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贫血,但其原因比较复杂,往往其感染度与贫血程度不成正比,有时患者常以贫血症状为主诉来就诊,因此必需了解:哪些常见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诊断?应采取哪些有效防治措施? 一、疟疾疟原虫需要人和按蚊做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无性裂体增殖,但在红细胞内尚可发育为配子体,是有性期开始。在蚊体内,寄生在胃,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  相似文献   

2.
以3例红细胞内期形态符合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感染的病人为血源,通过羊膜饲血法离体感染和直接叮咬自愿者感染中华按蚊,在26±1℃相对湿度为70~80%的恒温室分笼饲养。自按蚊吸血后5分钟至40小时,按予定时间解剖蚊胃,做胃血薄涂片,观察大、小配子及动合子的形成;自第3~11天,  相似文献   

3.
疟疾     
疟疾就是人们常说的‘发疟子’或‘冷热病’,是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病人的血中有疟原虫,蚊子叮咬病人以后,再去叮咬健康人,就会把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血液中,钻进红细胞里分裂繁殖,破坏红细胞同时放出毒素,由于毒素的刺激使病人发冷发  相似文献   

4.
输血相关性疟疾是因输注血液中含疟原虫裂殖体或裂殖子引起受血者感染.本院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6,31(2):174-176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传播媒介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人类疟疾疟原虫有5种,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威胁最大,最难防治.恶性疟原虫在非洲大陆最普遍,而且全球疟疾死亡最多的是恶性疟.间日疟分布比恶性疟广泛,除了非洲,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都是间日疟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疟疾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时将其体内寄生的人类疟原虫传入人体的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发作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脾大与贫血[1]。全球109个国家有疟疾流行,约33亿人口受到疟疾威胁,每年约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有100万人因此死亡。非洲是疟疾传播最严重的地区,每30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恶性疟疾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2]。随着改革开放,对外交往增多,出入境人员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每年患疟疾超过2亿人,死亡近150万人。疟疾的前驱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若不及时处理,病情有可能迅速恶化甚至致命。 病原学 疟疾虫分4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均由按蚊(anopheles)叮咬传播,其中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传播轻度,不过只有恶性疟可能导致严重致命后果。疟疾流行区较广,多发生在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中东、南亚、南太平洋等区域,特别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高危人群 凡疟疾好发地区如果遇到不明原因发烧的病人必须到急诊室,预检护士对其进行咨询:(1)在最近3个月中,是否曾到外地或出国旅行?(2)路过哪些地区或国家?(3)是否预防性服用过抗疟药?是否遗忘或停止服用?(4)曾经得过疟疾没有?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经蚊叮咬传播,由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定时发作的寒颤、高热、大汗,尔后缓解,多次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恶性疟常见凶险型发作,间日疟、卵形疟常有复发.疟疾患者的血象变化各种教科书和专业书籍均有描述,而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科室在配合临床医生进行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44例患者的血标本作RBC、Hb、HCT、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宽度(RDW)参数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疟疾是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发热、发冷、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主要特点,约有1/3的患者临床表现不甚典型,需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贵刊1973年第3期刊登的这篇文章,诊断问题有商榷之必要。一、作者描写的“典型病例”,谓“血片中找到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在血里仅仅发现配子体,不足以证实现症疟疾的诊断(注),只说明患者是疟疾带虫者。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由无性体原虫,即裂殖体破坏红细胞后所产生。该“典型”病例所出现的昏迷、失语、抽搐等症状,不能排除由其他急性传染病引起的可能。二、16例中,复发或再感染占12例,这些间日疟  相似文献   

