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4小时入出院病例影响因素,保持平均住院日真实性。方法对某医院2014年5 136例入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归类统计,对其社会因素、临床因素及管理因素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4小时内入出院的主要因素有入出院情况、疗效、抢救、手术、住院天数、转科、病种、支付方式、院内感染等。结论医院在降低平均住院日的同时,应加强对办理24小时内入出院的管理,满足患者医疗需求,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24h内入出院病例诸多因素分析,为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广东省病案统计管理软件结合EXCEL对我院2010年住院时间为1d或不足1d的病案1152份首页信息进行归类统计,并在出院记录及病志中找出24h内病人出院原因,综合汇总分析.结果 24h内入出院病人1152例,占该院全年出院人数27.19%,其中:内儿科24h内入出院病人数占其总病人44.12%,24h内入出院病人死亡人数为8例,占死亡总人数61.6%.疾病构成损伤与中毒排第一位,其次以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疾病为主.24内入出院病人中B型病例占40.62%,CD型病例占44.79%,主动出院占51.6%,拒绝接受治疗占12.00%,转院299例占25.95%.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24h内入出院病人的管理,对救护人员加强紧急救护能力的培训,医院要制订相应的诊疗规范及医疗操作流程,减少24h人出院病人主动出院率、拒治率、转院率和24h入出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人病案资料的统计分析,为临床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6年来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人的病案资料,对该类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及死因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人中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城乡男女24小时内入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别。60岁以上老年人在该类死亡病人中病死率居首位,损伤与中毒是20~49岁24小时内入院死亡的主因。结论损伤与中毒、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我院24小时内入院死亡的主要死因。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加强交通安全和对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失救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最初24小时内在急诊中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急诊科就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稳定,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增高,顺利度过危险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的护理非常关键,科学及时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不足24 h出院新生儿的现状,以了解其出院原因。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不足24 h出院的379例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指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了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父母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本组379例新生儿中,①出院原因包括:放弃治疗为122例(32.2%),转院为125例(33.0%),好转出院为94例(24.8%),未愈出院为38例(10.0%)。②本组居前4位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占45.9%(174例),早产为占35. 3%(134例),神经系统疾病占18. 5%(70例),出生缺陷占12. 7% (48例)。③自2007至2011年5年间住院不足24 h出院新生儿的出院疾病状况构成比比较,每年住院不足24 h因疾病危重放弃治疗而出院的新生儿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 115,P = 0.013)。5年间未愈出院的新生儿呈逐年上升趋势。转院、好转及未愈新生儿的出院率比较虽有波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④5年间住院不足24 h出院新生儿出院原因比较,因病情无望导致的出院率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922,P = 0. 009);误解病情、建议转院、经济困难、不满服务、怀疑医术,5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导致住院不足24 h新生儿出院既有医疗本身原因亦有社会因素。增加新生儿科硬件配置及医护人员配置,努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可降低住院不足24 h未愈新生儿的出院率,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救治率和人口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平均住院日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剔除人为或假象因素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确保平均住院日指标的真实性 ,我们主要对病人入院时点 (即病情、入院方式、年龄 )和出院时点 (即治疗结果 )两个方面的不变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住院日 48小时内的原因及对平均住院日低的影响。 1 一般资料1 1 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本院 2 0 0 1年 7月1日至 2 0 0 2年 4月 3 0日各临床科室 ,住院日 48小时内的出院病例。1 2 结果分析 调查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4月的出院病例共计 4193例 ,其中住院日 48小时内的有 498例 ,占总数的 11 87% ,住… 相似文献
7.
