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定45例复发性脑梗死(RCI)、84例初发性脑梗死(FCI)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RCI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17.70±7.57μmol/L.FCI组同型半胱氯酸为14.28±4.9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I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55.5%)高于FCI组(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复发相对危险度(OR)值为2.34,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3.64、2.34和2.58。结论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传统危险因素外,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又一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血管供应部位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等资料,研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与椎动脉优势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椎动脉优势是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椎动脉优势组中基底动脉(BA)分区及小脑后动脉(PICA)分区的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椎动脉优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TIA史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动脉优势患者更易发生后循环PICA区和BA供血区梗死。有效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TIA发作,对改善后循环脑梗死复发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及复发性脑梗死(RCI)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糖尿病、TIA史为RCI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除肢体瘫痪外,痴呆、假性球麻痹、尿失禁、意识障碍多见.结论 RCI患者具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且功能恢复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24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分组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在中青年复发脑梗死组、中青年首发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复发脑梗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糖尿病、血脂等其他观察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是中青年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高Hcy血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随访6个月无复发的为初发脑梗死(F组)100例;在脑内出现新的梗死病灶,并有相应的体征的为复发性脑梗死(R组)20例,测定其血清Hcy、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28.29±11.62)μmol/L,F组同型半胱氨酸为(21.10±9.23)μ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与R组比较:Hcy、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G、TC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Hcy血症脑梗死R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与F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比率显著高于初发组.[结论]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传统危险因素外,对于伴有高Hcy血症的脑梗死的复发,Hcy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67例脑梗死患者与32例健康者做比较,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甘油三脂、胆固醇等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Hcy水平:(1)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0.05);(2)吸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与年龄、性别、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甘油三脂、胆固醇等各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推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1971-1972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中青年患者50例,短暂性脑缺血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确诊后检查各组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组中青年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组中青年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中青年人群中导致脑血管病倾向的指标,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预测、预后及指导治疗中青年脑血管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可能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因素.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3-01/11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住院患者57例,其中脑卒中57例(脑出血组21例,脑梗死组36例),并以同期到本院作体检的健康人28例作为对照组.方法所有被试者均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叶酸、肌酐等含量,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出血组患者根据CT摄片计算出每例患者的血肿体积.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被试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肿体积的相关性.结果57例脑卒中患者和28例健康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脑出血组男性和女性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均高于同性别对照组[(25.2±21.4),(18.3±10.9),(11.5±2.9)μ mol/L;(22.8±18.9),(14.7±7.4),(10.8±2.6)μ mol/L,P<0.05-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基本接近(P>0.05).②脑梗死组、脑出血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5),与维生素B12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086,-0.111,P>0.05).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39,P>0.05),脑出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肿体积无显著相关性(r=0.225,0.425,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与维生素B1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肿体积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3 d内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同期门诊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TG、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TC和高血压病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常规检查,在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20脑梗死患者,均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Hcy组62例(血Hcy≥15μmol/L)和非HHcy组58例(血Hcy15μmol/L),并在术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随访1.5年,比较2组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HHcy组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HHcy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与HHcy有显著相关性(P0.05,OR=1.112,95%CI为1.084~1.21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显著增加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脑梗死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分析影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DWI序列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按Giang提出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64例(20%)脑梗死患者诊断为基底动脉弯曲,其中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弯曲者34例(16%),后循环梗死组30例(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底动脉弯曲、既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斑块特征在复发性脑梗死(RCI)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80例RCI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初发性脑梗死(FC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及观察组不同梗死面积及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FIB、Hcy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清FIB、Hcy水平及颈动脉混合斑块、多发斑块发生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IB、Hcy水平及颈动脉混合斑块、多发斑块是R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中大面积梗死患者的FIB、Hcy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而小面积梗死患者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IB、Hcy水平与RCI患者的复发梗死灶面积呈正相关(r=0.763、0.714,均P<0.05)。观察组中重度患者的血清FIB、Hcy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而中度患者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IB、Hcy水平与RCI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693、0.722,均P<0.05)。