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积水患者重建脑脊液通路的手术方法很多,文献中有采用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获得良好效果的报告。现将我们两院自83年以来分别采用该法对18例治疗情况作一综合报道。 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在10岁以下12例,最大49岁。先天性脑积水6例、先天性枕膨出3例、粘连性梗阻性脑积水经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后失败者1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脑囊虫病1例、三脑室后部肿瘤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  相似文献   

2.
脑积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病因也很复杂,很多病例难以针对病因进行根治,治疗以分流手术为主。各种治疗脑积水的术式已达十余种,但因术后分流管阻塞和感染等并发症,其疗效均有不尽人意之处。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对19例脑积水患者实施了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于××,女,9个月。患儿生后四个月头颅异常增大,偶有呕吐。近2个月头颅增大显著,双眼球向下斜视,双腿伸直,不灵活,呕吐频繁。诊断为先天性脑积水。于1984年7月23日入院。检查:神清,心、肺及腹部未发现异常。头颅异常增大,头皮静脉怒张,前额部突出呈“寿星头”状。头围56cm,冠状径34cm,额骨缝增宽达1cm,前囱:6×7cm,枕囱:8×15cm。叩击头颅呈破  相似文献   

4.
早在1908年Payr即曾用大隐静脉移植于侧脑室与上矢状窦间治疗脑积水,其后,Hagnes、Cushing、Ingrahan等都想把脑脊液分流至上矢状窦,但当时分流系统中尚无调节流量的阀门因而均未成功.出现分流装置(Nulsen和Spitz型和Pudenz′s型)以后,1965年Sharkey与作者均报告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获得良好结果.本文报告作者用改进的技术治疗52例病人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5.
4例小儿为0.5~1岁,男3例,女1例,均诊断为脑积水。先行上矢状窦前1/3穿刺成功后,导入直径2mm硅胶管,插入8~12cm,再行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流出后,把硅胶管插入6~10cm,可见压力高之脑脊液顺利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侧脑室 -上矢状窦分流术治疗先天性婴幼儿脑积水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选用国产NJS - 6型引流装置对 32例先天性婴幼儿脑积水行侧脑室 -上矢状窦分流术。  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复查头颅CT ,证实 8例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基本正常 ,无并发症及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较其它术式更符合人体生理状况 ,特别适用于婴幼儿患者。  相似文献   

7.
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4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近几年我们采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成功治疗了各种原因所致脑积水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9~70岁,平均39岁。脑积水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小脑梗死6例,脑外伤5例,第三脑室及脑干、小脑肿瘤压迫导水管7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7例,不明原因6例。1.2手术方法应用M edtronic裂隙防反流分流管,依据压力评估,选择低、中、高压泵。局麻或全麻,病人仰卧位。头皮切口为两处,一处为常规侧脑室额角穿刺切口,即以发际内2.5cm、中线旁开2.5cm处为中心,平行于矢状线,切口长3cm。暴露颅骨外板,钻骨孔一枚,悬吊硬膜后切开,将…  相似文献   

8.
脑积水是多种颅内疾患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数病例系由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所致,称为阻塞性脑积水。少数病例系由脑脊液分泌亢进或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在婴幼儿以先天性畸形,如中脑导水管狭窄或闭锁,产伤出血及颅内感染多见。成人则以颅内中线肿瘤,颅内感染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因此,治疗脑积水除消除病因外,如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侧脑室──上矢状窦(V-S)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36例施行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束:显效28例,2例成人正常颅压脑积水术后效果不佳改做侧脑室──腹腔(V-D)分流术。结论:V-S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尤其可解决随儿童生长需要换导管及脑脊液过度分流等难题。但由于侧脑室──窦内压梯度小,对正常颅压脑积水有时分流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现将经上矢状窦造影证实的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于下。患者,女,52岁。患者于1973年5月初左上肢酸痛,渐发展为双腿酸痛、力弱,6月走路困难,7月头痛及呕吐。腰穿脑脊液压力244mmH_2O,右颈动脉及脑室造影正常。进行性四肢无力,时有抽搐,大小便失禁。于11月3日入院。检查:神清、淡漠、记忆及计算差。双眼视乳头水肿、出血。左上肢及双下肢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侯××,女,22岁,1981年12月28日入院。该患为初产妇,孕足月,入院前三天午后十三时出现宫缩,凌晨三时出现头痛,发烧(体温38℃),伴有呕吐。次日九时出现癫痫发作,发作时意识不清,牙关紧闭,面色发绀,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十分钟内发作两次,第二次发作后病人意识不清陷入昏迷状态。住院后给予甘露醇,高渗糖静注,于当晚五时许经吸引器助产,娩出一男性畸形儿(脑积水)产后血量不多,当夜未发生抽搐,第三天又抽搐两次,体温高达40℃,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尿潴留。体格检查:昏迷状态,T39℃,R24次/分,BP130/90mmHg。右膝关节处、左足背部可见0.7×1.0cm三块瘀斑,球结合膜高度水肿,右眼球结合膜充血,额部皮肤浮肿有指压痕,右上肺呼吸音粗糙,脾可能及边缘,质软,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  相似文献   

