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丽  董式辉 《天津护理》2004,12(5):287-287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对35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以中药熏蒸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性治疗方法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平躺于熏蒸床上,暴露患肢,经加热的药液蒸汽缓缓的通过熏蒸床上的治疗孔洞作用于患肢。结果:33例患者自觉患肢紧张感减轻,活动能力增强。32例患者坐位、站位可达到平衡。步行恢复率达到58%。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因其疏通经络、活血行气的功效被临床认可与应用,与其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与深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94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口服血府逐瘀汤配合针刺夹脊穴的方式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命质量、中医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耳尖穴放血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各期麦粒肿的效果观察,探寻中医治疗麦粒肿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100例麦粒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耳尖穴放血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对照组80%;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对照组16%,两种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尖穴放血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麦粒肿,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阳明经穴治疗中风偏瘫54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4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中风。男35例,女1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4岁,平均61.3岁。病程最短4d,最长9年,平均143d。...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6.3%、94.7%与41.7%、77.8%,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抗过敏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全身中药熏蒸和穴位针刺,治疗4周后评定其皮疹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单纯西药抗过敏治疗。  相似文献   

7.
透穴针刺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针刺天容穴配合中药治疗梅核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797-1798
目的:观察针刺天容穴配合中药治疗梅核气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采用针刺天容穴及右内关、左公孙、丰隆、廉泉、天突、太冲配合中药治疗梅核气;对照组30例,除不取天容穴外其余相同。结果:针刺天容穴组总显效率达86%,两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天容穴治疗梅核气的疗效显著,而且方便见效快。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采用针灸按摩疗法,配合少量药物,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偏瘫 10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 100例中,男 73例,女 27例;年龄 11~ 80岁,平均 55± 2岁;病程最短 3个月,最长 11年,平均 2± 0.5年;左侧肢体瘫 70例,右侧肢体痪 30例;后遗症:脑血栓 85例,脑溢血 12例,脑瘤手术后 2例,脑炎 1例。其中伴有面瘫 10例;失语 20例;足外翻 18例;足下垂 10例。上述部分病例经 CT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发病时均经过综合性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诊断较为明确。 1.2 方法 (1)针刺方法:取穴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6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颈夹脊法,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在治疗前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针剌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病情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能够改善眩晕症状,是目前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金力平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202-1204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存活者中约有3/4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以痉挛性偏瘫多见,发病率达80%^[1],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因痉挛而致的废用综合征的治疗日益引起康复医学界的重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而深入研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机制,探索有效的抗痉挛疗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2]。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周围炎症简称肩周炎,是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蜕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又称漏肩风、五十肩,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肩部疾患,临床以肩周疼痛、活动障碍为特征。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3月采取热敏灸及中药熏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肩关节周围炎症简称肩周炎,是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蜕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又称漏肩风、五十肩,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肩部疾患,临床以肩周疼痛、活动障碍为特征[1].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3月采取热敏灸及中药熏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埋线组(试验组)和常规体针组(对照组)各25例进行治疗,对照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愈显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与常规体针相似,但取穴少、治疗次数少,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治疗困难,而又常见的疾病。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急症患者发病后的综合治疗中,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早期介入针刺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亦大有益处,既可以减少后遗症、减轻并发症,还为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拔火罐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风寒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遵医嘱抗菌消炎治疗,口服复方甘草合剂,治疗期间忌烟酒,禁止进食辛辣刺激、寒凉、生冷食物。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熏蒸配合拔火罐治疗。比较两组咳嗽症状积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咳嗽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拔火罐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偏瘫肌痉挛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肌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患者被随机分成中药熏蒸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康复组(对照组)各30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偏瘫肱二头肌痉挛程度及运动评定量表评估整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3.3%(P〈0.05),治疗组痉挛程度及运动评定量表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风偏瘫步态的生物力学及其运动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偏瘫步态是脑卒中引起的常见后遗症之一,分析偏瘫步态的运动学规律,可以加深对偏瘫步态病理特点的认识,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有效指导患者的运动训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偏瘫步态,运动解析",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获得文章51篇。同时计算机检索PubMed Central1990-01/2006-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hemiplegic gait,gaitanaly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获得文章32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中风偏瘫步态运动学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对所得文献进行提炼,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章29篇。其中RCT文章6篇,经验交流4篇。属于运动学或生物力学基础研究的文章19篇。结果:偏瘫步态是脑卒中引起的常见后遗症之一,也是全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具有显著地运动变化特征。可从其与正常步态的对比、基本的时-空参数分析、步态的对称性、重心的变化、躯体和骨盆的运动、下肢关节运动、健侧下肢与正常下肢的运动比较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从而加深对偏瘫步态的认识。本文主要阐述了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分析,临床康复治疗中,常通过骨盆控制训练与下肢协调性训练等以达到改善偏瘫步态,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而分析并明确骨盆与下肢关节运动中何者为影响步行能力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明确训练中的侧重点。结论:分析偏瘫步态的运动规律,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优化康复治疗方案,可对功能恢复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早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头针、体针、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16例住院的中风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6 1例和对照组 5 5例。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 ,早期采用头针、体针、推拿及运动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1.9%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6 3.6 %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9.93± 7.82 )分〕明显少于治疗前〔(2 2 .30±8.19)分 ,P<0 .0 1〕及对照组治疗后〔(13.0 4± 7.96 )分 ,P<0 .0 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应用头针、体针、推拿及运动治疗 ,能较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预防残疾 ,降低致残率 ,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