结论血清FIB、Hcy水平及颈动脉混合斑块、多发斑块与RCI有关,血清FIB、Hcy水平可作为反映RCI的梗死面积及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复发的预后指数模型,为AIS患者复发事件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01-2015-05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治疗的270例AIS病例,收集完整的临床信息资料,并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复发率,运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指数模型。结果:AIS患者1年复发率15.2%,其中因脑卒中复发死亡11例(26.8%);AIS患者3个月、6个月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8.5%、14.1%和15.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吸烟、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入院时ADL评分、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RR=3.384)、入院时mRS评分(RR=1.069)、高血压病(RR=4.43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RR=3.284)是AIS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IS患者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结论:吸烟、入院时mRS评分越高、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AIS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识别并干预可控危险因素是AIS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负荷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脑梗死患者280例纳入研究,经头颅320CTA或MRA明确颅内动脉狭窄支数及动每支脉狭窄的程度。根据动脉狭窄数量分为单支动脉狭窄组102例和多支动脉狭窄组178例;以颅内动脉狭窄评分作为评价狭窄程度的标准,分为颅内动脉狭窄低分组126例和高分组154例;分别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家族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颅内动脉狭窄负荷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多支动脉狭窄(OR=4.900、3.139、1.945、1.861)与动脉狭窄高分组(OR=4.900、3.139、1.945、1.86)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颅内动脉狭窄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这4种危险因素均能使颅内动脉狭窄支数增多及狭窄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脑梗死在临床上非常普遍。颅内、颅外血管病变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通过导致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进而导致血管狭窄,使脑梗死复发率增加。研究脑梗死复发的病因学,对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一般认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但有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并无上述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浆(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动静脉血栓栓塞以及周围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总HCY水平,探讨它与脑梗死的关系;同时测定血脂各参数,观察血脂与HCY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有争议,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难以完全揭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的影响.目的探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因素和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蛋氨酸负荷试验对于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实验.Spearman相关分析.对象选择2000/2003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 d内收住入院的脑梗死患者85例.男63例,女22例;年龄29~55岁,平均(48.74±5.05)岁.腔隙性脑梗死48例,动脉血栓性脑梗死37例.同期选择本科医务工作者及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男30名,女14名,年龄29~55岁,平均(47.75±6.71)岁.方法住院第1天空腹抽取静脉血6 mL,取2 mL测定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空腹采血后即刻口服蛋氨酸0.1 g/kg,4 h后再次取血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取其余4 mL空腹抽取的静脉血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采用化学发光法.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以高于正常对照组空腹或/和负荷后4 h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参考范围的上限作为诊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标准,即空腹,男性>17.26 μmol/L,女性>14.17 μmol/L;负荷后,男性>44.57 μmol/L,女性>40.02 μmol/L].③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④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85例脑梗死患者,4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梗死组空腹及负荷后显著高于对照组[(22.49±9.80),(13.08±2.33)μmol/L;(48.07±11.20),(37.23±3.48)μmol/L,(t=8.409,8.187,P<0.01)].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8%(58/85),(9%,4/44),X2=40.628,P<0.01],其中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35例(41%,35/85),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23例(27%,23/85).③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脑梗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5.73±2.52),(7.14±2.20)μg/L;(473.47±190.19),(576.70±212.05)ng/L,(t=3.151,2.809,P<0.01)].④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叶酸及维生素B12均具有显著性相关(r=-0.306~0.488,P<0.01),而与其他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相关性(r=0.021~0.173,P>0.05),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86,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蛋氨酸负荷试验是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必要手段,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间接导致脑梗死的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 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观察2004 年1 月至2008 年1 月于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6 例,随访1 年记录卒中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同时于急性发病3 d 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Hcy≥10 μmol/L 作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标准.高血压伴HHcy 者为H 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或单纯HHcy 为非H 型高血压组.结果 (1)65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11 例复发,1 年复发率为16.9%.(2)复发组患者83.8%具有高血压病史,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的70.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2.39 ±9.45)μmol/L]亦明显高于非复发组[(16.94 ±9.85)μmol/L],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复发组H 型高血压的比例为78.2%,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的65.1%(P <0.01).(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 型高血压、高龄、高血压、HHcy 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结论 H 型高血压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综合防治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高分辨MRI(HR-MRI)观察初发脑梗死(PCI)与复发脑梗死(RCI)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并分析RCI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75例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并接受HR-MR检查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既往有无脑梗死病史分为PCI组(n=41)和RCI组(n=34),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HR-MRI特征及临床资料,并分析脑RCI危险因素。结果 RCI组吸烟史占比、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酸(UA)水平高于PCI组(P均<0.05),组间其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R-MRI示RCI组责任血管重度狭窄占比及斑块负荷高于PCI组,斑块较易出现T2WI、T1WI高信号,且强化程度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T2WI高信号、管腔重度狭窄、高HCY及高UA均为RCI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RCI的HR-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斑块呈T2WI高信号及管腔重度狭窄为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联合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随访3年,其中45例脑梗死复发患者为观察组和45例无复发的脑梗死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院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各组中Hhcy患者发生率,分析Hhcy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复发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复发发病率及病死率,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为脑梗死及脑梗死复发的高危因素,血浆Hcy可作为对有脑血管病倾向的人群常规检查指标,对预防复发、对指导治疗脑血管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