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和/或肺门占位性病变病人中的应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80例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和(或)肺门占位的病人进行EBUS-TBNA检查,提供专业护理.[结果]28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EBUS-TBNA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占位性病变获得病理诊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者丰富的经验和护士专业的护理对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支气管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1例经CT证实存在肺内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不明原因纵隔占位患者进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检查,无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统计穿刺阳性率为95.2%(20/21),诊断阳性率为66.7%(14/21).肺部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恶性肿瘤11例,其中鳞癌1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不能分类8例;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结合临床诊断结节病1例,未能诊断3例;纵隔不明原因的占位2例: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支气管囊肿1例,淋巴结核1例.结论 EBUS-TBNA是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一项有效的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持续输注琥珀胆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EBUS-TBNA的患者73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靶控输注,设定其血浆浓度为3μg/mL;琥珀胆碱0.5mg/kg静脉注射后,以3mg/(kg.h)注射。全麻诱导1min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和术后患者有无呛咳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记录琥珀胆碱的用量、手术时间和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的时间。手术结束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钾离子(K+)浓度。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呛咳及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术后能够快速恢复自主呼吸,拔除喉罩后无低氧血症发生;琥珀胆碱的用量为(2.08±1.73)mg/kg;术后血K+浓度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EBUS-TBNA时持续输注琥珀胆碱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对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EBUS-TBNA的资料.结果 132例患者共穿刺171个淋巴结,其中经EBUS-TBNA诊断为肺癌85例,转移癌3例,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结核4例,结节病1例,其他35例中淋巴结炎26例,假阴性9例,诊断率为93.2%,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4.3%.EBUS-TBNA过程安全,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是诊断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肺结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本研究肺结节病患者中,Ⅰ期101例,Ⅱ期28例,Ⅲ期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影像学可表现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及胸膜病变等。本研究患者均进行淋巴结活检,其中应用EBUS-TBNA明确诊断者119例(91. 5%)。结论肺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发现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应怀疑为此病。EBUS-TBNA具有创伤小、对Ⅰ及Ⅱ期结节病诊断率高特点,在肺结节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纵隔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4例接受EBUS-TBNA诊治的纵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EBUS-TBNA诊治纵隔囊性病变应用的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结果 4例纵隔囊性病变经气道内超声均可明确囊肿的诊断,通过对其囊液的分析,2例能够明确囊肿来源,1例出现了严重的感染相关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可以作为纵隔囊性病变的有效诊断和治疗工具,但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相关并发症,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患者,严格把握无菌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下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在肺门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梅州市人民医院经肺部增强CT检查确诊的肺门纵膈肿大患者123例,全部患者均接受支气管镜下常规超声和UE技术检查。并以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支气管镜下常规超声、UE技术定性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的价值。结果 123例接受EBUS-TBNA检查的患者中,共穿刺139枚淋巴结,经EBUS-TBNA病理结果确诊恶性淋巴结90枚(64.75%),良性49枚(35.25%)。在EBUS-TBNA病理结果诊断为恶性的90枚淋巴结中,支气管镜下常规超声诊断为恶性69枚,良性21枚;UE技术诊断为恶性80枚,良性10枚。EBUS-TBNA病理结果诊断为良性的49枚淋巴结中,支气管镜下常规超声诊断为良性35枚,恶性14枚;UE技术诊断为良性42枚,恶性7枚。