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中等量(30~4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3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发病48 h内、2周行DTI检查测量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并评估皮质脊髓束(CST)损伤情况,参考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NIHSS)量表评分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并进行瘫痪分级(PG)。结果 63例中,保守治疗25例(保守组),手术治疗38例(手术组);CST分级1级13例,2级21例,3级29例;CST分级1~2级中,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20例;CST分级3级中,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18例。发病48 h内,两组正常侧、患侧内囊区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2周,两组正常侧、患侧内囊区FA值均显著改善(P<0.05),而且,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两组发病48 h患侧内囊区FA值与发病2周PG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保守组r=-0.769,P<0.05;手术组r=-0.769,P<0.05)。CST分级1~2级病人,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等量(20~4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94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资料。47例采用锥颅引流术治疗(锥颅组),47例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骨瓣组)。术后5 d复查CT,根据脑水肿最大面积层面计算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长径×短径×层面数×1/2-血肿量。分析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区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术前及术后2周应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预后。结果 锥颅组术后5 d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较骨瓣组显著缩小(P<0.05);术后2周,两组SSS评分和NI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且,锥颅组明显优于骨瓣组(P<0.05)。锥颅组住院时间[(15.67±3.07)d]较骨瓣组[(19.97±2.65)]明显缩短(P<0.05),锥颅组术后2个月病死率(10.64%,5/47)较骨瓣组(25.43%,12/47)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0例出血量在30~50 m 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等。结果采用开颅手术46例,钻孔引流34例,钻孔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GCS评分、分级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出血量在30~5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钻孔引流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治疗脑出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HBGH)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手术治疗的94例HBGH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其中采用钻孔抽吸术治疗25例(抽吸组),钻孔引流术+尿激酶治疗30例(引流组),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39例(小骨窗组)。结果 抽吸组、引流组、小骨窗组术后24 h血肿消除率分别为(81.27±7.21)%、(83.81±7.43)%、(83.76±6.74)%。抽吸组、引流组、小骨窗组出院6个月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6.0%、63.3%、82.1%。结论 对于HBGH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从1990年~1995年收治了经CT和手术后证实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180例,多数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出院后半年以上随访,证明手术疗效满意。本文就与此病相关的血肿分型,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了分析,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134例,女性46例,年龄16~87岁,平均59.6岁。65岁以上者86例,约占48%,有高血压病史者166例,最长35年,最短3年,人院时平均血压在30/16kPa,最高达38/18kPa,其发病诱因与劳累、饮酒、生气及精神紧张有关。二、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为突然发病,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2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手术组(14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血肿)和显微手术组(140例,采用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内镜手术组血肿完全清除率(74.3%)明显高于显微手术组(60.0%,P<0.05)。内镜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1.4%,2/140)明显低于显微手术组(6.4%,9/140;P<0.05)。出院时,内镜手术组GOS评分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术后1年,内镜手术组mRS评分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结论 相较于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血肿清除效果较好,再发出血较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中等量(20~40 ml)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与转归。共226例患者分别接受药物及支持治疗(76例)、钻孔引流术(94例)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56例),结果显示,治愈和轻残率分别为保守治疗组23例占30.26%、钻孔引流术组50例占53.19%、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7例占30.36%;中残、重残和死亡为保守组53例占69.74%、钻孔引流术组44例占46.81%、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39例占69.64%。提示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中等量出血患者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引流组),3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随访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与开颅组相比,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残余血肿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5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40例)以及观察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19例)。结果 观察组术中责任动脉发现率(42.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10%,4/40;P<0.05),术后再出血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8/40;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GOS评分[(3.7±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1.4)分;P<0.05],偏瘫侧肌力好转率(82.4%,14/17)明显高于对照组(51.9%,14/27;P<0.05);但两组病死率、失语好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技术容易掌握,实用性强,术后病情稳定,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2001年6月~2008年12月对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发病后6h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点征在中等量(出血量30~6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42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118例完成颅脑CTA、CTP检查(观察组),124例未完成颅脑CTA、CTP检查(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根据CTA、CTP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1项点征阳性采用开颅手术,2项点征均为阴性采用钻孔引流术。对照组病人根据对全麻手术的耐受性及知情同意情况选择手术方式:耐受性差或不同意开颅手术的病人采用钻孔引流术,耐受性尚可且不同意引流术的病人病人采用开颅手术。结果观察组引流术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引流术后血肿增大率、病死率、颅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开颅手术治疗有效率、术后血肿增大率、病死率、颅内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CTA、CTP点征作为客观依据选择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血肿扩大、死亡及颅内感染的风险,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12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CT检查示血肿清除率达90%.术后2例出现大量再出血,其中1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恢复良好;另1例因家属不同意手术治疗.3例术后出现肺部严重感染,其中2例放弃治疗.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6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 d内清醒27例,3 d至2周内清醒15例,2周至1个月内清醒12例,持续昏迷状态5例,死亡3例。存活59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1±4.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9例,Ⅱ级19例,Ⅲ级以上11例。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可减轻术中脑损伤,血肿清除更彻底,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60%,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患预后差。我院自1999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49例,均施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本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神经导航下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神经导航下钻孔引流术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40例采用经额钻孔引流术(经额引流组),36例采用经颞钻孔引流术(经颞引流组)。结果 经额引流组术后3 d内穿刺道出血发生率(0%)明显低于经颞引流组(11.11%,4/36;P<0.05)。经额引流组尿激酶使用次数[2次(1~3次)]明显少于经颞引流组[3次(2~4次);P<0.05]。经额引流组术后1周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经颞引流组(P<0.05)。经额引流组术后1周内穿刺道周围水肿发生率(0%)与经颞引流组(5.56%,2/2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经颞钻孔引流术相比,经额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经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区的特点,我们在治疗方法上充分利用了脑组织的正常间隙进入血肿腔,显微镜下彻底清除血肿达到提高病人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现将本科1998年7月至2000年7月54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操作技巧及其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8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等,采取个体化入路手术。16例侧裂前型血肿经额上沟、额中回或额下沟入路手术清除,23例侧裂中心型血肿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清除,19例侧裂后型血肿经颞中回或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手术清除。结果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达到90%以上24例,70%~90%22例,而少于70%6例;术后再出血3例,死亡3例。55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预后,45例预后好(ADL 1~3级),10例预后差(ADL 4~5级)。结论采用个体化入路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及术后合理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26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3-01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26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脑出血评分、术前及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基底节区出血量,30d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结果共11例患者于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个月评估时,65例患者短期预后良好(格拉斯哥结果评分≥4分)。出血量50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8分及脑出血评分≥3分是预后差的预测因素。结论基底节区出血量、术前GCS评分及脑出血评分是预测预后的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手术治疗的36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GCS评分3~5分6例,6~8分17例,9~12分7例,13~15分6例。术前GCS评分≤8分的病人,术后3、7 d的GC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术前GCS评分9~15分的病人,术后GC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GCS评分≤12分的病人,术后3个月GOS评分与术后1个月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前GCS评分13~15分的病人,术后3个月GO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术前GCS评分3~5分、6~8分、9~12分病人预后良好率(分别为16.67%、35.29%、57.14%)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GCS评分13~15分病人预后良好率(100.0%)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内发生肺部感染15例(41.7%)、颅内感染7例(19.4%)、消化道出血2例(5.6%)、电解质紊乱10例(27.8%);死亡3例(8.3%)。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