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98例,对误差类型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所有误差的血液标本中,凝血标本发生率最高,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者次之;而标本检验误差原因中送检因素占43.9%,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因素次之,占34.7%;送检因素造成的误差中,由于送检时间过长引起的误差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血液标本出现误差较为常见,且引起误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因此需在各个环节加以重视,提高操作者临床技能及责任心的同时,加强送检工作,同时严格规范标本检验操作,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本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本血站发生误差的4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该40例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流程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包括献血者自身因素,占比12.5%(5例);标本采集因素,占比42.5%(17例);标本送检因素,占比17.5%(7例),标本检验因素,占比27.5%(11例),因此,在进行血液采集时,必须严格询问患者的身体状态是否适合献血,并对血液的采集流程、送检流程以及检验流程进行严格标准的控制,以有效减少误差。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非常多样化,在献血工作中,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工作流程,严格标本采集、送检和检验,确保血液采集的合理性,以有效减少血液浪费,提高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院血液检验科出现产生误差的50份血液检验标本,对其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50份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因素21例(42%)、患者自身因素16例(32%)、标本送检因素7例(14%)、标本检验因素6例(12%)。血液检验标本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或避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出现,应严格规范血液检验工作,加强送检工作,从而提高临床血液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对我站在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年工作中出现的6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予以回顾性分析,探究形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血液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提升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结果:导致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液样本采集原因、献血者自身因素、标本送检原因以及标本检验原因.结论:在血站血液检验过程中献血者自身因素以及血站工作人员样本采集不当、标本送检及标本检验过程的不合理操作等是导致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减少其误差,就要加强对血液检验工作中的各项操作,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操作技能以及送检工作,从而提升血站血液检标本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制订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61份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关的防控对策,以提高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结果61份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误差原因,分别为患者自身因素(29.5%),标本采集因素(42.6%),送检因素(11.5%),检验因素(16.4%)。结论影响血液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检验科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各项检验工作流程,加强专业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及专业技能培训,加强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沟通,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在分析前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24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临床2007-01/2007-072 450例血液标本做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在2 450份标本中,124份标本检测结果有误差,误差率占5.07%。其中,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有误者104例;血液标本有小凝块者12例;将静脉采血注入肝素抗凝生化管后倒入血凝专用管送检者6例;从留置针处或静脉输液处采血,标本混有含肝素及其他液体者2例。结论:不适当的标本采集和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50例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被检验科作明确标记,检验科向各临床科室及时反映情况。随后组建分析误差原因的专项调查小组,小组人员包括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小组认真分析了误差样本,并对误差原因进行了总结。因送检因素而导致误差22例,占44%;因采集因素而导致误差12例,占24%;因检验因素而导致误差6例,占12%;因患者自身的身体原因而导致误差10例,占20%。误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预防误差方面,应采取多样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方式方法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与影响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科学的生化检测结果报告单,以减少误诊现象的发生。方法采集血液标本,利用先进的生化分析仪器来对标本的生化项目进行检测。其中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要从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止血带、采血量、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等几个方面做好相关记录,以利于后期的检测结果分析探讨。结果在血液标本的生化检测中,检测结果会受到标本采集及送检的时间、标本采集的部位、标本有否溶血的影响。结论血液生化检测时,要严格控制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质量,避免在采集工作中出现误差,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这些人为因素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4 826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对其中56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4h后再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826例标本中有279例有误差,误差率为5.8%,其中采血比例不当占95.7%,标本与抗凝剂酶混匀不匀12例,占4.3%,标本放置2、4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TT、APT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本医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全年发现不合格病原学标本1 102例,不合格率为20.64%,其中痰标本占不合格标本的57.44%。主要原因是采集方法不当,痰标本中混入杂质、血液标本污染等。结论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率过高,主要是采集方法不当,应加强采集标本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并建立改进措施。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20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静脉采血,4℃冰箱存放,采集1h内条件下进行检测数值为无误差组,以末梢部位采血,室温放置,1h后进行检测样本为误差组,对比患者采血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不同、储存样本温度不同,其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建立改进措施。结果患者采血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不同及储存样本温度不同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且不同采血部位与不同送检时间结果差异明显(P0.05),而不同送检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cal回归分析显示,采集末梢静脉血、血液标本存放超过2h是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误差主要受到采血部位、送检时间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化操作,确保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病情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确规范地采集送检合格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合格的血液标本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现报告我站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体采科送检的36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发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目的是重视标本送检质量,减少并避免送检不合格标本,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检验因素外 ,通常与临床护士采集、送检标本有关。由于临床护士操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 ,在标本采集、送检中产生误差 ,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 ,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干预措施 ,保证了标本采集、送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1 标本采集、送检存在的问题我院 1 999~ 2 0 0 0年对 4 0例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误差 (约占总采集标本量的 0 .2‰ )的主要原因进行以下分析。1 1 操作不规范造成溶血 采血时针管内残留气体、水份 ;注血过快、过猛…  相似文献   

14.