12.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 男,42岁.因"头痛19 d"于2005年7月23日入院.  相似文献   

13.
钱××、女、26岁。1982年1月1日分娩后头痛、发热(T37.5℃),当地诊断“感冒”,给予安乃近、土霉素治疗。半月后突然出现阵发性摔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尿裤。每次3~5分钟。间隙期头痛、恶心、视物模糊,服苯妥英钠无效于同年3月26日来诊。查体:意识清。一般体检无异常。双视乳头边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里火焰状出血,左7—12点、2—4点,右10—1点可见网膜片状出血,余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腰穿初压  相似文献   

14.
15.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2 3岁。为产后 2 5d产妇 ,于入院 13d前无明确诱因突发头痛、呕吐 ,右上下肢无力 ,且下肢力弱较上肢重 ,渐神志不清 ,做头颅CT示纵裂池可见高密度影 ,脑实质饱满 ,脑沟消失。否认头痛病史 ,病程中无发热。入院查体 :血压 110 /6 0mmHg ,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浅昏迷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 ,疼痛刺激右侧上下肢活动减少 ,右下肢尤著 ,双Babinski(+ ) ,颈明显抵抗 ,Kernig征 (+ )。腰穿示淡黄色脑脊液 ,未见白细胞及细菌 ,按“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予脱水降颅压、止血…  相似文献   

16.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临床诊断较难 ,易于误诊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2 1岁。因分娩后频繁四肢抽搐 4天 ,伴神志不清 3天而于 1999年 4月 2 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4天初次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婴。分娩后 4小时下床解小便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 ,继而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嘴唇青紫 ,持续 5分钟自行缓解 ,但诉头痛 ,不久又昏睡伴有躁动、惊叫。每 2~ 3小时四肢抽搐发作 1次。次日抽搐更加频繁 ,约每小时 1次 ,且神志由嗜睡、谵妄逐渐转入昏迷。起病以来有不规则发热 ,无呕吐。无癫痫病史 ,产前未患过妊高征。…  相似文献   

17.
1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在CT及MRI应用临床以后使许多生前不能诊断的病例得一确诊,病例报告较前增多。早期大剂量尿激酶的应用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病人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女,46岁。以严重腹泻后出现剧烈持续性头胀痛、恶心、喷射状呕吐为主要表现住院。查体:意识不清,谵妄,颈抵抗;增强头颅CT:窦汇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伴左枕叶、左顶叶小静脉破裂出血。腰穿压力2.45kPa,化验正常,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于补液、甘露醇、激素、速尿降颅压,尿激酶50万…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附2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矢状窦损伤处理上很棘手,既要解决止血又要考虑静脉回流,不能简单结扎。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20例,分别行各种悬吊、修补、搭桥术,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9~56岁。车祸伤1例,高处坠落伤2例,刀砍伤2例,锄头击伤1例高处坠物击伤5例。其中开放伤15例,闭合伤例。伴矢状窦处凹陷骨折3例,骑跨矢状窦硬脑膜外血肿2例,此5例均行跨中线骨瓣开颅:以凹陷骨折或血肿为中心,作略大于骨折或血肿范围的马蹄形皮瓣;如系开放伤,则以原创口为中心作“H”形头皮切口,皮瓣向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在复杂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的10例复杂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评估及术中情况采取低压泵连接或直接连接两种手术方式。结果术后1个月,10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3个月后6例患者可自行行走,3例患者因原发病仍卧床,腰穿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 1例患者术后症状部分缓解,仍有高颅压症状,腰穿脑脊液压力偏高,术后3个月脑脊液检查完全正常后,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侧脑室-矢状窦分流对脑脊液检查异常的复杂性脑积水的治疗,在恰当的病例选择下,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