探查口冲出后内瘘通畅;2例(2.6%)反复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未再能疏通内瘘,最终放弃手术。术中通畅率高达97.4%。随访半年AVF正常使用71例(91%)。结论在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能了解血管的走形、有无明显狭窄,并可适当扩张血管;吻合后AVF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具有术中介入处理动脉新鲜小血栓的独特优势。术前仔细查体、血管彩超检查与术中输尿管导管的探查相结合决定AVF手术方案,可提高有难度AVF的成功率,节约有限的血管资源。输尿管导管成本低廉,探查血管风险极小,值得临床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74岁,因维持血液透析13年,间断右前臂内瘘出血18h于2015年05月31日入院。13年前因尿毒症开始行血液透析治疗,以右前臂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16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上肢疼痛,透析时疼痛加重,血管超声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1500ml/min,并发现内瘘动脉穿刺点呈瘤样扩张。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临床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右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8个月,曾先后6次进行左、右股静脉临时置管,均因静脉置管功能不良或意外导管脱出而终止。随后行右侧前臂动静脉造瘘术,1个月后因夜间睡眠中压迫发生闭塞。2013年8月14日病人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入术,盲穿"成功"后因术者感觉血流压力不高,颜  相似文献   

9.
病例1,男,45岁,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行血液透析14年.两年前患者因腋静脉狭窄右上肢肿胀并胀痛,原右上肢动静脉内瘘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例1】女,40岁。因摔伤后左前臂肿痛,活动受限20天入院。查体:左前臂肿胀,中上段有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左侧上肢摄X线片示尺桡骨中上1/3粉碎性骨折,远折端向背上方移位,重叠约1·0 cm。诊断:左尺桡骨中上1/3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尺骨骨圆针髓内、桡骨4孔普通钢板固定。尺骨固定时远折段依次用直径3·0、4·0、4·5 mm骨圆针扩髓固定。术毕石膏托屈肘90°位固定。术后5天摄X线片见髓内针尺骨中段穿出皮质约5·0 cm,。石膏固定1个月后行肘、腕关节伸屈活动,2个月后练习前臂旋转。1年后入院复查见肘关节伸0,°屈135,°前臂旋前、…  相似文献   

11.
救治肾衰患者的主要手段是血液透析 (血透 )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血透的先决条件。动静脉内瘘 (内瘘 )是维持性血透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我院自 1994年开展血透以来 ,内瘘使用 5年以上 3例 ,3年以上 3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6例患者均为 1994年至 1999年在我院行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男 3例 ,女 3例 ,32~ 6 0岁。内瘘均为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 -头静脉端端吻合。1 2  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 见表 1。表 1  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病例性别年龄(岁 )血透时间(月 )穿刺次数血流量(ml/min) 定点 假 性动…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维持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时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提高血透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的关键。AVF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条血管通道,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可以满足血液透析中需要的足够的血流量。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通路是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4岁,因"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1个月余"于2016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尿毒症"于外院行右前臂人工动静脉造瘘术,术后患者逐渐出现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提示:右锁骨下静脉闭塞,右侧颈内静脉闭塞,右头臂静脉闭塞(图1A)。患者既往尿毒症病史2年,左上肢动静脉瘘废用,右侧颈内静脉临时透析置管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  相似文献   

14.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有效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2004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对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非经典部位建立动静脉内瘘11例.经加强护理,保证了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50岁,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者,无中心静脉插管病史,1个月前行左侧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术后2d出现左上肢肿胀,逐渐加重,不伴疼痛,局部无发红、渗出。超声检查:左锁骨下静脉近段内径11mm,中段范围30mm。呈局限性狭窄,内径2mm,远段至左侧腋静脉近段局部囊状扩张约18mm,余段内径约8mm,内部未见明显异常团状回声(图1)。狭窄处呈五彩镶嵌高速血流信号,流速158cm/s(图2),左锁骨下静脉近段及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5岁,因反复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20年,加重1年,1998年9月出现全身水肿伴乏力、恶心、呕吐1月,少尿。血压175/105mmHg,血红蛋白40g/L,血肌酐(SCR)1220μmol/L,血尿素氮(BUN)68mmol/L,超声波提示双肾缩小,以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入院。入院后建立股静脉临时性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后制作直接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随着病情发展,自身血管条件逐渐恶化,直接动静脉内瘘闭塞,经多次造瘘失败,于2000年10月在右前臂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与肱动脉和贵要静脉行端侧袢型吻合,成功建立移植动静脉内瘘。术后50天移植内瘘用于血液透析,至今已66个月,透析次数792次,人造血管穿刺916次。2006年4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人工血管内径0.5cm,透析血流量可达250~300ml/min。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8岁,住院行剖宫产.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左前臂肿胀伴疼痛,行患肢抬高、局部热敷、理疗等措施后症状无减轻,肿胀延续至左上臂中上段,遂行左上肢静脉彩超检查. 超声表现:左上肢深静脉形态及血流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7岁,患尿毒症并行透析治疗6年余,因长期透析后左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肾移植术后动静脉内瘘自行闭合,术后1个月因血管瘤样扩张致左上肢沉重不适来我院门诊。患者自诉左前臂有明显沉重、酸胀不适感,影响生活,曾到其他医院就诊,行左前臂动静脉彩超检查提示动静脉内瘘闭合,无血流,吻合瘘扩张,内有血栓形成。建议给予手术治疗,但患者及家属考虑到创伤相对较大,来我院寻求保守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制备一个理想的动静脉血管通路非常重要,保护好动静脉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延长使用时间是直接影响病人存活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动静脉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应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共15例,行血液透析1264例次,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5例尿毒症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60岁。手术方法:取患者左前臂挠动脉及邻近静脉做吻合,在掌脱横纹上2~3cm处局麻,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血管,先将挠动脉和相邻静脉游离3cm,切断结扎动、静脉的远心端。剪除部分血管外膜,用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透析患者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术中合理选择球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交通医院收治的100例透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出现头静脉I型狭窄并行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患者展开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展开术前评估、术中动态监测,对比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血流量指标。结果:10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I型狭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及术中检测下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球囊行PTA治疗,结果显示狭窄即刻成功开通98例,失败2例,失败率为2%,均为术前血管接近闭塞状态导致超声评估不准造成,1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狭窄的内瘘静脉段导致治疗失败,1例静脉回路在PTA术后狭窄未能完全解除导致治疗失败。狭窄开通率为98%,60%的病例需要采用14~18个大气压球囊取得成功,30%的病例需要采用20及以上个大气压高压球囊取得成功,提示在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对头静脉狭窄处内径及临近血管内径的检测为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