高国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3,(2):42-42
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出生时体重在2 500g以上,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新生儿.根据本院三年来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3 682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twenty-four-hour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nraphic monitoring也称Holter)改变。方法 49例确诊为DCM患者,行Holter监测,分析这些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生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Holter均有异常改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共47例(95.92%);房性心律失常次之,共38例(77.55%);ST-T改变14例(28.67%),传导阻滞13例(26.53%)等。且心功能越差,复合性心律失常越多见,左房内径(leftatrialdiameter,LAD)越大,复合性房性心律失常越多见,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end diastolicdimen-sion,LVED)越大,复合性室性心律失常越多见。结论 DCM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易变。DCM患者早期进行心电图及Holter检测对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与出院结局的关系。方法 从2016年4月~2017年3月监测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血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3为不良出院结局。用标准差代表血压变异,根据血压标准差的均值或中位数的临界整数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标准差与出院结局的关系。结果 纳入320例患者。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收缩压变异越大有出院结局不良危险越大,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收缩压的标准差≥ 14有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调整后OR(95%CI)为1.808(1.059~3.087);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收缩压的标准差≥ 15有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调整后OR(95%CI)为1.682(1.003~2.819)。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舒张压的变异与出院结局无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舒张压的标准差<10组和≥ 10组与出院结局的关系,调整后OR(95%CI)为1.273(0.757~2.139);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舒张压的标准差<11组和≥ 11组与出院结局的关系,调整后OR(95%CI)为1.439(0.857~2.418)。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收缩压变异和出院不良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医保患者入出院服务流程的优化,提高患者办理入出院流程的效率,提高满意度。方法:分析某公立三甲医院医保患者入出院价值流程,计算有效时间占比,找出引起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办法。结果:优化流程后,医保患者入院流程有效时间占比由20%提升至36%,出院流程有效时间占比由9%提升至29%。结论:对公立医院医保患者入出院服务流程的优化,可明显提高患者办理入出院流程的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 519例神经精神病出院病人的临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神经精神病出院病人的有关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我院1997—2001年的出院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出院病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神经科递增速度较精神科快;男性病人较女性多;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和60岁以上两个年龄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逐步缩短,而平均住院费用不断增长;出院病人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精神分裂症、脑梗塞、情感性精神病、脑肿瘤和脑出血。结论 及时掌握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变迁,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王妍珂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5-16
目的:了解2017年某医院住院患者出院31 d内同病种再入院的现状及其原因.方法:将某医院2017年出院31 d内再入院患者的相关信息数据导入至Excel 2010中,经整理、统计后筛查出18种住院重点疾病31d内患者因同病种再住院的例数,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出院至再入院的平均间隔天数为(13.63±2.30)d,且0~15 d内再住院率为58.04%,高于16~31 d的41.96%;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前次住院是否治愈、病种与31 d内出院再入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重视中老年疾病、重症疾病、慢性病的临床防治研究工作,尽量减少31d内重复住院率,以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医院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快速康复应用24小时内急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PFNA)的效果。方法:94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自2018年起实施快速康复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传统PFNA手术的47例患者纳入对比组,将实施24小时内急诊PFNA手术的4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比组,死亡人数少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压疮、电解质紊乱、谵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P<0.05)。预后比较,研究组死亡人数少于对比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24小时内急诊PFNA手术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乙型肝炎疫苗低接种率的原因及居民教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防止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母婴传播 ,婴儿出生后 2 4h内接种乙肝疫苗 (HepB)非常重要 ,但其接种率很低。为探讨接种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在甘肃省访问了承担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 ,并对婴儿家长及乡村医生进行了小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婴儿家长对乙肝知识了解甚少或有错误。本次调查中 ,2 4h内接种HepB的婴儿全部在医院出生 ,2 4h内未接种的全部在家出生。即使及时接种的婴儿家长亦不知 2 4h内接种HepB的重要性 ,只不过是因为在医院出生才偶然做到了 2 4h内接种。另外 ,在家分娩且非乡村医生接生时 ,婴儿家长即使知道 2 4h内接种的重要性 ,但如不及时通知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也不能及时到家接种。因此 ,为提高婴儿出生后 2 4h内HepB接种率 ,对婴儿家长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孕妇和新婚夫妇的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4小时生命救援队”院内急救的意义和运行模式,以期为院内急救提供参考.方法 当患者出现非预期的心脏骤停等突发情况时,在场医护人员应按照紧急意外抢救预案立即进行现场救护,同时启动紧急呼救与支援机制.当事科室立即拨打呼叫“8120”(急诊科内线电话),同时立即进行复苏程序.“8120”值班护士接听“求救”后,立即通知院内24小时生命救援队.救援队成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主持心肺复苏,其他人员密切配合.对该模式运行方式和成效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该急救模式运行近1年来收效显著,31名救治对象呼吸心跳全部恢复,复苏成功.结论 24小时生命救援队是行之有效的院内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大型医院患者入出院服务流程的精实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分析现况价值流程(SI-POC),计算出入院PCE(有效时间比例),找出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结果 优化流程后,入院流程PCE由19.2%提升至36.4%,出院流程PCE由8.8%提升至31.3%.结论 通过对大型医院患者入出院服务流程精实管理,达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