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1381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本组共检测出4 136例阳性,4项指标总阳性率为13.2%,其中抗-HCV 70例(0.22%)、抗-HIV 17例(0.05%),抗-TP 761例(2.43%),乙型肝炎病毒(HBV)3 288例(10.48%)。结论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利益具有较大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HBsAg阳性率16%,Anti—HCV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分,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505例,占31%,Anti-HCV阳性71例,占4.36%,Anti-TP阳性76例,占4.66%,Anti-HIV1/2阳性65例,占4%,ALT异常457例,占28.04%。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输血前行常规抽血检查患者8 600例,观察比较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阴性率。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等感染性指标阳性率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有利于及早发现患者隐匿性疾病,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16%,Anti-HCV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分,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 法检测 HBsAg,Anti-HCV, Anti-TP, 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 ALT.结果HBsAg 阳性505例,占 31% ,Anti-HCV 阳性71例,占4.36% ,Anti-TP 阳性76例,占 4.66% , Anti-HIV1/2阳性65例,占4%,ALT 异常457例,占 28.04%.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昌燕宗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2):22-24
目的:为了解输血前患者的感染情况,确立相关感染性检测项目设立的意义。方法:对83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835例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13.41%,抗-HCV阳性率为0.84%,梅毒阳性率为0.48%,ALT异常阳性率为19.52%,未检出抗-HIV阳性者。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对疾病进行早防早控,避免因输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及医疗纠纷,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邵祯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6):681-681
输血是临床治疗、手术用血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医疗措施之一,而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既可导致患者发生新的感染致病情加重、威胁生命,进而引起医疗纠纷,也可造成院内感染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因此,有必要对入院患者在术前、输血前做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常规检测,其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6896例住院患者进行的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输血治疗患者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研究对象乙型肝炎E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构成比与女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检测结果阳性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60周岁研究对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构成比均明显高于≥60周岁研究对象(P<0.05);其他指标检测结果阳性构成比均明显低于≥60周岁研究对象(P<0.05)。结论相关感染性指标的检出情况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中有显著差异。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避免输血治疗的盲目性,有效预防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杜绝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遏制血源性感染疾病,提高临床的输血安全,尽量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笔者对2286名产前、术前、输血前的受血者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对解放军第180医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500例输血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水平进行测定,并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通过测定分析,HBsAg、抗-HCV、抗-HIV与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2.0%、0.67%、0.2%、1.1%。不同年份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20,7.13,7.33,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其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有利于预防患者发生感染性疾病,并降低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由输血导致的病毒传播的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输血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 IV)、梅毒螺旋体抗体是鉴别患者是否因输血传播疾病的有效的临床依据之一。输血前开展以上指标检测既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检测的情况,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所检测的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包括HBsAg、抗-HCV、TPPA、HIV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2份标本中,HBsAg阳性率9.42%,抗-HCV阳性率1.23%,TPPA阳性率1.32%,抗-HIV阳性率0.0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四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产妇、手术患者以及输血患者中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性别年龄分布特点。方法对我院术(产)前、输血前检查的2256例标本传染性指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阳性139例(6.16%),男性高于女性(103:36);抗-TP阳性48例(2.13%),女性高于男性(29:19);年龄均以20岁~60岁患者为主,乙肝和梅毒阳性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和抗-HIV阳性率(0.98%,0.27%)均较低,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产)前、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地区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手术及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8 260例需手术及输血治疗的患者治疗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 260例手术及输血患者感染性指标共检出986例(11.94%)阳性,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控制医源性感染,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笔者对1030例手术、输血前及产前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谷丙转氨酶(ALT)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医疗工作中,输血是抢救生命与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本身又可成为致病物体的载体。成为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加强输血管理,提高血液质量,保障医疗用血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做好输血前的各项检查和相关工作,才能有效遏制血源性感染疾病。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输血是临床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措施。因输血引起肝炎、梅毒甚至艾滋病的医疗纠纷时有报道。我院自2002年6月起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现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状况,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统计324例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结果:检出HBs Ag阳性率为3.39%,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9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4%,艾滋病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对防止医患纠纷,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或避免因手术或输血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手术和输血前进行血液检测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对在我院手术或输血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四项血清学检测,为临床安全用血和手术提供了血清学依据。现将我们检则的4093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