临床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血液标本采集、保存和送检对标本质量的影响,从而减少实验误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化验报告。方法对采血方法、患者、标本保存和送检时间等方面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采血方法、患者、标本保存和送检时间为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和送检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1000份为对象,回顾性分析1000分检验标本的实际情况,总结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果1000份检验标本中误差率5.40%,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4.60%;20.37%为血液采集造成的误差,25.93%为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误差,27.78%为保存的因素造成的误差,25.93%为抗凝剂造成的误差。结论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检验准确率高,常见影像因素较多,主要是血液采集和患者自身、检验标本保存与抗凝剂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曙荣  蔡娜 《当代护士》2014,(1):172-174
目的 分析影响急诊不合格血标本的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本院急诊科科室于2010年6月~2011 年3月之间收集22420例血液标本,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每组各11210例,对照组的标本为未进行干预管理前采集的标本,而干预组的标本则是在干预管理后完全按照标准程序送检,且送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影响结果的因素,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以及其他项目,最后对检验出存在不合格因子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究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预防干预的具体措施.结果 对照组不合格率达到了7.823%,而干预组不合格率仅为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发生溶血、送检的存放标本的试管出现错误、检验人员查对不严、管理不到位、检验技术不到位出现检验错误、送检不及时标本发生变性、试管放置时间过久、患者自身原因如采集前食用油腻食物以及院内检验的管理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行生化检验血液标本采集的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集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患者不同部位采血,钠、血糖、氯、尿酸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进行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检测,二者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送检和1 h后送检的血液标本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由于受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和溶血的影响,其检验结果会出现一定偏差。建议从患者非输液手臂进行采血,规范操作,在送检时注意标本是否溶血,以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对策,确保血液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分析血液标本出现的质量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机制,同时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处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结果标本溶血现象占不合格标本的12%,血清混浊占不合格标本的71%。结论加强血液检验前标本质量控制,可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医院门诊护理工作过程中进行采集保存门诊血液样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2011年5~7月在我院门诊的采血科室常规化验、生化的1252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患者年龄、性别、采集时间、采血体位、持续采血时间、血管采集、保存血液样本的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展开分析,分析讨论血液采集标本检查影响结果的独立性因素。结果发现病患的持续采血时间、体位采血、血样采集标本制作时间、保存样本时间、温度保存等是影响门诊检测血样标本结果主要的独立性影响因素。采集血液样本前,患者应充分休息,同时将血液样本迅速送检,对于没有及时送检的血液标本尽可能通过5℃的储存器进行保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及分离正确性.方法对1999~2001年332例住院卒中患者的尿液、痰液、褥疮、血液及其他标本885份的送检情况、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除痰液标本外,同一种标本3次检测的一致率均在94%以上;3年内卒中患者尿路感染人次最多,占所有感染的61.0%,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71.7%,ESBLs的感染情况日趋严重.结论注意标本的采集、送检等因素,对标本的分离正确性至关重要,加强对卒中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耐药性监测是临床控制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