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和淋巴滤泡细胞核的形态参数特征,为相关病理图像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寻找参数依据;方法: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中心母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淋巴滤泡的套细胞、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核的20个形态参数,判别分析法分析各组细胞之间核的形态参数的差异;结果:中心母细胞与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之间只有3个形态参数入选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仅为59.20%。而套细胞或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之间入选参数分别为10个和8个,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和76%。套细胞与中心细胞、套细胞与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之间入选判别函数的参数分别为8个、7个和7个,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7%、98.6%及78.9%;结论:不同类型的淋巴滤泡细胞之间有较多形态参数存在差异,而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与其来源中心母细胞在形态上有更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1例儿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并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CL),其中,裂,无裂细胞性3例,无裂细胞性4例,淋巴母细胞性4例,临床Ⅲ期7例,Ⅳ期4例,局部淋巴结迅速增大9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7例,腹部肿块4例,纵膈肿块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6例,发热,消瘦各9例,苍白10例,血红蛋白,血小板低地正常值各10例,白细胞高于正常值8例,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0.25~0.80,平均0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观察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例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手术切除标本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CD45、CD45RO、CD30、CD34、CD68和EMA抗体标记。结果:10例脾脏原发性NHL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伴左上腹隐痛,临床分期为Ⅰ期者7例(7/10)、Ⅱ期3例(3/10)。大体分型:均匀弥漫型3例、粟粒结节型2例、巨块型2例、多肿块型3例。组织学形态:弥漫型淋巴瘤7例(其中中心母细胞性1例,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3例,中心细胞性1例,小细胞性2例)、滤泡型淋巴瘤2例均为中心/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中小多型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免疫组化CD45、CD20、CD45RO标记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0%、10%,余CD30、CD34、CD68和EMA标记均为阴性。结论: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较少见,临床常表现为脾脏肿大伴左上腹隐痛,手术前不易确诊,组织学以B细胞源性多见,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患者预后与病期及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在光镜下对DLBCL分型,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DLBCL的免疫表型特点,使用的抗体有CD20、CD79、CD10、CD45RO、CD30、CD68、CD43、CD5、bcl-2、EMA、CK、S-100等,结果: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点可将DLBCL分为以下几种亚型;中心母细胞性13例、免疫母细胞性3例,浆母细胞性1例,B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大多叶核淋巴瘤1例和富于组织细胞和(或)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一般均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有4例表达T相关标记CD43。结论:DLBCL具有异质性的一组淋巴瘤,具有较宽的细胞谱系,掌握其形态学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8例成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其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本组8例患者的年龄30-56岁,其中7例为发生于淋巴结和纵隔的成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发生于皮肤的成人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组织学瘤细胞中等大小,呈弥漫分布,细胞界限不清,染色质细颗粒样或粉尘状,核分裂相多见,可见“星空现象”。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TdT和CD99。结论:成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有一定特征,诊断时应注意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附11例报告)(摘要)时培瑞(附属医院血液病科)关键词淋巴结病.免疫母细胞性,血管我院1986~1994年共收治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11例,现报告如下。11例病人均经淋巴结病理学确诊。急性起病10例,发热11例,...  相似文献   

7.
张淼  白洁  李晶  李永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2):160-161,I0001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2-75岁。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6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中心母细胞为主型,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型,1例为B免疫母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CD45RO、CD79a均阳性,CD3、CD45Ra、CD30、PLAP均阴性。结论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正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1例儿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CL),其中,裂、无裂细胞性3例,无裂细胞性4例,淋巴母细胞性4例;临床Ⅲ期7例,Ⅳ期4例;局部淋巴结迅速增大9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7例,腹部肿块4例,纵膈肿块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6例,发热、消瘦各9例,苍白10例,血红蛋白、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各10例,白细胞高于正常值8例,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0.25~0.80,平均0.39。经VP、VCP方案治疗2~8个疗程,CR2例,PR6例,NR2例,近期有效率80%,诊断后生存4天~16个月,提示NHL发生LCL后,病情严重,远期疗效不佳,预后差,短期内便导致死亡,应探索更佳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权  盐城 《中外医疗》2012,31(30):35-36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U-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皮疹和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形态学上淋巴结结构破坏,小静脉增生显著,瘤细胞弥漫增生,中等大小,多数瘤细胞胞浆透明。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结内T细胞性细胞淋巴瘤,属于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并不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骨母细胞性肿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17例骨母细胞性肿瘤、包括6例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和8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3种肿瘤显著的超 结构改变是肿瘤性骨母细胞2内粗顼内质网数量,形态及细胞外骨样基质的变化,粗顼内质网及骨样基质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良性骨母细胞瘤粗面内质网丰富,扩张明显,骨样基质较多,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11.
报告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218例。原发于鼻咽48例,鼻腔23例,扁桃体32例,口腔10例,胃肠道54例,骨19例,软组织7例,皮肤7例,其他部位18例。除6例(2.8%)滤泡型外,均为弥漫型212例(97.2%)。按国际工作分类,以大细胞性(包括免疫母细胞性)和混合细胞性为多占132例(60.5%)。发生部位最常见为胃肠道54例(24.8%),其次为鼻咽部48例(22%),第三位为扁桃体32例(14.7%);若将发生于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退病例合计共113例(51.8%)。居本组病例首位,胃肠道发生者居第二位。全部病例石蜡切片用单克隆抗体LCA、L26、UCHL1和Mac387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146例(72.6%),T细胞性淋巴瘤51例(25.4%),4例(2%)未能分类,无一例为组织细胞性。在胃肠道(46例)和扁桃体(27例)以B细胞性为主(92%和90%),鼻腔淋巴瘤大多为T细胞性15例(68%)。鼻咽淋巴瘤则B细胞性24例(57%)较T细胞性18例(43%)稍多。骨的淋巴瘤19例中B细胞性占15例(79%),其中10例原发于颌骨属Burkitt淋巴瘤。  相似文献   

