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奇峰 《医学综述》2012,18(9):1292-1294
内皮微颗粒(EMP)是内皮细胞激活或凋亡时从细胞膜上脱落的膜性囊泡,直径<1μm,在血管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中显著升高,被认为是内皮功能障碍的指标。此外,近来研究发现EMP表面具有各种活性物质,在凝血、炎症、内皮功能、细胞存活和细胞内信号转导中均有作用。现就EM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新进展予以综述,以便为临床上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内皮微颗粒通过NADPH氧化酶损伤内皮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标、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制备内皮细胞来源的微颗粒,用内皮微颗粒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活性氧产物(ROS)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硝酸酯类的使用比率高于冠心病高危患者,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高于高危患者,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低于高危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之间呈负相关;EMP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物的产生,并降低NO的生成,应用20 μmol/l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ine能显著抑制EMPs导致的ROS增加和NO的降低.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循环EMPs可以损伤内皮细胞舒张功能,NADPH氧化酶参与EMPs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侯桂梅  尚霞  高政南 《医学综述》2009,15(19):3000-3001
内皮细胞微颗粒是内皮细胞在激活或凋亡状态下所释放的一些微小囊泡状物质,由脂质双分子层膜和膜内容物组成,在多种疾病状态下均发现其含量升高。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它通过影响患者的凝血机制、参与炎性反应的发生,与内皮细胞损伤、凋亡及功能异常等紧密相关,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颗粒是多种细胞激活、损伤或凋亡时,细胞膜脱落产生的直径<1.0μm的膜性小囊泡。研究发现,微颗粒与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密切,在介导内皮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凝血反应、内皮舒张功能减退、新生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微颗粒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缺氧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缺氧对培养人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干预性影响。方法 (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2)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模型,TUNEL法观测不同缺氧时间(0、12、24、48h)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干预作用。结果 随缺氧时间延长,NUVECs凋亡率显著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缺氧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结论 内皮细胞的过渡凋亡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而具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内皮抑素重组蛋白对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凋亡的荧光检测法检测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重组人内皮抑素对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重组人内皮抑素具有明显的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ED50=550ng/ml,随重组蛋白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内皮抑素抗血管生成的机制与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EMPs检测在胃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8例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EMPs、vWF的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vWF及EMP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vWF及EMPs水平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患者(P〈0.01),有淋巴结及肝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及肝转移者(P〈0.01),有静脉浸润者高于无静脉浸润者(P〈0.01),浸润至肌层、浆膜层者高于浸润至黏膜或黏膜下层者(P〈0.01)。结论血浆EMPs可准确反映内皮功能,内皮功能紊乱参与胃癌的转移过程,EMPs可作为判断胃癌的病情、预后、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颗粒( EMPs)水平在糖尿病合并症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6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例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22例. 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 例为对照组. 流式细胞法检测EMPs水平. 结果:糖尿病各组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糖尿病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糖尿病各组间比较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P<0.05);糖尿病患者EMPs水平与FBG、TC、TG呈正相关性,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有血管病变患者,内皮细胞微颗粒明显增高,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可作为判断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慢性肾病(CK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EMPs在CK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CK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EMPs、vWF的水平,并分析E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CKD组患者血浆EMPs和vW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肾病综合征组EMPs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肾病综合征组vWF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分期中Ⅰ期血浆中E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间EMPs和vW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WF与E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是使内皮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EMPs可作为一种反映内皮功能的新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相关肺损伤小鼠血清中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derived microparticles, EMP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C57BL/6J 小鼠随机分成结扎盲肠头尾端穿孔术(cecal ligation puncture procedure, CLP)组和假手术(Sham)组。术后24h CLP组存活的小鼠和假手术组小鼠心尖取血,离心后测定血清IL-1β、IL-6、TNF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中CD144+EMPs浓度水平。取各组肺组织测定肺湿重/干重比值(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学的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CLP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浓度均高于Sham组(P<0.01);CLP组小鼠肺组织W/D高于Sham组(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CLP术后24h小鼠出现急性肺损伤,肺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CLP组小鼠血清中CD144+EMPs浓度高于Sham组(P<0.01)。结论 CLP术后24h小鼠发生了急性肺损伤,是较好的肺损伤的模型。内皮微颗粒浓度的升高和脓毒症相关性肺损伤密切相关,内皮微颗粒可能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田刚  任燕  卢群  鲁敏  王亚萍 《医学争鸣》2009,(19):1883-188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HUVEC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mmol/L葡萄糖)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组首先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钙(0.01~10μmol/L)分别作用lh,而后加入33.3mmol/L葡萄糖共同孵育24,48,72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HUVEC内皮微粒释放以及细胞凋亡率.应用Griess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减轻高糖对HUVEC的损伤,阿托伐他汀组细胞形态基本完好.阿托伐他汀钙降低高糖诱导的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率,且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阿托伐他汀钙升高高糖诱导的NO含量,使其趋于正常.此作用在0.1~10μmol/L阿托伐他汀钙浓度区间作用24~48h时效果最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内皮微粒释放及细胞凋亡,并通过调节内皮微粒和NO平衡起到保护HUVEC作用.  相似文献   

12.