支气管镜下常规超声定性诊断肺门纵膈淋巴结与EBUS-TBNA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66);UE技术定性诊断肺门纵膈淋巴结与EBUS-TBNA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充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下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对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 = 32)和气管插管组(T组,n = 3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3)、针吸活检时(T4)、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 min(T6)的血流动力力学变化;记录插入免充喉罩/气管插管后(P1)、活检镜置入后(P2)和拔出活检镜后(P3)的气道峰压;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阿片类药物和顺式阿曲库铵使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组T2和T5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P2时点,T组气道峰压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大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拔管躁动发生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相比,免充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EBUS-TBN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是围手术期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邹美红李阿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3,24(4):91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T检查明确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决定行EBUS-TBNA术患者120例。按是否在术前进行呼吸训练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和健康宣教,建立静脉通路和用药,术中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进行深呼吸,放松心情勿紧张,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术后患者不适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前专人指导患者采用口式呼吸法进行呼吸训练,具体包括深吸气、屏气、慢呼气、正常呼吸等,指导患者熟悉口令,进行呼吸配合。比较2组咳嗽次数、穿刺时间、疼痛评分、活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咳嗽次数、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活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呼吸训练能使患者在术中有更好的呼吸配合,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的不适,提高其对检查的耐受性,有助于提高活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单纯局部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I-gel喉罩下进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刺吸活检术(EBUS-TBNA)的应用效果,寻求更好麻醉管理方法,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6年3年内60例在两种麻醉管理方式下进行EBUS-TBNA的手术时间、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95%、体动、呛咳、喉痉挛、恶心、手术穿刺、操作者暂停次数、术后咽喉不适感以及患者、手术操作者和麻醉者的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从2014年6月起,全麻I-gel喉罩下实施EBUS-TBNA的患者呛咳、恶心、体动的发生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麻醉手术满意度评分更高。结论全凭静脉麻醉I-gel喉罩下进行EBUS-TBNA,是围术期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管理方式,建议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和基因学检测在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5月-2015年10月共55例初诊的临床诊断纵隔占位或疑为肺癌伴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明确诊断行EBUS-TBNA检查,必要时联合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完善诊断及分型,并对部分肺癌患者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检测以明确分子分型从而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55例患者中,经EBUS-TBNA确诊为肺癌37例,肺转移癌3例,软组织肉瘤1例,转移性淋巴结腺癌1例,淋巴瘤1例,结核病4例,慢性炎症1例,7例经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EBUS-TBNA在该组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5%(37/40)和94.5%(52/55)。29例EBUS-TBNA组织标本依赖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肺癌且得到明确分型,其中17例肺腺癌,6例肺鳞癌,6例小细胞肺癌。6例EBUS-TBNA组织标本行EGFR基因检测,其中1例同时行ALK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示EGFR基因突变型4例,ALK基因无融合1例。所有病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诊断肺癌具有良好价值,且安全性较好,结合免疫组织组化检测及基因突变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突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C-TBNA)针吸液涂片及包埋对中央气道周围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3月因中央气道周围病变行C-TBNA检查的患者,将获取的标本进行涂片及包埋处理,统计其阳性率。结果恶性肿瘤共56例。其中,C-TBNA确诊52例,诊断阳性率为92.86%;良性病变21例,C-TBNA确诊9例,诊断阳性率为42.86%。使用C-TBNA针吸液涂片及包埋在中央型气道周围病变诊断中的总阳性率为79.22%。结论使用C-TBNA进行针吸液涂片和包埋技术对中央气道周围病变诊断阳性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定位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部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无经皮肺活检(PCNA).指征的肺部周围型病变在DSA定位下实行TBLB,同时做纤支镜刷片(BB)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比较三者的诊断阳性率。并将这3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与同期住院在CT定位下做PCNA的45例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做比较。结果TBLB、BB和BAL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1,53%、57.69%和63,46%。