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对16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中明确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后行气液交换并注入惰性气体充填.术后观察术眼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改变,了解黄斑裂孔愈合情况.结果 15眼(94%) 黄斑裂孔解剖闭合,15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物变形明显改善.1例裂孔未闭,但OCT证实裂孔缩小.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如能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使绝大部分患者得到解剖治愈,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研究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27例,其中13例(13眼)单纯采用20G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14例(14眼)采用23G手术剥除黄斑前膜联合术后运用利水渗湿中药,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黄斑视网膜厚度、黄斑区总容积和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7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黄斑区总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视力明显好于单纯玻璃体手术患者组(P<0.05),黄斑视网膜厚度平均为(275±187)μm、黄斑区总容积平均为(7.58±4.77)μm2,二者均明显小于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结论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显著,其特点为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氧丙烷(C3F8)与硅油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1例,均给予玻璃体手术治疗,分别应用C3F8填充(对照组50例)与硅油填充(观察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0.0%、92.2%,两组患者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BCVA)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组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MAR–BCVA数值均下降(P0.05),另外观察组Log MAR–BCV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3F8与硅油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中的疗效均较显著,但是硅油填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3月,就诊于本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患者30例30眼,年龄50~76岁,平均63.9岁,给于玻璃体腔注射TA注射液4mg(0.1ml).治疗后第3天起查视力,眼压;1个月内每2周测1次眼压,每月检查1次视力、晶状体及眼底.所有患者治疗后4~6周复查FFA,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个月.其中5人超过6个月.结果 视力:治疗前患眼平均视力为0.1413±0.0508,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2947±0.1233.视力提高3行及以上者24眼,占80.0%,不变者4眼,占13.3%,视力下降者2眼,占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8,P<0.001).经FFA、裂隙灯加前置镜查黄斑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3周,有5人5眼眼压20~30mmHg,给布林佐胺滴眼液每日2次后眼压降至正常.FFA显示后极部黄斑区无渗漏,1年后1眼发生视网膜浅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并予硅油填充手术后视网膜复位,但视力恢复差.1眼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恢复较好,2例患者白内障进展,给予行PHACO+IOL植入术.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有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其中不良反应为眼压一过性升高.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2岁,退休教师。因左眼前有暗点3个月、视力下降4天于2007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度近视史。右眼14年前曾因“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在北京某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检查:视力右眼0.04(-8.00 DS),左眼0.06(-8.00 DS),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左眼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见双视盘边界清,色淡,视盘颞侧大弧形斑,右眼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左眼黄斑区视网膜浅脱离,呈囊样改变,未见黄斑裂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消朦灵片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辨证为气阴亏虚、痰瘀互结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疗法对照组(50例50只眼)和消朦灵片治疗组(50例50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术后予常规治疗及口服消朦灵片,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视力及OCT检查,观察患者视力及黄斑厚度情况。结果术后4周及12周时,治疗组视力优于对照组,黄斑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朦灵片有助于减轻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黄斑水肿,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持式全视网膜镜下25G治疗先天性小角膜合并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小角膜合并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患者13例(13只眼),均行手持式全视网膜镜下睫状体平坦部角膜缘4.0 mm三切口闭合式25G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术后观察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13只眼中,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12只眼,占92.3%。1只眼于术后6个月因颞上周边视网膜增殖牵引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行再次玻切术后视网膜复位。患眼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脉络膜缺损累及视盘的4例患者术后视力提高至数指。脉络膜缺损位于视盘下方者9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为0.1以上,余7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在0.02~0.1。结论先天性小角膜合并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行玻切视网膜复位手术由于受到小角膜小瞳孔的影响,手术视野小,难度大,利用手持式全视网膜镜全视野与25G切口及切割效率的优势可以较好地完成手术,手术安全性好,成功率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为一类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在整个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国外文献报道约占0·6%~4%,国内10%~21%〔1〕。40岁以上发病者占80%。患者屈光状态以高度近视为主,占50%~67%〔2〕。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与近视度数,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无后巩膜葡萄肿等高度近视所引起的病理改变有关。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为增加手术成功率使用辅助药物,如曲安奈得。笔者从2005年6月~2006年5月对15例15眼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同时应用曲安奈得,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微创后入路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简称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加用益气化湿明目中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RRD患者65例(65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2组均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均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益气化湿明目中药汤剂口服3个月。观察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指数(VFI)值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BCVA、VFI值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BCVA、VFI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BCVA、VFI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时,治疗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微创后入路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湿明目中药可明显促进RRD患者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是常见致盲眼底病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本院2004年2月—2006年2月收治52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及配合相应体位,术后均采用特殊体位1周以上,对促进视网膜复位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17例;年龄17~72岁。