12.
用形态学、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和基因重组分析研究44例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基因型特征。病例分为两大组,即低度恶性组小淋巴性淋巴瘤(3例),蕈样霉菌病(1例)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Lennert淋巴瘤(5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1例),多形细胞性,小细胞型(8例)。高度恶性组多形细胞性,中细胞型(8例),大细胞型(1例),透明细胞性(1例),淋巴母细胞性(8例)和大细胞性淋巴瘤(7例),其中包括免疫母细胞性(1例),大无裂样T细胞性淋巴瘤(1例),大细胞多叶核性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样T细胞淋巴瘤(各2例)。10例基因重组分析证明为T细胞。对于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各型特征和分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肌纤维母细胞瘤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成  洪苏玲 《重庆医学》2001,30(5):420-420
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可发生于成人及儿童的不常见肿瘤.组织学主要是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构成,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母细胞特征.临床上可发生于肺及肺外许多部位.国内报道4例:腹部2例、头皮1例、胸膜1例,均为孤立性肿块或局部侵犯,多中心型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报道多中心型儿童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按照WHO关于B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基因重排的研究。探讨三结合方案在DLBC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同时采用PCR扩增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β基因(TCR-β)克隆性重排的研究。结果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有四种变型,分别为中心母细胞型17例(60.7%),免疫母细胞型5例(17.8%),间变性大细胞型4例(14.3%),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2例(7.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8例DLBCL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表达(100%);4例间变性大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30阳性表达(14.3%);1例中心母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5阳性表达(3.5%);1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Lysozyme阳性表达(3.5%)。PCR扩增检测结果:DLBCL中IgH重排9例(32.1%),TCR重排10例(35.7%),双阳性2例(7.1%),总的阳性率为75.0%。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以来一直是病理工...  相似文献   

15.
莫秋荣  马韵 《广西医学》2013,(6):781-784
滤泡性淋巴瘤(FL)3B级是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完全由滤泡中心母细胞组成。纯粹的FL3B,即由中心母细胞单纯呈滤泡结构生长的肿瘤很少见。本文对FL3B级的细胞遗传学、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特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横纹肌肉瘤和梭形细胞肉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经电镜和免疫化证实的13例横纹肌肉瘤。在电镜焉可见4种肿细胞,原始间叶细胞,低分化肌母细胞,中分化肌母细胞和高分化肌母细胞,另外,观察了28例梭形细胞肉瘤的超微结构,提出了横纹肉瘤的超微结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王娟  何松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8,18(4):513-513,518
报告临床罕见的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学观察1例,肿瘤发生于大腿软组织内,HE染色大部分瘤细胞似软骨样细胞,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支持其肌纤维母细胞起源,分析认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独特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赖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是参考价值,注意与纤维肉瘤,肌源性肉瘤,软组织骨肉瘤或软骨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17例骨母细胞性肿瘤,包括6例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和8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3种肿瘤显著的超微结构改变是肿瘤性骨母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数量、形态及细胞外骨样基质的变化,粗面内质网及骨样基质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良性骨母细胞瘤粗面内质网丰富,扩张明显,骨样基质较多,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19.
<正>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来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通常首先表现为皮肤受累,随后可同时扩散到淋巴结、外周血、软组织、骨髓和中枢神经。本病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影像学等,目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现报道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经电镜和免疫组化证实的13例横纹肌肉瘤。在电镜下可见4种肿瘤细胞:原始间叶细胞、低分化肌母细胞、中分化肌母细胞和高分化肌母细胞,另外,观察了28例梭形细胞肉瘤的超微结构,提出了横纹肌肉瘤的超微结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