11.
恶性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高发于非洲热带地区,常以畏寒、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该病在我国现已罕见,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易出现输入性感染。现将本院2007年8月收治的1例恶性疟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经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贫血是疟疾的最常见的症状.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我国主要有三种疟原虫,即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在现有的防治疟疾的措施中,药物治疗始终保持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抗疟药的作用目前用于疟疾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4-氨基喹啉类,如氯喹、氨酚喹等,主要用于症状的治疗,杀灭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作用快而强。对间日疟和三日疟无抗复发作用。②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乙胺嘧啶,常用作病因预防的药物。③8-氨基喹啉类,如伯氨喹,主要用于复发疟疾的根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疟疾1例的实验室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性 ,39d ,足月顺产。出生 3d后出现发热 ,体温在 38~ 39℃之间。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稍好转。因隔日发热 9d于 1998年 6月 9日入我院。体检 :T :38.2℃ ,神志清 ,贫血貌 ,肝、脾肿大 ,质软。其母孕 6个月时患疟疾 ,经治疗自觉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 :RBC 2 .5 5× 10 1 2 L ,Hb 74g L ,WBC 2 1.6× 10 9 L ,PLT 110× 10 9 L ,分类N 0 .94,L 0 .0 6 ,血涂片找到裂殖体及配子体间日疟原虫。住院诊断 :先天性间日疟。经抗疟疾治疗 7d ,复查血片未见疟原虫后 ,带药出院。讨论 :先天性疟疾是指新生儿在没有因蚊直…  相似文献   

15.
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所致的传染性疾病。过去在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曾广泛传播。目前主要病区为黄淮江河平原,少有爆发流行。作者本次在西非尼日利亚地区观察三年,对中国援非工作人员疟疾发病情况做了系统调查及总结,以供其他援非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疟疾是经雌按蚊叮咬由疟原虫传播的,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1],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特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疟疾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四大类,而恶性重症疟疾凶险度最高,常因侵犯内脏器官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抢救不及  相似文献   

17.
疟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其中因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疟疾(简称恶性疟疾)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在感染率及致死率在各种疟原虫中亦占首位,且逐年升高。恶性疟原虫在恶性疟疾初发患者末梢血中以小滋养体(环状体)为主,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疟疾是由4种疟原虫(即恶性疟、间日疟、卵性疟和三日疟原虫)中的一种或多种感染人类引起的疾病,通过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疾感染仍然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发生的病例估计为3亿至5亿。疟疾传播地区居住的人口占全球的41%(包括非洲、亚洲、中东、中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以及大洋洲),每年死于疟疾的人群70万-270万,其中75%为非洲儿童。以往疟疾在整个美国大陆呈地方性流行,估计1914年发生了60万病例。  相似文献   

19.
恶性疟凶险发作4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疟疾分为4型,即间日疟、三日疟、卵型疟和恶性疟。其中恶性疟的病原为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多在内脏微血管内进行,以内脏受损为主,特别是脑损害明显,从而导致寒战、高热和大汗,并且常伴有剧烈头痛、极度衰弱、全身肌肉酸痛和消化道症状,以及贫血和肝脾肿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恶性疟原虫的大滋养体与裂殖体在内脏毛细血管内发育,并在感染原虫的红细胞膜上出现结节状突起,易发生粘连而使内脏毛细血管阻塞,所以有1%~2.5%的恶性疟患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呈现凶险发作。恶性疟凶险发作的患常有高热或超高热,体温升至40℃以上,并且持续不退,可出现嗜睡、神志不清、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而且易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肺水肿、心血管异常、黄疸及肝功能不全、血液系统异常和感染等并发症。刚果(金)是疟疾的高发区,其发病率居各种疾病的首位,其中95%为恶性疟。我国首支维和医疗分队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的8个月时间内,收治患153例,其中疟疾患97例,占63%,疟疾患中90%以上为恶性疟。有4例恶性疟呈凶险发作,现将4例恶性疟呈凶险发作的患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并且常伴有剧烈头痛,极度衰弱,全身肌肉酸痛和消化道症状,以及贫血和脾大等特点.疟疾是非洲国家最常见的传染病,其中恶性疟疾是最多见的一种,包括脑型疟,超高型热,急性肾衰竭,肝功能障碍胃肠型,其发病急,来势凶猛,并发症严重,病死率高[1].现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中国驻苏丹瓦乌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12例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