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闭合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的急性闭合性脑损伤模型。方法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A(标准对照组),B、C、D组(均为实验组)。采用800g·cm(100g×8 cm)的打击能量在B、C、D组兔的硬膜外造成脑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1、3、5 h测量水肿区脑皮层中水、钠、钙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及伤后5 h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水肿区脑皮层中水、钠、钙和MDA的含量呈进行性升高并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脑损伤模型符合临床上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和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郑若昆  赵铎  陈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5):304-307,i005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TX)对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Allen重物打击法(W D)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120只致伤SD大鼠分为3组,A组为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为损伤后甲强龙(M P)干预组;C组为损伤后已酮可可碱(PTX)干预组。分伤后4h、8h、24h、3d、7d5个时间点,观测损伤部位脊髓组织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及病理形态,TUNEL标记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B、C组各时间点损伤部位脊髓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较A组明显下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病理形态改变较轻;B、C组凋亡细胞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已酮可可碱可显著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对大鼠局灶性脑挫裂伤(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injury,CCII)损伤周围区域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 119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A:空白对照组;B:空白对照+丁螺环酮组;C:假手术组;D:局灶性脑挫裂伤组+NS对照组;E:局灶性挫裂伤+丁螺环酮治疗组。参照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制作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伤后1小时予以腹腔注射丁螺环酮(0.3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在规定时间点,灌注取脑、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损伤周围区域皮质病理表现;免疫组化检测损伤灶周围皮层脑组织Bax、Bcl-2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损伤皮层凋亡细胞。结果 A、B、C组各指标阳性表现很弱,各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D、E组各时间点各指标与A、B、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D、E组之间各时间点各指标比较也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丁螺环酮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后损伤灶周围皮层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C组)和EGb治疗组(D组),每组30只。B、C、D组用Allen′s法以50g·cm致伤大鼠T9脊髓制作损伤模型,B组为单纯脊髓损伤,不给药;C组为脊髓损伤后30min内,由腹腔注入MP30mg/kg;D组为术后至处死前每天腹腔给予EGb17.5mg/kg;A组只打开T9椎板,不打击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5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24h、3d、5d、7d、14d处死动物(n=6),取T9节段脊髓,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B、C、D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d、14d时C、D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C组和D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坏死程度轻、形成囊腔少,A组正常;1周后D组较C组片状出血灶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高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低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在运动功能恢复、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上发挥其有益作用,1周后EGb仍能抑制脊髓损害后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A、B、C3组。A、B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h给予MP30mg/kg静脉推注。维持剂量5·4mg/(kg·h)。C组术前3h给于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以25g/cm致伤量直接打击脊髓致不完全损伤。分别于术后8、16、24h光镜观察受打击部位组织学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使用MP较不使用损伤反应轻;打击前使用MP组损伤较打击后处理组轻。结论脊髓损伤前使用MP对脊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早期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130只雄性Wistar大鼠设计高原(海拔3800 m)烧伤实验动物模型(TBSA 30%,Ⅲ度),并随机分4组:A组(高原烧伤即时复苏组)、B组(高原烧伤延迟复苏组)和C组(高原正常对照组),同时设D组(兰州地区正常对照组)(海拔1517 m).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干、湿重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脑皮质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A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于烧伤后24 h降至最低(90.45±14.78),B组大鼠腩组织中SOD活性除烧伤后12h外各时相点均低于A组(P<0.05).高原烧伤后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即显著升高,于烧伤后12 h达最高峰(10.63±4.98),其后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B组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变化趋势同A组,但于伤后7 d仍处于较高水平.脑组织含水量于伤后6 h开始升高,于24 h达高峰(71.70±2.32),于伤后7 d降至正常水平;B组变化趋势同A组.脑皮质TUNEL阳性细胞在伤后1 h即增多,于伤后24 h达高峰(233.33±16.22),于伤后7 d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高原严重烧伤及延迟复苏后,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增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耗竭,表明其可能参与了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IL-10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SCI组(A组)、IL-10治疗组(B组)及假损伤组(Sham组)。除Sham组不致伤脊髓外,A、B两组应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制作大鼠急性 SCI模型,B组大鼠于 SCI后 30 min腹腔注射 10 μg IL-10,再分别于伤后 12、24、48 h、4、8、16和 24 d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法)及开放野行为评分(BBB评分)观察IL-10治疗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假损伤组未见凋亡细胞。A组大鼠伤后 12 h即可见零星的凋亡细胞,至 24 h渐增多,伤后 48 h脊髓组织凋亡细胞率达峰值。B组伤后 24、48 h及4d细胞凋亡率比单纯SCI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脊髓功能恢复亦比A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SCI后早期应用IL-10可抑制大鼠脊髓细胞凋亡,从而对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132只,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组(D20组)、40μg/kg组(D40组)、60μg/kg组(D60组),每组22只。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TBI小鼠模型,即刻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20、40、60μg/kg),每隔2小时给药1次,共3次。伤后24h分别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法观察损伤侧皮质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含量。并于伤后第1、2、3、7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评价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伤后第4、5、6、7天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行为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不同时点mNSS评分明显升高,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脑含水量明显升高,损伤侧皮质损伤严重,AQP4和NF-κB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TBI组比较,右美托咪定各剂量组mNSS评分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脑含水量明显降低,损伤侧皮质细胞空泡变性和炎症反应有所改善,AQP4和NF-κB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D60组上述指标改变较D20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20~60μg/kg可以减轻TBI后急性脑水肿和认知功能障碍,随着剂量的增高,此作用更为明显,这可能与降低TBI后AQP4和NF-κB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节点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CD44含量的变化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 ~ 250 g,雌雄不限.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 h、3d、1、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C7段脊髓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10×2.5 g·cm;对照组只暴露C7脊髓.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CD44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伤后肺泡灌洗液的CD44无明显变化,血清CD44含量于伤后24 h开始下降,伤后3d达最低值,伤后1周含量开始回升,伤后24 h和3d实验组大鼠血清CD44含量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性.CD44含量变化周期与SCI后肺水肿及肺病理变化周期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D44含量变化周期与SCI后肺水肿及肺病理变化周期呈负相关,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可能与SCI后血清CD44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T-3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NT-3治疗组(C组),每组35只。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C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h、8h、12h、24h、3d、7d注入NT-320μl(含NT-3200ng),B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4h、8h、12h、24h、3d、7d、14d处死动物(n=5),取T8节段脊髓,甲苯胺蓝(Nis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Nissl染色C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出血少、残存神经元多,A组正常。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1),但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AOD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NT-3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T-3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