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琳  丁英俊  石磊  于世英 《肿瘤》2012,32(5):380-383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高血压的发生及其处理,评估高血压对索拉非尼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0例晚期肾癌患者给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不良反应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降压治疗措施,观察索拉非尼所致高血压对降压治疗的反应,并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高血压对索拉非尼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30例晚期肾癌患者服用索拉非尼后,发生高血压的中位时间为15d (6~58d),高血压发生率为30.0% (9/30),其中大多数(8/9,88.9%)为1~2级.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稳定,未出现高血压危象及相关心脏事件.无患者因严重高血压导致索拉非尼治疗减量或中断.发生高血压对索拉非尼疗效的预测无统计学意义(x2=0.635,P=0.637).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高血压发生率较高,但以轻至中度为主,降压治疗效果较好.高血压对索拉非尼疗效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高血压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5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后,高血压发生中位时间为46天,发生率为18.9%(10/53),其中3—4级发生率为5.7%(3/53),未出现高血压危象,给予降压治疗后血压均可控制。发生高血压者与未发生高血压者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07)。结论高血压为贝伐单抗常见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合理降压治疗后血压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不能预测贝伐单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喉癌病人手术麻醉中应用压宁定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病人分为高血压组(I)和非高血压组(II)。高血压组在麻醉诱导前静点压宁定(0.smg/kg);非高血压组在氯胺酮诱导后引起血压升高,当超过21.33/12.00kPa后静点压宁定(剂量同I组)。(结果)两级静点压宁定,3分钟后血压下降显著(P<0.05),且维持在正常范围。I组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m),II组心率亦不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在喉癌手术过程中,压宁定对原发性高血压和氛胶附麻醉引起的血压升高产生有效降压作用,并能降低氯胺酮麻醉引起的心率增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致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其处理,评估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69例。抗血管生成治疗包括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帕唑帕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阿昔替尼。观察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按照NCI-CTC AE 3.0 标准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降压治疗措施。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后,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9.0%,其中Ⅲ级发生率为44.9%;经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稳定,均未出现高血压危象。首次发生高血压的中位时间最早为4.5天;发生严重高血压的中位时间最早为11.0天。有既往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和肾癌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无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和肾癌患者的4.494倍和2.541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致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以中度为主,降压治疗效果较好。既往高血压史和肾癌是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后发生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孙旭芳  张春城 《浙江肿瘤》1998,4(2):112-113
目的观察喉癌病人手术麻醉中应用压宁定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病人分为高血压组(I)和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在麻醉诱导前静点压宁定;非高血压组在氯胺酮诱导后引起民血压升高,当超过21.33/12.00kPa后静 压宁定。结果两组静 压宁定,3分钟后血压下降显著,且维持在正常范围。I组心率无明显变化,Ⅱ组心率亦下降至术前水平。结论在喉癌手术过程中,压宁定对原发性高血压和氯胺酮麻醉引起的血压升高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在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过程中高血压发生率及处理方式,研究影响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180例,按性别分成2组.抗肿瘤血管生成常见治疗药物:和化疗联合的贝伐单抗,进行单药治疗的索拉非尼、依维莫司、阿昔替尼、舒尼替尼.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高血压发生情况,使用NCI-CTC AE 3.0,把它作为评估患者高血压程度的依据,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降压治疗措施.最后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因素.结果 18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0%,Ⅲ级发生率为46%.经相应的降压治疗措施后血压均恢复稳定,避免了高压危象的出现.经记录发现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首次中位时间最早为5.0天,发生重度高血压的中位时间最早为12.0天.既往有高血压史患者及肾癌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要远远高于无既往高血压患者及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致恶性肿瘤患者高血压的出现率较高.对中度高血压,采用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钙离子拮抗剂对肾脏的不同保护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和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必须注意:抗高血压药物不仅要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而且还应预防终未器官的损害(即肾病的发生)。此外,降压药物应对患者的代谢不产生影响。至于没有明显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伴高血压术后发生非特异性降压效应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舒张压>14.7kpa或收缩压>24kpa,术前口服降压药物,术中静滴硝酸甘油控制降压。结果 本组58例,术后1-15天,舒张压≤12.6kpa,收缩压下降12%-18%,且血压下降与术前血压呈正相关。结论 食管贲门癌伴高血压术后发生非特异性降压效应的原因和机制可能与下列四点有关;(1)应激原解除,应激反应消失。(2)贫血和血液粘滞度降低。(3)胸胃刺激主动脉弓和心肺感受器使减压反射活动增强。(4)手术引起舒血管物质分泌增多和缩血管物质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9.
一个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患有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很重要,因为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使气道阻塞加重。哮喘患者的降压治疗有何特别之处? 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使得高血压难以控制,表现为早晨高且波动较大。 降压药可能会影响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β受体阻滞剂为负面影响,即使是选择性心脏β受体阻滞剂也不能避免。虽然β受体阻滞剂不损害肺功能,但肺部感染时气道反  相似文献   

