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脾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是后天之本,属多气多血之府。脾胃气血调和,升降相因,则脾气健运,胃气顺畅,人体安和。气血不和,可致血脉瘀滞,从而影响胃之和降、脾之健运。脾病多涉及胃,而胃病也可累及脾,二者往往同病,出现脘闷纳呆、嗳腐吞酸、胃痛胃胀、腹痛腹胀、大便不调,甚至面色无华,或面色萎黄等多种脾胃病症状。脾胃病日久易入络而影响血脉的通畅,清代医  相似文献   

2.
正荜铃胃痛颗粒是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继通降理论结晶——胃苏颗粒之后又一气血理论结晶的体现。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生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保健局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善治内科疑难病,尤精于脾胃病的辩证论治,他博采中华医学之精华,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在脾胃病的辩证施治上,提出"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三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中医脾胃病  相似文献   

3.
<正>人身体的保养及疾病的调护,皆当从后天之本脾胃着眼。"保胃气,存津液"的思想,贯穿于仲景辩证论治过程的始终,尤其是针对杂病复杂症状的诊治。而其采用的健脾疗法多燮理阴阳,调畅气机。脾行气于三阴,为五脏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化生有源,机体阴阳俱荣,体魄康健;脾失健运,则气血化生不足,脏腑失于濡养,易于生病。胃行气于三阳,为六腑之本。《黄帝内经》认为饮食不加节制,就会损伤肠胃,九窍不通,百病丛生。故脾胃之气的盛衰,对于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4.
吴寿善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全国中医肝病专科医疗中心主任、湖北中医学院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寿善教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和科研工作 30余年 ,对治疗慢性乙性肝炎具有独到的见解 ,现介绍如下。1 重脾胃 ,调升降吴教授十分推崇《金匮要略》中对肝病治疗原则的论述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认为 :乙型肝炎虽起病于邪毒郁结 ,肝失疏泄 ,而脏腑相关 ,久病必伤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功能的好坏 ,直接影响病体的恢复 ;脾居中州 ,是运…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有“后天之本”之称。故脾胃虚弱是构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医林绳墨》说:“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近年来,随着诸多医家对脾本质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脾与免疫功能、消化功能、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相关,证明了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现将本人运用脾胃学说治疗儿科常见病的一些临…  相似文献   

6.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试从小儿脾胃的特点及其治法应用方面。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探讨。一、小儿脾胃特点——“脾常不足”1.小儿脾常不足的提出:早在隋代,《诸病原候论》就提出:“小儿肠胃嫩弱”,并认为这是产生小儿脾胃疾病——吐利的内  相似文献   

7.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祖国医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均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为探讨李时珍临床医学的特色和经验 ,笔者仅就李时珍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1 承洁古东垣之学 ,倡脾为元气之母李东垣认为健康之本 ,取决于元气 ,而元气的根本在脾胃  相似文献   

8.
脾胃与疮疡     
脾胃与疮疡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肖定远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脾与胃,居中土,互表里,脾为阴土而主升,胃为阳土而主降,乃一身之轮轴,升降之枢纽,为生化气血升清降浊,保持正常生命活动,故有“脾胃为后天...  相似文献   

9.
正脾胃学说源于《内经》理论,成熟于东垣时代,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对脾胃学说颇有研究,牟师从五脏形成说及现代进化论看,脾胃不独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还是脏腑之原本。历代医家十分注重脾胃在诊治上的作用,调节脾胃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大法,在临床诊治上起着核心作用。1《黄帝内经》确立脏腑以脾胃为核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脾胃是核心。《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而饮食营养与脾胃对饮食水谷的运化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说明胃气之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可见,延缓机体衰老,防止疾病发生,与胃的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就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讲,脾与胃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脾胃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内则营血运行充沛,外则肌肤丰盛,机体健康,抗病力亦强;若脾胃功能衰弱,则导致化源不足,脏腑失养,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16,(5)
<正>左侧门脉高压症(left-sided portal hypertension,LSPH)亦常称作"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脾胃区门脉高压症",其病因多样,但根本原因为脾静脉阻塞,脾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继发脾胃区静脉压增高,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因其临床表现较隐匿,与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症在临床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病例相对少见,加之对该疾病认识不足,较易  相似文献   

