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用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躯体疼痛、躯体功能、活力、心理健康、生理机能和整体健康等SF-36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躯体疼痛、躯体功能、活力、心理健康、生理机能和整体健康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切除并经远直肠段侧切口安置吻合器订座吻合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寻求简单适用的吻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贺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组(对照组)30例和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组30例(观察组);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以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住院费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2±1.2)万元vs(5.3±2.5)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39)。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1/30)vs 6.7%(2/3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单易行的经肛门拖出式肿物切除并经远直肠侧切口安置吻合器订座吻合是一种新型吻合术式,可降低住院费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其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  刘细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83-128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优缺点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院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43例(开腹组)以及同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42例(腹腔镜组)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直肠癌前切除术(171±116)mL(n=28)vs(305±176)mL(n=32),P=0.000;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92±163)mL(n=11)vs(376±165)mL(n=11),P=0.013]。腹腔镜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开腹手术组[(2.4±1.8)d vs(4.6±1.5)d,P=0.000],术后镇痛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18.4±10)h vs(36.6±15.4)h,P=0.000]。腹腔镜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6.7%(7/42)vs 39.5%(17/43),P=0.001]。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差异无显著性[(10.8±4.5 vs 11.2±6.0,P=0.525],下切缘均为阴性。随访6~36个月,腹腔镜组随访40例(95.2%),局部复发率7.5%(3/40);开腹组随访39例(90.7%),局部复发率7.7%(3/39)。【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根治术的安全性、近期疗效相同。腹腔镜根治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朱乐意 《临床医学》2020,40(5):30-31
目的 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比较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生腹腔出血、肠梗阻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2. 78%(1/36),对照组为16. 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选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选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输血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下床时间、流食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撤管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1. 25±12. 67 min vs. 175. 43±13. 79 min)、淋巴结清扫数量(12. 72±2. 61个vs. 13. 01±2. 18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25. 32±5. 74 ml vs. 33. 96±9. 21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过程无输血病例,对照组手术过程中输血3例(6. 67%),观察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3. 85±4. 63 h vs. 35. 46±6. 22 h)、术后流食进食时间(36. 14±11. 34 h vs. 38. 27±12. 58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 12±2. 51 h vs. 22. 41±3. 17 h)、引流管撤管时间(5. 02±1. 28 d vs. 5. 98±1. 32 d)、住院时间(8. 25±1. 45 d vs. 10. 11±2. 16 d)均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51. 11%);明显低于对照组(82. 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 11%vs. 33. 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内无进展生存率(86. 67%vs. 77. 78%)、总生存率(91. 11%vs. 82. 2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同一手术组的26例腹腔镜和54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保肛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导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2±1.8)d、(4.3±1.7)d及(10.4±2.4)d,开腹组分别为(5.5±1.4)d、(5.9±3.0)d及(14.3±3.4)d,腹腔镜组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组在保肛率(13/26)、手术时间[(198±20)min]、术中出血量[(414±188)ml]、肿瘤大小[(3.2±0.7)cm]、切除标本长度[(16.5±2.4)cm)]、清扫淋巴结数目(9.0±3.1)及直肠肿瘤远端切缘长度[(3.2±1.3)cm]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费用[(1.02±0.26)万元]高于开腹组[(0.61±0.19)万元](P﹤0.01),住院费用[(2.93±0.36)万元]高于开腹组[(2.39±0.29)万元](P﹤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34). 两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经济,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组(43例)和腔镜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小于开腹组[(68.35±36.47)vs(82.54±23.27)min,t=2.21,P=0.029];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69.51±20.33)vs(198.37±50.04)ml,t=16.97,P=0.000];术后镇痛剂使用量少于开腹组[(1.01±0.99)vs(3.46±1.53)支,t=9.41,P=0.000];腔镜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开腹组[(11.05±1.32)vs(20.36±2.59)d,t=16.97,P=0.0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开腹组[(2.30±1.38)vs(4.05±1.74)d,t=5.47,P=0.000];导尿管拔除时间低于开腹组[(3.04±2.11)vs(5.36±2.24)d,t=5.19,P=0.000];住院天数低于开腹组[(5.89±1.57)vs(10.36±2.65)d,t=10.02,P=0.000];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4%(2例)和16.27%(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4,P=0.074);随访观察8~36个月,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有2和6例出现顽固性腹痛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开腹组复发结局事件的累计函数高于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P=0.056)。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的特征,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LADG)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组(n=101)和腹腔镜组(n=97),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间手术时间[(226.30±36.40)vs(220.50±29.90)min,t=1.23,P=0.221]、淋巴结清扫数目[(22.01±4.99)vs(20.69±4.53)个,t=1.95,P=0.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114.50±20.30)vs(168.30±40.04)ml,t=11.77,P=0.0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开腹组[(72.30±7.91)vs(84.05±9.04)h,t=9.72,P=0.000];住院天数低于开腹组[(8.89±1.57)vs(10.36±2.65)d,t=4.72,P=0.000];腹腔镜组、开腹组术后肿瘤近端切缘[(5.07±2.04)vs(4.85±1.98)cm,t=0.77,P=0.442],远端切缘[(4.33±1.90)vs(3.90±2.02)cm,t=1.54,P=0.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例(9.27%)和8例(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07);腹腔镜组术后7天Karnofsky评分(KPS)高于开腹组[(79.33±15.54)vs(73.49±13.37)分,t=2.84,P=0.005];术后30天两组患者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83±8.36)vs(89.57±7.98)分,t=1.09,P=0.279)。结论 LADG治疗进展期胃癌与开腹手术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其对患者创伤小,患者近期生存质量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疗效、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 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80%(P 0. 05)。2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 40%,高于对照组的6. 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06-1308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用于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抽取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略少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直肠癌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符合该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应尽量优先选择该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为指导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接受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阴道半封闭术、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曼彻斯特手术、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悬吊术、经阴道子宫全切术+自体韧带悬吊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结果采用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手术时间[(94.34±27.95)min]少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155.22±46.41)min](t=6.476,P=0.000),高于阴道半封闭术[(58.38±26.