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首次对 DSM-Ⅲ定义的分裂型人格障碍进行了平均15年的长期随访。将10例纯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与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1例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作了比较。为了观察分裂型障碍在对照组纵向病程中的作用,添设了三个混合组:分裂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组61例,分裂症+分裂型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组30例,分裂型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2.
最初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简称SPD)的描述、是以临床上表现为经典精神分裂症基本症状但又不够明确者为依据的,近来丹麦人通过继养子研究对其作了较系统的描述。研究的对象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精神病亲属。DSM-Ⅲ关于SPD的诊断标准是由临床观察分析而确立的。但近来对于家庭成员的研究结果可能将这类病人作为生物性同源疾病单独列出。如Kendler认为这组病人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社会隔离和社会功能的损害等阴性症状。因此Gunderson等建议修  相似文献   

3.
分裂型人格障碍 (SPD)在 DSM- 中被界定为具有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但又有别于其它人格障碍的情况。目前的遗传流行学、双生子及生物学研究均支持 SPD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患表现型。本文就国内外有关 SPD的研究加以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裂型人格障碍(SPD)在DSM-Ⅲ中被界定为具有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但又有别于其它人格障碍的情况。目前的遗传流行学、双生子及生物学研究均支持SPD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患表现型。本就国内外有关SPD的研究加以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一名45岁女性咨客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她认为身边亲人虐待自己、想侵占自己的财产,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对待;曾在遭受情感挫折时有过短暂幻听,两次在半睡半醒时有过短暂幻视;相信前世今生、潜意识催眠;感到"从潜意识中排出了深海生物,全身换血获得新生";与婆婆生气后感到肚子里充满气体。该咨客被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应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具体做法是鼓励咨客进行运动,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及正念疗法改善认知、减轻压力,学习应对策略,避免工作压力及复杂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裂型人格障碍(se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SPD)是由DSM—IU提出的,表现为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明显缺陷、情感冷淡的一类人格障碍。其患病率约占总人口的3%。另一种名称上与之相似的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则主要表现为退缩、情感淡漠、过分敏感和胆怯、对人际关系不介入、缺乏性兴趣及缺乏亲密的朋友。在DSM诊断系统中,这两种人格障碍分属不同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患治疗期间多巴胺的变化,我们选择舒必利治疗组20例,非舒必利治疗组10例作为病例组;15例非精神病患作为对照组;检测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的含量;结果显示两组无显性差异。精神分裂症患治疗后舒必利组高香草酸含量升高,非舒必利组则降低,进一步分析显示舒必利治疗组非显效较显效治疗后高香草酸显升高。提示机体对药物阻滞多巴胺受体后代偿反应的强弱与疗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恋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俊 《上海精神医学》2005,17(5):304-306
尽管诊断依据大不相同,但自恋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在临床表现上常有雷同之处,这样的情形无疑导致了临床治疗师的困惑。本文通过对现代精神动力学有关理论的回顾以及笔者多年的临床观查,对上述二种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和治疗上的异同进行了区分,以期我们对这二种人格障碍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 概念的提出 Kraeplin和Bleuler是最早发现精神分裂症相关障碍中可能存在1个梯度的学者。精神分裂症家属可以表现出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似但是程度较轻的精神症状:轻微精神病样症状和不合群性(asociality)。Kety于1975年进行的寄养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格障碍者的责任能力是司法精神医学中最有争议、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各国对此问题的法则也不统一。人格障碍着如确实存在控制能力的严重削弱,承担完全刑事责任,显然不当;反之,若无明显自控能力削弱,如减免其刑事责任,又欠妥当。因此,深入讨论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作一文献性温习,并阐明我们的见解,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Self—DefeatingPresonality Disorder、SDPD)描述的是一组在生活中自我捣毁成就(例如工作和交往)的个体,他(她)们不愿意过得愉快,也不允许别人的帮助,并过份地自我牺牲。SDPD作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修订的诊断类别,被列入了DSM-Ⅲ的附录,但是由于对这一  相似文献   

