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及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1月该院分别采用关节镜下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A组)及Suture-Bridge技术(B组)治疗大型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每组各50例。A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51~76岁,平均62.58岁;B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6~75岁,平均60.72岁。两组患者均记录术中缝合固定时间,术后均肩外展6周固定,允许早期被动活动度训练,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ROM)、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CLA)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A组较B组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0.90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54±0.78)分,前屈上举(155.60±10.31)°,体侧外旋(32.70±8.02)°,UCLA评分(33.36±3.43)分,ASES评分(82.22±8.57)分,EQ-5D指数(0.73±0.02);B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1.38±0.72)分,前屈上举(153.50±9.75)°,体侧外旋(34.70±6.02)°,UCLA评分(34.30±2.47)分,ASES评分(84.36±7.78)分,EQ-5D指数(0.72±0.01),两组患者术后所有评价指标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后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肩袖再撕裂发生。结论两种技术治疗大型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效果均满意,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耗材使用,操作简便,是一种实用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其中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治疗。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评分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评分系统、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进行活动度(体侧外旋、前屈)评定,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评分、EQ-5D评分、体侧外旋、前屈度数均明显升高(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再撕裂率(3.03%)... 相似文献
3.
肩袖损伤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肩袖修补的目标是恢复肩袖与肱骨头的解剖位置从而减少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据生物力学测试,双排缝合桥技术能使肌腱和骨面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最大化,从而达到较高的最初固定力而成为推荐的治疗方法[1,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全层损伤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应用该方法时术前肩袖撕裂大小对术后最终疗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缝合桥(suture bridge)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1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组在术后采用包括康复教育、物理因子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的系统化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包括牵伸和肌力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的关节活动度(ROM)、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并与治疗前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8~24个月)。治疗前2组各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为(1.7±1.5)分,前屈和外旋的ROM分别为(168.3±31.3)°和(47.2±11.2)°,UCLA和ASES评分分别为(30.7±4.13)和(85.1±15.67)分,较对照组[(3.8±2.2)分、(121.2±53.6)°、(32.9±14.9)°、(18.3±4.94)分、(36.4±17.70)分]有明显改善(P<0.05),且2组治疗后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可以使接受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行肩袖修补术后的患者恢复良好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修复肩袖,同时行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及肩峰下滑囊切除,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术前和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11.2分,术后平均为33.9分,其中优41例,良5例,差2例。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固定稳定,有效增加腱骨接触面,促进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2012年6月~2013年12月的21例肩袖撕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清创术、缝线锚钉将肩袖肌腱于肱骨大结节处行止点重建、撞击征阳性患者行肩峰成形术。结果 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9个月。应用UCLA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术前平均(7.3±2.0)分,术后(31.4±3.3)分(P <0.01),评价体系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肩关节提升部分明显优于术前。结论 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做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对照组做关节镜下单纯肩袖修复术。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肩袖强度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后较术前,肩关节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均提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屈、外展、内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UCLA、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LA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两组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肢外旋、前屈、内旋的肌肉力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QO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相比,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做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对照组做关节镜下单纯肩袖修复术。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肩袖强度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后较术前,肩关节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均提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屈、外展、内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UCLA、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LA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两组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肢外旋、前屈、内旋的肌肉力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QO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相比,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分析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术后均对患者随访3个月,评估其治疗疗效;仔细阅览患者病历资料,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优14例、良50例、差17例,预后良好患者共有64例,占79.01%,预后不良患者共有17例,占20.99%。将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与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肩袖撕裂大小、脂肪浸润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均可能是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肩袖撕裂大小、脂肪浸润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均可能是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使用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补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4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修复组和关节镜修复组,每组各21例。切开修复组患者使用改良切开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关节镜修复组患者使用关节镜下肩袖滑移技术修复巨大肩袖。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情况,包括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袖受伤情况、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等。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以评价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关节镜修复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是4.9±1.2分、29.1±4.5分和72.4±13.9分,而切开修复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3±1.6分、21.7±3.9分和61.8±10.6分。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切开修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切开修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关节镜修复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是3.7±1.3分、32.6±4.7分和82.1±10.8分,而切开修复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1.4分、32.8±4.5分和81.5±11.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84.3±15.1分)显著高于切开修复组(72.9±1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能够有效地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比切开肩袖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术后康复得更快。 相似文献
12.