两两配对X^2值分别为0.29、0.07和0.53,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这3种方法与PCNA的诊断阳性率比较,X^2值分别为0.01、0.22和0.01,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TBLB联合BB及BAL的诊断阳性率(78.84%)高于PCNA的诊断阳性率(64,44%),P〈0.05。上述4种方法所检出各种疾病构成比X^2=3.806(自由度为9),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BLB、BB、BAL与PCNA对肺部外周病变具有同样高的诊断价值,TBLB术后常规进行BB或BAL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结节病的气道内超声特征,为纵隔淋巴结结核与结节病的鉴别诊断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和30例结节病患者共计74枚淋巴结的气道内超声影像,比较两者在淋巴结大小、边界、融合和回声特点方面的差异。结果纵隔淋巴结结核长径和短径均小于结节病[(15.77±4.10)vs(19.76±5.83),t=3.28,P=0.021;(12.67±4.09)vs(16.81±5.54),t=3.56,P=0.001];纵隔淋巴结结核在边界不清、融合、存在局部高回声区及存在局部低/无回声区的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结节病[50.0%(11/22)vs 17.3%(9/52),χ~2=8.38,P=0.004;18.2%(4/22)vs 0.0%(0/52),P=0.008;50.0%(11/22)vs 0.0%(0/52),P=0.000;63.6%(14/22)vs 0.0%(0/52),P=0.000];而在淋巴门结构发生率上淋巴结结核和结节病无明显差异[9.1%(2/22)vs 19.2%(10/52),P=0.491]。结论纵隔淋巴结的大小、边界、融合、淋巴结内存在局部高回声区及低/无回声区等气道内超声特征有助于淋巴结结核与结节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体位训练和改进标本采集术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本院拟行EBUS-TBNA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1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和改进后的护理方案(进行体位训练)进行护理治疗。且对照组患者标本采集采用传统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标本采集方法。观察2组患者护理成效状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标本采集得到的病理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得到的病理阳性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训练和标本采集术在EBUS-TBNA的应用,提高了穿刺的准确率及病理诊断的阳性率,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肺穿刺和电子气管镜下经支气管肺活检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和电子气管镜下经支气管两种途径活检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CT片的病灶位置,近胸壁的肺内病灶,距离胸膜3cm以内,71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TNLB);55例行电子气管镜下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结果TNLB和TBLB阳性率分别为81.7%和61.8%(P〈0.05);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2%和81.8%(P〈0.05);恶性病变的特异性均为100%,敏感性分别为94.0%和83.8%(P〉0.05)。TNLB对靠近胸壁的小病灶有较高的阳性率,实验发现大于2cm的病灶和小于2cm的小病灶TBLB活检阳性率有较大的差异。结论TNLB和TBLB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两种方法有互补性。合理地选用这两种方法常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S-Detect技术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比较。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7例乳腺病灶患者,共468个病灶。所有病灶分别由3名不同年资(1、4、7年)乳腺超声医师进行二维超声成像(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的两次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及计算机S-Detect分类,通过绘制不同BI-RADS分类诊断组的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界值,以进行各组BI-RADS分类的良恶性统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诊断试验四格表分别计算不同BI-RADS分类诊断组及S-Detect分类组对乳腺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χ2检验分别将各BI-RADS分类组诊断效能与S-Detect分类组进行比较。绘制各组的ROC曲线,应用Z检验分别将各BI-RADS分类组ROC曲线下面积与S-Detect分类组进行比较。 结果468个乳腺病灶术后病理诊断良性313个,恶性155个。通过绘制不同BI-RADS分类诊断组的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界值为BI-RADS 4a类。S-Detect分类诊断敏感度93.5%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静态图像BI-RADS分类诊断69.0%及低年资医师动态录像BI-RADS分类诊断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27、24.785,P均<0.001),S-Detect分类诊断特异度83.7%,明显低于中年资医师动态图像BI-RADS分类诊断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4,P=0.001),其余各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Detect分类诊断曲线下面积0.917高于低年资医师两次(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BI-RADS分类0.790、0.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271、4.693,P均<0.0001);S-Detect分类诊断曲线下面积与中年资医师静态BI-RADS分类0.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中年资医师动态BI-RADS分类0.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27,P<0.0001);S-Detect分类诊断曲线下面积均低于高年资医师两次BI-RADS分类0.946、0.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25、5.477,P均<0.0001)。 结论S-Detect分类技术可以达到中年资医师静态图像BI-RADS分类的诊断水平,但低于其动态图像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评分在肺周围型病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