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蓝藻水华暴发日益频繁,蓝细菌滋生、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藻毒素。最典型的有鱼腥藻毒素-A(Anatoxin-a,AnTX-a)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AnTX-a是一种快速致死性神经毒素,MC是普遍存在的细胞和肝毒素,被这些毒素污染的水体和食物会给人畜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能对人群公共健康造成威胁。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了AnTX-a和MC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结果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AnTX-a和MC对机体的危害不仅仅限于神经系统和实质器官,还能对人类、动物以及水生生物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产生毒性效应。结论此综述从免疫学角度,为深入探讨AnTX-a和MC对机体的联合免疫毒性作用和机理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效宇  李磊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1016-1017
蓝藻水华(cyanobacterial bloom)的频繁发生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而近期在我国无锡太湖、安徽巢湖和云南滇池所发生的蓝藻水华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世界各国所发生的蓝藻水华中,微囊藻水华(microcystis bloom)不仅发生频繁、危害很大,而且多数能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s,MC)〔1,2〕。微囊藻毒素是一类肝毒素,据报道,它不仅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对人类健康也有危害〔1-14〕。毒理学研究发现,MC生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动物中毒、死亡主要是由于MC对肝脏的损伤〔15〕。  相似文献   

3.
藻类肝毒素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藻类肝毒素主要由污染水体的蓝绿藻产生,其主要靶器官为肝脏。整体和离体动物实验均表明,藻类肝毒素的作用机机制可能与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抑制有关。本文对藻类肝毒素在分子结构,急慢性毒性以及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节球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球藻毒素是藻类肝毒素的一种,为环状五肽化合物。主要由污染水体的泡沫节球藻产生,是危害很大的一类藻毒素,具有促肿瘤作用和致癌作用,其主要靶器官为肝脏。节球藻毒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节球藻毒素的产生、物化性质、毒性、检测方法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肝细胞PCNA、p21waf1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 (MC)促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中期试验动物模型 ,γ -GT染色检验MC的促癌作用 ,并以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精确测定大鼠肝脏PCNA和p2 1waf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γ -GT阳性率。 (2 )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大鼠肝脏PCNA基因表达强度和面积。 (3)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 p2 1waf1基因的表达强度和面积。结论  (1)进一步证明MC促癌剂的作用。 (2 )初步明确 ,调节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是MC促癌过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肝细胞bcl-2及bax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 Z  Chen H  Li Y  Gao L  Sun C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4):239-242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MC)促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中期试验动物模型,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染色检验MC的促癌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精确测定大鼠肝脏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γ-GT阳性率,γ-GT染色的阳性率纯毒素组为100%,显著高于二乙基亚硝胺(DEN)对照组的22.22%。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bax基因的表达强度和面积,bax表达的强度和面积纯毒素组分别为0.0283和0.0073,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655和0.0244的DEN对照组。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有显著增加大鼠肝脏bcl-2基因表达强度和面积,bcl-2表达的强度和面积纯毒素组分别为0.0977和0.0315,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460和0.0205的DEN对照组。结论 进一步证明了MC具有促肝癌作用。调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是MC促癌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藻类毒素对健康危害和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加剧,人类向水体排放了大量含N、P的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向水体中排出藻毒素,主要有毒成分为微囊藻毒素(MC),MC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动物试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MC具有机体肝毒性、促癌、胚胎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损害等作用,我们就有关藻毒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于水中氮、磷含量的急剧增加,导致水华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除引起生态恶化外,因某些藻种所产生的藻毒素也给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淡水水华中目前最常见、对其毒性研究最为深入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且因其可能在饮用水中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饮用水中MC的代表亚型MC-LR的基准值制订为1μg/L。本文对其理化性质、毒性表现、作用机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于工农业排污和生活排污日趋增多,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引发藻类水华频繁爆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n aeruginosa)、水花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颤藻(Oscilllation aeruginosa)等产生的有毒成分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为严重。近年来,对微囊藻毒素的毒性研究已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具体的毒性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毒素发挥其毒性作用的关键所在,因而微囊藻毒素致细胞凋亡的研究是热点之一。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MC-LR对肝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类MC-LR的肝脏毒性机理。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囊藻毒素MC-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晌。结果 微囊藻毒素在极低浓度时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或细胞毒作用,高浓度时可促进细胞生长。MC-LR导致肝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样变化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提示微囊藻毒素可能具有影响肝细胞周期的作用,可诱导肝细胞增殖,同时又能诱导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对Hela细胞周期有类似影晌趋势,但其程度远不如对肝细胞的影响明显。结论 微囊藻毒素对肝细胞的特异性作用可能是其肝脏毒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