12.
人格障碍倾向者的童年创伤经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格障碍和童年创伤经历的相互关系,探索与人格障碍关系比较密切的童年创伤经历。方法 在1402例咨客中,对其中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筛查阳性的987例人格障碍高危人群进行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的评分,并利用SAS(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典型相关分析的男女结果有所差异,男性组第1、2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0.4528和0.2568)、女性组第1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0.4395)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被试人格障碍的典型变量W1主要由反社会型和分裂型决定,创伤经历的典型变量V1主要由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决定;女性被试人格障碍的典型变量W1主要由反社会型和边缘型决定,创伤经历的典型变量V1主要由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决定。结论 男性被试童年时期的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的经历对其成年后反社会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较明显。女性被试童年时期的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的经历对其成年后反社会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的临床特点,对108名自杀未遂急诊入院的患按CCMD—2—R进行人格障碍的诊断,分为伴人格障碍组和不伴人格障碍组,得到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进行自杀意图量表及自杀企图冲动性和致死性的测定,将有关项目作对比分析。结果,有40(37.04%)名自杀未遂伴发人格障碍。与不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比较,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有较多的既往自杀未遂史和精神科治疗史,自杀意图和自杀企图致死性较低,冲动性较高。提示,对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应给予特别对待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8名自杀未遂急诊入院的患者按CCMD-2-R进行人格障碍的诊断,分为伴人格障碍组和不伴人格障碍组,对两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进行自杀意图量表及自杀企图冲动性和致死性的测定,将有关项目作对比分析。结果:有40(37.04%)名自杀未遂者伴发人格障碍,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与不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有较多的既往自杀未遂史和精神科治疗史,自杀意图和自杀企图致死性较低,冲动性较高。结论:对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应给予特别对待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抑郁症之伴或不伴人格障碍者对电休克治疗的反应。方法:25例符合DSM-Ⅲ重性抑郁症诊断的住院病人均接受电休克治疗,是否采用电休克、电休克次数与方式(单侧或双侧)都由临床医生决定。事先按DSM-Ⅲ人格障碍定式检查对病人进行90分钟面谈,对知情者(家属或密友)进行30~60分钟的询问。在治疗前一周及电休克疗程结束后各进行17项Hamilton抑郁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及大体评定量表检查。治疗后Hamilton量表评分至少下降50%者定为治疗有效,评分低于6者定为缓解。在病人进入研究后六个月期间,由不了解人格障碍诊断的评分者每周进行盲性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出院后治疗情况。凡一周内没有DSM-Ⅲ重性抑郁诊断  相似文献   

16.
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障碍及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障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用DSM-Ⅲ-R人格障碍用定式临床检查手册,调查了93名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DSM-Ⅲ-R轴Ⅱ人格障碍的诊断情况并对其进行不同性别间比较。结果轴Ⅱ人格障碍发生率达到89.2%。边缘型人格障碍(62.4%)和强迫型人格障碍(59.1%)最常见,其次是偏执型人格障碍(52.7%)。除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外,其它类型人格障碍不同性别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更多见于男性患者。为了加强治疗效果预防复吸应针对不同性别个体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人口学及心理环境影响因素.方法:对1804名服刑人员使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进行评估,筛选出反社会型、边缘型及共病人群,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儿童期虐待量表(CTQ-SF)、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步报道30例癫痫患者脑脊液5—HIAA及HVA含量测定结果,经与16例对照组比较,前者的降低和后者的升高都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原发性和头痛型癫痫的5—HIAA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既往研究表明不良认知加工过程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维持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与作为BPD核心特征的情绪失调关系密切。这些不良认知加工方式涉及注意、记忆、思维和信念等方面。文章回顾和总结了BPD患者的情绪相关认知过程的有关文献,旨在为深入理解BPD的病理机制及发展BPD的有效治疗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美国老年人的自杀率不断增加,据报道1986年已达21.6人/10万人,与此同时,一般人口中自杀率仅为12.8人/10万人。作者复习了老年性抑郁患者的自杀、成年抑郁患者自杀行为与CSF中5-羟吲哚乙酸(5-HIAA)关系的文献,但未发现老年性抑郁患者自杀与CSF中5-HIAA和高香草酸(HVA)的研究。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8人,男性15人,女性13人,其中21例为老年抑郁患者。A组患者12例均有自杀企图(年龄63.2±6.8岁);B组患者9例均无自杀(年龄64.7±7.3岁);C组为正常对照组共7人(年龄71.3±6.9岁)。对照组均无自杀企图和精神病史。全部对象均接受相同的检查,身体状况良好。21例患者经SADS诊断,15例(71%)患单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