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72例陈国立,黄昌林,崔化明,韩西,吴建强应用外固定架固定四肢骨折,有诸多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我中心自1992年10月~1994年10月间收治四肢骨折病人中,对72例进行了外固定架固定,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纪荣光 《中国骨伤》2001,14(12):740-740
我院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7月应用潍坊产三维单侧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 5 8例获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 8例 ,男 47例 ,女 11例 ;年龄 9~ 80岁 ,平均 37 4岁。新鲜骨折 5 2例 ,陈旧性骨折 6例。骨折部位 :胫腓骨折33例 ,肱骨干骨折 6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 5例 ,跟骨骨折 4例 ,股骨下段骨折 8例 ,尺桡骨骨折 2例。2 治疗方法  对于开放性骨折先作彻底清创 ,行小切口复位 ,对粉碎性骨折不稳定者行螺丝钉或克氏针有限固定 ,视扩创后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 ,分别采用原位缝合、减张缝合、植皮、皮 (肌 )瓣转移覆盖等处理。对…  相似文献   

3.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志鹏  卢雄才  黄雄  吴甲钊 《中国骨伤》2000,13(5):306-306
我科自1994年~1996年应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研制的肢体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改良Batiani骨外固定器)治疗114例四肢骨折,疗效满意。现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4例,男性87例,女性27例。年龄4岁~55岁,平均年龄32岁。股骨干骨折30例(新鲜24例,陈旧6例。其中开放6例,斜行6例,粉碎4例,横断8例)。肱骨干骨折12例(全部新鲜骨折,其中开放1例,斜行2例,横断6例,粉碎3例)。胫腓骨骨折72例(全部新鲜骨折,开放27例,闭合45例。其中螺旋9例,横断22例,斜断25例,粉碎16例)。2 治疗方法  全部采用小切口直视下骨折手法复位,应用…  相似文献   

4.
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骨外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起鸿  杨柳 《普外临床》1989,4(4):222-224
  相似文献   

5.
宋西正 《中国骨伤》1995,8(2):22-23
鼠笼式顶夹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421001)宋西正笔者研制成“鼠笼式”顶夹外固定器,用于治疗四肢骨折,现浅述如下。材料:木材、塑料、医用不锈钢。结构:如图1所示。由调节针①,固定圈②,小夹板③,调节螺母④组成。小夹板对称安装在固...  相似文献   

6.
应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儿童四肢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四肢骨折3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8~10周,平均58天。此法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切开复位,不损伤软组织及骨膜,减少骨折断端的血供破坏,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2.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缩短了骨折愈合后的康复期,无关节僵硬等并发症;3.对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或邻近关节的骨折,不影响创面修复和局部换药;4.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小巧轻便,患儿带外固定器期间肢体仍可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博  武毅 《中国骨伤》2007,20(3):184-185
1995-2004年,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170例,本文就其并发症及相关问题予以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170例,男136例,女34例;年龄15~72岁。车祸伤102例,砸压伤54例,跌伤8例,撞击伤6例。开放性骨折72例,闭合性骨折98例。骨折部位:胫腓骨130例,肱骨干20例,股骨干14例,转子区6例。横断形骨折23例,斜形或螺旋形41例,粉碎性106例。合并伤:创伤失血性休克9例,脑外伤16例,胸腹部脏器损伤6例,其他部位骨折25例。2治疗方法早期对个别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在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因难获解剖复位,常遗留侧移或轻度成角,负重后易发生再移位。其后不论…  相似文献   

8.
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骨膜外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179例四肢骨折不切开骨膜而在骨膜外行钢板内固定,在术后第1天及3、6、9周进行X线片检查。结果术后第3周X线片可见少许模糊骨痂形成141例(78.8%),第6周X线片有明显骨痂164例(91.6%),第9周X线片179例均可见大量骨痂形成,1年后全部骨折愈合且行钢板摘除,无一例骨不连及功能障碍。结论四肢骨折行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损伤少,不破坏骨的血运,是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骨不连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自 1993年 9月~ 1998年 10月应用夏和桃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 2 2 0例 ,出现各种并发症 2 3例 ,发生率10 .4% ,为避免在今后应用过程中出现类似并发症 ,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2 0例 ,其中男 170例 ,女 5 0例 ,年龄 6~ 88岁 ,平均3 6.8岁。受伤类型 :交通伤 14 0例 ,重物砸伤 3 6例 ,坠落伤 18例 ,生活伤 42例 ,其它 4例。损伤部位 :肱骨骨折 2例 ,尺桡骨骨折 3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 44例 ,股骨干骨折 2 8例 ,股骨远端骨折 2 7例 ,胫腓骨骨折 116例。上述病例中开放性骨折 10 6例 ,骨折合并皮肤撕脱伤 12例 ,骨折并烧伤…  相似文献   