Wei Y  Wu ZH  Qiu GX  Gao CJ  Weng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1):754-759
目的 探讨细胞膜微粒(Mp)在激素相关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研究对象.从健康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和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非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细胞膜微粒作为刺激因子.将不同来源的细胞膜微粒与HUVEC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膜微粒种类和数量的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各组内皮细胞的形状、密度、生长速度和细胞核的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62E+/CD31+代表细胞活跃程度.共培养48 h后,激素治疗的实验组CD62E+/CD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5),其他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分析显示,fas/β-肌动蛋白代表凋亡基因的表达.激素性ANFH的实验组fas/β-肌动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0.776±0.230>0.669±0.148,P=0.006).激素治疗的实验组高于对照组(0.914±0.226>0.832±0.200,P=0.005).其余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酒精性ANFH 0.810±0.252>0.781±0.194,P>0.05).结论 使用激素患者的细胞膜微粒在体外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细胞膜微粒在体外能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但是对内皮细胞释放膜微粒无明显影响.健康人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细胞膜微粒在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敏洁  周静 《海南医学》2016,(3):441-443
内皮微粒(EMPs)是内皮细胞在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下产生的亚微米级颗粒,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状态下升高明显,可以反映内皮功能.近来研究发现EMPs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并以血栓形成、炎症、免疫反应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形式参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过程.目前EMPs作为诊断CHD的新方法,还可用于检测CHD的治疗效果,成为CHD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是直径小于1.0μm微小囊泡状物质,来源于激活和(或)凋亡状态下的内皮细胞。检测EMP水平是新近提出的一种评估内皮功能损伤的方法。研究显示EMP不仅是内皮受损或激活的标志,本身还在血管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检测EMP的方法主要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MP表面携带的母体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膜表面标记物(膜蛋白)。不同研究检测的膜蛋白不同,用来定义检测EMP的膜蛋白也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文中主要对目前常用于EMP检测的膜蛋白以及它们的检测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4、5代HUVECs,将细胞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5 cm2的培养皿中,待细胞生长近80%融合时进行干预.按0、1×102、1×103、1×104、1×105个ml浓度的EMPs进行分组及刺激,每组12个样本.在共同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VCAM-1和I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UVECs受EMPs刺激,VCAM-1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EMPs的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均P<0.05).结论:EMPs能上调HUVECs VCAM-1和ICAM-1的表达,EMPs不仅是内皮功能障碍的标记物,还能加重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调控基因的作用及脉平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在血管紧张素Ⅱ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Fas和Bcl-2表达的变化和应用脉平后对其的影响.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可明显促进凋亡率及凋亡基因的表达,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经脉平处理后的内皮细胞对AngⅡ的反应完全不同,凋亡率明显降低,同时Fas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Bcl-2则增高.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表达的作用,脉平对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Kang PD  Shen B  Yang J  Dang HS  Pei F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2045-2049
目的探讨激素诱发血液高凝易栓导致骨缺血坏死发病过程中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数量变化。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白兔4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只,按20mg/kg臀肌注射甲泼尼龙1次;对照组16只按相同剂量臀肌注射生理盐水1次。注射前、注射后1、2、4、8周各抽静脉全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流式细胞仪对CD31、CD42a、CD54、CD62E进行定量、定性测定。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于1、2、4、8周各处死6、4只取双侧股骨头组织学检查,HE和微血栓染色。结果1周时试验组凝血功能增强,CD31、CD42a、CD54、CD62E微粒阳性表达并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0.008,P〈0.05),并持续至8周;组织学1周时,骨髓水肿、细胞坏死碎片、出血,出现空骨陷窝,微血栓染色阳性;2~8周时微血栓数量增加,骨坏死明显,骨髓细胞脂肪变性、脂肪细胞直径增大、脂肪组织面积比增加。结论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兔体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数量增加,具前凝血潜能的微粒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发血液高凝易栓、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的原因之一。抑制微粒的产生或许有助于预防或避免激素诱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