严重眼外伤所致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2例,增殖型糖尿病病变(PDR)16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0例,后瓣翻转的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例,伴视网膜僵硬的后极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例。手术方式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本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施行巩膜外冷凝、环扎、外垫压、放液、注气等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术中详细检查眼底,寻找所有裂孔及变性区,予以封闭.结果 术后随访1~12个月,32例患者中31例1次手术达到解剖复位,治愈率97.2%,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放液时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视网膜表面出血3例,术后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10例,均在术后1周内吸收;术后眼压升高8例,6例经药物治疗,2例经前房穿刺眼压降低;6例气体填充眼出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随气体吸收于2周内消失;术后玻璃体混浊加重15例,经药物治疗13例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由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加重,引起新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复位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用药对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于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用抗生素、激素类眼液滴眼及散瞳,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复方血栓通胶囊、肌苷、ATP、维生素等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术后眼部改变和病程分为早期、中期、后期再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及玻璃体混浊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采取综合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对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减轻玻璃体混浊等有明显的疗效;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举措,对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纳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385例40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并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结果:通过术后诊断:所有患者385例405眼顺利完成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诊断如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6眼(50.9%),孔源性视网膜脱离63眼(15.6%),外伤性玻璃体积血54眼(13.3%),视网膜裂孔23眼(5.7%),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3眼(5.7%),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0眼(2.5%),单纯玻璃体积血8眼(1.9%),Eales病8眼(2.0%),Terson综合征6眼(1.5%),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4眼(1.0%)。不同年龄病因分布不同,术前与术后视力相比,162眼视力不变,204眼视力提高,39眼视力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对玻璃体积血的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对外伤性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作用。方法12眼行眼内硅油注入,5眼以C3F8填充。结果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手术前后视力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体切割是治疗外伤性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伤后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保存患者的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内界膜剥除术结合25 G玻璃体切除术对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55眼)和观察组(47例,57眼),对照组采用25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上述基础上观察组结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 %高于对照组81.82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界膜剥除术结合25 G玻璃体切除术可显著提高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临床疗效,减轻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提高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联合曲安奈德在复杂玻璃体切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复杂眼外伤患者7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6月,患者视力提高35眼,术后前房反应在1周内明显,多为I~Ⅱ级反应,1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5只眼出现眼压升高,2只眼出现假性前房积脓,1只眼出现眼内炎。结论: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联合注射曲安务德可减轻眼内炎症反应,抑制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用于复杂玻璃体切割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氩激光光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10月~21304年10月行巩膜扣带术后接受氩激光光凝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2例62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62眼中视网膜完全复位60眼(96.77%),术后矫正视力〉0.05者58眼(93.55%),最佳矫正视力为1.0。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可简化术中操作,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范玻璃体切除合并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制定并执行玻璃体合并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规范,对遂宁市中心医院60例进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分析。结果术后3月复查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60,治愈率100%。无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的患者。结论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规范切实可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视力损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原因。方法 对接受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割治疗的160例(198只眼)糖悄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随访视力进行比较,并对与视力损害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198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中89只眼(44.95%)发生严重视力下降,在发生视力损害的病例中平均血红蛋白和胆固醇明显高于无视力损害病例(P〈0.01和P〈0.001)。视力损害的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损害有关(P〈0.01和P〈0.001)。视力损害的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损害有关(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视力损害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高血红蛋白和高胆固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只眼,行巩膜外加压、冷凝术,并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药干预;对照组30只眼,只行巩膜外加压合并冷凝术。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速度、视网膜复位的理想程度、术后玻璃体混浊反应程度、术后视功能恢复速度、程度均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中药的干预治疗可以加快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的成功率,提高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