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治疗中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新院收治的80例青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选用单孔VATS治疗)和对照组(选用三孔VAT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疼痛评分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4. 02±0. 53) cm vs.(8. 61±0. 85) cm]、住院时间[(7. 41±1. 86) d vs.(9. 03±2. 21) d]更短,疼痛评分[(3. 91±0. 72)分vs.(6. 82±1. 07)分]更低,并发症发生率(5. 00%vs. 22. 50%)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2. 18±5. 76) min vs.(81. 35±4. 41) min]、术中出血量[(147. 33±19. 72) m L vs.(151. 18±16. 47) m 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青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治疗中单孔VATS的效果优于三孔VATS,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切口更小、并发症更少,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VAMT)和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VAMT组(n=79)和VATS组(n=53),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结果 患者均治愈,与VATS组相比,VAMT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长、手术费用少(P<0.05);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VATS相同,但比VATS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少,利于在基层医院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及开胸手术 (TH)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 ,围手术期出血量及输血量 ,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方法 :对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1月期间所行VATS2 2例及TH2 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TH组明显缩短 ,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少于TH组 ,仅 1例术后输血 2 0 0ml,两组均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对心肺功能影响小 ,术后恢复快 ,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尤其是复发性、双侧性者首选治疗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应选用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4.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开胸手术(TH)治疗自发气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方法:对1997年6月-2000年1月期间所行VATS22例及TH2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TH组明显缩短,围手期出血量明显少于TH组,仅1例术后输血200ml,两组均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结: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尤其是复发性,双侧性首选治疗,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应选用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孔手术组和三孔手术组,每组20例。双孔手术组施行双孔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三孔手术组沿用传统三孔手术方式治疗。均使用腔镜下切割缝合器(Endo GIA)行肺大疱切除,并行胸膜摩擦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评分(VAS评分)、镇痛药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双孔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镇痛药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三孔手术组(均P〈0.05),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均无漏气、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及手术创伤,并能达到与三孔法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6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组(n=42)和三孔胸腔镜组(n=54)。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 d胸管总引流量、胸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术后3 d胸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第1、3、7天VAS评分均低于三孔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对于早期NSCLC患者尤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发性气胸患者56例,均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其中自发性气胸双侧同期手术2例。结果5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98min;平均住院时间7.5d,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自发性气胸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氧化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氧化应激、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时,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两组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水平显著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生活质量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Scale Brief Version,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及患者痛苦,抑制氧化应激,减少并发症,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恢复情况,探讨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快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孔胸腔镜组(n=22)及常规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n=28),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肺复张、术后疼痛、术后引流量情况等指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23±5.2)min、术中平均出血(20±2.7)ml、术后平均引流量(337±13.2)ml,VAS疼痛评分(5.7±2.2)分,与VA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复张情况、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效果佳,同时在降低术后切口疼痛或胸壁感觉异常,加快术后康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微创胸外科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和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病情和患者对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求随机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腋下小切口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结果胸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均比腋下小切口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优于腋下小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后的围术期状况及远期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该科同一术者收治的行VATS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孔VATS治疗肺癌52例(单孔组),同期三孔法VATS手术89例(三孔组),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单孔组与三孔组相比,两组在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6.1±19.6)和(162.7±1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3±13.6)和(176.5±1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1.7)和(9.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单孔VATS能够达到三孔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虽然手术时间增加,但能避免多余切口对胸壁肌肉、肋间神经或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对比针型胸腔镜与普通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5月65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气胸患者,其中行针型胸腔镜手术治疗27例,普通胸腔镜手术38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残余漏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术中失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患者肋间皮肤不适感方面,针型胸腔镜组明显少于普通胸腔镜组(P〈0.05);术后1个月针型胸腔镜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针型胸腔镜手术是自发性气胸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式,优于普通胸腔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引流装置在单孔胸腔镜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胸外科以往收治的自发性气胸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时间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根据所选用胸腔引流装置的不同分为传统组(A组,42例)和改良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胸腔引流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均缩短,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采用改良胸腔引流装置能够让患者快速康复,并且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21例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术后生命体征、疼痛、胸腔闭式引流管、并发症、住院时间,分析其术后护理特点。结果患者术后疼痛轻,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2.1±1.3)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3.2)d。全部患者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患者疼痛轻、恢复快,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防止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早期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单孔胸腔镜手术一般将引流管置于切口的中央或一侧,对切口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在创伤较小的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手术中,笔者试着采用更细的中心静脉管来代替常规胸腔引流管,并评价这种引流方式是否能够达到传统引流的效果,同时观察是否能够减少创伤加快患者的康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60例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并切口原位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采用粗管和细管引流对比,对患者术后引流、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疼痛评分和舒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无论采用粗管引流还是细管引流,术后引流量和拔管时间无差异。采用细管引流患者切口愈合优于粗管患者,并且减轻疼痛,舒适度增加。结论对于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患者,采用原位细管引流安全有效,综合评价优于粗管引流。  相似文献   

16.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is one of the unique methods that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discipline of minimally-invasive thoracic surger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Previously, double-port VATS lobectomy has been used for the resection of T4 tumours. This current case report presents a 68-year-old male that presented with a productive cough of 3 months'' duration, associated with fever, chest pain and loss of body weight. He was haemodynamically stable. 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using a uniportal VATS (UVATS) approach. A 2-cm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mid-axillary line through the right 5th intercostal space with no rib spreading. The tumour was put into a specimen bag, cut into pieces and then removed via the mouth of the bag using a grasper. After good haemostasis, a single chest drain was placed and the small incision was sutured in layers.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 and no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On the 6th day postoperative,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home. This current case demonstrated that UVATS resection for T4 tumours might be a viable approach in the hands of skilled surgeons. It should also provide decreased postoperative pain, faster recovery and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3D胸腔镜系统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应用3D胸腔镜系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共7例。其中纵隔肿物2例,肺楔形切除2例,肺癌根治手术3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 3D胸腔镜系统可以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安全地应用。它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和更好的景深感,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外科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电视胸镜手术(VATS)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实施 VATS手术223例,其中216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7例术中转传统开胸术。手术治疗的疾病包括自发性气胸、手汗症、肺、胸膜、纵隔疾病及胸外伤等10余种。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51分钟(61-147分钟),平均住院日7.6天(1-17天),发生胸部并发症10例。随访3-80个月,自发性气例2例、手汗症和胸部部代偿性汗增多5例。结论 VATS治疗某些胸部疾病就操作技术而言是可行的,它比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单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6月-2017年1月应用单孔胸腔镜技术行肺上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20例,对比该科室同期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第7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单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疼痛评分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低,在肿瘤大小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小,在手术时间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短。两组患者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和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经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质量及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