10.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1.
骨结构重建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下肢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ADF)的广泛应用,对其临床并发症的报道亦有不少[1],其中针道感染、松动,骨折端错位或成角畸形,骨愈合障碍,关节僵硬比较常见.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更快地恢复肢体功能,自1991年以来,我们对42例下肢严重复杂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植骨、腓骨移植等方式,恢复骨结构完整性、稳定性,结合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ADF)适当加压,早期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环槽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经闭合手法复位或辅助克氏针撬拨复位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94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63例,女31例;年龄17~65岁,平均39岁。横形骨折5例,斜形与螺旋形骨折19例,粉碎性骨折70例。骨折按Gustilo分类:ⅢA型49例,ⅢB型45例。术后观察伤口感染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Johner-Wruhs评定标准对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4~63个月,平均2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6~39周,平均21.4周,无骨折不愈合、骨髓炎及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94例中伤口I期愈合者81例,深部伤口感染者2例。功能评价采用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52例,良37例,中5例。结论:闭合复位或辅助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外固定器固定可降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感染率。对于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半环槽式骨外固定器固定3~6周时根据骨折端愈合情况去除中间固定骨折块的克氏针,使支架动力化,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增良  邵嵘  樊渊  何建群 《中国骨伤》2002,15(5):287-288
我们以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3岁.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均为新鲜骨折,26例为开放性骨折.合并症:局部合并大面积皮肤损伤4例,肌腱断裂3例,主要血管断裂2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9例.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s, timing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open pilon fractures. Methods: From April 2003 to July 2008, 28 patients with open pilon fractures were treated. All had type C fractures according to the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 (AO/ASIF) classification. Three operative methods were applied, the methods being determined by the types of fracture, soft tissue damage and time interval after injury. Seven cases were treated by debridement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plate; 19 by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and 2 by delayed surgery.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Burwell‐Charnley score. 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from 6 to 48 months (average 24 months). The Burwell‐Charnley score of clinical outcomes: anatomic reduction achieved in 12 cases, functional reduction in 15, and unsatisfactory reduction in 1. The healing time was from 2.5 to 11 months (average 4.7 months). Two cases had delayed union.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scale for the ankle joint, there were excellent results in 8 cases, good in 14, fair in 5 and poor in 1. Complications included four cases of skin superficial sloughing, two of superficial infection, one of deep infection, two of delayed fracture union and ten of post‐traumatic arthritis.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perform appropriate surgeries for open pilon fracture according to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different damage to skin and tissue and time interval after injury. Thorough debridement, proper use of anti‐infective medication, appropriate bone grafting, and postoperative ankle function exercise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柴雷子  薛锋  肖海军  丁亮  沈玉春  赵勇 《中国骨伤》2013,26(11):889-893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52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51足),女7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3d,平均(6.2±0.8)d。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6例(4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3例(3足)。患足术前均行跟骨轴、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测量手术前后跟骨Bshler角、Gissane角、长度、高度和宽度。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52例(58足)中51例(57足)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2个月。跟骨Btihler角术前(12.65±5.32)。与术后(30.63±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issane角(129.87±6.25)。与术后(122.11±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术前分别为(64.5±7.1)mm、(34.6±5.7)mm、(30.2±5.2)mm,术后分别为(71.3±5.7)mm、(28.2±6.1)mm、(39.3±6.4)mm,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优20足,良31足.可4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1~52岁,平均34岁;合并神经损伤4例,失血性休克16例,其他部位骨折15例.按照Tile分型均为C型骨折,C1型15例,C2型9例,C3型4例.结果 28例中,23例复位满意,5例未完全复位,其中3例纵向移位≥1cm,2例横向分离移位(耻骨联合分离≥2cm,耻骨支分离≥1cm).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2个月.2例切开复位后骶髂部皮肤发生浅层感染,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3例外固定针孔感染.1例骶髂螺钉固定术后CT证实螺钉穿出S1A椎体前皮质.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穿出髂嵴外侧皮质.1例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58个月,平均48个月.根据Majeed制定评估标准,优17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3%.4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2例在术后4个月时完全恢复,2例未恢复.4例患者主诉腰骶部疼痛.结论 有限切开内固定可纠正不稳定骨盆骨折纵向移位,而横向移位可以使用外固定器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辉  刘洋 《中国骨伤》2010,23(3):217-219
目的:观察调节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普通螺钉、克氏针等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跟骨骨折(SandersⅢ、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普通螺钉、克氏针等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27例36足(左侧19足,右侧17足)SandersⅢ、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37岁),患足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并按Crosby-Fitzgibbons-Sanders分类法进行分组,术后B觟hler角和Gissane角的改变采用X线片进行分析,功能状况采用张铁良跟骨骨折综合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36足中32足获得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平均13个月,B觟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平均(8.0±7.3)°及(130.5±10.5)°,恢复到术后平均(29.6±7.4)°及(122.5±8.6)°。采用张铁良跟骨骨折综合评分法评为优17足,良8足,中5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伤口感染或皮缘坏死,经负压封闭引流术或伤口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能有效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相似文献   

18.
影响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稳定性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刚  秦晓辉 《中国骨伤》2002,15(9):575-576
单侧外固定作为一种骨外固定技术主要有以下优势:手术损伤小甚至不手术、患者痛苦小容易耐受、固定牢靠、允许上下关节和骨折肢体早期活动、可同时作肢体延长、可以提供轴向加压和一定的抗旋转力、便于处理合并伤和术后护理、不需二次手术等,适用于无理想固定器械又不宜作内固定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复杂骨折,还用于关节融合、截骨后固定、骨缺损、骨不连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6例高能量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38岁.患者术前可以通过常规X线检查或行三维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对于骨折断端是粉碎的、不平整的,可以用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无须剥离骨膜,可以使骨折断端和骨折块之间相互靠拢以增强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伤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和骨折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总分88.2±3.6;优13例,良20例,可3例.12例发生针孔感染,5例出现针孔处疼痛,1例因过度负重导致固定针断裂,经处理均获得痊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牵引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31.6岁。骨折未累及腕掌关节,则直接于骨折近端固定骨针,Bennett骨折或Rolundo骨折的近端进针点选在大多角骨。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无骨折移位、固定松动及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外固定器有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早期功能康复活动的优点,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