10.
定义 血压过度升高,舒张压超过120~130mmHg,而没有器官症状时称为高血压危象。血压强烈升高伴有继发性心、脑、肾症状时称为高血压急症(表1)。各类高血压病人大约1%出现高血压急症。多数高血压急症病人应在急诊监护下静脉用药,迅速降低血压。平素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者血压突然升高  相似文献   

11.
现已开发迅速发挥作用的尼群地平新型口服制剂,其包装为塑料小瓶,内含1ml乙醇溶液和5mg尼群地平。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尼群地平新剂型在高血压急症中的降压作用。用心痛定(10mg的胶囊)作对照,其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作用和剂量业已得到充分肯定。 由德国23个研究中心进行随机、双盲、平行分组比较。患者年龄20~70岁,伴血压急剧增高(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尼卡地平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硝普钠治疗,B组患者采用3μg·kg-1·min-1盐酸尼卡地平治疗,C组患者采用6μg·kg-1·min-1盐酸尼卡地平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并对血压降至正常值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2.5%,B组患者为82.5%,C组患者为9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给药后5min和1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时间均小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B组为10.0%,C组为1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卡地平治疗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降压迅速,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最近 ,基因治疗在遗传病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法国科学家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成功治疗 2例严重综合免疫缺陷症 (SCID) X1病人。美国PennsyIvania大学应用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IX因子成功治疗血友病B患者等。但癌症的基因治疗 ,虽然全世界已有 2 75项方案进入临床研究 ,但整体疗效并不很好。临床研究表明 ,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案是非常安全的 ,但其抗肿瘤效应也非常低 ,甚至无任何治疗作用。尽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原因是目前基因治疗载体系统在体内存在着转染率低、抗癌基因表达量低及不能靶向肿瘤细胞等缺点 ,从…  相似文献   

14.
儿童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 11例 4~ 14岁嗜铬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儿中 ,单发肿瘤 9例 ,其中异位 2例 ,多发 2例。 10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 ,其中 7例伴有高血压心脏改变 ,2例伴有高血压眼底改变。 3例病史中出现过 1次或数次的休克表现 ,1例因血压骤升出现脑血管意外。全部病例均手术摘除瘤体 ,术后均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儿童嗜铬细胞瘤高血压症状较重 ,常伴有心脏及眼底改变 ,并且血压波动幅度大 ,发作较频繁。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降低血压并充分扩容 ,治疗心脏损害 ,改善心脏功能。同时 ,术中维持血压平稳和减少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巍  冯芬  招丽蓉  林秀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63-1566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转归,提高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毒性的认知和预防水平。  方法  报道2例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血压控制不佳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可逆的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症,患者可以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加强血压控制等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患者昏迷并不少见,因此需慎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经过提高警惕和及时处理,预防昏迷出现。同时在出现以后,通过积极治疗,昏迷也是可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儿童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1例4~14岁嗜铬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儿中,单发肿瘤9例,其中异位2例,多发2例。10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中7例伴有高血压心脏改变,2例伴有高血压眼底改变。3例病史中出现过1次或数次的休克表现,1例因血压骤升出现脑血管意外。全部病例均手术摘除瘤体,术后均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儿童嗜铬细胞瘤高血压症状较重,常伴有心脏及眼底改变,并且血压波动幅度大,发作较频繁。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降低血压并充分扩容,治疗心脏损害,改善心脏功能。同时,术中维持血压平稳和减少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与判断预后密切相关。无淋巴结转移者手术后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转移者。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认为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并不长。其原因可能与癌的组织学分型,浸润的范围,治疗的方案等因素有关,但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食管癌和贲门癌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的患者,依据其既往是否存在高血压及入院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术后3天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及所有患者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均10%,均不符合杓型变化。但是从曲线图的变化可以看出血压正常组夜间血压出现一低谷,而高血压组并未出现,甚至出现相反方向的变化。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术后血压并未见明显升高但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无论高血压组或血压正常组,在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心脑血管发生率增加。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警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对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接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s)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72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给予VEGFR-TKIs治疗,其中舒尼替尼30例、帕唑帕尼7例、索拉非尼21例、法米替尼14例,并观察治疗相关高血压发生情况和治疗预后.结果 72例患者中,治疗期间高血压49例(68.06%),治疗开始至出现高血压时间8~86 (34.36±9.12)d.给予降压药治疗后,47例(95.92%)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VEGFR-TKIs治疗期间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MSKCC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血压正常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相关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治疗有效率和总生存时间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转移部位个数、MSKCC分级、高血压分级与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存是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接受VEGFR-TKIs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治疗相关高血压程度与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呈正相关,且经对症治疗后血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目标及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药物选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此外,患者生活方式如避免或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