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脑出血是第二大卒中类型,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目前,脑出血仍然没有统一规范的确切治疗方法。脑出血引起脑损伤的机制仍然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调控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继发性脑损伤、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障碍~([2,3])。本文就炎症反应在脑  相似文献   

2.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为真核细胞核内的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既可以由坏死的细胞释放出来,也可以由炎症细胞主动释放到细胞外来发挥致炎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MGB1在创伤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和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多种重要作用。本文就HMGB1的概述及其在脑损伤病理机制当中发挥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神经炎症反应在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继发性损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创伤后神经炎症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等不同层次都有表现,TBI发生后,受损或死亡的细胞释放危险信号,诱导炎症因子分泌,激活免疫细胞和胶质细胞相关受体,诸多细胞和炎症介质相互影响,共同介导有害或有益的神经炎症反应。神经炎症引发的级联反应影响TBI的预后,在TBI的治疗中,针对性应用了许多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手段,但神经炎症反应在TBI中的二重性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Sham)组、脑损伤+溶剂(TBI+Vehicle)组和脑损伤+甘氨酸(TBI+Glycine)组,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 术后1 h侧脑室注射甘氨酸(2 mg/kg)或等体积的溶剂; 术后24 h,取脑组织样本; 采用脑含水量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评价甘氨酸对大鼠TBI的神经保护作用; 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评价甘氨酸对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 甘氨酸可减轻TBI后脑水肿,减少皮层神经元损伤; 同时甘氨酸可抑制TBI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过度释放。结论 甘氨酸对大鼠T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甘氨酸对TBI后相关炎症因子过度增高的抑制可能部分解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脑出血指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1])。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主要由血肿占位及压迫效应、脑水肿、血-脑脊液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破坏、以及一系列炎症反应造成。其中炎症反应贯穿于脑出血损伤的各个阶段,在疾病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脑出血后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正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导致患者死亡、重残和植物生存状态的常见原因之一,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1])。TBI患者经常伴随着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如脑水肿、脑组织缺血、脑能量代谢紊乱等。通过神经监测技术来监测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对于指导脑损伤的治疗极其重要。目前,常见的脑代谢监测技术包括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小鼠控制性皮层撞击(CCI)模型研究丹酚酸B(SalB)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脑含水量测定、运动功能评分、水迷宫测试评价丹酚酸B对小鼠TBI的保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评价丹酚酸B对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丹酚酸B显著减轻TBI后脑水肿和运动功能缺损,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并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论丹酚酸B对小鼠TBI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继发性脑损伤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病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脑灌注压不足、颅内高压、脑氧代谢率降低、脑血流量下降以及失控性炎症反应等是严重创伤后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相互之间平衡关系的调节是预防和治疗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病理生理的研究,对预防颅脑损伤病人的继发性脑损伤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常驻实质性巨噬细胞,与脑内位于脑膜、脉络丛和血管周围间隙的非实质性巨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一起充当CNS的免疫前哨,发挥免疫监视作用~([1])。小胶质细胞是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主要炎性细胞来源,其在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2])。为了深入了解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后不同病理阶段的作用,更好的以小  相似文献   

10.
正脑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某些脑标志物的浓度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结局相关。神经生物学标志物S100β蛋白在诊断脑损伤如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脑肿瘤和脑梗死等疾病中具有特异性作用~([1])。一、S100β蛋白概述Moore等~([2])在1965年首次将S100命名为蛋白质,现研究发现至少有与该蛋白具有相似结构的25个生物标记蛋白~([3])。  相似文献   

1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炎症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HMGB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血浆或脑脊液中HMGB1即可明显升高,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整个炎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介导作用。同时在动物模型中应用HMGB1抑制药物,可以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疾病预后。这些发现使HMGB1逐渐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正颅脑损伤是导致青年人群死亡和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死亡原因多为继发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并发肺部感染率最高~([1])。气道酸化是肺部炎症改变的基本病理特征~([2]),导致气道酸化的主要因素有胃酸反流吸入、吸入酸性气体和气道炎症反应~([3])。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后气道酸化与肺部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目前,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肺部感染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抑制、机械通气、营养不良以及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损伤灶周围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TBI后1d组(n=6)、TBI后3d组(n=12)和TBI后7d组(n=6),后3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对照组仅行右侧顶部开窗而无TBI.应用RT-PCR、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ISA分别检测4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 mRNA、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照组和TBI后3d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I后1d、3d、7d组TLR4 mRNA表达、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组织TLR4表达较少,TBI后3d组创伤灶周围可见大量TLR4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中;NF-κB活性与TLR4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00).TNF-α、IL-6与TLR4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517,P=0.010;r=0.503,P=0.012).结论 TBI可引起损伤区脑组织TLR4的表达和下游NF-κB、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增加,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反应可以造成的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个microRNA在脑出血后异常表达,参与了出血后的氧化损伤、炎症、水肿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加重了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本文综述了目前microRNAs在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中作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理反应包括直接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均可破坏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1],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功能紊乱和结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  相似文献   

16.
正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是全球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TBI是由外力所致的脑功能的损失或改变。原发性损伤指外部损害导致细胞立即死亡,继发性损伤是原发性损伤周围区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的结果,进一步导致记忆、认知等功能缺陷。目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减轻继发性损伤的程度,同时增强神经再生。在损伤的早期阶段挽救损伤的脑组织并在恢复期促进再生是可取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贝伐珠单抗(BV)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半暗带区恢复血-脑脊液屏障(BCFB)完整性和减轻炎症损伤的效果,以及NF-κB/MMP-9途径在实验性TBI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大鼠被随机分成创伤组(TBI组)、创伤后应用BV组(药物干预组,TBI+BV组)、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改进的菲尼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TBI模型,然后用BV抑制TBI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中的表达,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伊文思蓝染色、脑组织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研究了VEGF的抑制对炎症反应、BCFB完整性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TBI诱导损伤半暗带区VEGF升高,并导致紧密连接蛋白减少,破坏BCFB完整性和介导炎症损伤。与Sham组相比,TBI组及TBI+BV组mNSS评分明显升高,BCFB完整性被显著破坏(脑水肿程度增加和紧密连接蛋白下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损伤患者外周血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它们在继发性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sICAM-1和TGF-β1的浓度,并在24h内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21d功能独立性(FIM)的评定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3、7、14、21d血清sICAM-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GF-β1含量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sICAM-1和TGF-β1可能通过炎症机制及免疫反应参与了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sICAM-1具有损伤作用,TGF-β1具有保护作用.监测血清sICAM-1和TGF-β1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及预测患者康复结局.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由外力撞击引起的一种机械损伤性疾病,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抑制继发性损伤的细胞死亡药物疗法对改善TBI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诱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参与多种急性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调控。研究发现,铁死亡参与了TBI继发性损伤的神经元死亡机制,并与TBI后的长期预后相关。该文总结了靶向铁死亡治疗TBI患者的潜在药物,通过对TBI采取针对性和精准化策略干预,最终防止TBI继发性损伤后的神经细胞铁死亡,达到保护神经组织,减轻患者伤残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小鼠控制性皮层撞击(CCI)模型研究丹酚酸B(SalB)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脑含水量测定、运动功能评分、水迷宫测试评价丹酚酸B对小鼠TBI的保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评价丹酚酸B对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丹酚酸B显著减轻TBI后脑水肿和运动功能缺损,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并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论丹酚酸B对小鼠TBI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