王常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76-77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2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开放式肩袖修复术)和观察组(26例,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肩关节前屈、内旋、外旋活动度及Constant-Muley肩关节评分均增加,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在关节镜下对肩袖损伤进行缝合,同时行肩关节前肩峰成形术。结果本组21例根据美国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达95.24%。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能明确诊断、探查盂肱关节的其他疾患、不损伤三角肌止点、无张力缝合肩袖、术后疼痛轻、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肩关节粘连少、瘢痕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和延迟康复锻炼对肩关节功能和肩袖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修补中、大肩袖撕裂的患者共65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术后早期即进行肩关节的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采用延迟的肩关节康复锻炼方案。2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并在术后12个月行肩关节磁共振检查,观察肩袖愈合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SST评分、Constant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2组患者的SST评分、Constant评分、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均显著优于组内术前评分(P<0.05),肩关节外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患者的肩袖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是一种治疗中、大肩袖撕裂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表明肩关节早期康复锻炼方案与延迟康复锻炼方案对肩关节功能和肩袖愈合影响类似,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8月-2013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或保守方法治疗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损伤患者共63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治疗组(手术组)和保守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手术组完整随访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6~83岁,平均74.5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27例,大撕裂3例。对照组完整随访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5~82岁,平均74.2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27例,大撕裂3例。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时、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范围、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并记录随访期间肩关节脱位复发例数。结果 60例患者获得至少1年的完整随访,手术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组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Constant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手术组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和Constant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手术组无肩关节脱位复发,对照组5例发生肩关节脱位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治疗合并肩袖中、大型撕裂的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参数、主观参数及修复完整性评估关节镜清理术(DB)、部分修复术(PR)和完全修复术(CR)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MRCT)的疗效。方法纳入68例肩关节撕裂患者,其中至少3个肌腱存在MRCT,分别采用关节镜DB(n=22)、关节镜PR(n=22)和关节镜CR(n=23)治疗。采用功能和主观参数评估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45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术前肌腱断裂形式和术后修复完整性。结果除脂肪变性外,3组患者术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3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1)。术后各组间结果显示,DB组[Constant量表评分(CS)(65.8±14.7)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表(DASH)(24.1±20.6)分]和PR组[CS(67.5±9.9)分,DASH(20.5±14.4)]患者得分相似(均P0.05),而CR组效果更好[CS(80.3±8.9)分,DASH(7.0±8.7)分;均P 0.05]。PR的力偶恢复没有影响结果。与PR组53.0%再撕裂率相比,CR组患者29.0%再撕裂率较低。与PR组相比,CR组[CS:(83.4±7.3)vs(68.5±10.6)分,P=0.009;DASH:(5.4±8.3)vs(21.2±9.5)分,P=0.006]改善更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对关节镜手术满意(DB组87.0%、PR组86.0%和CR组91.0%)。结论关节镜下DB、PR和CR均可有效治疗累及至少3个肌腱的MRCT,MRCT的可修复性受到肌肉脂肪变性影响,而CR组在短期随访中显示出最有利的结局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由深至浅缝合技术治疗小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手术技术修复小肩袖撕裂(肩袖撕裂口1 cm)患者,探讨由深至浅缝合技术在镜下治疗小肩袖损伤的具体操作。共选取33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38~75岁,平均57.2岁。采用Constant评分系统、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对手术前、手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Constant评分从术前的(65.84±8.00)分增加至术后1年随访时的(84.73±6.24)分;UCLA肩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7.63±3.11)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32.40±1.97)分;ASES评分从术前的(78.80±7.0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3.93±5.66)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由深至浅缝合技术治疗小肩袖损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肩关节镜下缝合技术的一项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