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并与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手术方式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纳入宁波市宁海县中医医院手外科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拇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采用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根据受区特征,以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与拇短伸肌腱外侧缘或拇长伸肌腱外侧缘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设计皮瓣,对指腹指端缺损者,将指背神经支与指神经吻合重建感觉;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55岁,平均30.5岁。损伤原因:冲床伤15例,压机伤8例,电锯电刨伤4例,热压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7 d,平均8 h。拇指皮肤缺损范围(1.0 cm×1.5 cm)~(2.5 cm×3.5 cm)。 结果 术后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小部分坏死,疤痕愈合。患者随访2~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外感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基本接近正常,2例热压伤病例创缘疤痕明显,患指无明显疼痛。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为11~16 mm,平均13 mm。拇指各关节活动良好,手功能ATM评定:优27例,良1例,可2例。 结论 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指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外观良好,术后疗效满意,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斌  陈宇斐  邝石峰  陈云瀛 《广东医学》2005,26(12):1621-1621
针对拇指及虎口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较多,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必须用皮瓣移植来修复。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我科应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拇指及虎口皮肤缺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42岁,右手14例,左手5例;致伤原因:电烧伤、压榨伤、热压伤等。部位:拇指13例,虎口6例。症状及体征:外伤或深度烧伤后,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肌肉坏死,肌腱或骨外露;拇指单侧关节囊破坏,指神经、血管缺损;或第一掌背动脉、桡动脉深支已毁损;掌、指骨骨折。1.2手术方法本组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再植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的58例患者.采用桡动脉-拇指远端尺侧指动脉吻合、桡神经手背终末支-拇指远端掌侧指固有神经吻合、头静脉分支及桡动脉伴行静脉-拇指远端背侧静脉吻合、食指固有伸肌腱代替拇长伸肌腱、环指屈指浅肌腱代替拇长屈肌腱进行拇指再植术.随访成活率及术后功能.结果 58例拇指再植坏死2例,成活率96.6%.术后4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定,优21例,良16例,中3例,优良率92.5%.结论 经血管、神经及肌腱转位的方法施行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的再植,成活率高,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较理想,减少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以桡神经浅支及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急诊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应用以桡神经浅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指骨外露15例.该皮瓣的设计以第一掌骨背侧及拇指背侧桡神经浅支及其伴行血管的体表投影为轴心线,距甲沟2.3 cm处纵轴线指同有动脉向背侧动脉穿支为旋转点,皮瓣面积可达3 cm×2.5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成活.随访2~24个月,拇指外形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为2~9 mm.结论:该皮瓣具有解削恒定、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供区破坏小、接近拇指皮肤质地等优点,是急诊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扩大患者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手术的适应证,降低患者因拇指缺损而导致伤残的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拇指伸屈肌腱修复选取示指固有伸肌腱和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法,拇指血管神经束的缺损修复选取示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转位法,指背静脉的缺损修复选用示指指背静脉转位法。合并背侧皮肤缺损修复选用示指指背静脉蒂皮瓣转位法。结果16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均成活,术后随访2年,患者拇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方案是治疗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的一种操作可行、简单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患者其他各指功能受影响较小,适用范围广,术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拇指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骼、关节、肌腱外露 ,植皮无法成活 ,需行皮瓣修复以保全拇指功能。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是以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的第一掌背动脉供血 ,以其伴行静脉及掌背静脉回流 ,并含有桡神经浅支的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自1994年 7月~ 1999年 6月 ,我科应用该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掌侧、背侧或残端皮肤缺损 2 6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18~ 56岁 ,平均 34岁。致伤原因 :电刨伤 11例 ,冲压伤 8例 ,电锯伤 5例 ,切割伤 2例。其中拇指掌侧缺损 9例 ,指背缺损 13例 ,末节残端缺…  相似文献   

7.
拇指占手功能的 40 % ,一旦失去将丧失对指等重要功能 ,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应尽可能再植。我院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再植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 62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文 62例 ,62指 ,均为单侧拇指。其中男 43例 ,女 1 9例 ,年龄 2 1~ 5 7岁。多为带手套操作 ,拇指随手套卷入钻床所致。造成血管、神经长段抽出 ,肌腱于肌腱和肌腹移行处抽出。离断平面 :指间关节 2例 ,近节 7例 ,掌指关节 5 3例。手术方法 拇指旋转撕脱离断 ,根据皮肤、骨骼、肌腱、血管、神经断面不同并伴有不同长度和程度的毁损和缺…  相似文献   

8.
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及骨外露4例戴荣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昆明650101)关键词皮肤缺损,岛状皮瓣,修复重建中图分类号R622.1近年来,我们应用带有动脉、静脉及神经的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对拇指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外露的4例...  相似文献   

