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抗生素在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牙科手术、胃镜、纤支镜等侵入性操作之前是否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目前尚有争议。新近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总结了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指南进行更新,对其使用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规范,指出对一般心脏病患者,不需要在牙科手术、胃镜肠镜等侵入性检查或操作前常规使用抗生素。指南强调,预防使用抗生素不能完全避免菌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英国医学杂志》2011,(6):361-361
目的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与临床优选研究院(NICE)于2008年3月发布的临床指南推荐停止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本研究目的在于定量分析英国国内有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的患者接受侵袭性口腔科操作时根据该指南其抗生素应用的变化,以及感染该疾病时临床情况相应的改变。研究设计前后对照研究。研究地点英国。研究对象出院诊断为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住院病人。主要研究方法按月统计含单剂量3g口服羟氨苄青霉素或单剂量600mg口服氯林可霉素处方数量,按月统计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例数、相关住院病人死亡例数或可能源自口腔链球菌感染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例数。结果在应用NICE指南后,英国医生开出的抗生素处方明显减少78.6%,从每月平均10277(SD1068)减少至2292(SD176)。而指南应用以前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上升趋势是否在指南应用以后有明显改观仍旧缺乏证据支持(P=0.61)。使用非劣效性检验分析,本研究观察到NICE指南应用后有不低于9.3%的上升的发病率可以排除与抗生素使用减少有关,同样地,增加的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住院病人中有不低于12.3%的例数可以排除。结论尽管NICE指南的应用使得抗生素处方率降低78.6%,本研究结果提示自该指南应用2年期间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并未大幅增高。虽然该指南的效力得以数据支持,但是仍需持续的监测,同时应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对于高危患者仍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手术疗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为此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为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用以静脉注射抗生素为主的内科疗法,并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为本组54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有50例患者痊愈出院,有4例患者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总治愈率为92.73%.结论 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手术疗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赵凤兰 《中原医刊》2004,31(15):27-28
在心血管疾病中,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死率20%~30%,早期诊断及早期应用抗生素尤为重要。本文总结我院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资料,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彭红建 《吉林医学》2014,(7):1398-139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手术疗法和抗生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7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给予研究组抗生素药物和手术疗法联合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单纯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治愈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手术外科疗法和抗生素内科疗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非常明显,治愈率比较高,且无不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分娩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情况,并以此检验产科医师对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妇产科学会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指南的执行情况。方法:采用图表回顾分析于2004年8月1日到2005年7月31日的1年间在一家三级医疗护理中心接受产时预防心内膜炎治疗的一系列产科患者的用药、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自抗生素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以来,青霉素的临床应用使本病的预后有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对本病的治疗仍属经验之谈,抗生素的应用剂量、疗程等各家报道差异很大。现综述七个方面的问题如下:一、一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3岁女童在接受脐部穿刺后不久出现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前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接受脐部穿刺前是否应该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还没有明确规定。研究人员认为,这名女孩的案例说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在做脐部穿刺前,应被告知存在感染风险,并可能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0.
手术患者合理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部位感染在医源性感染原因中列第二位[1],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估计每年发生约500 000例手术部位感染[2].2002年8月,美国国家医疗保健和低收入者医疗救助服务中心和国家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实施了美国国家预防手术感染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关于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在抗生素的选择和应用时间上虽然已有较为一致的建议(表1),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2003年1月召开的<美国预防手术感染指南>工作组会议依据美国国家预防手术感染计划的研究结果对手术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合理应用给出了明确建议.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袁烨  沈诚  范士志  陈建明 《西部医学》2014,(3):314-316,319
目的探讨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行瓣膜置换治疗术前抗生素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9月于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治疗的46例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是否应用足程(4~6周)抗生素将其分为足程抗生素(FRA)组与非足程抗生素(NFRA)组,对其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瓣膜功能障碍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术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FRA组术后心功能恢复优于NFRA组。③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FRA组并发症发生率18%,NFRA组并发症发生率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FR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FRA组。④随访期间FRA组死亡2例(9.1%),NFRA组死亡3例(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FRA组死亡率低于NFRA组。结论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中,围手术期联合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中术前应用抗生素疗程4~6周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不同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长江 《医学综述》2002,8(9):512-513
随着心脏介入治疗及心脏外科手术 (如球囊介入扩张术、人工瓣膜置换等 )的进一步开展 ,近几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由于致病微生物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 ,给临床用药选择增加了困难 ,下面就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不同的致病微生物 :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以及HACEK类微生物 (副流感嗜血杆菌、嗜沫嗜血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腐蚀埃肯和金氏村菌 ) ;临床治疗抗生素的选择阐述如下。1 草绿色链球菌和牛链球菌1.1 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草绿色链球菌或牛链球菌  此类致病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结构性心脏病手术和抗生素广泛的应用,感染性心内膜炎已日渐稀少。但既往国外文献报道的由静脉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偶有发生,1999-2008年我们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家锦 《广西医学》2004,26(10):1490-149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以心脏内表面感染或炎症为特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Moreillon等[1] 将其分为四类 :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吸毒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医源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其诊断一般按照Duke[2 ]标准。虽然随着抗生素治疗、临床微生物学、心脏影  相似文献   

15.
依不.   《新疆医学》1997,27(4):234-235
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已有50余年了。目前围手术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已被提高到较重要的地位,在减少手术手感染性并发症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不仅可预防由于手术带来的感染,还可预防非外科性感染如肺炎等。预期感染率超过50%的手术都应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肿瘤外科中食管癌、胃痛、大肠癌、胆囊癌术后感染率较高,因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肿瘤病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一、肿瘤病人的特点正常免疫机制的破坏可能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肿瘤的逐步发展亦使机体的免疫功能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单纯内科治疗和内科结合积极的外科治疗两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收治的7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5例IE患者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内科治疗组和内外科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死亡率也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复杂,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治疗,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适时手术行内外科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IE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属于疑菌手术,是否所有的剖宫产都必须予预防感染性用药,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往往都会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产褥病率。手术、抗生素均是造成细菌生态环境改变的因素。随着抗生素大量的临床滥用,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给临床带来诸多不便,给  相似文献   

18.
早期外科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利大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医学综述》2013,19(7):1234-1237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在临床上其病死率却很高。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率虽有了明显提高,但出现赘生物形成或瓣膜功能损害时,其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单纯使用药物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自然转归、病理生理等认识的深入,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报告,认为早期外科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广西医学》2007,29(12):1955-1956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心血管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心血管手术和有创性诊断手段的广泛开展,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文分析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旨在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减少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方法: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76台次。结果:围手术期发生囊袋浅表皮肤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为1.3%,表现为局部囊袋轻度肿胀,未破溃,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减张抽吸后治愈。术后随访至今无囊袋破溃、菌血症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注重导管室环境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止血,抗生素预防使用,术后严密观察、及时换药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