12.
脾胃同居中焦,一脏一腑,以膜相连,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精气皆源于脾胃。脾胃功能正常,正气充足,则体健少疾,即使患病,亦抗邪有力,病易向愈;反之,脾胃功能失常,正气不足,则体弱易病,且一旦受病,因抗邪无力,其病亦多缠绵难愈。正所谓“脾胃不足,百病由生”。李炳文老师临证,十分重视调理后天脾胃,凡视疾诊病,必先问脾胃,凡遣方用药,必顾护脾胃。1 温胃阳滋脾阴,完善脾胃论治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然其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法仅适用于脾阳脾气不足及中焦气虚寒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延年益寿、身心健康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早在战国时代,历代不少医家对抗衰老延年益寿都有专门著述。晚近中医有关抗衰老的报告日益增多,其中阐述肾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较多,并以此确立了补肾、培补先天为抗衰老的法则。但“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是人身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赖以生存的仓廪。故尔笔者认为在抗衰老过程中,脾胃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现小结如下,望同道斧正。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气的亏虚与否决定着人体的…  相似文献   

14.
自70年代我国开展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研究以来,已走过20余年的路程,对脾本质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特别是对脾虚证本质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七五期间.由国家科委组织的“脾虚证候发生机理的研究”,在广泛范围内对脾虚证的实质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脾主运化的生理、病理、结合药理及其动物模型等方面研究相当深入。1986年全国中医理论现代研究讨论会修订“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草案”时,将木糖排泄率和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列为脾气虚证诊断的参考指标。然而,回顾过去,脾胃学说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应引起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5.
正脾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异。本人从事脾胃病的临床诊治三十余载,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发现从"肝"论治脾胃病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盖因肝属木,主疏泄条达,而脾胃属土,主受纳运化,肝与脾胃木土相克,其疏泄条达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上升,又可助胃受纳腐熟,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组包括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泛酸或烧心等症状,持续4周以上,经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B超等检测尚未发现任何明确病因的疾病。一般可分为:①溃疡样消化不良;②动力紊乱性消化不良;③反流样消化不良;④混合型;⑤不定型。现就中西医结合对FD的研究探讨如下。1 FD的病因及与“脾主运化”的关系FD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楚,可能与胃、十二指肠粘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上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因素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素问·灵…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常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高度水肿,大致属于中医“水肿”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可因先天不足、外感及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虚损是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饮食失调或脾胃为内外邪气所困,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不足,导致气血亏虚。脾虚日久,土不生金,致肺气虚弱,出现肺脾两虚;②素体阴虚,或水湿内停久郁化热伤阴或长期使用皮…  相似文献   

18.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金元以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完善,脾胃学说在中医界已形成一个著名的学术流派。脾胃学说经过实践检验,已被证明不仅是阐明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理的中心环节,而且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不仅在消化系疾病防治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在各科疾病防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就脾虚与崩漏的关系做一探讨。供同道参考。1祖国医学对脾虚和崩漏关系的探讨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妇女以血为用,以冲任为本。冲为…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心痛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胸痹心痛"之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田俊主任认为心与脾胃的经络、气血、五行相关,从调理脾胃治疗胸痹,辨证施治,方可收效。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经常表现出病程长、易反复的临床特点,因而常出现虚实夹杂、寒热交织、久病夹瘀等复杂的疑难杂症,本文就该类复杂脾胃病的治疗方法从病因病机及药物上作一探讨,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下。1气血痰瘀同治脾胃居于中州,职司运化,其运行特点是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上输于心、肺、头、目,以营养全身,即“脾以升为健”;同时,脾在志为思,“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