9.
1997年~ 1999年 ,我科应用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12例 ,均获成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年龄 6~ 6 8岁。左拇指 5例 ,右拇指 7例。皮肤缺损部位 :指腹 4例 ,指背 5例 ,其它 3例。合并骨折 3例 ,肌腱损伤 2例。1.2 治疗方法 :臂从神经阻滞麻醉下对创面常规清创 ,骨、肌腱损伤修复后 ,切开皮瓣远端及双侧缘 ,将皮瓣由远向近沿深筋膜深面与伸指肌腱及骨间肌浅面之间锐性游离 ,蒂部带0 .5cm宽皮肤 ,筋膜蒂可比皮蒂稍宽 ,第一掌背神经应包含在蒂内 ,切至第一掌背动脉发出点 ,经拇指开放切口转移皮瓣覆…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3月我院收治 1例左手示指中节以远皮肤脱套伤患者 ,采用右足拇指甲皮瓣一期修复左手示指创面 ,再造指体成活。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2 4岁 ,左示指被机器压伤 ,近指间关节以远皮肤脱套 ,严重挫灭 ,伤后 2小时在硬膜外麻醉加局部麻醉下由三名医生进行手术 ,彻底清创左示指创面 ,保留指骨、关节、肌腱的完整性 ,于显微镜下标记出左示指双侧指固有动脉、指固有神经和 2条指背静脉 ,采用吻合趾 -指动静脉的方法再造左示指。用橡胶手套测量示指缺损范围 ,用剪刀剪下 ,置于右足拇指 ,保留部分拇指甲。拇指甲皮瓣的范围设计好后 ,划出切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在拇指再造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再造拇指11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再造拇指外形好,且有良好的感觉、运动功能。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损伤小,效果好,为拇指再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外伤性拇指缺失4例,采用游离足(足母)趾皮甲瓣与同足带趾屈伸肌腱的二趾趾骨移植术再造手拇指。手术成功二例,一例因术中发现第一跖背动脉为缺如型,而改施腹部皮管成形再造拇指术,另一例因第一跖背动脉为纤细型,而改施拇指残端清创缝合术。本文对基本手术方法,优缺点等做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游离第二足趾(或)带足背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拇指和手指缺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67例共83指不同程度拇指、示指和中指的缺损,急诊游离第二足趾(或)带足背皮瓣移植,通过不同的动脉和静脉吻合方式,重建血液循环,改进骨的内固定方法和肌腱吻夸方法,再造拇指和手指。结果所有再造指均全部成活,无一例患者出现肌腱断裂和骨不连。走部分病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再造指外形皿功能良好,末梢感觉二点分辩率为5~12mm。供区所植的皮片均成活,感觉和外观令人满意。供足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的行走、负重功能。结论急诊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具成活率高的优点,是值得广泛开展的修复手指缺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拇指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8例拇指电烧伤有肌腱、骨外露的创面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该皮瓣带有桡神经浅支分出的指背神经,皮瓣转移后感觉恢复快,皮瓣厚度适宜,质地柔软,经1~2年随访,病人感到满意。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安全性大、手术操作简便、对供瓣区功能影响小,是修复拇指小面积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28例急诊足拇趾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术的疗效,探讨该术式的特点和经验。方法:采取急诊足拇趾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为28例拇指不同程度受伤的患者进行拇指再植术,术前做好手术区护理,术中注意拇指骨架的重建、血管的连接以及创面的修整,术后避免并发症。结果:28例患者术后皮瓣均能够成活,其中有1例1d后出现血管危象,抗痉挛治疗后缓解,1例出现拇趾端感染,经换药抗感染后恢复,2例供区植皮出现小部分坏死,经处理后创面愈合。28例患者经过1-3年随访,20例术后恢复良好,均有良好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其余8例的功能恢复能基本满足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需求。结论:及时利用带甲皮瓣足拇趾施行拇指再造术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尽可能保留患者的拇指功能,同时不影响外观,极大地减少了拇指受损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所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 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外观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试验9.2~12.0 mm(平均10.1 mm)。保留的关节均有部分功能,5例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为20°~90°(平均69.6°),2例患者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和20°。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和骨吸收发生。4例骨折顺利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 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如果骨骼肌腱保留完整,可用于拇指再造,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的血管显微解剖学基础;介绍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显微解剖观察大鱼际区皮肤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在此基础上临床选择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行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均发现有拇指桡掌侧指动脉恒定存在。临床选择的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行转移修复术,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皮瓣感觉达S3~S4。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指神经与皮神经显微吻接后感觉功能恢复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合并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48例54指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断指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在断指再植的同时分别选用指动脉皮瓣、掌背皮瓣、骨间背侧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静脉皮瓣、足背皮瓣、第一趾"C"型皮瓣、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移位或移植修复组织缺损或桥接再植.结果 54个合并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成活51指.术后随访3月~1年,再植拇手指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合并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在再植的同时合理选用皮瓣移位或移植修复组织缺损或桥接再植,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手术修复大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应用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远端蒂肌皮瓣转移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 10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拇指外观及功能满意,8例患者在术后1周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4~8.7)mm。结论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链同拇短展肌和拇短屈肌肌皮穿支恒定吻合,该肌皮瓣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第一掌背设计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黄河,吴迪,王义平,等.第一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远端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64-65.1,皮瓣面积最大为3.5cm×4.5cm,最小为2.0cm×2.5cm,修复创面最大面积为3.0cm×4.2cm,最小为1.8cm×2.0cm.结果自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们对5例拇指创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及3例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这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供不足及坏死的情况,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只有1例皮瓣需Ⅱ期整形。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适合部分拇指创面及虎口附近创面的修复,皮瓣具有简单易取、安全、技术要求低、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