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脉冲光刺激辅助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脉冲光刺激仪,通过信息耦合方式,诱导、同化患者的脑电变化,对52例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前后自我评定消化道症状量表评分为(12.01±3.56)vs(4.23±2.45)(P<0.01);自我评定抑郁量表得分为(0.59±0.07)vs(0.41±0.08)(P<0.01);自我评定焦虑量表得分为(57.63±6.42)vs(39.54±5.98)(P<0.01)。结论:使用该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同时消化系统的不适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及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MSE评定认知功能、CES—D评定情感状况,对120例脑卒中住院治疗患者在发病后5~6周进行抑郁与认知功能的评定,以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卒中患者MMSE积分明显低于对照(P<0.002),CES—D积分高于对照(P<0.001);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多发性梗塞患者MMSE积分低于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P<0,02,P<0.05),多发性梗塞和皮层病变容易发生抑郁;卒中的性质和部位与MMSE,CESD积分无关,MMSE,CES-D积分与偏瘫无关.作者认为卒中后抑郁和认知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生物因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10年收治的320例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组)与同期收治的200例无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非高血压组)在并发症与死亡原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者急性心肌梗塞后易发生左心衰、心原性休克、心律失常,其发生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并发左心衰,P<0.05有显著差异;并发心原性休克,P<0.01有机显著差异;并发心律失常,P<0.05有显著差异。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后死亡率曾加,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107例正常人及7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及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1);I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NP浓度仅较正常人轻度升高(P>0.05),而AⅡ浓度则明显升高(P<0.0l);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明显高于I期(P<0.0l~0.001);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明显高于无此并发症者(P<0.05~0.001);EH患者血浆ANP水平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提示ANP和AⅡ参与了高血压发病及其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可作为反映高血压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性免疫检测技术测定不同时期高血压患者血浆TXB_2/6-keto-PGF_(1α)含量,并与正常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各期高血压患者血浆TXB_2均较正常明显升高(P<0.01),且随高血压的进展血浆TXB_2逐渐升高,各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6-keto-PGF_(1α)含量在高血压一期显著升高(P<0.01),三期则明显降低(P<0.01),各期之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血浆TXB_2/6-keto-PGF_(1α)比值随高血压的进展逐渐升高,各期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TXA_2/PGI_2失衡可能参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4例老年冠心病和41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TNF浓度,并以35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TN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TNF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l);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血浆TNF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TNF可能参与冠心病、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例老年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HHCME)、21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E)及30例健康老年人的主动脉顺应性(CA)进行超声检测。结果发现,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顺应性均比正常组明显减退(P<0,01),HHCME组又显著低于LVHE组(P<0.01)。CA与左心室壁相对厚度(RWT)等呈显著负相关(r=-0.464~-0.711,P<0.01),与左房室瓣EF斜率(EFV)等呈显著正相关(r=0.448~0.616,P<0.05~0.01)。上述结果提示,动脉顺应性的严重减退是HHCME的又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观察70例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状况,结果显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VPC)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5),且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压测量、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用超声心动图测得LVMI并分为轻、中、重三级。经过降压治疗半年后,再进行上述各项检查。结果:LVMI的增加比心电图左室肥厚的改变更早、更准确(P<0.005);LVMI与高血压程度有关(P<0.005),而与高血压持续时间无关(P>0.05);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后,LVMI也随之下降(P<0.001)。结论:LVMI是准确判断高血压左室肥厚程度及评价其逆转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两个重要成分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在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频率分布,阐明AGT和ACE基因在高血压的发病作用。方法对两组对象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及空腹血脂、血糖的测定。用饱和盐析法常规提取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GT的两种等位基因—M235T与T174M的突变;PCR扩增后直接电泳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结果(1)M235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在高血压组中比正常对照组高(0.45vs0.32,P<0.05),尤其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与男性对照组中差别更为明显(P<0.01);T174M及ACE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分布没有差别。(2)在有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中,ACE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0.58vs0.43,P<0.05),M235T突变基因型(TT型)高于正常对照组(42.1%vs18.8%,P<0.05)。结论(1)M235T基因突变与高血压患者密切相关。AGT基因变异对男性高血压影响更大。T174M基因突变与EH之间不存在相关性。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无关。(2)在有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