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P=0.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组(43.13±37.01)m L少于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住院天数方面,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组(4.42±2.29)d少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组(5.46±1.12)d(t=5.191,P=0.000)和曼彻斯特手术(6.50±1.30)d(t=9.37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其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腹壁疝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9例成人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21.60±5.80)vs(61.60±10.30)ml]、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30.60±6.30)vs(45.20±7.40)h,(14.70±2.50)vs(20.80±4.60)h,(5.30±0.90)vs(8.70±1.30)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50±11.60)vs(79.70±16.40)min,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9%vs 33.9%,P0.05)。术后24和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年,两组患者腹壁疝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vs 6.5%,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疝修补术均是成人腹壁疝的有效手术方式,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手术带来的炎症损伤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评价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他潜在优势。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英文及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中文数据库中有关单孔与传统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对选用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5.3软件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和14个病例-对照研究,共1 541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单孔对比多孔腹腔镜手术,延长了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WMD)=8.54,95%CI(2.43,14.64),P=0.006],但并没有增加总并发症[比值比(OR)=0.68,95%CI(0.27,1.71),P=0.410]及术中失血量[WMD=-0.01,95%CI(-2.51,2.48),P=0.990],也未延长术后肠排气时间[WMD=-0.45,95%CI(-1.72,0.82),P=0.490],且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WMD=-0.40,95%CI(-0.75,-0.06),P=0.020],减少术后止痛治疗[OR^=0.38,95%CI(0.22,0.67),P=0.000]。结论 LESS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安全、可行的,而且有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的优点,有望取代传统腹腔镜手术(C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该科收治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残留复发等指标。结果 10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一期缝合组在胆管缝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13.6±3.6)和(21.5±11.8)min、(1.6±0.6)和(2.1±0.7)d、(1.4±0.2)和(3.2±0.8)分、(7.3±2.1)和(9.6±3.5)d、(21 564.7±4 962.5)和(25 376.6±6 537.1)元]均优于留置T管组(P 0.05);而两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胆道并发症及结石残留复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相比留置T管有一定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对比3D与2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连续收集的需行复杂性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利用随机数表随机分为3D腹腔镜组和2D腹腔镜组,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远期随访情况。结果依据入组条件,共计入组患者96例,3D组48例,2D组48例。①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患者;3D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2D组[(132.2±76.4)vs(156.5±89.3)min,P=0.000;(35.6±35.4)vs(55.9±44.1)ml,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转开腹率(6.3%vs 10.4%,P=0.203)和并发症发生率(20.8%vs 25.0%,P=0.445)无明显差别;3D与2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48.7±13.2) vs (49.6±14.1)h,P=0.692]、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5±1.1)vs (3.6±1.3)d,P=0.394]和住院时间[(5.1±1.5) vs (5.2±1.7)d,P=0.3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远期随访: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3D组6例出现消化不良,4例出现右上腹不适,2例出现残余胆囊结石;2D组4例出现消化不良,5例出现右上腹不适,1例出现残余胆囊结石。结论 3D腹腔镜依靠其高清的视野和良好的纵深感,在复杂胆囊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并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和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RFA)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LRFA组和对照组。LRFA组患者采用LRFA治疗后,继续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仅采用PIAF方案化疗。主要观察指标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L)、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等级、无进展生存期和2年死亡率;次要观察指标为血清VEGF和M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RFA组患者病情进展率明显降低(28.33%vs 50.00%,P=0.015);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500 d vs 380 d,P=0.013);临床干预后6个月时HRQL明显增高[(80.33±5.84)vs(65.87±9.59),P=0.000];临床干预后7、14和28天以及6个月时VEGF明显降低(P值均为0.000);临床干预后14和28天以及6个月时MMP-2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3、0.001和0.000)。结论 LRFA明显改善了肝癌患者临床预后,并显著降低患者VEGF、MMP-2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12月行关节镜下同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60岁,平均(40.1±12.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侧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明确多发韧带损伤。手术均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同时修补内侧副韧带16例,外侧副韧带2例。2例合并下肢骨折,先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1和3个月行关节镜手术韧带重建修补。手术前后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及Tegner膝关节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行关节镜下同期重建修补。随访5~48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术前[(85.10±6.40)和(21.60±7.90)分,t=34.80,P=0.000];IKDC评分及Tegner评分明显高于术前[(79.99±5.12)和(20.64±8.35)分,t=28.41,P=0.000;(3.77±1.15)和(0.45±0.51)分,t=12.36,P=0.000];VAS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5±0.60)和(6.73±1.32)分,t=-20.37,P=0.000]。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同期关节镜下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及侧副韧带修补,能有效恢复关节稳定性,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理理论对行肝癌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行肝癌手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及对肝癌手术与肝癌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行肝癌手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06,P<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特异性症状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肝癌手术与肝癌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OREM自理理论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索3D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38例,其中3D腹腔镜手术16例,2D腹腔镜2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3D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优于2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组有1例患者出现结石残留,术后2个月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后痊愈;3D组无结石残留病例。随访2~18个月,两组患者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3D腹腔镜技术使胆道手术更精准、微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改良的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血压、心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2.3±11.7)min,术中出血量(34.4±17.7)ml,7例患者无出血,3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心率变化转ICU检测治疗,2 d后安返普通病房,总体资料手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具有解剖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和生命体征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