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单侧半椎板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切除椎管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报道经单侧半椎板切除21例椎管内肿瘤,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7例.肿瘤位于颈段8例,胸段4例,腰段9例.结果所有肿瘤均获全切,术后当时、1周和随访期内(2~36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可最大程度暴露脊柱后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且手术创伤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椎板切除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劈开式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累及多节段的椎管内肿瘤病例,男性2例,女性1例,MRI检查均为腰椎椎管内占位,分别累及2~4个节段。治疗方法采取劈开式椎板切开复位技术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均全切除,病理诊断:神经鞘瘤2例,转移性腺瘤1例。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椎板骨质损失少,无椎板、椎弓根及椎体骨折发生。结论劈开式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具有微创、费用低等优点,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们从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经一侧半椎板显微切除3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3例,胸段19例,腰段6例。结果所有肿瘤均被全切除,病人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一侧半椎板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卧床时间短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入路,4例采用后正中半椎板入路,3例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关节突入路部分切除,7例行经后路全椎板+关节突入路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前外侧经胸+后路椎板入路切除,2例行后外侧经横突+椎板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55例,次全切除3例。55例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8.5月;按照Frankle分级评定标准评判效果,改善50例,不变5例;肿瘤全切者无复发,肿瘤次全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对于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肿瘤与脊髓之间的关系及椎管外有无侵润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之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3年4月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9例患者,肿瘤均全切除,病理分型分别为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膜瘤(5例)和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并发症。术中测量获得半椎板切除可显露胸腰椎骨窗面积为(15±2)mm×(32±5)mm。结论采取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而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良好,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9例(151个病灶)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术,暴露肿瘤后行手术切除,其中30例切除病变后使用钛连接片行椎板成形术。结果全切除134个,近全切除17个,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出院时症状好转128例,无变化1例。随访82例,失访47例,随访时间13~58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及个性化手术方案,大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得到全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的2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1例,腰段7例。2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与术前相比,出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明显改善(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出院时相比,末次随访ASIA分级进一步改善(P<0.05),V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脊柱X线检查未见脊柱畸形。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病理性扩大的椎间孔在袖套内切除偏一侧椎管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手术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11例疑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采用经椎间孔袖套内人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全部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肿瘤为偏脊髓一侧骑跨椎间孔生长,形态为非明显哑铃彤,椎间孔扩大明显.肿瘤位于颈段者7例、胸段者2例、腰段者2例.结果 11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第4天即可下床活动,随访4-24个月,平均11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发牛.结论 经扩大的椎间孔袖套内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避免了术中的过度显露,不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对椎旁肌及韧带的损伤与半椎板切除入路相同,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偏侧的骑跨椎间孔生长的非哑铃彤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人路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单侧半椎板人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例,胸段6例,腰段9例。结果16例肿瘤均全切除。病理结果: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室管膜瘤1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随访16例,时间6~26个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脊柱稳定性好。结论经单侧半椎板人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手术创伤小,对脊椎后柱结构破坏少,可有效治疗椎管髓外硬膜下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的96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颈段27例,胸段43例,腰骶段26例。结果96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术后3d可下床活动,随访6~48个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无肿瘤复发或脊椎不稳定。结论单侧椎板开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具有安全、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切除椎管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一侧半椎板显微切除69例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瘤31例,脊膜瘤19例,上皮样囊肿6例,蛛网膜囊肿4例,海绵状瘤3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椎管转移2例。肿瘤位于颈段19例,胸段34例,腰段16例。结果除2例髓内星形细胞瘤外,其余肿瘤均获全切,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一侧半椎板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卧床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0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在半椎板切除条件下行切除肿瘤;24例在全椎板切除条件下切除肿瘤,术后再应用内固定。结果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6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肿瘤全切42例,次全切8例。术后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6例对症处理好转出院,1例死亡。49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脊柱稳定性好;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预后状况,术后生活质量改善39例,无变化7例,下降3例;8例次全切残余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其余无复发;所有病人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无颈椎不稳现象。结论应用神经显微技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效果好,可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在维持颈椎稳定性方面,要根据占位与脊髓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45例肿瘤均达全切除,术后病理: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17例,神经纤维瘤9例,肠源性囊肿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失稳病例。结论偏向一侧的椎板节段间脊髓肿瘤及部分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可选用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手术,该术式能够充分显露肿瘤,且保留椎板后弓的完整性,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34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脊膜瘤19例,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以女性多见,疼痛少见,多出现囊变,T2WI多为等信号;而神经鞘瘤以男性多见,多有疼痛表现,囊变较少,T2WI多为高信号。34例肿瘤均全切除;全椎板切除28例,半椎板切除6例。术后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和脊髓缺血病变。术后随访12个月,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5例,Ⅲ级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以脊膜瘤和神经鞘瘤最为常见,T2WI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全椎板或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高位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高位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神经鞘瘤病例资料,病变分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Ⅲa型3例,Ⅲb型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采用半椎板切除,未行椎管内固定融合。结果 13例病变均获全切除,出院时11例(84.6%)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2例单侧肢体轻微麻木。术后病理诊断均提示神经鞘瘤。平均随访1年,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亦未见脊柱畸形和失稳。结论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诊治的关键是早期手术治疗,术中半椎板切除,尽量保留后柱结构,无需行椎管内固定融合,极大减少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长节段(≥4个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进行椎管重建在长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6例长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取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复位+钛板钛钉固定的方法进行椎管重建。结果 肿瘤位于颈胸段3例,胸腰段1例,腰段1例,腰骶段1例。肿瘤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室管膜瘤3例,神经鞘瘤1例,脂肪瘤1例,畸胎瘤1例。术后随访2~7年,未见肿瘤复发,未见椎管狭窄,未见脊柱不稳及滑脱,部分椎板已骨性愈合。结论 对长节段椎管内肿瘤,采用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方法进行椎管重建,手术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而尽量保护脊柱稳定性的方法。方法 我科从2004年5月~2006年7月,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22例。其中颈段肿瘤16例.分别采用改良的极外侧入路、颈前入路、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或半椎板切除。胸段肿瘤2例采用半椎板切除,1例采用全椎板切除。3例腰段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其中2例行钉棒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18例随访9~18个月,无复发或脊柱不稳定。结论 大部分椎管哑铃形肿瘤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手术,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肿瘤,对骨质破坏严重的肿瘤和完全切除一侧小关节者需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半侧椎板开窗从1个节段到9个节段不等。开窗大小约10~15cm:其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护2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8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除1例髓内肿瘤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稍差,其余病人神经功能障碍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34个月,行颈、胸、腰椎MRI及x-线或CT复查,脊柱稳定性完好,脊膜瘤术后复发1例。结论半椎板入路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适合于椎管内大部分肿瘤的切除,术中辅以高速磨钻、神经电生理监护及超声技术,可提高对脊髓、神经功能的保护,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利用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17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5例,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肿瘤位于颅颈交界区2例,颈段8例,胸段5例,腰段2例。皮肤切口(5-6cm)以能够显露肿瘤相对应的椎板为原则,同侧半椎板切除及肿瘤切除采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结果 16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人因肿瘤所属的神经根切断出现相应肌肉运动障碍,随访2-10个月,其中1例完全恢复,另1例恢复不完全,其他病人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结论 对于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小切口半椎板技术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顺利,手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